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很暴露,周围的男人也看直了眼睛。
见过后世的沙滩风景,后世女子的穿着。
这个女人的穿着反而有些不伦不类了。
“原来你就是李正啊。”她笑呵呵说道,不过话语里似乎带着几分挑衅的意思。
王鼎连忙行礼说道:“见过永嘉公主。”
她地脸上已经带着笑容,对李正说道:“丽质还要叫我一声姑姑,李正你就不打算行礼吗?”
李正颔首拉着缰绳说道:“宫里的人和我说让我离你远点。”
永嘉公主不怒,反而捂着嘴笑道:“小小年纪还真是年轻气盛。”
李正警惕地看着这个女人,当初李泰说过,寺庙的事情和这个人说不定有什么关系。
永嘉公主拦在宗正寺的门口又说道:“你的眼神倒是比长孙冲干净不少,也难怪丽质这丫头会看上你。”
王鼎尴尬笑着说道:“公主殿下,还是请宗正卿出来吧,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
永嘉公主的笑容僵硬在脸上,对王鼎说道:“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王鼎低着头依旧笑着。
“这里有你这个女人说话的份吗?”
人未到话音先到。
李孝恭带着宗正寺的人走出。
永嘉公主回头看了一眼李孝恭,不屑的走到一旁。
李正翻身下马稍稍行礼说道:“见过河间郡王。”
李孝恭点头,“你要娶长乐公主,以后便是皇家的外戚,宗正寺管皇家子嗣,你的名字要入宗正寺名册,以后你和长乐公主的孩子也要入宗正寺名册之中。”
见李正有些犹豫。
李孝恭低声说道:“怎么不愿意?”
李正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能不入吗?”
李孝恭笑了笑说道:“宗正寺掌皇九族六亲之属籍,除非你抗旨不尊,拒绝迎娶长乐公主。”
“你们以后会管我吗?”
李孝恭拿出一份名册说道:“除了你生孩子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我们一概不插手。”
“原来是这样,在下出身卑微,乡下人不太懂规矩。”李正连连拱手说道。
“老夫怎么听着像是你明知故问。”
“有吗?”
“男子汉应该不拘小节,你为何如此慎重。”
李正叹息说道:“万事稳一手,问清楚点总是没错的。”
李孝恭又说道:“不过你的名字要入宗正寺之前,还有一个考验。”
李正小声问道:“什么考验?”
李孝恭也小声说道:“都是宫里的安排,是一个题。”
两人对话声音虽然放低,不过周围的人还是听得清楚。
永嘉公主站在一旁上前两步站在李正的身边说道:“怎么?堂堂当世第一次才子不敢答题了。”
李正古怪地看了一眼她,退后一步。
永嘉公主又说道:“我身上的味道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可是你们泾阳的香水,为了香水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钱?”
第四百三十九章 疯了,都疯了
看着永嘉的作为,李孝恭眉头直跳。
这个疯女人连李正都敢动!
永嘉也有些诧异,看了一眼自己的衣衫,李正的眼神依旧很清明。
就算是那些六根清净的和尚,面对自己时眼神里都有贪婪。
这样的男人很难控制,这是永嘉公主心中的第一个想法。
李正又是退后几步与她保持距离,朗声说道:“河间郡王出题吧。”
李孝恭说道:“规矩是这样的,我们出一题,你答一题。”
永嘉公主说道:“不如我来出题吧,你们这些老东西能给的什么题目,还不是白白送给李正。”
李孝恭没有搭理永嘉公主的话。
永嘉公主又说道:“李正,我是丽质的姑姑,我侄女的婚事我自然要管着,你敢听我的题吗?”
