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站在西突厥的国师默呕面前,阿史那此刻万念俱灰。
默呕给亲手给阿史那松绑,笑呵呵说道:“让史那兄受惊了。”
史那兄?这个只有李正才会称呼自己的说法,从一个西突厥的国师嘴里说出来特别地别扭。
默呕笑呵呵说道:“不知道史那兄认不认识在下。”
阿史那立刻摇头,“不认识。”
“是啊,当年我只是一个被你们这些突厥王室看不起的贩子而已,就连长安人也看不起我,我在东突厥这么多年,你们都没有正眼看过我,现在你可以正眼看我了吗?”
阿史那抬头看着默呕,心头的疑惑愈加浓重。
“跪下!”默呕大声说道。
阿史那依旧站在原地。
几个西突厥的勇士见到阿史那不跪,上前便是对他的一顿殴打。
默呕冷声说道:“不要打死了。”
阿史那重新站起身说道:“你杀了我吧。”
默呕突然笑了,笑得有些张狂,提起一根棍子。
笑声越发的冷,默呕走到阿史那的面前,一棍子挥下。
棍子打在阿史那的膝盖上,骨骼断裂的声音清晰可闻。
阿史那抱着自己的膝盖在地上哀嚎着。
默呕低下声在他的耳边用关中话小声说道:“所幸小人我遇到了长安令,是长安令给了我今天,若不是长安令有令留你一命,我还真想杀了你。”
“你!”阿史那浑身颤抖的看着默呕。
默呕依旧笑道:“现在都明白了?”
到了这一刻阿史那什么都明白了,到现在阿史那才知道李正真正用意。
一时间脊背发寒,李正这个魔鬼,从头到尾都是你一手策划的!
默呕对躺在地上的阿史那没了兴致,低声说道:“关起来,三天后扔到他们东突厥的地盘上。”
在西突厥的人关押下,阿史那在这里渡过了三天。
直到自己被人绑着一路拖到了东突厥的草原,一个东突厥的部落之前。
阿史那一瘸一拐地想要去见自己的族人,可是还没走到人前,无数的石头都砸在了自己的身上。
不知道自己的族人为何这么对自己。
阿史那捡起地上的一份羊皮卷,这是西突厥的国书。
看完了羊皮卷的上的内容,阿史那已经顾不上四周东突厥族人的唾骂声。
“污蔑!都是污蔑。”阿史那大声说道。
面对族人的冷眼,阿史那拖着受伤的腿说道:“你们相信我,相信我,我可以带着我们东突厥,带着族人在草原上重回往日的荣光。”
回应阿史那又是一片冷眼。
阿史那大声说道:“这些都是他们的阴谋!你们相信我。”
突厥人相信了颉利到头来怎么样了,相信了执失思力后果又是什么。相信了李世民得到什么。
如今的东突厥人也不会再相信这个阿史那了。
不论阿史那怎么解释,突厥人再也没有勇气去相信一个人。
阿史那朝着长安发现歇斯底里地喊道:“李正!我要杀了你!”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唐的养马场
无论阿史那如何的解释,听到的只有周边人的唾骂声和冷眼。
看着眼前这份羊皮卷,阿史那拖着伤腿重新坐下,抢了突厥人的粮食给薛延陀,才会让东突厥打不过西突厥,就连西突厥国师都发了国书来祝贺自己可以做上东突厥可汗。
阿史那哽咽地捂着自己的脸,安静了许久之后又是大喊大骂,像是疯了一般。
又重新安静下来之后,阿史那心里想着事情的前前后后,这是布了一个多大的局啊。
在这个局里有多少人在其中,李正到底设计了多久。
这么多年了,阿史那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做一个突厥的可汗。
在草原上一瘸一拐的走着,阿史那双目无神,像是没了魂一般。
冬日结束,贞观九年到了。
又是一年诸国使者前往大唐朝拜的日子。
如今富裕又强大的大唐,在西方诸国人的眼中成了膜拜了对象。
今年的东突厥没有向大唐出使,却等来了大唐天可汗的旨意。
天可汗下旨允许东突厥人迁入河套境内的肥沃草场,不论身份贵贱并且可以得到大唐的军队的庇护,条件是加入大唐户籍。
这份旨意一开始东突厥的各个部落是不愿意。
可是当他们发现河套上有这么多的马儿,羊羔的时候非常的羡慕。
