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因为我是嫡子,蜀王不是嫡子自然没有顾虑,可我是嫡子,虽说我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不过我一旦成年朝中一定会有朝臣进言希望我离开长安,为了朝中人心安定。”
    皇子谋储,确实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
    就比如说当今陛下就有前科。
    肯定不想旧事重演。
    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或者说是朝臣都不愿意看到的。
    李正低声说道:“魏王殿下,你的括地志编撰完了吗?”
    李泰看着树枝上的树叶说道:“快了。”
    李正又说道:“再快也要三五年吧。”
    李泰听出了一些端倪。
    李正打着哈欠又说道:“括地志是你父皇让你编撰的一本书,不能怠慢啊。”
    “对呀!”李泰醍醐灌顶般地站起身,“我要编撰括地志,这是父皇交给我做的事,若是离开了长安,没了朝中那些大臣的帮忙,我怎么编撰括地志。”
    “那你把那些大臣也带走不就不影响了。”
    李泰咧嘴笑道:“很多典籍都在宫中,我要时常校对,括地志的编撰哪有这么简单。”
    李正有气无力地说道:“那倒也是。”
    李泰点头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先把编撰括地志的官员都换成我的心腹,我想拖多久就拖多久。”
    “要是你父皇打算换一个人编撰括地志呢?”
    李泰淡定地说道:“真以为本王好欺负吗?”
    “要不魏王殿下还是离开长安吧,别折腾了,还一天到晚在我这里白吃白喝。”
    “呵,想我走,你李正想得美。”
    李泰像是人生又有了希望找到了新的方向,“我先去安排一下,留下来!留下来编撰括地志,本王实在是太聪明了。”
    见李正翻了一个身没搭理自己,李泰又拿了两串羊肉串悠哉的离开。
    直到六月下旬,西突厥和东突厥的战事越加焦灼。
    陇右还是没有发生地震。
    渐渐有人断定李正说的是谣言,是妖言惑众。
    不断有人书把奏章递入甘露殿弹劾李正。
    尉迟恭带着从河西走廊回来的三万兵马已经到了陇右,就快到长安了。
    刚到陇右地界没多久,原本风平浪静,突然就开始地动山摇。
    战马嘶鸣乱跑,正在行军的大队兵马一时间一片混乱。
    就连尉迟恭也翻身摔下了马。
    狼狈地站起身,尉迟恭大声喊道:“传令全军不要乱跑!”
    地震持续了时间不长,只有半柱香的时间。
    平静下来之后很多人都心有余悸。


第三百八十四章 粮价又涨了
    尉迟恭堪堪站稳,感受着大地不在晃动,“他娘的,这怎么就地龙翻身了,邪性!”
    “报!”一个士兵驾马而来,来人是长安的兵马。
    “报大将军,长安邹国公来信,望将军亲启。”
    “邹国公张公谨给老夫来信做什么?”尉迟恭接过这封信看了起来。
    大军正在重新休整,不少士兵都把受了惊吓的马儿找回来。
    看完信件,尉迟恭命令身边裨将,“你们去找找陇右一带是不是有冤假错案。”
    “喏!”
    裨将带着一队士兵匆匆离开,尉迟恭狐疑地看着眼前这个士兵说道:“张公谨派你来的?”
    传信士兵单膝跪地大声回道,“信是邹国公亲自所写。”
    尉迟恭将这封信一把火烧了再次说道:“老夫当然知道是张公谨所写,这老小子还是喜欢把印信盖一般留一半,玄武门那件事之后还留着这个毛病。”
    瞧着这个传信士兵。
    尉迟恭再次问道:“有件事老夫觉得不对劲。”
    “大将军请讲。”
    “你说这信早不到晚不到,偏偏这个时候到,是不是太巧了。”
    传信士兵低头说道:“其实半月前邹国公就让卑职等在行军要道上,等到大将军入境之后便远远跟着,特地嘱咐一定要在地龙翻身发生之后将此信交由大将军。”
    “若是没有发生呢。”
    “若是没有发生,就买一些枣回去,邹国公想吃一些干枣补补身子。”
    尉迟恭尴尬一笑,“张公谨这个老小子还真是做一手留一手,一样老谋深算,这信是张公谨的,现在老夫信了。”
    “既然信送到了,卑职就回去了。”
    “慢着!”尉迟恭接着问道:“你是哪个卫府的士兵,叫什么名字。”
    “其实卑职并不是哪个卫府的士兵,卑职王玄策!是泾阳护卫。”
    “泾阳?护卫?”
