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将军是一家之主,大将军做主便是与我有何关系?”
这话一说程咬金思量好一会儿,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李正再给程咬金添上茶水。
程咬金捧着茶杯说道:“李正啊,最近也不知道我家小子着了什么邪风,满大街找婆娘。”
“有这事?”
程咬金非常认真地点头。
“那处默找到了吗?”
“那倒没有。”
“瞧不上眼?”
“倒也不是?”
“那是程大将军瞧不上眼?”
“老夫的眼光也没这么高,只要能生儿子就好。”
又喝下一口茶水,程咬金像是在感慨人生,“这小子有一份为家里开枝散叶的心是好的,可也不能满大街找是不是?”
“满大街找?”
“可不咋滴,吓得长安那些待字闺中的姑娘,一听到程府的名声,便关紧了家门。”
“也没这么过分吧。”
程咬金长叹一口气,“想我程咬金英明一世,我老程家门风建树如今怕是毁于一旦。”
“那赶紧拦住处默兄,找媳妇也不带这样的。”
“已经拦住了。”
程咬金面无表情地说道。
“莫非是程大将军亲自出马了?”
“老夫倒是想出马还没来得及拦住他,处默这小子就先被你的京兆府官兵拿下了。”
“这……”
“如今长安的姑娘一见到老夫的儿子就跑。”
“确实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咱们以茶代酒,满饮此杯。”
程咬金举杯一口喝下。
李正浅唱一口说道:“那处默兄应该没什么大事吧。”
程咬金很熟络地拿起水壶给他自己又满上了一杯,“处默没什么事情,不就是个调戏良家姑娘的罪名,你是京兆府长安令你看着办。”
“没事就好,处默兄傻人有傻福,咱们再喝一杯。”
“也对,这小子傻人有傻福。”
说完这句话,程咬金惆怅说道:“可惜老夫又被罚了三年俸禄。”
“可喜可贺!满饮此杯。”
程咬金:“????”
与程咬金这种老匹夫伤春悲秋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老家伙喝茶倒是喝得也非常爽快。
程咬金说道:“你们年轻人就是不懂我们这些老匹夫当年的豪情云天。”
“大将军豪气云天,在下佩服,再喝一杯。”
程咬金一拍桌子说道:“老夫要解手。”
李正指了指茅厕方向。
着急着就要去茅厕,程咬金又说道:“李正啊,你早点让你的京兆府放了某的儿子,他找媳妇的事情就拜托给你了。”
“什么?”
第四百一十一章 土地又不够了
上完了厕所;李正还想说什么,程咬金找了一个由头便离开了。
好吧,完全不给自己讲条件的机会。
说不定这家伙就已经想到自己会讨要好处,程咬金这个老匹夫精明到了骨子里。
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肯定不是那样的人,李正心里这么想着。
让大虎叫来了许敬宗,李正对他说道:“你去一趟京兆府。”
“京兆府?出什么事了吗?”许敬宗好奇。
“程处默被我京兆府的官吏给抓了,你让他们放人,就说是我说的。”
许敬宗点头。
要是就这么放了程处默好像也不太合适。
“慢着。”李正叫住就要去办事的许敬宗。
“长安令还有什么吩咐。”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你让程处默写一份检讨书。”
“检讨书是何物?”
“检讨书是……”
李正犹豫了好一会儿说道:“就是反省,把反省的文章写下来。”
许敬宗感慨道:“长安令不愧是当世大才,就连反省都要写文章。”
许敬宗匆匆来到京兆府,向李崇义说明了事情。
李崇义知道来由之后带着人来到京兆府的牢房。
“京兆府的牢房关押着的大多数都是小偷小摸的人,平日里在长安闹事打架的人都会被抓到这里。”
“这里管着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像大理寺动不动就是人命案,大案。”
“京兆府就是一个做小事的地方。”
李崇义带着许敬宗一路走一路说着。
来到程处默的牢房门口,门口就有两个小吏候着。
程处默坐在牢房中正在大吃大喝。
见到人来了,程处默招手说道:“崇义,你来啦,过来咱们一起喝一点。”
许敬宗上前一步说道:“程小将军。”
程处默看到许敬宗放下手中的鸡腿,“许敬宗?你怎么来了?”
