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低声说道:“要将寺庙从中原根除需要一个长远的计划。”
李正听着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的议论。
杜如晦接着说道:“若是从现在开始减少佛寺的数量,等到数十年后中原的佛家数量减少五成。”
说完三人齐齐看向李正。
李正还在琢磨,意识到三人的目光连忙说道:“陛下说得对,你们都说得很对。”
李世民再次喝下一口茶水,“所以呢?”
李正点头,“议论的很热闹,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接着讨论,在下学习一番。”
说完,三人依旧看着自己,李正又说道:“诸位接着讨论呀,多热闹。”
李世民铁青着脸,“若不是程咬金护着,朕真应该在太极殿就把你剁了。”
李正拱手说道:“陛下仁慈。”
房玄龄说道:“李正,你且说说的你的看法。”
李正尴尬笑道:“在下一个乡野小子,哪里有房谋杜断高瞻远瞩。”
李世民咳嗽了一声,“要你说你就说,说说你的看法,朕又不会一刀剁了你。”
李正小声说道:“您刚刚还说,大殿之上……”
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要你说你就说,你若是不说,朕现在就剁了你,大不了丽质做个寡妇。”
“陛下手段狠辣,连自己的女儿都不在乎,果然是一个狠人。”
李世民冷笑,似乎狠人这个称呼还挺受用的。
想了一会儿,李正说道:“其实吧,这件事说好办也好办。”
房玄龄来了兴致,“说来听听。”
李正琢磨着说道:“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一碗水端平,想必陛下已经深谙此道了。”
李世民点头,做一个皇帝可不是要一碗水端平。
“佛家如今鼎盛的原因就是因为失衡,失衡导致了佛家壮大,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若是出现一个可以与佛家对立的派系,再加上陛下的扶持做成可以与佛家抗衡的地步便可以了。”
杜如晦思量着说道:“这个方略确实不错,扶持一方打压一方,以此让这两方互相消耗,朝中坐收渔翁之利。”
举一反三,走一步看三步,立刻就想到了让朝中坐收渔翁之利,杜如晦果然名不虚传。
房玄龄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可是扶持一个什么派系?”
房玄龄的担忧也没错,想要扶持一个派系,这个派系最好的是现有的,不然很难让人接受。
李正开口说道:“道门,扶持道门。”
李世民喝着茶水,眼神里像是有些犹豫。
甘露殿也安静了下来。
李正说道:“不合适吗?”
房玄龄低声说道:“若是陛下亲自来扶持道门,怕是有人不服,佛门必定会抢夺利益。”
第四百四十三章 武德殿用膳
李正用袖子给自己扇着风,“这甘露殿怪闷热的。”
李世民示意王鼎打开窗户,一时间冷风吹进来,几人也一下子清醒了不少。
杜如晦说道:“陛下选择扶持道门,势必会有人反对。”
李正笑道:“所以说你们古人刻板,其实这件事更好办。”
房玄龄心想着自己和杜如晦决定不下来的事情,对李正来说更好办?心中有了期待,“你说说。”
李正站着说道:“陛下有凳子吗?”
杜如晦倒吸一口凉气,“敢问佛家和凳子有什么关系?”
“我从承天门进来到现在还没坐过,累。”、
杜如晦:“……”
李世民:“……”
还以为是什么高深的说法,感情是这小子累了。
这么一说房玄龄也觉得自己有些腿酸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天日,这么一说自己肚子也饿了,开口对王鼎说道:“准备膳食。”
王鼎小声说道:“陛下打算在甘露殿用膳吗?”
