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让我们带一队人去刺探,突厥的军情。”
“我去!”
程处默当即开口说道。
“处默兄,你不要这么激动。”
程处默嘴里吃着西红柿说道:“李正,这些日子某一直在村子里,都没有人打架,浑身骨头都要生锈。”
李正愁眉说道:“处默兄,这次派人出去是去刺探军情。”
程处默点头,“刺探军情也可以顺带多杀几个突厥人。”
扶着自己的额头说道:“这恐怕由不得处默兄,你是老程家的长子,你要是出点事你家老货还不把长安城给掀了?稍安勿躁。”
程处默不乐意地坐着。
李正接着对李恪说道:“这一次朝中的意思是,把我们的护卫队编入龙武军麾下,我是龙武军的副将,所以这次的刺探是龙武军的事情。”
李恪点头,“明白了,你接着说。”
“这一次我们派出的人不用多百十号人就够。”
李恪思量着说道:“既然如此,刺探军情需要进入突厥腹地,派出去的人最好沉着冷静。”
“咱们护卫队,什么人比较适合做领队。”
李恪思量着说道:“薛仁贵正好合适,王玄策也不错。”
见程处默闷闷不乐,李正说道:“处默兄,你觉得薛仁贵和王玄策哪个比较好。”
程处默再次咬下一口番茄说道:“又不是我去。”
程处默吃着番茄咽下说道:“薛仁贵去吧,这小子性子冷静,平时演练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主心骨。”
李恪点头,“王玄策如今还有待考量,进入护卫队的时间也没有薛仁贵长,就派薛仁贵去吧。”
让李恪点了一百个泾阳的护卫,都是平日身手比较好的。
李恪正在和他们解释进入草原的事情。
安慰着失落的程处默,李正说道:“这一次不过是去刺探军情又不是派我们去打突厥人,再说了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
程处默踢开脚边的石头,“你说得对,我家老货也常常这么说,我是长子我要承袭老货的家业,让程家继续光耀门楣。”
中肯地点头,李正说道:“处默能有这番见解。实在是程家列祖列宗保佑。”
程处默深吸一口气说道:“李正,我做好决定了。”
“决定?”
“对!”
程处默用力点头,“我早点给家里造个孩子出来,让我的儿子也就是咱们程家的大孙子来承袭家业,这样我就可以了无牵挂的去沙场了!”
倒吸一口凉气,李正说道:“处默兄,你真是……”
程处默:“嗯?”
第四百零七章 五千兵卒
有些事情和不同的人讲道理也不一样。
和程处默这样的人讲道理,就是没事找事。
这人的脑回路就不是一个正常水准。
李正长叹一口气,“没事了。”
程处默摸着下巴琢磨,“这件事要好好从长计议。”
李正又问道:“处默兄,你知道要怎么生孩子吗?”
程处默皱眉正在思考,稍稍摇头。
很好,看来程处默还是一个钢铁直男,心中莫名放心了不少。
尉迟恭还没来到泾阳,李绩倒是先来了。
“见过李绩大将军。”李正匆匆行礼说道。
随李绩而来的还有军中的录事,录事向李正行礼说道:“见过将军。”
录事是副将的下级,一般来说就是军中记录事情的,属于军中的文官。
录事说道:“这次前来是按照陛下的吩咐来给泾阳的护卫编入龙武军,泾阳所有护卫都要编入。”
部曲进入龙武军就是龙武军的兵卒。
可以拿军中的俸禄,李正问道:“大将军,那我的护卫岂不是要听从大将军的安排?”
李绩冷笑说道:“怎么?你不愿意?”
李正感慨着说道:“我不是不愿意,只是我这里的护卫都是村子里的种田汉,哪里能入龙武军的法眼。”
李绩有些无所谓地说道:“军中卫府那个兵卒不是种田汉出身?”
