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蔑下遗臭万年,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我在史书上很有可能被写成一个伪君子,而且没多少人会知道我做过什么,打个仗,过几个朝代就没人记得了。”
    孔颖达说道:“是非功过正邪谁人能辨呢?”
    李正站起身说道:“孔颖达老夫子,世家控制着读书人,他们的控制不是长久的,总有一天会失败,知识是自由的,它不会永远成为一个笼络人心的工具。”
    孔颖达长叹一口气,“李正,老夫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
    说完孔颖达站起身要走。
    李正送着孔颖达走出了村子,看到他上了马车。
    等人离开了之后,李正看向远处正在和李义府聊天的许敬宗。
    收到李正的目光,许敬宗快步走来说道:“长安令,有什么吩咐吗?”
    “最近长安有什么动静吗?”
    “动静?”
    “世家子弟的动静。”
    许敬宗拿出小册子看了几页说道:“确实有,最近各家的儒家子弟走动比较多,有不少人都在弹劾长安令。”
    “还有呢?”
    “还有?”
    李正看了一眼许敬宗,“许敬宗,你给我做事还藏着掖着吗?”
    许敬宗尴尬一笑说道:“被长安令看穿了,只是长孙无忌是当朝国舅,就连太子殿下都要叫长孙无忌一声舅舅,长安令现在我们势单力薄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能鼓动这么多人来弹劾我,平日里都不奇怪,我都习惯了,可是这么多人用一个理由来弹劾我,这里面没有猫腻我不信。”
    许敬宗小声说道:“其实这些都是赵国公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在走动。”
    “还有呢?”
    许敬宗又说道:“他们说是长安令教授弟子,不教儒家典籍有违为师之道,长安令又师出无名,不能作为人师。”
    “理由还真是挺充足的。”
    “是啊,一时间人神共愤,就差来泾阳把长安令生吞活剥了。”
    “咱们的记者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还是老样子盯着呢?”
    “这段时间盯得紧一些,弹劾过我的人都记下。”
    “明白了。”
    许敬宗点头又说道:“长安令放心,就算长安令恶名在外,在下也一定追随长安令。”
    “好听的话,就免了。”
    “哎,那在下去办事了。”
    回到马圈,找来张齐的几个木匠用来做烟花的木筒。
    皇后的话倒是提醒了自己,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总有人要来迫害。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哼!你的日子还真是悠闲。”身后传来李丽质的说话声。


第四百二十一章 张公谨意难平
    “公主殿下,你怎么来了?”
    李丽质来到马圈旁坐下说道:“还不是你我要成婚了,宫中一大堆的事情。”
    李正点头说道:“所以公主就偷偷跑出来了?”
    李丽质一手撑着下巴,神情落寞地说道:“我每日都在宫里要应付各种安排,到了泾阳我才知道原来你每日过着这么清闲的日子,”
    “公主殿下,此言差矣,其实我挺忙的。”
    “我知道,你最近都忙着种田呢。”
    “其实种田也是一种事业,等到下一季,采棉花的时候我又可以大挣一笔。”
    李正一脸憧憬,看向远处的棉花地仿佛看到数不清的银饼。
    “果然是个死要钱的。”李丽质小声嘀咕道:“李正,你上辈子你是不是穷死的。”
    李正长叹一口气,“被公主殿下发现了。”
    李丽质站起身说道:“最近朝中有很多人弹劾你。”
    “我知道。”
    “母后说这一次你来长安娶我,肯定不会这么容易。”
    李正还是点头,“几天前你母后带话来,让我提前做准备了。”
    今天的风还是有些冷,李丽质看着远处的风景。
    从厨房的炭火堆里取出两只番薯,李正递给李丽质一只,“冬天就要吃烤地瓜。”
    接过滚烫的番薯,李丽质小心翼翼用一块布包裹着,细心剥着地瓜的皮。
    一口吃下滚烫的番薯肉直烫嘴。
    “好吃!”李丽质眯眼笑着。
    看着还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眼看就要嫁给自己了。
    刚刚认识李丽质的她才十岁。
    转眼快六年了。
    十五六的女孩子应该做什么?