李世民放下茶碗,“武德殿。”
“喏。”
几人走出甘露殿。
甘露殿距离武德殿有些远,又走了一刻的时辰才到了武德殿。
这还是李世民第一次请自己吃饭,李正一路走着心里想着。
几人分桌坐下之后,从殿内走出一个人。
这个人两鬓斑白,房玄龄和杜如晦站起身行礼说道:“拜见太上皇。”
李正也起身跟着行礼。
李渊的目光扫视之下,最后锁定在了穿着一声红衣,眼神有些飘忽的年轻人。
坐下之后,李渊朗声说道:“都坐下吧。”
李世民坐下,房玄龄和杜如晦才坐。
李正也跟着坐下。
饭菜一盆接着一盆地端到面前,李正看到自己面前的一值熊掌。
拿起筷子便吃了起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神色一阵惊恐。
李渊的目光盯着正在大快朵颐的李正好久说不出话。
感觉到情况似乎不对,李正嘴里嚼着熊掌肉,“怎么了?”
李世民看向李渊,“父皇,李正在乡里自在惯了,没什么礼数。”
李渊笑道:“不碍事,你带着你的臣子来武德殿用膳,想必是顺路来商讨国事的。”
说着话,李渊的目光还是没有离开李正。
几口熊掌肉下肚,李正看着眼前酒水,问向王鼎,“王公公,这里有白开水吗?”
王鼎神色惶恐地看了一眼李世民。
来宫里吃饭,你有什么就吃什么,这是莫大的殊荣。
李正这小子竟然还挑三拣四。
李世民铁青着脸,“给他。”
“喏。”
王鼎立刻让宫女端来了一碗白开水。
李正接过白开水说道:“多谢,王公公也是知道的,我这人平日里不喝酒。”
李世民低声说道:“对,你李正不能随便喝酒,你一喝酒又要未卜先知了,是也不是?”
李正喝下一口水说道:“陛下,那是一个误会。”
“误会,一个误会就可以让朕的江南道面遭水患,这种误会朕倒是希望可以多来几次。”
说完,李世民等着李正的回话。
等了好久也没听见这小子开口。
再一看这小子嘴里不停地吃着东西,让他吃饭他还一个劲光顾着吃饭了是不是?
杜如晦咳嗽了一声。
李正没有说话。
又咳嗽了一声。
依旧没有反应。
佛家的事情一时间戛然而止,几人都在等着李正说话,这小子像是一辈子没有吃过肉一般,一吃就停不下来了。
李正抬头看着几人,“怎么了?”
房玄龄无奈道,“佛门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李正又喝下一口白开水说道:“我这人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说话,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不但没有礼貌,还容易噎着。”
李世民很想说,你这么狼吞虎咽就不怕噎着吗?
没了食欲,李世民一直盯着李正。
一顿饭下来,就李正吃得最欢实。
李渊看得明白,能让自己儿子吃瘪,看李世民又心急又无奈的模样,对李正这个小子又有些欣赏。
吃完之后,李正打了一个饱嗝。
李世民挥手示意撤走食物。
李正把茶碗递给王鼎,“麻烦王公公再来一碗白开水。”
王鼎依旧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咬牙,“给。”
“喏。”
又说一杯白开水端来。
李正还在回味着熊掌的味道说道:“原来熊掌的味道也不咋滴,还没我泾阳的猪蹄好吃。”
李世民摆开衣袖,“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对朕所赐的食物挑三拣四。”
“陛下,你宫里的厨子确实不咋滴,不信可以去问问魏王殿下,问晋王也可以。”
李世民不耐烦说道:“佛门的事情怎么做。”
接过王鼎端来的白开水,李正说道:“陛下扶持道门有顾虑,为何不让别人来选择呢?”
房玄龄追问道:“如何做。”
李正喝下一口白开水,“假如你家的狗抱怨看院子太累,鸡抱怨起太早,牛抱怨犁不动地,他们都抱怨吃不饱。怎么办?”
杜如晦问道:“怎么办?”
宫里的碗挺精致的,就是不实用装的水也不多,李正放下茶碗说道:“让他们投票,选你当家还是你媳妇当家,让他们认为自己在做主,问题就解决了。”
房玄龄听完李正的话思索着,“这个方略确实有独到之处,让别人去选,让他们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主张,朝中也可以美其名曰成人之美,又可以让陛下避免没必要的争议。”
杜如晦也点头,“可以试一试,原来是一个这么简单的道理。”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臣在!”