再看看如今东突厥人手里仅有的土地,活在这里已经不容易还要担心时不时杀过来掠夺的西突厥人。
渐渐有人心动了,有了第一个就有了第二个。
在活下去面前,突厥人没有选择。
不仅不用担心大唐官兵会不会前来索要,而且所有的牲口都是公平分配的。
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最先心动的就是牧民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河套,半个月就有五万多突厥人迁入了河套。
西突厥人不敢和大唐官兵动手。
大唐边关又派出三万兵马带着数十名官吏进入突厥草原。
以薛延陀为界,将大片的突厥草原划入了大唐疆域之中。
边界上旗帜不断插下,只要入了大唐户籍的突厥人就可以受到中原官兵的保护。
以薛延陀为界,北到突厥王廷,往西五万里都收为大唐国土。
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出手,将大半个突厥草原吃下。
都是算计好的。
默呕远远看着一队队大唐士兵在草原跑马。
西突厥不少勇士都说着和大唐开战。
默呕还是带着大军撤离了这片草原,对身边的西突厥勇士用西突厥的语言说道:“我们先平了吐蕃再去和大唐开战。”
一群西突厥勇士听到这话又是一阵欢呼。
默呕冷笑着,这些西突厥的蛮夷还想和大唐斗?
中原人用智慧就可以让突厥覆灭,也可以用智慧覆灭西突厥。
一群只会喊打喊杀的蛮夷而已,默呕多看了几眼长安的方向。
薛仁贵来到了雁门关,在这里整顿了一段时间,也听说了陛下下旨给突厥的事情。
和这里的将领又客气了一番后,重新踏上了回长安的路
段纶问道:“那些突厥人从此迁入河套,也是长安令的想法吗?”
薛仁贵摇头说道:“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以后的突厥人就只是给大唐人养马而已,都是养马的何来贵贱之分。”
段纶不住点头,“回到长安之后我能见到长安令吗?”
薛仁贵面无表情地骑着马,没有答复。
一路上薛仁贵的话语就很少,看起来也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
东突厥的事情一时间传遍了整个长安。
有人唏嘘有人感慨。
正在流放的执失思力刚走到了巴蜀一带。
衣衫褴褛之下,执失思力身形消瘦。
赤脚带着镣铐一步又一步艰难地走着。
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皮包骨头的人。
快马行驶而来,一个官兵拦住执失思力。
停下脚步执失思力迷茫地看着这队官兵。
对方拿出一卷军报开口便念到:“突厥在阿史那带领下意图谋害我大唐官吏,其罪不可赦,天可汗下令阿史那一族从此从突厥王室除名,突厥百年内不可在立可汗。”
听到这个消息执失思力神情激动地说道:“谋害大唐官吏?阿史那这个蠢货!”
传话的官兵说道:“我等受长安令所托,一定要把这个消息告知于你,让你知道如今的突厥怎么样了。”
执失思力神情紧张地说道:“怎么样了?”
“数万牧民迁入河套,以后可以活在大唐的庇护下,但也入了大唐户籍,从此长年给大唐养马。”
说完这个传令的官兵便骑马离开了。
执失思力石化一般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风吹动着自己的衣衫。
许久之后从执失思力大喊一声,一口鲜血吐出昏厥倒地。
泾阳
李治刚从长安看望他自己的母后与父皇回来。
李正听着李治的讲述。
“今年吐蕃,突厥,还有高句丽的使者都没来。”
李正稍稍点头,“还有什么消息吗?”
李治盯着冰糖葫芦说道:“父皇还让长孙冲去驻守河西走廊。”
“朝中还发生了什么吗?”
看李正晃了晃那串糖葫芦,李治委屈地吸了吸鼻子说道:“最近朝中越来越多的人在声讨长安令,好像和突厥有关。”
“还有什么其他的吗?”
