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仁贵单膝跪地说道:“长安令是卑职的贵人,没有长安令或许我还在河东种田。”
    “行了。”李正扶起薛仁贵。
    薛仁贵站直说道:“突厥话现在我们都能简单的应付几句。”
    李正对薛仁贵说道:“有几句话我还是要交待一下。”
    “长安令请讲,卑职一定谨记。”
    “如今突厥草原上的形势不明朗,默呕带着西突厥兵马和东突厥的各个部落打得水深火热,进入草原之后你们只要记录下西突厥和东突厥的形势就可以,不论遇到东突厥和西突厥的人,你们都说是我的人,他们双方都不会为难你。”
    “还有就是关注薛延陀的动向,阿史那如今正在伺机而动,说不定就快有动作了。”
    “进入草原之后低调行事,只要别人不向你们动手……”
    “我们也不动手。”薛仁贵说道。
    “若是他们先动手。”
    “那我们也不客气!”薛仁贵响亮地回答。
    “很好,每个人去马圈挑匹好马,出发吧。”
    “喏!”
    泾阳的护卫队出发了,朝中将领议论纷纷。
    各个卫府都有想要立军功的人。
    其中更不乏骁勇善战的将领。
    “你们说陛下怎么就派了泾阳郡公李正的部曲?”
    “我们军中哪个卫府不是操练了这么多年等着建功立业,到头来比不上人家一群部曲?”
    “说不定这里面有陛下的自己的意思。”
    “据说是尉迟恭大将军举荐的。”
    “谁知道呢?”
    “李正就要娶公主做驸马了,那是陛下的女婿,陛下能不帮他自己的女婿吗?”
    “不就去草原看看人家打仗,有什么难的。”
    “说不定就是在关外走一圈就回来了,捞个军功而已。”
    几个军中将领私底下在议论着,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宣扬,也只有在将军层面的人知道一些小道消息。
    这些日子李正一直在铁匠坊忙活着,烟花这东西一定要做出来。
    婚期一日日近了,虽说现在自己也才十六岁,明年才能行冠礼。
    要是婚礼没了烟花,显然会少了很多味道。
    铁大看着李正忙活着急说道:“长安令,要做什么,吩咐一声我们来做就好。”
    “我要做炮仗,准确说应该是礼炮。”
    “什么是礼炮。”
    李正一边忙活着说道:“我还要做一些铝和镁的粉末。”
    “什么?”铁大听得有些懵。
    “你们读书少,等我做出来给你们看看,什么叫做神迹。”


第四百一十五章 喝醉再算
    自从按照李正的方法用新的炼钢法。
    打造出此生最应以为傲的刀兵之后,铁大从心里已经对李正的话不再抱有怀疑。
    看着李正鼓捣着一些石料,铁大小声问道:“长安令,咱们的煤又要用完了。”
    李正观察着这些石料说道:“你让李义府派人再去采一些就好。”
    铁大点头,“有件事小人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你是说煤石不够用?”
    “现在还够用的。”
    铁大有些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
    李正倒也不在意,“咱们用多少采多少,现在我还不想大面积开采。”
    铁大连忙说道:“小人多嘴了。”
    “没事,你把外面的石料都拿进来。”
    “好!”
    铁大招呼着铁二铁三拉石料。
    这种石料叫做白云石,白云石用来提取镁最重要的一种石料,这种石料一般都在矿藏周围。
    李正对铁大说道:“把这些石头全部当作铁矿石那样烧。”
    “好!”
    做个烟花还要从最基础的金属冶炼做起。
    李正心里把那些整日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人痛骂了一个遍。
    炉子开火,开始烧着白云石。
    李正来到河边洗着被烟熏黑的脸,“那些家伙整日捧着论语,要是有空搞点科学研究,老子也不用折腾这样。”
    “什么科学研究?”
    张公谨站在李正的身后说道。
    回头看了一眼,李正用袖子擦干净脸说道:“邹国公,今日可好?”
    张公谨笑呵呵说道:“你刚刚说那些家伙整日捧着论语们,要说什么搞科学研究,这是什么意思?”
