那么李正一年下来可以得到多少?
有时候想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朝中不用出动一兵一卒用一门生意就可以兵不血刃让突厥尽丧国本,更是连土地都割让了。
用一桩生意亡了一国。
这是什么样的才能。
敢问朝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偏偏这小子有着这样的才能,李正就是不想做官。
这小子宁愿在史册之上做一个臭名昭著的伪君子。
李世民感觉做皇帝很心累。
边关,玉门关。
长孙冲看着这里荒凉的景象,心中莫名有些感触。
几个世家子弟相送之下到了玉门关,他们也该回去了。
长孙冲看着几人说道:“多谢诸位送我到这里。”
卢家的子弟说道:“长孙公子不必这么客气,如今长孙家需要韬光养晦,长孙公子被下派到玉门关我们自然知道长孙家的深意。”
长孙冲微笑道:“诸位这次千里相送,在下必定铭记在心,来日必将厚报。”
“厚报就不用了,只是如今关外的不少蛮夷都有了我们大唐的兵器,长孙公子也要保持警惕啊。”
“对呀,没想到出了这么大案子,祸乱关外到现在也没有查出谁在背后兴风作浪。”
“你们说这件事会不会泾阳郡公李正做的。”
“要是李正做的,等到关外蛮夷拿着大唐的兵器打进来,李正必死无疑啊。”
几个世家子弟议论着,长孙冲听明白了意思。
这个案子是谁做的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关中上好的兵器流落在外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一旦对中原有威胁,陛下一定会下令严查。
严查之下便可以做更多对策文章。
这几个世家子弟视李正为眼中钉,他们心中的念想便是让李正身败名裂。
为了让李正身败名裂,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长孙冲笑着对几人说道:“这里与河西走廊相望想必不会出什么大事,过些日子在下就要去河西走廊。”
卢家的子弟再次说道:“长孙公子为了社稷戍守边关,是战士,就算是战死也是我们大唐的英烈,至于那个卖给关外人兵器的人就是大唐的叛徒,希望长孙公子心中明白。”
长孙冲也冷笑说道:“我不需要你们教我做事。”
几个世家子弟相互笑着。
长孙家和李正有矛盾,世家和李正也是水火不容。
大家有各自的需求。
一旦玉门关失守,背后卖兵器的人一定逃脱不了关系,长孙家长子冲再怎么样也是戍守边疆死战的人。
长孙家可以恢复名声,更可以拉李正下水。
里应外合之下这件事其实不难办,松赞干布不可能对如今富饶的中原不感兴趣。
还在泾阳和许敬宗商量吐蕃事情的李正,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抬头看着天李正收紧衣衫说道:“这天气也不冷啊。”
许敬宗微笑说道:“长安令,如今长孙冲到了边关不得不防啊。”
李正知道许敬宗担心的是什么,不在乎地说道:“你放心,就算松赞干布有百万大军,我也能把他的片甲不留,只不过是一群只会用蛮力的蛮夷而已,没什么好怕的。”
第四百六十四章 戴胄的猜疑
许敬宗还是有些担忧,“在下以为还是不得不防,一旦出了什么事情,怕是累及长安令。”
见李正依旧看着书,看起来似乎真的不是这么在意。
可能李正从来就没有长孙冲当成对手,没有把长孙家放在眼里。
就是这么想的吧。
许敬宗又说道:“称心来信说是最近的波斯很不太平,大食和波斯打起来了。”
“大食和波斯?”
“没错,据说波斯的王子已经向吐蕃和西突厥求援了。”
“松赞干布应该很想拉拢波斯这个盟友吧。”
许敬宗点头,“信上确实有说,这些日子波斯王子和松赞干布走的很近。”
波斯在北魏时期确实很强盛,不过从前隋时期开始衰弱。
贞观时期大食已经开始有了东征的念头。
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大食就平了波斯。
波斯不少贵族都逃到了吐火罗。
接下来的二十年,在西方会是一个很混乱的年代。
波斯,天竺,西突厥,吐火罗和天竺都会进入一场混战。
或许这又是一场巨大的商机。
许敬宗孤疑地看着李正的神色,“长安令何故发笑?”