“可是我这些护卫都只是用来看家护院的。”
“看家护院的拉出去练练就可以打仗了。”
李正拉着尉迟恭走到一旁说道:“我村子里的护卫都只是护院而已,再说了大多数都只是有家有室的,保护村子也是保护他们自己的家人,很多人说不定并没有入伍的想法。”
李绩说道:“你这么一说有些道理,倒是陛下的决定不合适了?”
李正点头,“那肯定是陛下的原因。”
李绩:“嗯?”
意识到这话不太对,李绩朝着长安拱手说道:“李正口无遮拦末将看管不力,望陛下不要见怪。”
李正心想李世民在皇宫又听不到,还是对李绩说道:“大将军,咱们先商量一下如何?”
李绩点头,“也好。”
拉着李绩来到护卫队的营地,几人坐下。
李正先说道:“大将军,不如这样,我这里的护卫队人手先不写进兵册之中。”
录事当即说道:“五千兵员进入你的泾阳可不是一件小事,还是要登册造案才好。”
李正说道:“且听我说完。”
李绩古怪地看着李正又示意录事先不要说话。
“我们泾阳护卫如今也就两百多人,当然了到时候尉迟恭大将军的人手到了之后,尉迟恭大将军的人算是已经退下来老兵对不对?”
录事点头。
李正再次说道:“先另外起一个册子,把我的泾阳护卫队列为龙武军的预备役。”
“预备役?”
“就是实习,先从实习开始不是正是的龙武军成员,至于军饷可以先不给,我会给他们工钱。”
录事思量着李正的说法。
李绩说道:“李正,你知道陛下和尉迟恭大将军担心的是什么吗?”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担心这些人会成为我的私军?”
李绩说道:“不过你是龙武军的副将,你自己带一支兵马也无可厚非,既然是你带着的兵马就只能是龙武军的,也是朝中的。”
“那是自然。”
李正连连点头,“既然如此,就先编入预备役,若是朝中有兵马需要出征,泾阳一带的所有护卫必定义不容辞。”
李绩对参军录事说道:“就这么办吧。”
大将军都说话了,录事也只好点头。
李绩接着说道:“老夫还有一个条件,这也是陛下的条件。”
“大将军请讲。”
李绩说道:“你泾阳的护卫队除了复合弓这些兵器,不可以再多配备兵器,手里若是没有刀兵也可以放心一些。”
李正放下手中的扇子,“这也是陛下的吩咐?”
李绩笑着摇头,“这不是陛下的吩咐,这是老夫给你的忠告。”
李正连忙说道:“在下一定谨记大将军的教导。”
朝中的将军需要有人接班,现在朝中年轻的将领中,新上来的小辈能才堪大用的人不多。
李正算是一个,这一点李绩心里很清楚。
一代要是不如一代军中的良将只会越来越少。
当年的老将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哪一个不是杀出来的。
年轻将领没有体会过那种杀伐。
对兵法与军事没有那种敬畏。
就连程咬金这个老匹夫都知道打仗就是人命。
李正这小子有本事,可惜被李靖收为弟子,若是有机会李绩打算亲自教李正。
做一个军中的将领最重要的是听命行事,这也是李正最大的缺点,李正是不是一个会按部就班听命行事的人。
心中感慨完,李绩站起身对录事说道:“你去办事吧,按照李正说的做,至于陛下那里老夫会去分说。”
录事参军走了之后,李绩又盯着李正。
避开李绩的目光,李正说道:“大将军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吩咐。”
李绩说话道:“如今突厥的结局,就是你的生意造成的?”
