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他要是敢再加价,我们就打大唐去!西突厥不过日子,咱们吐蕃也不过了,鱼死网破!”
说完之后,松赞干布泄了气地重新坐下,这一次又要拿出去数万贯的钱财,这些年的攒下来的钱财花出去像是流水一般。
冷静下来之后,松赞干布对禄东赞说道:“这一次的摸奖生意,我们奖励土地。”
“土地?”
“旧贵族不是一直想要土地吗?那就让他们拿出钱来。”
松赞干布已经急眼,用彩飘的卖买,开始大肆搜刮钱财。
半月后,李正在泾阳喂着马,听许敬宗禀报着。
把草料整理好之后,李正说道:“所以说,这一次加价松赞干布不仅没有拒绝,反而还要得更多了?”
许敬宗笑着说道:“或许这就是奇货可居,现如今关外各方都抢着买长安令的粮食。”
李正愁着远处如山一般的粮食说道,“松赞干布要的还挺多。”
许敬宗小声说道:“粮食是有限的,若是被西突厥和东突厥都买走了,吐蕃就少了,如今各方都在打仗都明白这个道理,想必吐蕃也明白。”
李正又写下了一封书信,打东突厥要狠狠地打,打吐蕃可以松一些口子了。
写完之后李正把信交到许敬宗手里说道:“这份信交给默呕,他知道要怎么做。”
许敬宗郑重地收下信。
李正接着说道:“告诉称心,让他带着一支吐蕃兵马去打西突厥,默呕看了我的信之后会配合,松开口子退兵,让称心帮吐蕃打一场胜仗。”
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安令的意思是让称心立功,得到松赞干布的信任?”
“松赞干布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会轻易相信称心,就算称心帮吐蕃打赢一场胜仗,松赞干布也不见得会相信称心。”
“那岂不是白做?”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松赞干布聪明,你觉得禄东赞这人怎么样。”
许敬宗思量半晌说道:“禄东赞是一个记仇的小人,不过这人脑子简单,没什么算计。”
“那不就得了,松赞干布身边跟着禄东赞,有时候不见得要取得松赞干布的信任,取得松赞干布身边最信任的人,效果其实会更好。”
想明白李正的做法之后,许敬宗倒吸一口凉气,“届时禄东赞相信称心,松赞干部对称心有疑心,说不定这就会让吐蕃的内部有了隔阂,会让禄东赞对松赞干部有其他的看法?”
“是也。”
许敬宗拱手说道:“长安令高明!”
李正笑着说道:“今日谈成了这么大一笔买卖,吐蕃大方!一下子就要买四十万石,咱们今晚吃猪肉。”
许敬宗连忙说道:“有红烧肉吗?”
“有!”
第三百九十九章 工业问题
今夜的夜色很暗,乌云遮住了长安的夜空,夜里下着小雨,一座客栈里称心坐在房中看着屋外的身影,也听着对方说的话。
“我家主人已经和泾阳郡公李正商量好了,明日便会把粮食送到长安城外,一切按照老规矩。”
坐在漆黑的房间里,称心盯着门外提着油灯的身影,此刻很想冲上去打开门看清楚对方到底是谁。
“你别想着打开门,这门一开你就会死。”
称心收回自己的脚步,低声说道:“主人竟然可以买到李正手里的粮食。”
对方低声说道:“主人自然神通广大,只要你帮主人把事情办好,就会给你一个良家人的身份。”
称心不在乎什么身份,更在乎买了自己的人是谁。
对方从门缝里塞进来一封书信,低声说道:“这是主人交给你的,你按照信中的内容做事便好。”
人影离开的门外,称心呼吸着房间里的空气,好一会儿才捡起这封信。
如今长安查得很严,朝中已经有了警觉。
称心当然知道自己做的是掉脑袋的买卖
第二日,天刚亮。
称心走在长安朱雀大街上,看到大理寺门口贴着的告示。
私贩兵器是重罪,大理寺的告示写了一大篇,无非是在说检具者有重赏。
许敬宗吃着一张饼在街的另一头一直盯着称心。
直到称心离开大理寺门口后,许敬宗也低下头吃着自己的饼。
也不怕称心走入大理寺,现在他什么都不知道。
就算去了大理寺,也查不到什么。
称心还是依旧来到长安城外,看到运送粮食的人手而来。
翻身上马,称心默不作声地跟上队伍。
这一次是第二次运送东西出关了。
人和前一次的人相差不大。