    “如今邹国公就在泾阳。”
    尉迟恭看向长安方向,低语道:“这张公谨到底卖什么关子,照你这么说张公谨早就知道了会地龙翻身?他什么时候有这等本事了。”
    王玄策躬身说道:“大将军到了长安自会明白。”
    尉迟恭点头说道:“行了,你回去吧,枣的事情你就不用准备了,老夫会亲自给他送去,顺路采买一些不费事。”
    “喏!”王玄策重新翻身上马这才离开。
    等到王玄策离开之后,参军录事小声对尉迟恭说道:“大将军,那人的马儿钉着马蹄铁,若不是卫府的人怎么能骑这样的马儿。”
    尉迟恭灌下一口凉水安抚着自己的马匹说道:“你以为老夫看不出来吗?泾阳护卫?据老夫所知泾阳有个叫李正的,现在是龙武军副将,却一直在给龙武军养马。”
    “想来也是。”
    尉迟恭打量四周命令,“就地扎营。”
    “喏!”
    大军的行进停了下来,尉迟恭自认在朝中没几个交心的朋友,若是别人送这样的信才不愿意理会。
    张公谨这家伙不一样,他所托的事情一定要办。
    朝中将领或多或少都欠这个家伙一份人情。
    当年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谋士都要给张公谨一个面子。
    可惜现如今张公谨自阴山回来之后便退隐。
    要是没有玄武门的事情,跟随李世民的这么多将军现在或许都被李建成给收拾了。
    不出半天裨将回来禀报道:“查到一件事,一月之前关陇赵氏子弟强抢了一位民女,其夫自缢其子沦为乞丐。”
    尉迟恭笑了笑说道:“百里加急把这件事告知长安大理寺,告知陛下。”
    “喏!”
    关陇门阀的破事不少,一查就有。
    门阀大族的闲事不能掺和,尉迟恭自认自己只不过是个带兵打仗的。
    长安,地震发生的一天之后消息十万火急送入了长安城。
    又一件事传入了长安,关陇门阀子弟强抢民女的事情也在长安坊间传开。
    朝中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几番商议之后,当即下召,关陇门阀德行有愧引得地龙翻身,命大理寺彻查,决不轻饶。
    坊间议论。
    “朗朗乾坤之下这等恶行。”
    “陛下治下竟有这般恶事,难怪会有地龙翻身。”
    “据说大理寺出动不少人去查这件事。”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大理寺没有解决的悬案也越来越多了。”
    ……
    听到坊间议论的这件事,正在吃着一家铺子里吃着早饭的戴胄一言不发。
    与戴胄一起吃饭的杜如晦,看到戴胄脸上又多了一些沧桑,也是长叹一口气。
    杜如晦说话道:“看来这一次的事情又被李正算准了。”
    戴胄低声说道:“东突厥求援,需要兵马和粮草。”
    杜如晦点头,“这些日子朝中也在商议要不要驰援东突厥,谁让咱们陛下是天可汗。”
    戴胄喝下一口汤水,“兵马倒是好说,只是粮草的事情,如今全长安的人知道整个关中李正手中的粮食是最多的。”
    杜如晦吃着羊肉,“这一个月李正在不停的收粮,朝中的陈粮几乎也都卖给了李正来减轻户部的压力,刚刚卖出去这么多的粮食,各地的新粮赋税想要收上来还需要一些时日,现在李正还在收粮吗?”
