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坐在水缸边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的病你治不了。”
听李正说话的语气倒是非常敞亮气色很好,就是瘦弱了一些。
徐照邻明白的点点头,“泾阳县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莫非泾阳县子得的是心病?老夫年少时也跟随孙思邈学医几年,入了太医署之后便一直留在了长安,不如将病症告知我,老夫可是试试。”
李正怪笑着,“算了吧。”
徐照邻心中确认了几分,看着李正额头的汗水,脸色的血色也很好。
这小子不像是有病。
徐照坐到李正邻问道:“你是怎么治好杜如晦与当今皇后的病。”
“碰巧。”李正说完又站起身。
徐照邻刚刚坐下还没休息片刻,跟上李正的脚步,“老夫不信是碰巧。”
“爱信不信。”李正来到水稻田边,看看水稻田里的鱼苗如何了。
徐照邻纠缠着又说道:“老夫明白,有些医术上的事情都是独门独传”
见李正不搭理自己,徐照邻又说道:“在下也是看过泾阳令给皇后的药,倒是能看明白个大概,只是泾阳令给杜如晦的药,老夫就看不明白了。”
“其实你也有病你知不知道?”
突然一句问话。徐照邻愣住了指着自己问:“我?老夫怎么会有病,泾阳令你可真爱说笑。”
李正上下打量着他说道:“你双脚虚浮无力,双目眼神涣散,呼吸不均。”
“我真的有病?”徐照邻自问道。
“你不信你蹲下身,原地转三圈再起来你看看你是不是会头晕。”
徐照邻按照李正的方法试试,刚站起身脚步就一个踉跄。
“现在晕不晕?”李正问道。
“确实有点晕。”徐照邻使劲点头,“我好像真的有病。”
“巧了,我这里正好有药。”
“是吗?”徐照邻抬头看向李正。
李正走远来到一处河边背对着从系统拿出一些西洋参片。
回来递给徐照邻李正说道:“这个药需要泡水喝,这里一共有十片,便宜点十贯钱吧。”
“多谢泾阳令。”徐照邻给了李正一块银饼,“有多的就当是在下的谢礼。”
“你太客气了。”李正的脸上满是笑容,又说道:“赶紧回去歇着吧,免得病入膏肓了。
“哎,我现在就回去看看医典。”徐照邻点头离开。
瞧着他离开的背影,李正心里感叹,“这个孙思邈的弟子没学到家,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李义府见徐照邻回去了,走过来问道:“那个家伙真的有病吗?”
“当然没病了。”李正说道。
“那他怎么……”
李正对他说道:“你深蹲下去,再猛地站起来你看看你会不会晕。”
李义府也试了试,“果然很晕。”
“你这个呀,就是典型的缺乏运动,不过是个正常现象,平日里多多锻炼身体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在下明白了。”李义府点头。
第四十四章 李靖回朝
守在泾阳村外的五姓逐渐散去,李正对这一次的五姓拉拢没有做出任何的表示,这几乎就是拒绝了。
在长安等候消息的人也不欢而散,这小子还真敢拒绝五姓的邀约。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拒绝了五姓的邀约,确实可惜。
但也有很多人觉得痛快,五姓一直以来自命清高,还是第一次被一个孩子拒绝让他们脸上无光。
有人说李正做得对,也有人说李正是真傻。
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李世民,愁的人是五姓。
今日李世民接连派出朝中太医署御医给长安周边的百姓们免费看病。
朝野上下好评如潮。
实乃当世明君!
连魏征老儿这些日子都不骂李世民了。
一片祥和之下,长孙冲痛定思痛,一定要把李正这个小子给搞下去。
整个长安的目光都往李正身上汇集,这是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人忽视,四周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越来越怪。
几日过后,长安有一件大事,今年三月从阴山传来的大捷,到现在李靖大将军班师回朝已经有两个月了
今日是李靖到长安的日子,李世民让群臣众大将去城门口迎接李靖。
李靖带着兵马来到长安城三里外,从这里可以一眼看到远处的长安城。
随着李靖拉住缰绳让身下的马儿停下,大军也跟着停下。
随军的苏定方看着李靖问道:“大将军,该入宫面见陛下了。”
李靖低声说道:“你们先进长安城接受封赏,老夫要去见一个人。”
苏定方策马在原地犹豫着,看了一眼大军也说道:“你们先进长安城。”
说完苏定方带着一队兵马跟着李靖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长安城门前,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将领一直等着李靖的到来,大军倒是回来了,却不见李靖。
“这李靖是不打算接受封赏了吗?”程咬金站不住问着回来的裨将。
“李靖人呢?”