看样子就是上一批人,一个都没有换。
商队朝着陇右方向而去。
这些人除了必要的休息睡觉,运送东西的时候不会停下来。
基本上不会说话,非常地沉默。
也试图和这些人交谈,不论怎么问对方都不搭理自己。
若不是过关隘的时候,他们会和守军交谈几句,称心真怀疑这些人就是傻子。
送昨晚的书信就在自己的怀中。
心中再一次笃定能够做这些买卖的人一定是大人物,而且就连泾阳郡公李正手里的粮食都可以买到。
李正是什么人。
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郡公。
十二岁做泾阳令,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县侯了。
到如今成了郡公。
而且李正这人脾气很古怪,不会接触一般人。
据说朝中权贵都见不到李正一面。
李正年轻,虽说不是位极人臣,可这加官进爵的速度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走了几天到了陇右地界,一直到了关外都很顺利,还是和往常一样,称心给两边人传递着话。
把关中话翻译成吐蕃话,把吐蕃话翻译成关中话,告知给双方。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很顺利。
称心策马跟着这些吐蕃人一路进入吐蕃的地界。
看着手中的信件,是自己主人让自己做的事情。
上面写着一步步的计划,立功得到禄东赞或者松赞干布的信任,探听清楚如今的吐蕃府库中还有多少盈余。
走了半个月才走到吐蕃的大营。
还是一样到了这里之后,吐蕃人并不怎么待见自己。
一来一回两趟,称心已经习惯这种事情。
泾阳
此刻距离李正的婚期还有四个月。
李丽质能够来泾阳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宫里的看管也是越来越严格。
李丽质嘴里抱怨着,还在一边吃着糖葫芦,小虎牙咬得很凶狠。
“这个东西挺好吃的,你是怎么做的?”李丽质好奇问着。
“这个东西叫做冰糖葫芦,做法也很简单,用糖浆裹着山楂就做好了。”
李丽质点头,确实很简单。
感觉自己问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
看李正一直在一幅地图上写写画画,李丽质又问道:“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盘算矿产。”
“矿产?”
“没错,关中的铁矿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都是家底,可不能乱用。”
李丽质点头说道:“这个本公主知道,据说当时隋炀帝穷兵黩武,要造铁器打仗,挖空了好几座山。”
古代开采方式简单,而且利用率很低。
其实只要提高钢铁冶炼的技术,能够把钢的特性发挥更好。
而且铁器用完就丢了等着长锈,不能二次利用很浪费。
钢铁的二次利用就要用到炼钢炉,炼钢炉是一个非常难做的东西。
以如今的技术很难做到。
可是这个东西又不想错过。
等到尉迟恭把那些兵员带来之后,给他们登记入户也就可以入了泾阳户籍。
属地一万四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九千三百人。
新任务:人口增加至三万。
任务奖励:图书馆三阶段。
图书馆的三阶段应该就有后世更加重要的技术。
图书馆二阶段中有价值的书很多。
但是涉及工业的书籍就没多少。
李正说道:“公主殿下,尉迟恭将军到底有没有和陛下说把兵员给我的事情,都快一个月过去了到现在也没有音讯。”
李丽质吃着糖葫芦有些倔强地扭过头,“你李正也会为了这种小事着急?”
“我当然着急了。”李正喝着茶水,就差说出自己还有几千吨铁矿没地方用。
李丽质吃着糖葫芦说道:“那你怎么不为我们的婚事着急。”
“这个急不了。”
李丽质盯着李正的神情说道:“你是后悔了不想娶我了,再说了,我现在也不小了。”
李正朝着李丽质的胸口看了一眼,不屑一笑,“还这么小。”
“你!”
