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疑惑着说道:“好奇怪啊,怎么会在我手上的,莫非是它们自己来到我身上的。”
李丽质收好这三样东西说道:“以后谁问起来都说没见过这三样东西。”
李正点头,“果然是我的好媳妇,进了咱们家门的东西就没有拿出去的道理。”
李丽质也点头,“没错,我看到咱们家还有一百六十万贯钱财,以后我们家的钱也只进不出。”
“没错!”
李正很满意李丽质的这个想法。
转头一想,李正又说道:“对了,给我几文钱,我去让大虎买些山楂做冰糖葫芦吃。”
李丽质双手撺拳说道:“咱们家的钱只进不出。”
李正:“……”
有些失魂落魄地走出自己的宅院,李正有一口没一口得喝着茶水。
村子里没有这么多的规矩,本来新婚之后还要给李大熊这个做爹的敬茶。
听着徐慧的讲述李大熊一大早就去田地里忙活了。
坐在自家门前,李正还有一些头疼。
“李正!你看谁来了。”李泰一路小跑而来说道。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老家伙,再看这个老家伙有些眼熟,再一看这不是李世民他爹,李渊!
李渊笑呵呵说道:“怎么?今日就不认识老夫了。”
“你……太上皇,你怎么来了。”
李渊说道:“在村子里不用这么多礼,不想打扰这里的村民。”
李正上前问道:“你不在武德殿吗?”
李渊解释道:“你的一番话,二郎就让老夫来泾阳养病了,只是不能离开泾阳而已。”
想来让李渊离开武德殿也是一件好事吧。
一天到晚被关在武德殿,李渊的身体能好吗?没病也得憋出毛病来。
你李世民有被迫害妄想症,让自己的爹跟着受罪就不好了。
不过现在李世民该清算的也都清算得差不多。
李渊对于李世民也早就没了什么太多的影响。
李渊让一旁的仆从递上一大袋东西,“老夫上门而来也不好空着手,今日你和老夫的孙女新婚,老夫总要有一些心意。”
李正接过一个包裹看着里面的东西艰难地咽了咽口水,满满的一包袱全是枸杞。
李渊笑呵呵又说道:“知道你李正平时喜欢此物,老夫特意多带了一些过来。”
“您太客气了。”
李正看着眼前满满当当的枸杞说道。
“你也不用这么拘礼,对你李正来说这些枸杞值不了几个钱。”李渊走到李正的面前说道:“你说让老夫固本培元,你们年轻人虽说血气方刚,平日里也应该知道适当补补才是。”
“您想的周到。”李正拱手说道。
李渊爽朗地笑着。
太上皇的心情很好,李泰知道在自己的皇爷爷离开皇宫之前,几度不肯离开。
第四百四十七章 养殖大计
有些事不好说出来,要不是父皇亲自请皇爷爷出来,皇爷爷总是想着是不是出了宫门父皇就会杀了他。
自小懂事以来,李泰就知道因为玄武门的事情,父皇和皇爷爷之间有一条很难跨过的鸿沟。
不过能从幽静的武德殿出来,李泰心里还是为皇爷爷高兴。
李渊看着眼前的一大片棉花地说道:“这些都是什么?”
李正说道:“这个东西叫做棉花,用来做衣服的。”
李渊摘下一朵棉花观察着,“这个东西能用来做衣服?”
李正点头,“用来做棉服是最好的,我记得送给宫里一些。”
李渊这才想起立政殿送来过的衣料,穿着非常的舒服,布料也非常的软和。
“这样的棉花你种了多少。”
李正感慨着说道:“泾阳人均耕地一点一亩,去年种了两千亩不够用,我现在种了五千六百亩,一亩地三千株,每亩产量一百二十石。”
李渊细细盘算了,最后得出了结论,“种的挺多。”
“等到这些棉花收完了之后,接着可以种粮食。”
“种完了棉花用来肥田,来年耕种粮食的时候可是省事很多。”李渊赞赏地点头。
李正瞅着眼前的一大片的棉花地,带着李渊走在村子里。
李渊一路走着说道:“你泾阳有很多的作坊。”
李正点头,“因为我们要脱贫致富。”
李渊好奇着又问道:“老夫倒是听说泾阳的村民很富裕,比长安的一些富户还要有钱。”
李正有些好奇,“有这回事?”
