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力半自动的纺车很新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纺车。
    李正小心翼翼操作着纺车,一尺长的棉布好不容易做出来,一尺棉布做出来松松垮垮地一扯就撕碎了。
    注意到四周婶婶们嫌弃的目光,李正连忙说道:“可能是有些细节没有调节好,我再调整一下。”
    又鼓捣了好半天,前后试了十多次。
    看着李正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婶婶们实在是看不过去了,纷纷过来帮忙。
    村子里的婶婶本来就对纺织机这种东西用得很熟练。
    经过婶婶们的几次提醒,总算是整明白了问题的所在。
    重新做了捻板之后,总算可以做出一尺像样的棉布。
    阎立本手里也拿着小册子,记录着李正对纺车的改动。
    婶婶们对纺车的使用适应很快。
    而且这样的水力半自动纺车用起来也很简单。
    一台纺车三个婶婶一起做就可以开始产布匹。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许多,分工一部分村子里的婶婶们用来做棉线。
    余下的用来运作新式的水力纺车。
    阎立本和工匠班开始制造纺车,沿着河滩造纺车,以泾阳的河岸沿线可以造十台这样的纺车。
    李义府统筹安排,徐慧负责做账,许敬宗做村子外的外交。
    李正发现自己又闲下来了。
    今天是李治回长安看望他父皇母后的日子,李正把做出来的几批棉布给他送入宫中。
    长孙皇后拿着李治带回来的棉布,拿在手中感受着质感,“这布是丝绸做得?”
    李治摇头,“老师说这个是棉布,不是丝绸做的。”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母后身边也打量着棉布,“这种布匹好柔。”
    长孙皇后平日里也做衣服,以前李世民的还是秦王没有登基之前,秦王府的日子也很拮据。
    李世民登基之后宫里的日子也拮据,那时候公主皇子们的衣服也都是自己做的。
    长孙皇后对布料很熟悉,非常明白什么样的布料适合做什么样的衣服。
    “李正的这个布料质感上虽然比不上丝绸,但是比外面的绸布好很多,用起来非常地舒服,可以用来做里衣。”
    李治连忙补充说道:“母后,李正其实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只是不知道母后会不会答应。”
    “什么不情之请?”
    “李正说若是母后可以向权贵们多多推销这种布匹,母后来做代言,打开销路之后,以后每个月就会送宫中很多的棉布。”
    长孙皇后有些讶异。
    李丽质不屑地扭头说道:“这个李正眼里是不是只有买卖,哼!还是个死要钱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 何方高人指点
    长孙皇后长叹一口气低声对身边的宫女说道:“把这些棉布分给各宫的嫔妃,就说是泾阳李正进献的布匹。”
    留下了足够立政殿用的就行,李丽质看得明白,心中窃喜母后还是愿意帮李正的。
    注意到自己女儿的神情,长孙皇后也是长叹一口气,女儿大了留不住。
    长孙皇后招手让李治走到近前问道:“稚奴,李正最近的身体如何?”
    李治思量着说道:“老师的身体很好呀,前些日子还搬了很多粮食呢。”
    长孙皇后这才放心地点头。
    修建大明宫的事情又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心中很烦闷,只好把这件事先搁在一旁。
    有些事情也是想不明白,李正在泾阳大兴土木,群臣倒是不会说什么。
    朕修个大明宫就受到了群臣的反对。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拿起李绩送来的三十六计。
    这本书的装订方式就是泾阳才有的方式。
    翻开一页看着上面的内容,看了好一会儿李世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看了一个时辰了。
    这三十六计阐述着各种兵法,又像是一个个的小故事。
    还真是有意思的竟然有人会将兵法当作故事来讲。
    最让李世民感兴趣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
    “王鼎。”
    “老奴在。”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让弘文馆去查查,当年诸葛孔明和司马懿是不是真的有空城计这一出。”
    “喏。”
    虽说都是一个个的小故事,但看起来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水田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秧苗都已经长成,长安最多雨的时节就要过去了。
    到目前来看贞观八年风调雨顺,还算是安泰。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长安不少人都紧张了起来。
    李正说得预言贞观八年六月陇右地龙翻身的事情到底会不会发生。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听着王鼎的禀报,“陇右的地龙翻身没有发生是吗?”
