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老师说长安一带黄土多,而且由于过度的开垦与砍伐,现在水土流失很严重,多种一些树木来固土。”大牛给刚种下的树苗浇水又说道:“而且我们还要种很多很多,或许要种到陇右一带,出了陇右就是荒漠,那里风沙很大,树木还可以防止风沙,到了以后这里的土地更加牢固之后,土地肥沃了还可以用来种一些菜。”
    李治听着大牛说的话,又充满干劲的开始干活。
    长安,不出朝中众多言官的所料,程处默被京兆府给放了出来。
    京兆府还抄录很多份悔过书,据说是程处默写的。
    听到这个消息秦琼笑了笑,“程咬金的儿子字都认不全,这悔过书八成是别人写的。”
    牛进达喝下一口酒水说道:“肯定又是李正的招数,用来堵住朝中言官悠悠众口的手段而已,不过确实高明。”
    秦琼低声说道:“都说李正命不久矣,都过去这么久了李正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牛进达思索着说道:“是呀,这长安多少人盼着李正可以早点过世,这李正怎么还活着。”
    秦琼感慨道:“李正是神医,医术高明,老夫近来按照李正的食补方法,没有吃多少的汤药身子倒是好了不少。”
    “莫非李正找到了延年益寿的办法?”
    “鬼知道呢,这小子年纪轻轻修身养性,而且平日里可以说是滴酒不沾,不近女色。”
    牛进达点头也说道:“老夫也听说了,据说李正这小子每日准时准点地睡觉,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早起必须要打拳,中午肯定会睡午觉。”
    “如此养生不应该是一个短命的。”
    “或许是真的命不久矣才会这样吧,人都是知了天命,活到了一定岁数要不就是知道快死了才会如此惜命。”
    “李正一身才华,莫说是天妒英才。”
    “多少五姓的人盼着李正早点死,多少门阀权贵打算等李正死了之后,瓜分李正的生意。”
    ……
    秦琼和牛进达两个将军在府中议论着。
    长安的另一头,五姓如今因为当初的事情,现在各家之间分歧很大。
    崔家族长崔林拄着拐杖问着回来的崔家子弟,“李正呢?还没死吗?”
    几个崔家子弟神色犯难。
    崔林用拐杖敲着地说道:“看来还活着。”
    “如今李正确实还活着,只不过李正的病情怎么样我们还无从得知,据说一直都在泾阳养马,很少出现在人前。”
    “很少出现在人前?”
    崔家子弟回禀道:“只是很少出现在人前,究竟现在是如何我们也进不去泾阳村子,探听不到情况。”


第四百一十三章 准备工作
    又有崔家子弟说道:“泾阳有活字印刷术,那是当今皇后的生意,看守森严,一时半会儿混不进去。”
    崔林的神色很不好,而且最近身体也越来越差,靠着等李正死去的消息一直撑到了现在。
    崔家子弟说道:“李正与长乐公主的婚期就要到了,明年开春,也就是三个月后。”
    崔林有低声问道:“李正的那些粮食都卖出去了?”
