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一旁看得有些傻眼,刚刚卖给突厥使者的时候还一万石都不想卖。
现在卖给阿史那一小子就是卖十万石,实在是有些诡异。
不过细细思量之下,似乎李正怎么卖都不算亏。
毕竟当时收粮食的不过一斗十五钱。
李承乾再次刷新了李正的生意头脑。
又聊了好一会儿,阿史那的钱明日就会送来,李正热情地送别了阿史那。
李承乾留在马圈问道:“李正,你为什么这么做。”
李正瞧着阿史那离开的背影说道:“怎么?太子殿下觉得我不厚道。”
李承乾说道:“何止不厚道,简直……”
“不要脸?”
“孤没说你不要脸。”
如今突厥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大唐是突厥人的救命稻草。
这个关头趁着突厥大乱,大肆要价。
李承乾小声问道:“李正,你这么做怕是突厥以后会……”
李正冷笑道:“太子殿下误会了,我根本没有把突厥人当一回事,我也没有打算给他们活路。”
“那我们真的要派出将领去突厥吗?”
“要。”
李正对李承乾嘱咐道:“随便派出几个不懂兵法,头脑机灵的官吏去突厥,再派出几千名士兵一路护送把执失思力带到长安,至于东突厥怎么打西突厥,就看他们的命了。”
李承乾神情怔怔地说道:“那你之前说得……”
李正笑道:“给他们画个大饼而已,咱们还是要讲究实在的。”
“河套以北三千顷地……”
“三千顷?”李正不屑地说道:“太子殿下难得真的以为陛下的目光只有三千顷吗?突厥这么广袤的草原就在眼前,我们不拿也太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至于执失思力这个人来到长安之后,就不要想着回草原了。”
“与其让突厥就这么存在,不如我们直接抹去大唐北面的威胁,让阴山以北再无祸患岂不是更好?”
李承乾长叹一口气,“李正,是你想得长远,此功不亚于开疆拓土。”
说完李承乾躬身行礼说道:“请受孤一拜。”
“等到事成之后,太子殿下再谢我不成。”
李承乾点头。
送别了李承乾,阿史那的银钱也到了,一车的银饼看着非常喜人,十万石粮食随着阿史那离开长安。
许敬宗带来了一封书信来到泾阳,“长安令,吐蕃还要买粮食。”
接过书信,看着上面的内容吐蕃要用三十钱一斗的价格再买二十万石粮食。
李正问道:“称心人呢?”
许敬宗回道:“就在长安,今日刚到。”
“告诉他,粮食涨价了!六十钱一斗。”
“喏。”
第三百九十五章 尉迟恭归来
称心收到许敬宗的话之后,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意外,转头便告知了随行而来的吐蕃人,把这个消息送到禄东赞和松赞干布手里。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传话的。
生意都是站在自己那个不知名的大人物。
对方不是位极人臣就是手眼通天的人,能够在如今盘查这么严的情况下继续做着兵器买卖。
而且还能做得滴水不漏。
作为一个小人物,没什么东西是自己可以去争取的。
就像自己不过是个太常寺的乐童,被人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看着如今长安街头喧哗热闹,称心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抚琴弄琵琶。
至今不知道买下自己的那个人物到底是何人。
到现在为止还记得那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感觉。
宫里,李承乾把李正说过的话语原封不动说给了李世民。
听完之后,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你退下吧。”
李承乾躬身说道:“儿臣告退。”
王鼎给李世民倒上一杯茶水。
喝着温热的茶水,李世民低声说道:“王鼎,你觉得李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鼎低声说道:“老奴觉得李正是一个只看重利益的人,是不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
李世民低声问道:“那朕问你,朕的太子与李正相比如何?”
王鼎当即躬身行礼,“老奴不敢非议太子殿下。”
李世民摇头苦笑。
见过李世民之后,李承乾再次来到泾阳。
在村子里找了一圈才找到李正在钓鱼。
李承乾站在一旁说道:“李正,孤都已经和父皇说了。”
李正提了提鱼竿,“太子殿下,你说这长安的鱼怎么不咬钩了呢。”
李承乾又问道:“之后的事情,孤应该怎么做。”
李正瞅着平静的河面,“莫非长安的鱼真的成精了?”