“没有了,就打听到这么多。”
李正这才把手里的冰糖葫芦给了李治。
李治拿过冰糖葫芦就快步离开,嘴里低声说着:“老师太坏了,竟然用冰糖葫芦要挟我。”
品尝着冰糖葫芦,在酸和甜的美味之中,李正的要挟也在这种美味之下,在李治的心中烟消云散。
王鼎微笑着前来,“长安令,许久不见了。”
李正懒散地躺在躺椅上说道:“王公公这次来,是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王鼎微笑说道:“长安令大计已成,如今突厥成了大唐养马用的马场,数万顷地都成了大唐的国土,长安令此功说是开疆拓土也不为过。”
李正连忙说道:“那都是陛下和朝中大臣的功劳,在下怎么敢居功。”
王鼎又说道:“若是没有长安令的妙计,又怎么会有现在这幅大好局面。”
“我也就动动嘴皮子而已。”
第四百三十章 长安风云动
王鼎拿出一份旨意说道:“长安令可真是谦虚。”
“哪里哪里。”
王鼎把旨意递给李正说道:“老奴就不念了,长安令自己看吧,婚期就在五日之后,还请早做准备。”
接过旨意李正笑呵呵地说道:“麻烦王公公了,上次的腊肉不知道王公公可还满意?”
“腊肉啊……”
王鼎尴尬笑着,犹豫好一会儿说道:“还挺好的。”
收到话语,李正从自己的厨房里又拿出一条腊肉递给王鼎说道:“一点心意,还望王公公收下。”
王鼎接过腊肉说道:“长安令可真是客气,上次的还没吃完呢。”
“不打紧,可以分给宫里的其他太监吃也好。”
王鼎笑指着李正说道:“这是想把全皇宫的太监都收买不成?”
“岂敢岂敢,我送给王公公的,王公公要怎么吃那是王公公的事。”
王鼎的笑容终于好看了不少,至少这次看起来是真心地笑容。
收下这条腊肉王鼎小声说道:“长安令,最近朝中不太安宁,这次娶长乐公主怕是麻烦不少。”
李正小声问道:“什么不安宁,还请王公公说得仔细一点。”
王鼎看了一眼四下说道:“突厥的事情长安令都清楚,当初诸国使者来到长安,长安令的所作所为他们可都看在眼里啊。”
李正琢磨着说道:“你说买兵器的事情,他们都知道了?”
王鼎笑着说道:“买卖兵器的事情被大理寺的人确实怀疑过长安令,不过也只是怀疑没有证据。”
李正下意识问道:“证据呢?”
“证据都被老奴抹干净了,长安令放心,除了怀疑他们什么都查不到。”
“原来一直都是王公公在忙活,有劳王公公了。”
王鼎双手揣在袖子里说道:“其实就是当初长安令卖粮食的事情,老奴知道的不多,不过现在看来风向对长安令很不利。”
“原来是这样。”
“宫里还有很多事要办,老奴就不久留了。”
“王公公慢走。”
“别送。”
送别了王鼎,李正看了一眼自己的系统面板。
属地一万四千六百亩,人口:两万三千。
任务:人口增加至三万。
任务奖励:图书馆三阶段。
随着当初遣散的士卒带着家属回到泾阳。
距离任务完成的人口,还差七千人。
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原本是泾阳护卫队的营地,如今还在扩建着房子,人口要猛增两万,房屋的建设很重要。
总不能让人没地方住吧。
当初的那些士卒带着家属来到泾阳之后由李义府安排住处,李恪带着到达泾阳的士卒编入泾阳护卫队开始操练。
村子里的棉花赶在春雨之前采摘就好,现如今么没到可以采摘的时候。
老村长见到李正笑呵呵说道:“正儿,什么时候娶公主啊?”
“就这几天。”李正坐到老村长的身边说道。
“长大了,当年你还是一个毛头小子。”老村长感叹道。
“人都是会长大的,老村长也要长命百岁。”
“孙神医给看过了,平日里注意少喝酒就好。”
老村长笑呵呵说着。
风还有些冷,李正收紧衣衫。
老村长又说道:“正儿,你尽管娶公主,不用担心什么,村子里的婶婶们都已经安排好了。”
李正说道:“不就娶个公主,不是大事。”
“这怎么不是大事了,这是光宗耀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