两人齐齐站起身。
李世民朗声说道:“中书省拟定章程,门下省发放布告,一个月内朕要一个答复。”
“喏!”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声答应,便转身离开了甘露殿。
李正站起身说道:“陛下,都耽搁了这么久了,还让不让我娶公主了?”
“反正都耽搁这么久了,不如再耽搁一会儿?”
事情有了眉目,李世民的心情好了不少。
王鼎不敢抬头,这李正一进宫就让陛下的情绪起伏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看到陛下一天之内有这么多的表情,属实怪哉。
第四百四十四章 立政殿
李正看了一眼坐在上座的李渊,又看了一眼站在李渊身边的李世民。
这两父子皇帝站在一起,总觉得有些别扭。
李渊低声说道:“李正,你上前来。”
听到话语,李正上前几步。
李渊笑道:“你可知站在你面前的是什么人。”
李正说道:“太上皇和陛下。”
李渊扶着下巴的胡子说道:“在大唐的两位陛下面前,还能站得笔直如此无礼,难怪他们都说你李正狂妄至极。”
李正笑了笑说道:“在下乡下人,不是很懂宫里的规矩,还请不要见怪。”
李渊稍稍点头,“听闻你李正大名,这还是老夫第一次真正见到你。”
说完李渊站起身,走下上座,绕着李正走了两圈,上下打量着,“丽质到底是看中你哪一点。”
李正笑呵呵说道:“我的婚事是陛下定的,也是陛下做主的,太上皇你这话不对了,应该是陛下看上我的哪一点,而不是长乐公主看上了我哪一点。”
李渊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笑呵呵说道:“孙思邈说过,你李正的医术不在他之下,最近父皇的身体每况愈下,希望你给看看。”
李正说道:“原来太上皇是有病啊。”
李渊冷哼一身扭过头。
李正重新坐下问道:“敢问太上皇得的是什么病。”
李渊依旧没有说话。
李世民低声说道:“时常腰疼,时常忘记事情,时常夜里睡不觉,多梦失眠。”
李正眼瞅着李渊的神色。
李渊很不情愿地把手臂递给李正。
李正摆手说道:“我不会诊脉。”
李渊笑道:“当世神医,竟然不会诊脉,真是稀奇了。”
观察着李渊的气色,李正问道:“敢问太上皇是否时常头晕,耳鸣。”
李渊诧异地看了一眼李正。
李正又说道:“晚上小便比较多?”
李渊盯着李正小声说道:“这件事老夫可从来没有对太医署的医官说过。”
李正再次说道:“太上皇面色发青,双眼失神,显然是掏空了身子,加上久居武德殿没有机会出去散心,被幽静这么多年月想必是快心理变态了。”
李世民好奇问道:“何为心理变态?”
“这不重要。”李正对李世民说道:“其实要缓解太上皇的病症也简单,换一个好一点的环境居住,最好是可以自由走动的,这是心理上的治疗。太上皇身边不要太多的女眷,现在要固本培元才是,这是身体上的治疗。”
“固本培元?”李世民心中暗暗记下。
李渊淡然说道:“老夫身上都是小毛病,不劳烦你这个主持国事的陛下担忧。”
自从玄武门的事情之后,父子关系疏远了这么久。
怎么说也是父子一场,李世民当然也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安度晚年。
李世民朗声说道:“倒是朕多虑了?”
李渊笑了笑。
王鼎小步走来说道:“陛下,立政殿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点头,率先走出武德殿。
话里话外还是看得明白,李渊和李世民之间是有隔阂的,这对父子言语之间有一种很陌生的感觉。
王鼎又对李正说道:“长安令,请吧。”
李正跟着王鼎也走出武德殿。
跟着李世民一路朝着武德殿走去。
看着这个皇帝的背影,李正心里有些摇摆不定,小声问着王鼎,“王公公,你说陛下准备了多少嫁妆?”
王鼎有些犯难,“这个……”
李世民的脚步加快了不少。
看来是悄悄话的声音有些太大。
还没走到立政殿,一个小丫头便跑了过来。
李正瞧着跑来的小丫头,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