干笑几声,许敬宗瞧着牢房的环境,“程小将军在这里的日子不错,也难为程大将军为小将军奔走了。”
程处默用自己的袖子擦了擦嘴说道:“是不是李正让你来放我出去了。”
许敬宗点头,拿出纸和笔墨放在程处默的面前。
“这是做什么?”程处默问道。
许敬宗解释道:“若是平白放小将军出去难免外面的人会不服气,毕竟这件事长安这么多人都看在眼里,要一个交待。”
“什么交待。”
“写一份检讨书。”
“检讨书是什么?”
“就是一份悔过书。”
这么一说程处默就明白了,提起笔就要写,毛笔还没落下动作便停下了,“检讨书三个字怎么写?”
李崇义叫来一个小吏,让别人代笔来写。
最后程处默就连口述都不口述,愣是让他人代笔写满了整整一篇。
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才把人接出了京兆府。
回到泾阳的程处默对李正发着满腹牢骚。
“我为了咱们家传宗接代我有错吗?”
“我不就是在长安的大街上,问了几个姑娘愿不愿意,凭什么就抓我。”
“这世上还讲不讲理了?”
……
对程处默这些牢骚,李正听在耳中有心无力。
“处默兄,你家老货来过了,除了让我把你捞出来还说了让我帮忙给你找媳妇。”
程处默一拍大腿说道:“好事呀。”
李正长叹一口气。
程处默又说道:“你比我灵醒,你帮我找一定靠谱。”
李正搭着程处默的肩膀说道:“处默啊,找媳妇不是说看到一个女子,就可以做你媳妇的。”
“反正有你帮我,我还怕什么,这么多年你李正办事哪一件办岔了?”
“这种事情看缘分。”
“什么缘分,某要是看上了谁家闺女,杠回家不就行了。”
“你这是强抢民女,是不好的。”
“也对!”
程处默惆怅地说道。
要是不帮程处默,这家伙说不定还会做出什么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帮你看看吧。”
“好!刚从牢里出来,我先去洗洗。”
三个月后五千个士卒就该回来了,虽说回来的会又多少,就算只来一半也能完成任务。
一个士卒就是一户,一户保守估计有三口人。
把这些住户全部编入自己的属地之后,系统的人口任务也可以完成。
拖家带口,每个士卒都有一户人。
住处是一个问题。
如今的泾阳空房子不多了。
李正叫来了李义府说道:“我们又要建房子了。”
见李正看着如今的泾阳地图低声问道:“长安令,新房子要建设在何处。”
从一开始的一个小村子,到现在的有上万人口的大村子。
泾阳一直都是从中心开始往四周发展。
除了住宅区,泾阳大多数的地都用来种田。
还有养殖场与工坊。
手头上的土地似乎又有些不够用了。
四千六百亩的土地,有一大半都用来种粮食。
村子里的房子再不够也不能把田地填了来建房子,村民们也不愿意。
这年头少种一亩就少一口粮。
粮食的事情对百姓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护卫队的营地就挨着住宅区。
李正看着如今护卫队营地说道:“我们现在操练护卫队的场地占地有三十顷吧。”
李义府点头说道:“算上营地大概就是五百亩,也差不多是三十顷。”
“把护卫队的营地和住宅区连成一片,把这片地全部建成住宅区。”
李义府小声问道:“那以后护卫队去哪里训练?”