    “已经卖出去了,李正买的时候是十五钱一斗米,现在卖出去卖给吐蕃是六十钱一斗。”
    崔林叹息说道:“这小子办事还真是稳赚不赔,从来都不会吃亏,若是此人出自我博陵崔氏,咱们崔家百年兴盛有何愁。”
    一群崔家的子弟神情各异,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这一切崔林都看在眼中,心中不免有些悲凉。
    崔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
    崔家到了自己手里逐年式微。
    李世民明里暗里都想按住五姓。
    有时候想问问贼老天,为何一身的天资本事都给了李正。
    崔家子弟说道:“不论李正现在怎么样,等到李正和长乐公主成婚的那日,他一定会来长安,到时便可知。”
    崔林长叹一口气。
    秋风萧瑟吹过长安城的上方。
    这些的日子王鼎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李正和长乐公主就要成婚。
    虽说明年开春才会进行婚礼,皇宫里却已经喜气洋洋。
    李丽质如今也已经十五岁了,长孙皇后看着她,若不是当初李正搅局,说不定早在几年前丽质就嫁给了长孙冲。
    现如今一直拖到了贞观八年,一直搁在长孙皇后心头上石头也终于可以落地。
    李丽质看着宫女不断送来衣服说道:“母后,这都已经穿了一天了,还有多少衣服。”
    长孙皇后帮着李丽质穿着衣裳说得:“这些都是宫里从今年就开始做的衣服,就等着你出嫁的一天让你也带过去。”
    李丽质瞧着这些衣服,“也不知道李正的宅子够不够大,能不能装得下这些衣服。”
    长孙皇后笑道:“你呀你,什么事都想着李正。”
    十岁的高阳公主坐在立政殿门口,好奇地看着自己的皇姐不停地换着衣服。
    小兕子才刚刚会蹒跚走路,牙牙学语有些口齿不清的说着什么。
    长孙皇后耐心说道:“一直都有泾阳的消息送入宫中,李正虽说一直住在马圈,不过泾阳倒是已经给你们建好了新家,也是泾阳最大的宅院。”
    “泾阳离长安这么近,女儿随时都可以来看望父皇母后。”
    长孙皇后笑着点头,“最近你皇爷爷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你父皇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想用你和承乾的婚事,给你皇爷爷冲冲喜。”
    李丽质也知道皇爷爷的病情,太医署的太医没少往武德殿跑。
    孙神医也来过几次,说是情况也不是太好。
    总算试穿完了衣服,还有试穿上百双靴子。
    李丽质:“……”
    李世民正在甘露殿批阅着奏章,听王鼎禀报是太医署的监正徐照邻来了,当即说道:“让他进来。”
    经过通报,徐照邻这才进入甘露殿躬身说道:“陛下,太上皇的病情如今看来不是很好。”
    李世民皱眉说道:“不是很好,是到了何种地步?”
    “只是太上皇不肯服药,若是长此以往药石难医。”
    李世民浑身无力地坐着低声说道:“你先退下吧。”
    “喏。”
    坐在安静的甘露殿中,李世民扶着自己的额头,再怎么说也是父子一场。
    当初玄武门的事情之后,就一直想要弥补这段父子关系。
    “王鼎。”
    李世民低声说道。
    王鼎上前一步,“陛下,老奴在。”
    李世民瓮声说道:“再请孙神医来看一趟吧。”
    “喏。”
    “等等!”李世民又喊住他,“李正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王鼎回禀道:“最近泾阳一直都是在种树,而且说是还要建房子。”
    “这小子还真是老样子。”
    “长安令淡泊名利,看起来像是那种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人。”
    “真让他派去刺探军情的人派出去没有?”
    “还没有。”
    李世民点头说道:“退下吧。”
    王鼎躬身小步走出甘露殿。
    急匆匆来到泾阳之后,王鼎先是让宫里的几个小宦官送孙思邈入宫,自己便去村子里找李正。
    瞧着铁匠铺旁,李正正在射箭。
    王鼎上前说道:“长安令,可找到你了。”
    刚拉满的弓又放下,李正说道:“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王鼎瞧着四周的场面,远处还放着几个木桩,“长安令这是在练箭?”
    把手里的弓箭交给薛仁贵让他们接着练,带着王鼎走到一旁,李正说道:“王公公这次来,是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王鼎习惯地把双手揣在袖子里,“这次来是来请孙神医去宫里给太上皇看病。”
    “人请到了吗?”
    “孙神医已经去宫里了。”
    “原来是这样。”
    王鼎狐疑地看着李正。
    李正疑惑道:“还有什么事吗?”
    王鼎看了一眼四下小声说道:“长安令,你的护卫队什么时候去突厥啊,这都多少天过去了。”
    “去之前我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今日陛下提及了,怕是陛下会怪罪。”
    “现在打仗的是西突厥人和东突厥人对不对?”