李丽质想要拿起糖葫芦扔向李正,又觉得糖葫芦这么好吃的东西用来扔李正有些浪费。
用力咬下一口糖葫芦,李丽质像是妥协了,低下头说道:“关中的铁矿有数,确实如你所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竭的,若是过度开采,总有一天那些山都要挖空。”
“公主殿下,你说你父皇是不是不答应把那些兵员给我。”
第四百章 那里有金矿
“你若是心疼铁矿,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李正强调着说道:“公主殿下,咱们说话是不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李丽质说道:“中原的铁矿虽然都是有数的,你为什么不用关外的呢。”
李正一拍大腿说道:“公主殿下说得好,咱们先用人家的,咱们自己的家底要留着。”
李丽质吃完了糖葫芦,还有些意犹未尽,“其实很早以前就听父皇与房老他们议论过这件事情,只是那时候关中的日子也不好过就搁置了。”
如今关外那些地方大多数还没怎么开化,这些可都是一笔笔巨大的财富。
注意到李正的目光,李丽质退后一步说道:“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李正低声说道:“我只是突然觉得,原来长乐公主也有做生意的天赋。”
李丽质扭头说道:“本公主才不会和你一样做生意。”
“所谓夫唱妇随。”
“我是公主。”
“都嫁给我了。”
“嫁给你了,我也是公主。”
李丽质让宫女放下几个包裹说道:“这是被稚奴的换洗衣服,还有一些宫里的吃食。”、
李正:“我会代为转交给晋王殿下的。”
李丽质接着说道:“还有你的那件事,尉迟恭将军其实已经和父皇说过了,只是这件事父皇一直按着不表,我听母后说起过,如果父皇不肯你也不要强求。”
“这也是为了你家母后的生意,印书坊就在泾阳,活字印刷术你父皇不看重?”
知道李正心里都是生意,李丽质叹息一声,“你呀你,你心里就不能想点其他的。”
“其他的?”李正思量再三说道:“比如你嫁给我,你父皇会给多少的嫁妆?”
“不理你了!”
李丽质说完就带着自己的一群女侍卫离开。
等李丽质离开之后,许敬宗这才走过来。
“长安令,执失思力明日就到长安。”
李正吃着李丽质从宫里带来的糕点说道:“现在突厥谁管事。”
许敬宗回话说道:“原来的兵部侍郎段纶带着一队兵马已经进入了突厥大营,据说这家伙刚到突厥就胡吃海喝,到处抢人家圈养的牲口,长安令也知道,对突厥人来说那就是他们过日子的口粮。”
“突厥已经到了这么地步,都不敢这么宰杀,段纶所部的兵马一天要吃上百头羊。”
“突厥人都不敢这么吃,就这样段纶接连几天都怎么干,执失思力急得找上门就被段纶手下的官兵半请半威胁地带入了关中。”
“段纶?这名字听着耳熟。”
许敬宗说道:“段纶是世家子弟,在朝中办什么都懒懒散散,记得去年还要见长安令来着,长安令给回绝了。”
李正还是有些想不起来有这回事,段纶?这可是现成的外交官吏。
许敬宗接着说道:“段纶的父亲前朝兵部尚书段文振的儿子,当年随着太上皇在晋阳起兵之后很受太上皇的器重,而且还娶了太上皇的女儿,高密公主。”
“照理说又是世家子弟又是皇家外戚,却一直不被陛下待见,要是为人恃才傲物为官做事懒散,说不定他现在还是宗正卿。”
“倒是做说客挺厉害的,平定了当时的巴蜀,让巴蜀各县都归附了新立的大唐,也被太上皇封为了纪国公,这些年段纶得罪的人不少,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被陛下派到突厥去的吧。”
李正低声问道:“这人懂兵法吗?”
许敬宗回道:“当初陛下还是潜龙之时,在下也还是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事情,此人对行军打仗狗屁不通。”
“为人如何?”
“以前段纶看起来还是很有风度的,只是被封为益州都督的时候,收受钱财,把一地生杀大权都握在了他自己的手中,官员都是他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