李正看了一眼李孝恭的神色,看来这个老家伙也不能多管永嘉公主。
开口道,“还请赐教。”
李泰拉了拉李正的衣袖小声说道:“你小心点,我姑姑很聪明。”
永嘉公主捋着自己的长发说道:“我出一题,你答,你答对了,你再出题,你我一人一题直到对方答不上来为止。”
李正说道“”“抓紧吧。”
听到这话,永嘉公主脸上的笑容僵硬,这个年轻人竟然对自己不耐烦了。
永嘉公主说道:“第一题,有三女归家,长女五日一归,中女四日一归,少女五日一归,问三女何日能相会。”
四周的人听到这个问题,一阵安静。
一时间不少人心里正在盘算着题目。
看到四周的人神情纠结,永嘉公主轻蔑笑着。
这不是后世的小学奥数题吗?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就这样了吗?”
永嘉公主说道:“怎么?你算出来了。”
李正当即说道:“二十天。”
永嘉公主脸上的笑容凝固,质问道:“你如何算的这么快?”
很经典的孙子算经上的题目,后世的小学生都会算。
李正朗声说道:“现在是不是该我出题了。”
李孝恭点头,“当然。”
李正说道:“那请听好了,两个人去扫墓,在同一个墓碑之前,男的哭丈人的女婿,女的哭女婿的丈人,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话语一出四周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低下了头,甚至有人开始当场写了起来。
这道题从人群中传出来,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李孝恭也挠着头皮,“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关系。”
李泰想了好一会儿拉着李正小声问道:“所以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宫里,李世民还在换着衣服,小太监拿着案卷而来说道:“陛下,李正已经到了宗正寺了。”
“怎么样了?”
“三女归家的题已经答上来了,不过李正又出了一题。”
李世民收了收自己的衣襟问道:“李正出的什么题?”
小太监小心翼翼把案卷递给李世民,“陛下请看。”
接过案卷,李世民瞧着上面的内容,不自觉念了出来,“两个人去扫墓,在同一个墓碑之前,男的哭丈人的女婿,女的哭女婿的丈人,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一时间感觉到头疼。
“有人答上来了吗?”
小太监回道:“禀陛下,案卷送来的时候还未有人作答。”
李世民心中着急,这么一来对李正来说是不是太容易了,当即说道:“把这个题送入弘文馆,国子监,中书省,门下省,一起作答!”
小太监躬身说道:“喏。”
长孙皇后一脸的无奈,等小太监离开之后说道:“陛下,这样一来是不是不太公平。”
李世民穿好外衣说道:“怎么?就连朕的皇后也帮着李正说话了?”
长孙皇后惆怅着说道:“怕是到时候丽质会觉得,你这个做父皇的耍赖。”
李世民悠哉地吹拂着杯中的热茶说道:“朕就是要让李正知道,想娶朕的女儿没这么容易。”
长孙皇后笑道:“若是李正在全长安人的面前出丑,那可是陛下的女婿。”
想起以前的种种,李世民低声说道:“李正要是肯向朕服软,朕又何必会为难他。”
知道李世民是心疼自己的女儿,也是李正长年以来不服软的结果,作为李丽质的生母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当然希望大家都好,眼下真是一段让人头疼的丈婿问题。
长孙皇后叹息道:“如此一来怕是以后没人敢娶皇家女子了。”
案卷很快就被送入中书省。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看到了这份案卷。
“男的哭丈人的女婿,女的哭女婿的丈人。”
看到这个题目,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
杜如晦也是双眉紧皱,“到底是谁家的男人女人,关系如此复杂。”
房玄龄思索着问杜如晦,“可有答案了?”
杜如晦放下这份案卷,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说道:“容我想想。”
送案卷的小太监,又把案卷送入了国子监,在国子监的都是饱读诗书之辈。
也是大唐的最高学府,一时间整个国子监都安静了。
所有人都看着这道题,“这个男的和这个女的,到底是什么关系!”
孔颖达看着这道题,连胡子都揪下了几缕。
案卷又被送入了弘文馆。
收到案卷之后,原本有条不紊的弘文馆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
案卷上的题目很快就被弘文馆的一百多个士子书生都看了一遍。
有人一边书写着一边推论。
有人当场放弃。
有人抓着头皮一脸生无可恋。
也不知谁大喊了一句,“这世上怎么会如此折磨人的题目,太天杀的。”
“彼其娘之!太欺负人!”