李渊点头,“你可能不知道,就算是长安的姑娘都想要嫁到泾阳,泾阳村民有钱又有地,谁不想来?”
李正看着远处勤俭朴素的标语说道:“其实我们泾阳村民距离脱贫致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了。”
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是你李正的村子都不算富有,大唐这么多郡县是不是都是叫花子?李渊心里想着,突然觉得李正这个小子脸皮很厚。
之前还觉得这小子挺谦逊的,看来是厚脸皮,终究还是人心隔肚皮。
李渊摇头一声叹息。
来到泾阳的养殖场,李渊目光所及是一大片的鸡鸭。
李正说道:“我们泾阳除了作坊比较多,还要建一个大唐最大的养殖场。”
“养殖场?倒是个新鲜的玩意儿,也是为了挣钱?”
李正解释道:“敢问太上皇,如今的大唐人均大概多少天吃一顿肉。”
李渊盘算了许久,然后说道:“不知道。”
李正又说道:“起初在泾阳的孩子,一个月很难得可以吃上一顿肉,所以那时候泾阳的孩子长得都很瘦。”
李渊坐在养殖场旁说道:“是吗?”
“孩子在生长的过程中不能不吃肉,肉食永远是人不可缺少的一样食物,不吃肉容易营养不良,我开办养殖场还是为了让村子的孩子们可以吃上一顿肉。”
李渊瞅着眼前一大片的鸡鸭说道:“照老夫老看,就算你泾阳的孩子天天吃肉,也经得起吃。”
李正接着说道:“我还打算继续扩大养殖场。”
李渊好奇道:“还要继续扩大?”
如今泾阳的养殖场,也就后世一般小养殖场大小。
后世的那些巨型养殖场是如今泾阳数十倍之大。
李正点头道:“做一个大唐最大的养殖大户没什么不好的。”
李渊笑道:“好好的一个大唐驸马,不想着建功立业却想着怎么能吃上一口肉。”
李正感慨着说道:“其实我也是为了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李渊瞅着眼前的景象说道:“你厚脸皮的境界,老夫自愧不如。”
“过奖了。”
李渊嘴角抽了抽,“老夫没有在夸你。”
许敬宗急急忙忙赶来,本想禀报事情,看到坐在李正身边的李渊吓得当即躬身行礼,“下官许敬宗,拜见太上皇。”
李渊知道许敬宗有事情要禀报,深深看了一眼许敬宗,对李正说道:“你去忙吧,老夫自己走走。”
“那好,您老随意。”
李正跟着许敬宗走到一旁,“吐蕃的情况怎么样了。”
许敬宗回头看了一眼李渊低声说道:“称心如今在吐蕃的日子还算不错,在吐蕃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势力,不过松赞干布的嘴严,打听不到什么确切的消息。”
李正琢磨着说道:“去信给默呕,让他派兵攻打吐蕃。”
许敬宗记下李正的话语,小声问道:“太上皇怎么来泾阳了。”
李正也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和村民笑呵呵聊天的李渊,说道:“宫里的那位让太上皇来泾阳养病的。”
“原来这样。”许敬宗点头。
“看来这里不只是皇家的托儿所,更成了养老院了。”
李正一脸惆怅地长叹一口气。
许敬宗低声说道:“长安令,最近有个叫段纶的人一直缠着在下。”
“段纶?就是那个驰援突厥结果在突厥白吃白喝的那个?”
“就是他。”
“是个人才啊。”
李正感慨着说道。
许敬宗不解问道:“白吃白喝,一没本事,二不懂谋略,没什么担当的人是人才?”
李正点头,“对,是个人才。”
许敬宗说道:“长安令,可能有所不知,段纶就是一个整日无所事事的门阀子弟,在朝中做什么都做不好,陛下把他到处调任,谁都看这个段纶不舒服,这样的人断不能收入麾下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处,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把他收入麾下了?”
许敬宗一时间语窒,“长安令说话高深,在下愚钝。”
许敬宗把那日在平康坊的事情都和李正说了一遍。
李正好奇说道:“段纶不敢去见李世民?”