李正回神说道:“咦,我刚刚笑了吗?”
许敬宗低声说道:“长安令每次看到银饼的时候都会这么笑。”
李正长叹一口气,“其实我也不是什么爱财之人,你们都误解我了。”
许敬宗将信将疑地说道:“是吗?”
大理寺卿戴胄来到泾阳的村外,看到晋王殿下与一群孩子正在种树。
原本种不出粮食的荒地现在一眼看去一片的绿色。
心中想着如今留下了几桩悬案,兵器案,鬼火烧长安,寺庙倒塌,还有不久前的夜空异象。
年纪一大把了,原本也想着告老了。
可眼下又出了这么几桩悬案。
这世道也不知道怎么了。
总觉似乎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最值得怀疑的人还是李正。
可又没有证据。
看晋王李治也休息下来了,戴胄走上前说道:“晋王殿下,这是在种树?”
李治看着眼前这个老头,“你是大理寺卿吧,我以前见过你。”
戴胄抚须说道:“不知道晋王殿下可否借一步说话?”
李治对大牛等人招呼了一声便跟着戴胄来到远处。
李治看着戴胄说道:“不知道大理寺卿有何吩咐。”
戴胄笑呵呵说道:“多年不见,晋王殿下已经长这么高了。”
李治咧嘴笑着说道:“最近吃得多,老师做菜的手艺很好。”
“晋王殿下的老师?李正。”
“对呀。”
李治点头说着。
戴胄稍稍点头,“既然晋王殿下是李正的弟子,想必和李正走得很近吧。”
李治疑惑地看着戴胄,还是开口说道:“我现在就住在老师家里。”
戴胄低声说道:“最近李正有什么古怪的举动吗?”
“古怪的举动,什么古怪的举动?”
戴胄长叹一口气说道:“最近长安出了几桩悬案,老夫查到如今已经查出了一些端倪。”
李治说道:“大理寺卿是怀疑老师?”
戴胄低声说道:“也只是怀疑而已,当然了老夫也一定会秉公断案。”
李治思量着说道:“老师要是什么古怪的举动,倒还真有。”
戴胄点头说道:“什么举动?”
李治低声说道:“最近老师每天都捧着书看,也不钓鱼也不睡午觉了,说是要多学知识提高泾阳印书坊的产量。”
“知识?产量?”
“对。”
戴胄又陷入了沉思,这件事和兵器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似乎又好像没有任何的关联。
远处传来的大牛的呼喊声,李治意识到要去上课的时候,连忙说道:“我知道的也只有这些,时辰要到了我也要去上课了。”
戴胄回过神笑着说道:“打扰晋王殿下了。”
李治拱手说道:“告辞。”
等到李治离开之后,戴胄脸上的笑容凝固。
走向泾阳的村子,这里有一群大理寺的探子正寻找着线索。
硝石,木炭,硫磺,这三样东西在倒塌的寺庙,还有前不久的夜空异象。
在寺庙周围发现了这些碎末,在异象之后地上的那些竹筒上也发现了这些碎末。
戴胄想不明白这三样东西有什么关联,不过可以断定的是,这肯定是人为的。
不然不可能这么凑巧都会出现在这种东西。
“报!”
大理寺的探子来报说道:“报!大理寺卿我们在泾阳新路上发现有人在运送硝石。”
听到这话,戴胄连忙说道:“把人留住,老夫去看看。”
李正还给这条新修的管道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泾阳新路。
真是奇怪还有人会给路起名字的。
来到泾阳的新路上,看着这里热闹的景象,来到路口就有一批大理寺的官兵拦住了运送硝石的一队民夫。
“大理寺查案谁都不许走!”有大理寺的官兵喝到。
戴胄来到现场,满满当当的一车硝石。
“我是大理寺卿,你们要这么些硝石做什么用?”戴胄开口问道。
“原来是大理寺卿啊,失礼失礼。”一群伙夫立刻改了之前桀骜不驯的神色,不过也只是稍稍有些缓和。
戴胄打量着他们说道:“老夫问你们,你们要这些硝石做什么?”