    哪里能想到十六岁的孩子就要嫁人。
    李丽质看到李正的表情问道:“你在想什么?”
    李正一脸忧愁地说道:“我感觉的良心在谴责我。”
    李丽质捧着热乎乎的番薯,坐在椅子上双腿晃荡着,一边看李正又咬下一口番薯。
    番薯入口滚烫,咽下之后感觉五脏六腑都温暖了。
    “你的良心为什么要谴责你呢?”
    听到李丽质的问话,李正叹息道:“公主殿下才十五岁。”
    李丽质抬起下巴说道:“过了今年我就十六岁了。”
    李正瞅着李丽质,“为何我看你还有些小骄傲呢。”
    李丽质吃着番薯说道:“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难不成要等到人老珠黄了吗?”
    李正痛苦的扶着额头,“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莫非你不愿意娶我?”
    “我也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
    “觉得什么。”
    李正又说道:“我们认识多久了?”
    李丽质回想着:“有五六年了吧。”
    “对呀,咱们都这么熟了对不对?”
    李丽质点头。
    李正接着说道:“所以呀,咱们太熟了,我有点下不去手。”
    “……”
    听罢李丽凶狠地咬下一口番薯,站起身就要走。
    走了两步又停下,她回头说道,“李正!我皇爷爷最近身体不好,你来长安娶我的时候,记得给我皇爷爷看病。”
    李正端着茶杯点头,“知道了。”
    “哼!”
    李丽质抱着番薯快步走远坐上了回去的马车。
    收起情绪,李正拿起自己的这只番薯。
    “皇帝的女婿不好做吧。”
    顺着声音看去,李正瞧见了邹国公张公谨。
    把番薯掰开一半,递给张公谨李正说道:“邹国公,你什么时候来的?”
    “来了有一会儿了,只是公主在不好打扰你们。”
    吃着番薯,张公谨又说道:“这个番薯是好东西,每日早上用它做一碗汤,喝完之后非常舒坦。”
    “刚刚说皇帝的女婿不好做?”
    张公谨嘴里咀嚼着番薯点头。
    李正小声问道:“邹国公,能明说吗?”
    张公谨微笑说道:“对陛下来说天下就是一盘棋,没有什么是不能利用的。”
    “陛下利用我?”
    张公谨还是摇头,“错了,陛下利用的是长乐公主,连自己的女儿儿子都可以利用。”
    两人坐在马圈旁吃着番薯。
    张公谨接着说道:“李正,你以后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起这个李正眼里又有了精神,“我想做一个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人。”
    张公谨又是点头,“想法很好。”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
    “你觉得陛下会让你只做一个富家翁吗?”
    “我知道,陛下想要我为江山社稷做贡献。”
    “没错,你现在已经成年了,以前陛下对你还可以放纵,因为那时候你怎么看都还只是一个孩子,现在你既然已经加冠就是一个成人。”
    “只要我娶了长乐公主,我就上了陛下的贼船是不是?”李正说道。
    张公谨点头,“所以最近陛下的心情不是太好。”
    “此话怎讲?”
    “你是一个聪明人,陛下想要收服你做大唐的臣子,甚至不惜用公主的婚事先绑住你,不想你为他人所用,可如今看看你觉得现在陛下收服你了吗?”
    “邹国公的意思是陛下不仅没有收服我,还赔了个女儿。”
    张公谨非常郑重地点头。
    “事情没办成,还赔了一个女儿?”李正倒吸一口凉气,“那陛下还不急眼啊。”
    张公谨又说道:“你这次去长安城娶公主回来,看来凶多吉少。”
    李正一脸紧张地说道:“到时候该不会已经安排了刀斧手一刀剁了我,以解陛下的心头之恨?”
    “很有可能。”
    李正又说道:“我现在是不是应该问邹国公,有什么可解决的办法?”
    张公谨淡定说道:“你现在可以问。”
    李正来脸上原本紧张的神情立刻消失,反而笑着说道:“邹国公,你刚刚那番话像极了一个算命先生。”
    “此话何解?”