    王鼎点头。
    “既然他们打仗,我们也就看个热闹,他们打得越热闹越好。”
    说完李正拿出一副甲胄往王鼎身上一比对,“看来很合王公公的身,就送给王公公了。”
    接过李正递来的这个古怪的甲胄,王鼎又说道:“长安令,莫要胡闹,老奴怎么能穿甲胄。”
    李正收拾着这里说道:“这个你可以穿在里面,平日里用来防身也挺不错。”
    王鼎摸着这个黝黑的甲胄,似乎也不是这么重,也并不是很厚。
    更像是一件背心。
    薛仁贵一箭射出,箭矢非常精准地落在木桩上。
    李恪当即去看箭矢的情况,箭矢没有伤到甲胄后的猪肉。
    “应该可以了。”李恪说道。
    “以薛仁贵的臂力,加上复合弓,这力量怎么说也有十石以上。”程处默也说道。


第四百一十四章 婚期将近
    李恪也说道:“突厥人骑射功夫虽好,但力量不怎么样,这个甲胄应该好用,只要不是十石弓,防御其他箭矢应该不是问题。”
    现在就该人对人做实验了,程处默穿上了新制的甲胄说道:“薛老弟,你千万不要客气,往某身上来就是。”
    薛仁贵举起复合弓拉满了弓对准了三百步外的程处默。
    王鼎小声问道:“长安令,这是在做什么?”
    李正瞧着眼前这一幕说道:“做实验。”
    薛仁贵拉弓就对着程处默,王鼎着急说道:“这会出人命的。”
    王鼎刚说完,就响起了一阵弓弦的震动声。
    箭矢应声而出,带着破空声射中了程处默。
    一声闷哼,程处默倒在地上。
    几人连忙上前看情况,程处默吃力地站起身,“薛老弟,你这一箭的力道可真不小。”
    李恪上下看着程处默的情况。
    见人没什么异样,程处默脱下甲胄这才发现箭矢的一部分已经穿过了甲胄。
    正好停在程处默的胸口前,胸口还有些带血的红印。
    李恪说道:“这也太险了,若是在入三寸你程处默就生死难料了。”
    程处默还是爽朗地笑着,“这个甲胄确实好用,穿在身上也不重。”
    李正观察甲胄的破损情况,这个甲胄是从后世的防弹衣上来的灵感。
    甲胄最外层用的自己村子铁匠铺打造出来的金属片,中层放了软木,用来吸收箭矢的动能是一个缓冲层。
    在最后一层就是铁片挡板。
    这么一副甲胄大概有二十斤的分量。
    防御一些冷箭倒是可以,但要面对面打仗还是需要铠甲才行。
    去刺探军情当然不能穿着一身铠甲大明大晃的进入草原。
    这种甲胄可以穿在衣服里面,外面用衣服挡着。
    伪装成一个商队,在寒冷的突厥草原看起来也就是穿得多了一些而已。
    王鼎算是看明白了,“原来这就是长安令的准备啊。”
    “万无一失嘛,我的人出去后要全须全尾的回来才好。”
    王鼎拿着李正给自己的甲胄说道:“那老奴这就去向陛下复命了。”
    李正说道:“王公公慢走。”
    送走了王鼎,李正对李恪说道:“蜀王殿下,你让许敬宗找几个通晓关中话和突厥话的人。”
    李恪点头,“知道了。”
    把手里的甲胄放到一旁,李正说道:“蜀王殿下,你难道就不问问我想要做什么吗?”
    李恪:“你这么做自然有你的道理,有些道理就算你和我解释了我也不明白,所以不如不问。”
    这觉悟还是挺高的,李正心里感叹,转而一想说道:“我是想让薛仁贵他们学一些简单的突厥话,还可以找个向导进入草原。”
    李恪还是面无表情地点头,“我会和许敬宗说的。”
    “那就交给蜀王殿下了,秋收过后就出发。”
    “好。”
    正是秋收的关键时候,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民夫来造房子,李义府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
    又要打桩夯土,还要采办石料,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
    又要扩建住宅区,而且这五百亩说大不大说小一点都不小。
    好在邹国公张公谨向尉迟恭大将军打了一个招呼,军中发了一部分人手过来建房子,不过还是要给工钱。
    熬过这一阵子,等到秋收结束之后就好了。
    李义府心里这么想着。
    半个月后,一切都安排妥当,薛仁贵带着一百个泾阳护卫队的人手来到马圈。
    照道理来说部曲可以被朝中征用,更别说泾阳护卫名义上就是龙武军的兵马。
    看了一眼穿戴整齐的人手,每个人的行囊并不多。
    李正对薛仁贵说道:“当初把你叫来做了这么多年的护卫,现在才让你去建功立业。”
    薛仁贵单膝跪地说道:“长安令是卑职的贵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