“我们是程咬金大将军家的部曲,这硝石运去长安,是用来制冰的,不知道这件事如何叨扰到大理寺了。”
看着几人的神情,戴胄指派了两个大理寺的官吏说道:“你们和他们一起去长安,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程家的硝石以后使用的时候都要经过大理寺的批复。”
“喏!”几个大理寺的官兵躬身答应。
戴胄想到长安一带硝石数量其实不少,想要把这些硝石全部看管起来需要巨大的人力。
而且指不定对方会不会继续用这些硝石作案。
完全没有头绪,硝石可以制冰,自从李正用硝石制冰的事情出来之后。
越来越多的人用硝石在夏季制冰。
长安五月的天气就有些燥热了。
再过两个月就要入夏了。
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采挖硝石。
这案子还怎么查。
戴胄现在就想告老还乡不干了,这个大理寺卿做着心很累。
第四百六十五章 宝藏
颠覆认知的案子是最难查的,李正听着李义府的禀报说道:“看来大理寺卿对这些案子都很上心啊。”
李义府看了一眼正在一旁整理杂志的许敬宗,又对李正说道:“长安令,最近大理寺的人一直都在我们泾阳周边晃荡,我看他们是在怀疑长安令。”
李正稍稍点头,“你觉得这件事是我做的?”
李义府笑呵呵说道:“肯定不是长安令做的,长安令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
李正又看向许敬宗,“老许,你觉得呢?”
许敬宗尴尬一笑,“当然不是长安令做的,一定是贼老天干的,和长安令肯定没有关系。”
李正又看向许敬宗。
许敬宗也看了自己一眼,“长安令,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你有钱吗?拿一点给我。”
许敬宗又是尴尬一笑,“在下手头上确实有一些,长安令要多少。”
见许敬宗拿出他自己的钱袋子,李正一手夺过又丢给了大虎,“大虎,你去长安买一些桃子过来,这时节是吃桃子的好时候。”
大虎接过钱袋子就翻身上马离开了。
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两人都是人精。
支走大虎就怕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两个人看出什么端倪。
虽说火药的事情哪怕是放在许敬宗和李义府面前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
以防万一,这两人虽说给自己办事,但是都有各自的利益。
他们对自己并不是像李世民的臣子那样忠心。
李正低声对许敬宗说道:“告诉称心,不论他用什么手段,一定要让吐蕃的内部出现乱子。”
许敬宗收到话语点头,又小声说道:“长安令,那个钱……”
李正不屑说道:“钱什么钱?我只是一时没有带钱而已,你以为我的钱都是长乐公主管着吗?”
许敬宗笑的越加尴尬,“肯定是在下多虑了,在下这就去给称心去信。”
说完许敬宗便离开了,李正对李义府又说道:“你派几个人去看看,大理寺的人都查到了一些什么。”
“喏!”李义府也转身离开。
李正重新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从系统图书馆里拿出一份地图。
这是一幅后现代的地图。
主要覆盖就是中东和西域一片。
从这里可以看到每个国度所在的位置。
当然现在的大唐地图根本就看不清哪里是哪里。
也就只有后世的这种地图,才可以勉强知道每个小国所在的位置。
目光随着河西走廊祁连山一路向西,之前的吐谷浑已经被抹去了。
吐谷浑已经完全沦为了大唐的管辖区域。
再往西就是吐蕃和西突厥。
现在的西域三十六国不用太在意。
都是一些小土著而已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威胁。
再往西看去就是波斯和大食,现在来推算,若是自己所估计的不错,波斯王子现在一定是在到处求援。
首先是向吐蕃求援,若是吐蕃不愿意帮助波斯防御大食,很有可能会来大唐求援。
李正在意的还是吐蕃的土地。
吐蕃虽说贫瘠,但是西藏有大量的矿产,简直就是一个中原的矿石库。
尤其是吐蕃的铁矿,在中原所有矿藏之中排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