    “您先找个话题铺开来讲,再给我引入一个套之中,说的事情很严重,就像我大难临头为得就是让我紧张,让我害怕,然后我便会有求于你对不对。”
    张公谨神情诧异。
    李正又说道:“不得不说,您的道行很老道,可惜啊,忽悠人在下也挺在行的。”
    张公谨一时间语窒。
    “还要多谢邹国公的提醒,在下去长安的时候会带好保镖的。”


第四百二十二章 冬天
    张公谨板着脸站起身,“老夫,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
    “邹国公慢走。”
    离开马圈的路上,张公谨心中意难平,这小子怎么就如此油盐不进。
    正好从长安回来的狄知逊遇到了张公谨,上前说道:“这是刚从马圈回来?”
    张公谨点头。
    看张公谨的脸色不太好,狄知逊又说道:“这是刚见过李正了?”
    张公谨点头,“见过李正了,这小子实在是……”
    “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一言难尽。”
    两人走入村子里的住宅区,现如今住宅区这一带有些吵闹,因为不远处还在修建新房子。
    村子里秋收之后,大部分的人手都来到了这里修房子。
    狄知逊把张公谨请到自己的家中。
    两人坐下,张公谨把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知道李丽质出宫来看李正,狄知逊感慨道:“公主与长安令自小就相识,两人的身份天差地别,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个尊贵的公主,抛开门第之见可以结为连理,这可真是一段佳话。”
    张公谨说道:“佳话,不过是陛下想要的结果而已。”
    狄知逊知道张公谨的意思,除却那些阴谋诡计,更愿意当作一段佳话来看,至少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么说李正没有接受邹国公的好意?”
    张公谨三缄其口。
    狄知逊又说道:“早几年前老夫便认识了李正,当初看到这小子就知道他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
    张公谨说道:“是老夫太着急了。”
    “李正虽然狂妄,可是他对很多人还都挺敬重的。”
    “若是李正肯开口,老夫愿意倾囊相授。”
    “李正不愿意?”
    “也不是不愿意,这小子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不会轻易受制于人,老夫是真心想要把一身所学传授于他,奈何这小子心有芥蒂。”
    “李正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不会想不到邹国公所想。”
    张公谨年事已高,这些年以来一直很低调,跟着李世民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明里暗里为当今陛下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对李世民来说张公谨有功。
    张公谨感慨着说道:“老夫不像房玄龄懂得治国,不像长孙无忌能够在世家门阀之间周旋,也不像李靖那样震慑四方,老夫能够教李正也不过是为人处世。”
    “现如今的李正……”狄知逊欲言又止。
    张公谨神色担忧,“李正得罪的人太多了,世家,佛家,门阀,权贵几乎都得罪了一个遍,将来的李正不进入朝堂他无权无势,势单力薄,若是进入朝中,他也不过是一个孤臣。”
    狄知逊小声说道:“或许陛下想要的就是李正这样的孤臣。”
    “若李正真成了陛下想要他成为的孤臣,他就成了皇家手中的一把刀,他的下场也不会好的。”
    张公谨一脸担忧地说完。
    狄知逊有些气馁也没有任何办法,张公谨惜才,可李正恃才傲物,“或许李正不会势单力薄,老夫前些日子听太子说起一件事,陛下似乎有意将龙武军交给李正执掌。”
    张公谨的神情越加不安。
    狄知逊又说道:“李正不是不知所谓的人,邹国公也放心,这么多年看下来李正吃过亏吗。”
    张公谨也说道:“老夫也不知道还可以活多久,但愿李正可以善始善终吧。”
    今年的冬天依旧很冷,下雪的天气里整个泾阳一片白茫茫。
    原来忙碌又热闹的村子也像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家家户户的老人孩子都在温暖的家中。
    偶尔也可以看到几个孩子在雪地里撒欢。
    李正披着蓑衣带着斗笠在棉花地里忙活着。
    系统提示:人口增加五百。
    属地重新检测中:属地面积:一万四千六百亩,人口:两万一千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