    王鼎小声回禀道:“确实还没有发生,已经派出了不少人留在陇右关注着陇右的情况,一旦有地龙翻身的事情就会立刻禀报。”
    钦天监,袁天罡这些日子一直都盘腿坐在钦天监闭关不出。
    像是所有人都在打听陇右的情况。
    是不是真的被李正预言到了。
    崔家族长崔林,一直留在长安,现在他牵挂的事情出了李正什么时候会死就是陇右地震的事情,会不会真的发生。
    程咬金也坐在自己宅院中,听着家中下人的禀报,“陇右一带风平浪静,丝毫没有发生地龙翻身的迹象。”
    所有人都在关注陇右一带,从雁门关来了一队兵马,一份军报立刻传入了朝中。
    西突厥十万大军攻打东突厥。
    这个消息一出,朝中大臣们哗然。
    原本已经和吐蕃在交战的西突厥现在又和东突厥开战了。
    东突厥的使者也就是执失思力派来的东突厥使者,立刻去了宫中向李世民这个天可汗求援。
    薛延陀的阿史那很兴奋。
    阿史那本就是东突厥的正统王室血脉。
    是执失思力抢走了自己的东突厥可汗之位。
    阿史那正要走出驿馆就撞见等在驿馆门口的许敬宗。
    “使者留步。”许敬宗笑着说道。
    阿史那警惕地说道:“你要做什么。”
    许敬宗看了一眼热闹的朱雀大街,小声说道:“是不是打算现在就回薛延陀了?”
    “你想说什么?”阿史那的神情依旧保持着警惕。
    许敬宗来到阿史那面前小声说道:“现在东突厥正在向大唐求援,若是大唐出兵援助东突厥,你的复位大计就成不了了。”
    阿史那听明白了许敬宗的话语问道:“这话也是李正让你和我说的?”
    许敬宗点头。
    阿史那说道:“李正就快死了,你还在帮李正办事。”
    “人心就是这样,冷暖自知。”
    “冷暖自知,好一句冷暖自知啊。”阿史那说道:“有时候真羡慕你们中原的这些话语。”
    “可惜你不是中原人。”
    “是啊,可惜我不是中原人,我很喜欢你们中原的书籍。”
    “据说松赞干布也很喜欢中原的书籍。”
    “这次来李正还要给劝说我买粮食吗?”
    许敬宗摇头说道:“这一次是为了薛延陀着想,现如今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东突厥又是第一个奉陛下为天可汗。”
    阿史那神情紧张,“你的意思是大唐陛下会派兵支援执失思力?”
    许敬宗点头说道:“不过现在陛下还没有决定驰援东突厥,可一旦大唐出兵支援东突厥,想必你在东突厥的重新成为可汗的希望也就破碎了,这么一来这么多年忍气吞声,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又成了泡影。”
    见阿史那沉默不语,许敬宗接着说道:“我们长安令建议你留在长安,不论是杀人还是什么手段,只要大唐不打算出兵,东突厥一定大乱到时候你在……”
    “你别说了,我不是中原人,更不是大唐陛下的臣子,我如何让大唐陛下不出兵驰援东突厥。”
    “我们长安令讲究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再说了说不定朝中也有人反对这一次出兵支援。”
    阿史那疑惑道:“用李正的话来说就是人定胜天?”
    许敬宗拱手说道:“有些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你也不想一辈子留在贫瘠的薛延陀吧,你现在做梦还会梦见你父汗那一辈吗?阿史那一辈到了你手里,突厥王廷都是别人的了,你甘心吗?你睡觉的时候不会做噩梦吗?”