李正指着村口说道:“就在村口训练,在那里重新建设一个营地出来,也可以当做一个关口,出入泾阳的防卫也可以更加方便。”
李义府点头,“明白了。”
记下李正的话语,李义府接着说道:“派到突厥去的一百人昨日就已经挑选好了,长安令,他们什么时候出发呀。”
“再等一段时间。”
“好,在下先去准备建房子的事情。”
说完李义府便拿着册子匆匆离开。
五千户人口又是一个建设房子的大工程。
手中的土地资源又开始不够了。
要不是建筑不能逾制,整想建一个大高楼。
心里再次把帝王专制鄙夷了一通。
经济发展离不开建设。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手也不够了
徐慧带着最近的账本而来,看到李正一脸愁眉不展,“长安令,这是这个月的账本。”
如今的徐慧比刚来村子的时候变化很多,可能是村子里伙食好了,才十六的徐慧已经长开身体。
都说女大十八变,现在的徐慧看起来比之前更加自信了许多。
可能是出身书香门第的缘故。
她身上没有那种千娇百媚,倒是有一种恬静清丽。
“你们来村子多久了。”
“快有大半年了吧。”
徐慧说着便收拾房间。
看到徐慧把茶杯放在自己的面前,她是个有心思的女子。
李正低声说道:“以后泾阳坊市的账目都交给你办,还有村子里工坊的账目也你来办。”
徐慧点头,“喏。”
把账本交给她,见徐慧还站在原地,李正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徐慧抱着账本小声说道:“最近在查账的时候,发现泾阳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大钱进入,不是程家酒坊的份子钱,也不是咱们泾阳工坊钱。”
“这些你不用管,你只要管好我交给你的账就行。”
“明白了。”徐慧稍稍一礼便转身离开。
每个月不明地进入十多万贯的钱财,这些钱财也没有写明白来路。
接手泾阳的账本以来,徐慧才知道李正到底有多少钱。
有些事情不该多问,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公主的陪嫁宫女。
村中又要开始大兴土木,消息便很快传遍了全村。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赶着把粮食收完赶紧建房子。
平时村子里就很忙,工坊这么多,现在又多了一个织棉布的工坊。
虽说现在还在造水力纺车,不过明年棉布一定会开始大批生产。
刚秋收完的田地还要用来种棉花。
各个工坊忙得焦头烂额。
也好几次说过人手不够的事情。
只是都不会向李正提,泾阳的村民基本上人手都有活要干。
现如今又要建房子,人手更是捉襟见肘。
李正要建房子,村子里村民都聚在一起商量着。
一群村子里的男人聚在一起。
老村长说道:“既然是正儿要办的事情,咱们大家伙都想想办法,怎么样把人手给凑够了。”
“我媳妇在工坊里每天忙天到黑,我还要在酿酒作坊办事实在是忙不过来,要不咱们晚上干活。”
“养殖场也是一大堆的事情,那些猪也需要照料。”
“……”
一群村民商量了好半天。
张公谨看在眼里,这里的村民都很勤劳,也很有凝聚力。
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这个场面,等到一群人散去之后,张公谨对老村长说道:“有对策了?”
老村长说道:“正儿带着大家伙过着这么好的日子,这点事情总要办好,大家都腾出一点手也要把人手给凑齐了。”
张公谨笑着说道:“老村长莫要烦恼,会有办法的。”
老村子又说道:“你是做官的你一定有办法吧。”
张公谨点头说道:“这件事不难办,过些日子就会有人来干活的。”
张公谨耐心向老村长解释着。
大牛和李治这段时间除了每天做各种实验与读书。
每日都会花上半天时间在泾阳西面的村子里种树。
如今往泾阳西面看去以前一脸荒凉的黄土,现在已经郁郁葱葱一片。
大牛带队带着一群孩子一起种着树苗。
李治也顾不得身上衣服,折腾得一身都是泥。
“大牛哥我们为什么要种树。”
“老师说要绿化。”
“绿化?”
“嗯,老师说长安一带黄土多,而且由于过度的开垦与砍伐,现在水土流失很严重,多种一些树木来固土。”大牛给刚种下的树苗浇水又说道:“而且我们还要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