弘文馆快疯了……
李正站在原地说道:“已经过去两个时辰了,王公公会不会已经过了时辰。”
王鼎看了一眼天日说道:“哎呀,这怕是都到午时了。”
李孝恭看了一眼情况,又看了一眼面色难堪的永嘉公主,低声说道:“你们先去承天门吧,宗正寺的事情老夫会办好。”
王鼎连忙说道:“长安令,请吧。”
李正跟着王鼎离开,留下一地神情纠结的围观群众。
李泰追问着:“李正,那个男人和女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第四百四十章 为社稷着想
队伍朝着承天门而去,李泰一路上还在追问着,“题目是你出的,李正你也一定是知道答案的吧。”
李正叹息道:“其实这个问题挺简单的,不要陷入思维的陷阱就好了。”
“思维的陷阱中?”
李泰思索着,很简单的一个句话,很简短的一个问题。
细细剖析开来,确实如此短的一个问题里,充满了各种弯弯绕绕,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分不清关系的迷宫之中。
来到承天门,秦琼和尉迟恭就站在这里。
李正上前说道:“见过秦琼大将军,见过尉迟恭大将军。”
秦琼点头说道:“这么多年了,你也长大成人了,以后可不要不着调了。”
李正连连点头说道:“小子心中谨记。”
尉迟恭和秦琼让开一条道,“进去吧,就你一个人进去。”
李泰也说道:“我们在这里等你。”
迈开脚步,李正走入承天门中。
这还是第一次入宫。
进入承天门一路向前,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就是皇宫的建筑群了。
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比后世电视剧里壮观多了。
果然电视剧都是骗人的。
一眼看去,这里距离太极殿大概有两千米左右。
再次迈开脚步朝着太极殿走去。
李世民也坐在太极殿中,从殿内看出去,远远就可以看到一个身影正在一步步的走来。
太极殿内各部官吏都在这里。
直到李正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中,李世民知道他距离大殿的台阶已经很近了。
太极殿中很安静,安静得落针可闻。
脚步声逐渐传来,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李正这才出现在了殿前。
李世民盯着一身红衣的李正,瓮声说道:“进来。”
三步并两步,李正走入太极殿之中,站在这里的官吏全部穿着官服,只有在李正穿着一身的红衣。
就像是一幅油墨画中出现了一点红色,特别地扎眼。
走上前李正稍稍行礼说道:“拜见陛下。”
一旁的程咬金使劲使眼色,似乎在说礼数不对。
李正也注意到了程咬金的眼神好奇问道:“咦?程大将军,你的眼睛怎么了?”
收回眼神,看到李世民不悦的神色,程咬金立刻站定,闭上眼一动不动,立刻进入入定状态,犹如木雕一般。
现场的气氛有些奇怪,李正看了一眼四周,正打算说些什么。
一个言官便走出了朝班。
“陛下!臣告泾阳郡公李正。”
话音落下,这可把人整精神了。
李世民说道:“讲。”
这个言官开口说道:“泾阳郡公李正,在诸国来使之前大肆收粮。”
听这个言官说着,李正越听越不对劲,连忙说道:“你这话不对呀。”
眼前这个言官转身看向李正说道:“如何不对了?”
“粮食是人家愿意卖给我的,价格也是公道的,就连当今陛下……”
“咳咳……”
李世民的咳嗽声传来,李正又说道:“就连朝中的陈粮也是我收的,我为朝中消耗一些陈粮,有什么不对了?”
言官开口说道:“陛下,臣还没说完。”
李世民点头示意接着说。
言官又说道:“泾阳郡公先是大肆收粮,等到诸国使者到达长安之际,大肆贩卖粮食,从中谋取好处。”
李正笑道,“这位老哥贵姓啊。”
“在下姓卢。”
“五姓卢家的人?”
李正又低声问道。
此话一出太极殿的气氛当即变得有些诡异起来,都知道李正和五姓之间的关系不好。
很多人心里都明白,一直以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