“孤觉得若是执失思力一旦来到了长安,就像你说的断不能放虎归山。”
李正又瞧了一眼空荡荡的鱼篓,“莫非今天真要我空手而归,还想喝鱼汤来着。”
“孤怎么觉得你像是听不到孤说话。”
李正扭头看向李承乾,“因为在下觉得太子殿下的这些问题,没有必要回答。”
“若是真像你说的,阿史那成了突厥的新可汗,大唐当如何?”
“彻底控制突厥的兵事,让突厥的一切武装都在大唐的掌控之中。”
“那突厥的政事当如何?”
“安插朝中官员,假借安抚突厥各部为由,架空阿史那的权力。”
李承乾神情紧张,“照你这么说,阿史那就成了我们在突厥的傀儡。”
“太子殿下,我觉得其实也算不上让他做一个傀儡,只不过是将突厥彻底控制在大唐手里,安插,架空,夺权,分化,做间而已,这些手段想必你父皇的智囊团已经用得轻车熟路了。”
“明明是一件好事,为何你说出来像是做了一件坏事。”
李承乾感觉自己的道德观正在崩塌。
李正深吸一口气,语重心长说道:“都是为了大唐。”
李承乾也是点头,“不过你很看重阿史那。”
“以后要换称呼了,咱们要叫史那兄为猛男兄。”
“猛男?嗯……”
李承乾斟酌了一番,“如此孤便回去准备接下来的事宜,执失思力来到长安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谋划。”
李承乾这孩子看起来很想把每一件事做好,熟不知就算他什么都不做,只要李承乾不那么地大逆不道,太子之位不会动摇。
要怪也要怪,李世民培养儿子的办法也不对。
想要做一个英明的皇帝,却是做不好一个父亲。
拴在鱼线上的木棍猛然下沉。
李正趁机拉起鱼竿,一条草鱼就钓了起来。
“晚上有鱼吃了。”
嘴上说着话,李正再次挂上蚯蚓期待着第二条鱼上钩。
一下午钓了三条鱼,李正扛着竹篓回到马圈。
李义府便来汇报着村子里的情况。
“第二批棉花已经按照吩咐种下了,还有现在的棉布一共做了三千斤,棉线也已经不够用。”
李正一边杀着鱼说道:“帮我把火升起来。”
“哎。”
李义府蹲在灶台边上点火烧柴。
尉迟恭带着大军终于来到了长安。
见过李世民之后,尉迟恭带着一包裹的枣子来到泾阳。
在村口张公谨已经等在了这里。
策马在村口停下,尉迟恭朝着村口方向看了一眼,对张公谨说道:“你怎么突然想吃枣了。”
张公谨笑着接过枣说道:“孙神医说多吃枣对我的病有好处。”
尉迟恭牵着马说道:“正好有事情要问你。”
“去村子里说话?”
“好。”
走入泾阳村中,尉迟恭立刻被显眼标语吸引了目光,“这是……”
张公谨一路领着解释道:“这是李正那个小子写出来的,也不知道这小子如今都这么有钱了,还写这些话语是何意思。”
尉迟恭也说道:“听说这人古怪得很。”
张公谨如今居所就在村子里。
尉迟恭打量着如今张公谨的新家说道:“你这宅院还不如长安的呢,这也太小了。”
张公谨笑了笑说道:“不过就是一个落脚的地方,用不着多大,住着也挺舒心的。”
尉迟恭有打量了一眼四周,“其他屋子都没人住吗?”
“村子里的人都忙,平日里家里也没人,大人去干活了,孩子去读书了,晚上才会有人。平时都很安静,村民起得也早,天刚亮就起床去干活了。”
尉迟恭听着点头。
两人落座之后,尉迟恭说道:“老夫在陇右驻扎了半个月多,不镇一镇关陇门阀他们还不无法无天了?”