    李正坐在河畔边看着流淌的河水说道:“没什么,就是发发牢骚而已。”
    镁这种东西到了后世才被广泛使用。
    在这个以吃饱饭为前提的年代,人们都把力气用在了活下去这件事上。
    饭都吃不饱了谁还会想着研究科学。
    吃饱饭才是真理。
    张公谨笑着说道:“李正,老夫发现你总是不想说太多。”
    “我说了你们也不懂。”
    “你这样不够坦荡。”
    “我是个小人。”
    李正摸着下巴说道。
    张公谨低声说道:“知道自己是小人还如此坦荡地说出来,你应该比君子坦荡。”
    李正站起身,“不过还是谢谢邹国公帮忙解了泾阳的一时之急,修房子若是没有邹国公的帮忙,怕是会耽误。”
    张公谨摇头道:“不是大事,纵然老夫不帮你,你也有办法的。”
    李正拱手说道:“还是感谢。”
    张公谨似笑非笑,“现在你可以和老夫说说科学研究到底是什么吗?”
    看来求知欲还挺强,李正说道:“其实科学研究就是论证和应用而已,就像我的水力纺车,水流动可以带动水轮,这就是科学研究。”
    张公谨思量着。
    李正接着说道:“就是和事物较劲,理解并且透彻万物的构成,从而利用它们来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张公谨深吸一口气,又斟酌了好一会儿,“李正,你知道吗?这世间的学说都是先贤杜撰的。”
    “我知道。”李正点头。
    “老夫觉得你想要做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张公谨的神情有些担忧。
    “我知道分寸。”
    说完便重新走入了铁匠坊,继续忙活烧白云石来冶炼镁。
    到了夜里,张公谨还是对李正今日说过的话语耿耿于怀,李正很狂妄,也有些一意孤行的架势。
    似乎他认准的就一定是对的,目前看来李正所做的一切都成真了。
    透彻万物的构成,多么狂妄的话语。
    历代先贤对世间万物的阐述早就已有。
    也已经成了如今众多人心中的印象。
    张公谨苦涩一笑,“李正还真是大言不惭啊。”
    突厥不断有战报传入长安。
    李泰一大早下了朝之后来到马圈,“李正,突厥又出事了。”
    正在吃着豆花看着杂志的李正说道:“魏王殿下看看,这是我们泾阳新出的杂志。”
    李泰对杂志不感兴趣,当即说道:“阿史那已经回到的薛延陀,而且带着三万大军已经进入突厥腹地。”
    大虎端着一碗豆花而来,李泰接过一边吃着一边说道:“李正,你说这个阿史那是不是想要收取渔翁之利啊。”
    李正一边吃着说道:“估计是的。”
    李泰凑近又说得:“那我们不能让阿史那得逞,我们筹谋了这么久,这果实不能让他们摘了。”
    “阿史那是突厥草原可汗血脉的正统,他现在来收复突厥各部落的人心,是最好的时机。”
    “那岂不是更加不妙?”
    李正放下手里的这碗豆花,又拿起一个包子说道:“魏王殿下稍安勿躁,敢问现在突厥还剩下多少兵马。”
    “不多了吧,都打了这么久了,据说人都快打没了,西突厥的人灭了东突厥好几个部落。”
    “现在薛延陀入局,咱们不如接着坐山观虎斗,他想做收渔翁之利,我们黄雀在后。”
    李泰着急说道:“现在薛延陀也加入了战局,那万一西突厥见势不妙退兵了呢。”
    李正淡定说道:“不会这么退兵的。”
    “何以见得。”
    “我说得。”
    看李正这么有把握的样子,李泰小声问道:“李正你该不会是算到了什么吧。”
    “我能算到什么?”
    “就像上次你算到陇右地震一样。”
    “上次只是凑巧。”
    李泰又说道:“李正,要不你再喝醉一次?”
    “喝醉?”
    “你上次喝醉不就是算到陇右地震,还有南海海啸吗?我跟你说上一次你说得全部都发生了。”
    “所以魏王殿下就想请我再喝醉一次?”
    李泰使劲点头。
    李正放下手中的杂志说道:“魏王殿下凭什么以为我喝醉之后就可以算出事情。”
    “上次不就那样吗。”
    “那是巧合,不会有下次了。”
    “再试试?”