许敬宗点头,“还不是怕死,今日朝中就派人去传了,段纶告病为由没有入宫,好在陛下没有派人来捉拿他。”
说来突厥的事情有段纶的一份功劳。
对李世民,对朝中的人来说段纶的所做的是功是过就不好说了。
说来这件事还是自己和李世民一起谋划的。
段纶确实是一个背锅的好存在。
让他来背锅是再好不过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 背锅的来了
李正低声说道:“把他带来,我见一见他。”
许敬宗还是点头,“喏。”
等许敬宗把段纶带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
第一次见到段纶这个家伙,比预先想得年轻一些。
段纶也看着李正,观察这个刚刚新婚的大唐驸马。
李正一边喂着马匹一边说道:“听许敬宗说,你要见我?”
段纶点头,“还请长安令伸以援手。”
“我凭什么要救你?”
段纶开口说道:“在下还在突厥的时候全靠长安令的人救了在下一命,在下感激不尽,只是如今到了这步田地,想必向长安令也一定不想看着在下就此死了。”
“你死不死和我有什么关系。”
李正依旧淡然地说道。
段纶神情错愕,当即躬身说道:“长安令,虽说你我素不相识,但我帮长安办成了一件事。”
李正笑着说道:“你帮我办什么事了?”
“突厥的事,陛下不会无缘无故派我这个对兵法根本不懂的人去突厥,突厥的事情有长安令一份吧。”
李正又说道:“陛下想要救突厥于水火,派你去驰援突厥,你怎么做是你的事情,与我何干,就算陛下要治你的死罪,和我有什么关系,你这是栽赃还是想拉我下水。”
段纶愣在原地。
李正又对许敬宗说道:“你为何要把这么无聊的人引荐给我?”
许敬宗苦哈哈笑着说道:“是在下唐突,识人不明。”
段纶愣愣地说道:“突厥的事情真的和长安令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任何的关系。”
李正再次说道。
段纶低下头,“在下还以为长安令是多么神通广大的人,是在下看错了,就此告辞,就当没来过。”
“慢着?”李正洗着手说道:“我的泾阳也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段纶疑惑道:“长安令还想怎么样?”
“大虎,许敬宗,先给我揍一顿这个家伙。”
眼看大虎和许敬宗上前,段纶有些慌张地说道:“你们想要做什么?”
大虎扬起一个拳头便打了过来。
段纶躲闪不及,鼻子便中了一拳,整个人栽倒在地。
紧接着是雨点般的拳脚落下。
李正听着段纶的哀嚎声,自在地喝下一口茶水,“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
王鼎带着几个官吏而来,看到马圈旁的这一幕吃惊地说道:“驸马,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李正放下茶杯笑呵呵地说道:“对付一个无礼的家伙。”
王鼎也说道:“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无礼的人越来越多了。”
段纶的哀嚎声依旧,王鼎啧啧说着:“今日老奴去传段纶,谁知道那家伙竟然告病不见,若是再见到他一定捉拿入宫中。”
“王公公高见。”李正拱手说道。
王鼎笑呵呵说道:“长安令真是雅兴,这才刚刚新婚就揍人。”
李正也恭维着说道:“这不,我平日里也没什么消遣。”
王鼎说道:“这几个是户部的官员,陛下已经下旨再赐给长安令五千亩地。”
李正朝着长安拱手说道:“陛下真是太客气了。”
王鼎笑道:“这都是驸马应得的,这不是今日就派来了户部的官员前来丈量土地。”
说完王鼎又小声嘱咐道:“这印书坊的事情要抓紧,陛下今日又在念叨长安令了。”
“明白明白。”
李正对几个户部的官员说道:“你们去我们泾阳村东南面划地,找我们村子的李义府就可以。”
“喏。”几个户部的官员点头就去办事。
王鼎双手窜在袖子又说道:“咦?为何那个挨揍的人这么眼熟?”
李正叫停大虎和许敬宗的动作,拎起鼻青脸肿的段纶问王鼎,“这人王公公认识?”
王鼎端详了许久说道:“只是这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