张公谨给尉迟恭倒上一杯热茶。
喝下一口,尉迟恭回味着茶水的味道:“有点苦。”
“习惯就好。”
尉迟恭又喝下一口,“有些涩,不过倒是回味很不错。”
“这个是炒茶,如今也是李正生意的一部分。”
“炒茶?老夫听说过煮茶,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炒茶的。”
“和我们平时的喝法确实不太一样,算是别出心裁,习惯之后就能体会到这种茶叶的妙处所在。”
第三百九十六章 试探李正
尉迟恭爽朗一笑,“老夫是个粗人,没你们这么讲究,茶嘛,解渴就好。”
说是粗人,张公谨知道尉迟恭其实是一个非常心细的人,不论打仗也好,还是平日里也好。
尉迟恭低声说道:“最近长安的事情老夫都听说了,你能来泾阳的意思老夫多少也能猜出一个七八分。”
张公谨让身边的侍从添上一些茶水又说道:“李正,这个孩子年少轻狂,没个人盯着,他容易走上弯路。”
尉迟恭颔首说道:“陛下的安排的?”
张公谨摇头。
尉迟恭又说道:“张公谨,老夫可告诉你,李正可是李靖的弟子。”
“那又怎样?据老夫所知李正和李靖不过见过一面,所谓弟子也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
尉迟恭无奈摇头叹息。
张公谨说道:“李正确实年少轻狂,这小子也会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不是君子却是一个真小人。”
“真小人?”
“如今可以有陛下压着李正,可太子殿下太过善良,久居深宫不知人心险恶,李正这孩子为人处世道行很深,而且也很年轻,再看现在李正是晋王的老师,又和魏王殿下是莫逆之交。”
尉迟恭放下茶碗,“若是将来太子继位,怕是太子不会是李正的对手。”
张公谨说道:“好就好在李正不慕权力。”
尉迟恭不以为然,“那你还担心什么?”
“这才是我担心的,若是李正可以为大唐所用,老夫也就放心了,若是将来李正有了不臣之心。”
尉迟恭沉下脸听着张公谨的话语。
张公谨低声说道:“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多说无益,老夫能不能活到那一日都不知道,能为陛下,为江山社稷多做一些是一些。”
“所以你留在这里是打算慢慢教导李正?”
“李正这孩子不好收服。”
尉迟恭来了兴致,“走!带老夫去会会他。”
李正已经听李义府说了尉迟恭来到泾阳的消息。
见到来人,李正上前行礼说道:“见过尉迟恭大将军。”
张公谨介绍道:“这便是李正。”
尉迟恭抚须说道:“当初在长安城老夫还听说过你也只是一个毛头小子,现在都已经是一个大小子了。”
李正尴尬一笑。
尉迟恭又说道:“你的复合弓,还有三轮车都很好用,还有那个三棱刺,老夫戍守边关这两年可没少听说关于你的事情。”
李正说道:“让大将军见笑了。”
尉迟恭:“哪里是见笑了,你小子通晓百工,又能掐会算,还能铸造尖兵利器,这一次回到长安老夫更听说长安出了一个仙人,再一打听原来这人就是你李正。”
“其实在下根本不是什么仙人。”
尉迟恭追问道:“那你是如何算出陇右地震。”
李正笑着说道:“两个字,征兆。”
“征兆?莫非袁天罡也是看征兆算出来的。”
“在下所算和袁道长的不一样。”
尉迟恭思量半晌又说道:“你李正如今也是龙武军的副将,却只能在这里养马,实在是太可惜了。”
尉迟恭说完,张公谨等着李正的反应。
李正给两人倒上茶水说道:“我这人没什么本事,领兵打仗肯定不行,治军也肯定不行,也就只会养马,养马挺好的。”
尉迟恭又说道:“莫非你想要养一辈子的马?”
“大将军有所不知道,其实养马也是大学问的。”
“养马能有什么大学问,你难道就不想带兵打仗?”
李正看了一眼村子方向,“我家就我一个儿子,我要是战死沙场了谁来照顾我爹,再说了我这人胆小,平日里杀一只鸡都不敢。”
尉迟恭与张公谨相看一眼。
莫名有些失落,这番试探下来李正貌似对军功没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