李正拱手说道:“让大将军见笑了。”
“见笑?你用一桩生意就可以把突厥逼到如此境地,这可不见笑。”
“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李绩一脸嫌弃的说道:“确实见不得人。”
李正:“……”
行吧,不和李绩计较,比较人家比自己早活了这么多年,在后世生意几乎和战争无异。
因为生意引起战争,因为资源引起战争,用生意控制战争这种事情在后世有很多的例子。
在这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士农工商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种田是一份光荣的职业,从古至今农业都是基石。
做生意的往往不事种田,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
好在如今大唐的民风还算开放,并不是那么歧视商人,包容性也不错。
尉迟恭带着五千兵卒总算是来到了泾阳。
李绩和尉迟恭笑呵呵打着招呼。
知道大队人马而来,李恪和程处默也急急忙忙赶来。
尉迟恭对李正说道:“臭小子,这些兵卒可都是老夫一手带出来的精锐便宜你了。”
“多谢大将军。”李正稍稍行礼说道,嘴上这么说着,这些兵卒又有多少人是李世民的眼线。
第四百零八章 遣散回家
大多数皇帝都有被迫害妄想症,有道是总有刁民想害朕。
尉迟恭对身后的兵卒说话道:“以后你们听凭长安令的吩咐,这长安令也是龙武军的副将,以后你们说不定就是龙武军的人。”
一群士兵纷纷议论着,龙武军跟其他的卫府不一样,那是陛下直属的大军。
而且是长安最神秘的一支大军。
李正是龙武军的副将不是秘密。
但是知道的人不多。
能够进入龙武军都会被其他的卫府高看一眼。
士卒们纷纷议论,有些人显然很兴奋。
观察着这些兵卒,这些兵卒的年纪都很小,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像是尉迟恭特意挑选的都是年纪小的少年。
还是孩子啊,就出去打仗了。
高矮胖瘦都有,李正对李恪说道:“护卫队的营地需要扩建了。”
李恪抱着横刀说道:“这些士卒我会安排。”
“麻烦蜀王殿下了。”
“当初答应做你的护卫,现在和我这么客套做什么。”
李正咧嘴笑道:“我也就客套一下。”
程处默倒是有些挑肥拣瘦,把一些比较强壮的兵卒带到他自己的一边。
尉迟恭对这些士卒说道:“你们都听好了,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泾阳,泾阳是当今皇后的地盘,若是出了什么岔子,老夫把你们腿打断!”
“喏!”
五千士卒大声答应。
声音很响亮,嗯!就很精神。
尉迟恭看向李正,“你有什么吩咐吗?”
见李正有些犹豫,尉迟恭一把拉起李正拉到这些士卒的面前。
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李正尴尬拱手说道:“在下李正,见过诸位。”
“见过将军!”
一群士兵大声说道。
李正瞧着这一大片士兵说道:“我知道你们戍守边疆这么多年都不容易,现在很想回家去看看吧。”
场面很安静,士卒都齐齐沉默。
李正再次说道:“刚从边关回来又要来泾阳戍守,你们有多少人还没回家去看一眼。”
一片安静,很多士卒都低下头。
都说战死沙场,可谁又不是爹娘生养的。
说着为国报国,心里牵挂的还是那个家。
尉迟恭和李绩也沉默了。
从边关回来之后,第一个想法谁又不是想回家。
李正再次朗声说道:“我给你们三个月时间,你们可以回家去看看家里,陪陪家里的家人,三个月后你们想要来泾阳跟着我的,带着你们的家人来泾阳,我给你们养家的工钱,可以给你们的家人住的地方。”
“你们带着你们的户籍,迁入泾阳,从此住在泾阳,若是无家可归的,从此落户泾阳,在这里安家。”
话音说完一片安静。
只有风声吹过,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有些士卒眼里都带着眼泪,离家这么多年。
说不想家是假的,谁不想回家。
“喏!”
不知道是喊了一声。
一时间五千士卒齐齐单膝跪下,大声喊道:“喏!”
尉迟恭小声对李绩说道:“这小子收拢人心有一手。”
李绩笑道:“能收拢人心也是讲究诚意的。”
尉迟恭稍稍点头,表示认同。
李正再次说道:“你们现在就可以回去,三个月后的今天我还在这里等你们!”
开始有士兵三三两两的离开。
一直过了半个多时辰这五千士卒才散去。
尉迟恭带着李绩吃酒去了,许久不见两个老将军有很多话要说。
还有三个月时间可以准备用来收纳这五千士卒。
五千士卒拖家带口就是上万的人口进入泾阳。
要安排住处,需要建一些房子,还有扩建营地。
李世民听着王鼎的禀报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