    “不试了,我今天很忙。”
    帮着大虎给马儿喂好了饲料,李正便去了铁匠坊接着鼓捣镁。
    铁大一大早就已经开工打铁了,做的都是村民们要用到的农具。
    整个泾阳村可以制造兵器的也就这个铁匠铺,护卫队是蜀王李恪在打理。
    印书坊也是皇后的人在看着。


第四百一十六章 行冠礼
    李世民对泾阳的监视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对自己从来就没有信任过。
    想要得到李世民这样的皇帝的信任,除非你是个木头人。
    他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
    昨天烧的白云石,还需要继续烧。
    需要煅烧的温度很高,散上些硅石粉之后,李正看着大火炉里窜出来的火焰,一次烧完之后打团接着烧。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
    等到煅烧的第三天,一大块白云石就只有鸡蛋般大小的一块。
    铁大拿着这块镁说道:“这也不是铁呀。”
    “这个是镁,和铁不一样。”
    李正把这块镁拿出铁匠铺,整块的镁锭还需要磨成镁粉。
    用一把小刀刮了一些镁粉出来。
    在铁大的目光下,李正拿着一根烧着火的木条慢慢靠近镁粉。
    当白色的镁粉遇到火焰,镁粉顿时燃起非常妖艳的火焰。
    铁大凑近看着妖艳的火焰,也顾不上燃烧的白烟与刺鼻的味道。
    “长安令,这火焰为何如此诡异。”
    “因为这是镁。”
    铁大瞅着燃烧后的镁粉已经成了黑色的接连,鼻子凑近还闻了闻,“好像没有刚刚那种味道了。”
    “纯度虽然不够高,但是也够用了。”
    李正说完接着煅烧白云石,用量不需要太多,够一场烟花用的就行。
    这种煅烧的方法其实非常地污染环境。
    神迹嘛,只要一次就好。
    长孙无忌从陇右回长安,这些日子为了陇右门阀的事情少奔波。
    马车一路朝着长安前行,还有些颠簸,不过就快到泾阳了,到了泾阳就可以上非常平整的新路。
    风吹起车帘,长孙无忌看向远处,原本这里是一片荒凉的黄土地,现在看去郁郁葱葱的一片。
    还有几个孩子正在一起种树,树木都是一些小树苗。
    长孙无忌赫然看见了晋王李治也在其中。
    感叹这一片的变化之大,也感叹李正如今小小年纪就得到了如此圣眷。
    突厥依旧不断有战报传入长安,每一份战报都会被送入承天门由当今陛下亲自看。
    李世民会如此关注突厥战事还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只有朝中少数人知道。
    房玄龄低声对杜如晦说道:“看来陛下东征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杜如晦冷笑道:“小小高句丽而已,若不是陛下顾全大局为了稳住朝堂。说不定早就出兵了。”
    房玄龄看向窗外繁华的长安城,“李正和长乐公主的婚事就在明年开春了吧。”
    杜如晦点头,“既然要娶公主,就算是刀山火海李正都要来一趟长安。”
    房玄龄无声笑了笑。
    “你笑什么?”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以前陛下发脾气的事。”
    立政殿,李世民最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看着自己的女儿正在为了婚礼做着各种准备,心中越发不快。
    不停地往嘴里倒茶水,抖动的腿暴露着当今陛下的不甘心。
    李世民看着自己忙碌的女儿对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你说朕是不是应该悔婚。”
    长孙皇后思量半晌说道:“陛下,箭在弦上了。”
    李世民黑着脸说道:“就这么便宜李正了。”
    李丽质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朝中上下里里外外谁不知道长乐公主是当今陛下的掌上明珠。
    长孙皇后无奈摇头,又瞧了一眼李世民不悦的老脸。
    才十岁的高阳跑来抱住李丽质手,撒娇着说道:“皇姐,我也想跟着皇姐嫁给李正。”
    这话逗得李丽质笑了。
    听闻这句话,李世民的脸更黑了。
    伺候在一旁的王鼎看到李世民的脸色不好,连忙小声问道:“陛下可是要如厕?”
    “不用!”李世民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
    王鼎收回目光,低头在一旁继续安静地站着。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高阳只是觉得丽质嫁出去之后,就没有人陪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