    “怕是关中的粮食都被李正收得差不多了,就算是有多的自家倒是富裕,还真没有人能拿出支撑一场大战的粮食。”
    朝中虽然也可以出粮食,可谁知道东突厥和西突厥这一仗要打多久。
    朝中可以驰援但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眼下李正手里就有现成的。
    戴胄低声说道;“你说李正是不是也提前算到了西突厥和东突厥要开战。”
    杜如晦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说道:“说不定这小子现在做梦都要笑醒了。”
    戴胄感慨,“又是预言地龙翻身,又是西突厥开战,莫非李正当真神机妙算,通晓天机矣。”
    泾阳村民还在为堆积如山的粮食发愁。
    一群孩子在一个个装满了粮食的麻袋上玩耍,粮食很多,一袋又一袋的粮食堆起来像一座山一般。
    坐在甘露殿的李世民现在很愁,眼前东突厥的使者正口沫横飞地唾骂着西突厥。
    用嘴巴把西突厥可汗的祖上几代都问候了一个遍。


第三百八十五章 陛下很愁
    骂完之后还俗说着如今东突厥的惨况。
    使者的话语李世民是一句没有听进去。
    现在朝中把积攒多年的粮食都卖给了李正。
    坊间的粮价像是坐过山车一般,从低谷一夜之间涨了上去。
    李世民懊恼地扶着额头,千不该万不该把粮食卖给李正。
    王鼎来到李世民身边小声说道:“陛下,有人想要用二十钱一斗的价格买下李正手中的所有粮食。”
    李世民颔首问道:“这小子卖了吗?”
    王鼎摇头,“没有卖。”
    李世民一拍桌案喝道:“这小子是不是想要坐地起价!”
    这一拍桌子吓得东突厥使者一个激灵,当场跪倒在地。
    让这个吐蕃使者退下,李世民召见袁天罡。
    王鼎急匆匆而去又急匆匆而来,“陛下,袁道长病了。”
    “病了?他怎么就病了。”
    王鼎解释道:“说是染了风寒,不宜见人。”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朕的江山怎么就出了李正这一号人物。”
    王鼎沉默地站立着。
    心想着那怕是早一天知道朕也不会把粮食都卖给了李正。
    虽说让朝中挣了一笔李正的钱,可看看现在粮价,亏大发了!
    此刻的泾阳村口围满了人。
    不少人都在打听李正要不要卖粮食。
    数十万石的粮食,这可是关中这两年来积攒的存粮。
    泾阳县也不过去去几千户上万人,吃得完这么多粮食吗?
    肯定吃不完,吃不完只能卖了。
    李义府匆匆忙忙而来说道:“长安令,有一个商贾说要用一斗三十钱的价格全部买下。”
    “一斗三十钱?”李正使劲摇着手中的扇子。
    “价格都翻了一番了,咱们要不卖了吧。”
    “卖?”李正冷冷一笑。
    “那我们再矜持一会儿?”李义府小声问道。
    “我把你卖了还差不多。”
    “在下对长安令忠心耿耿,当年长安令还是泾阳令的时候……”
    “行了行了,我不卖你了。”
    李义府又说道:“最近有不少人来打听,还有人说愿意变卖了家里的家当来买长安令手中的粮食。”
    “你知道人家为什么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买我手中粮食吗?”
    “粮食涨价了?”
    “关中不缺粮食,突厥人要粮食,粮草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关乎如今东突厥与西突厥的形势,你觉得这是钱的事吗?”
    李义府心中凛然,这么一说确实不是钱的事情,这是关乎东突厥成败的事情,这个价值就不是多少钱一斗米的事情。
    那些商贾眼尖一眼就看到其中利害。
    就算是高于市价买下了粮食,都不算亏。
    李正感慨说道:“一斗米难倒英雄好汉呐。”
    李恪匆忙而来说道:“李正,外面有人出价三十文一斗买你全部的粮食。”
    李正当即回道:“不卖。”
    大牛也匆忙而来,“老师五十文一斗!”
    “不卖!”
    “六十文!”
    “不卖!”
    “陛下来了。”
    “不……慢着!”李世民连忙叫住李义府,“陛下,怎么来了?”
    李义府指了指村口方向,“蜀王殿下刚回到村口就撞见了陛下,陛下穿着便服倒是没有声张。”
    “来了多少人,带兵马了吗?”
    “就三个人,王公公,房玄龄还有陛下。”
    李正这才放心,“没带兵马来抢?那没事了,看茶接客。”
    李世民与房玄龄在李恪带路下来到马圈。
    李正连忙说道:“陛下,请坐,房老也请坐。”
    李世民看着如今马圈里的情形说道:“最近都没怎么睡好吧。”
    李正笑着说道:“有劳陛下牵挂了,在下睡得很好。”
    李世民眉头使劲抽了两下,这小子现在做梦都要笑醒了,还睡得好?
    清了清嗓子李世民又说道:“西突厥与东突厥开战,草原上战火连天,东突厥的使者好几次想要朕发兵支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