    阿史那的眼神里渐渐有了仇恨。
    看来说得火候差不多了,许敬宗说道:“在下告辞了,你自己考虑吧。”
    留下站在原地的阿史那,许敬宗转身离开。
    战报接连几天传来,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东突厥数百顷的草场。
    吐蕃的战报也不断地传来,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带着五万吐蕃兵马,又杀进了西突厥。
    奇怪的地方立刻出现了,西突厥像是应对两方的战争还处理得游刃有余,像是会兵法一般,似乎有一个高人在指点。


第三百八十三章 陇右地震
    秦琼看着如今的西突厥局势,如今的西突厥大队兵马源源不断杀入东突厥的领地。
    面对西突厥南面的吐蕃人进攻,西突厥留下一些兵马一直都在和吐蕃人周旋。
    看似吐蕃一路势如破竹的复仇,杀进了西突厥的领地。
    不过一直再关注西突厥形势的秦琼看得出来,西突厥的目的不在吐蕃。
    即便是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一路挺进,西突厥的伤亡并不大。
    很多地方更是直接放弃了。
    而是留下了一两万兵马在和松赞干布周旋,即便是放弃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领地,对西突厥来说也不会伤筋动骨。
    反而可以更好地收拢大军运筹帷幄来进攻东突厥。
    拿下了东突厥肥沃的草场,对西突厥来说好处更多。
    而且一次次和吐蕃的小战役更是用到了偷梁换柱,远交近攻的策略。
    就连远方的波斯都有西突厥的使者在游说联合。
    整个西方的战场像是铺开在眼前,秦琼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心中疑惑到底是何方高人在指点西突厥。
    要是以前的西突厥敢这么两头一起开战说不定早就已经亡国了。
    李义府记下了李正说的话,信上的内容是给默呕的。
    李正核对了一番交给李义府嘱咐道:“让人快马加鞭送到默呕手里,接下来要应对执失思力的大反攻了,东突厥的这波反攻会非常的猛烈。”
    “明白了。”
    李义府带着信匆忙离开。
    六月的长安很热,李正坐在树下打算睡个午觉,顺便等着大虎的羊肉串烤好。
    李泰急急忙忙而来问道:“李正,地龙翻身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
    “应该会吧。”
    李正说完喝下一口茶水。
    “应该?你要知道若是这件事不发生,朝中有多少人会弹劾你妖言惑众。”
    大虎提着几串羊肉串而来,“羊肉串已经熟了。”
    李正接过羊肉串递给李泰几根。
    李泰吃着羊肉串说道:“李正,你知道吗?最近吐蕃突然发力把西突厥又打回去了。”
    “听说了。”李正品尝着大虎的羊肉串,大虎的手艺长进很快,烤羊肉串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李泰又小声说道:“也不知道吐蕃哪里来的我们大唐的兵器,有了兵器和粮草之后,松赞干布愣是把之前的土地都打了回来,而且还要让西突厥血债血偿。”
    李正点头,“想来松赞干布也是性情中人,干得漂亮,打起来吧,打得越热闹越好。”
    李泰接着说道:“李正,我听说有人卖给了吐蕃十万石粮草。”
    “是吗?”李正喝下一口茶接着吃着羊肉串。
    李泰低声说道:“这件事该不是你做的吧。”
    李正爽朗一笑,“魏王殿下这说的是哪门子话,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李泰接着说道:“西突厥十万大军攻打东突厥,现如今西突厥东南两面都是战火连天,你说西突厥是不是不过了,哪有这么打仗的。”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可能是真的不想过了吧,嗯。”
    李泰看着李正的神色,有些怀疑这些事情是不是都是李正干的。
    气氛又安静了下来,李泰也躺在树下,看起来也想要睡个午觉,突然又睁开眼说道:“李正,太子明年就要成婚了。”
    李正稍稍点头,“我知道。”
    李泰又说道:“我也快要成年了。”
    “然后呢?”
    “我成年就要成婚。”
    “嗯。”
    “我成年之后就要离开长安。”
    李泰的声音有些落寞。
    李正睁开眼瞧着李泰的神情问道:“离开长安?”
    “对呀,皇子成年之后就要去封地。”
    “那蜀王殿下不是一直在长安吗?”
    “人家有军务在身,当然可以留下来了,我没有军务在身。”
    李正小声说道:“你父皇应该也不喜欢自己的儿子离开长安吧,怎么会说你也是嫡子。”
    “正因为我是嫡子,蜀王不是嫡子自然没有顾虑,可我是嫡子,虽说我不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