“大将军好像是去了泾阳方向,去做什么倒是也没说,让我们先回来。”裨将回答道。
尉迟恭站在城门口来回走着,“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这个李靖半道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秦琼说道:“李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再说了我看李靖这一次回来再也不会执掌兵权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几个将领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李靖在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大唐江山不说有半壁,有太多是李靖带兵打下来的。
功高盖主四个大字悬在头顶,就算是这个时候李靖解甲归田也不奇怪。
“咱们还是在这里等着?”尉迟恭问道。
“先进去吧,就说李靖吃坏东西了,闹肚子”程咬金倒也无所谓,估计李靖也不会在乎了。
押着面色死灰的颉利可汗,几人带队进入了长安。
李世民坐在太极宫等着李靖押着颉利可汗来。
传令的太监急急忙忙跑来说道:“军中不见李靖将军。”
“人呢?”李世民的神色很镇定,李靖没有跟着进宫反而没有太大的意外。
传令太监小声说道:“说是吃……吃坏肚子了。”
李世民失声笑道:“是程咬金这个老匹夫找的借口吧。”
“想来应该是的。”
有时候是一种君臣之间的默契,李靖与李世民相识多年,这么多年平定乱,世征讨暴隋,一起有并肩作战,有前后呼应,也有里应外合。
李世民对李靖是最放心的。
不论是打仗还是朝中,李靖更是一个在战场上可以冷静到冰点的男人。
李世民站起身把手中的圣旨交给传令的太监,“其他将领都按照朕的旨意封赏,颉利可汗打入大理寺地牢,秋后问斩。”
“喏。”
太监点头。
说完之后李世民也离开了太极宫。
原本是应该是一场隆重的封赏,现在整得不上不下。
至于颉利可汗,李世民连看都不想看他一眼。
传旨的太监看了一眼旨意,上面对各个将领都有封赏唯独就是少了李靖。
李靖大将军回来了,长安的坊间是欢呼的,本应该是喜庆的事可朝中却是非常安静。
早在出征阴山之前李靖就有退出朝堂的意思。
李世民那时也没有再用李靖的意思。
只是一时间选将难定,李靖主动请缨。
这才让李靖出征,这其中波折李世民与李靖之间的几次谈话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李靖和李世民的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这是朝中很多老臣都知道的事情。
泾阳
李靖与苏定方带着一队兵马刚到泾阳县。
兵马入村,村民们立刻就知道了。
拉着缰绳,李靖颔首看着这里的村民问道:“谁是泾阳李正?!”
村民们立刻议论了起来,莫非是来抓李正?
“谁是泾阳李正!”李靖再次大声问道。
不少村民都上前一步,面对官兵也没有要退后的意思。
“你们又找李正有什么事情?”有村民问道。
面对村民的对峙,看样子是想把李正给保护起来,不惜对抗官兵?
李靖不怒反笑,“看来李正在这里还是挺受拥戴的。”
看到形势不妙,苏定方策马来到李靖身边,“将军,我们要不……”
李靖翻身下马,拿下头盔放下手中的佩剑说道:“诸位乡亲,在下李靖!还请泾阳县子李正出来一见。”
李靖?
村民们一下子又议论起来。
刚刚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李靖,这时候不是应该去长安接受封赏吗?怎么来咱们村子了。
“你找李正做什么?”
村民壮着胆子问道。
李靖开口说道:“李正对阴山大战有功。”
“李正这个时候应该在家里睡午觉吧。”
知道情况李义府急急忙忙跑来,“见过李靖大将军,下官乃是泾阳县子李正的副手,任泾阳县主薄李义府,帮助泾阳县子掌管泾阳县内事务。”
那可是李靖大将军!李义府第一时间介绍了自己。
“李正在哪儿?”李靖开口问道。
“泾阳令此刻应该在家中打盹,李靖大将军随我来。”李义府邀请道。
李靖示意后面苏定方一行人全部下马,已经惊扰了百姓了。
苏定方脱下了头盔跟上李靖的脚步。
一路来到李正家的家门口,李义府说道:“大将军稍等,下官这就去叫醒泾阳县子。”
第四十五章 美味的下酒菜
正在做着美梦的李正被李义府叫醒,睁眼看着四周,“什么事情。”
李义府小声说道:“李靖大将军回来了,就在外面等着呢。”
李正下床收拾了一番自己问道,“什么时候来的。”
“有一会儿了,连陛下都没有去见,就来咱们村子了。”李义府说道。
洗了一把脸,让自己赶紧清醒过来,走出家门就见到了这个中年男人。
他站得笔直也在看着自己,看起来有四十岁了,目光非常的锐利。
“你比我想象的要年轻。”李靖开口说道。
“在下李正,见过李靖大将军。”李正稍稍行礼。
李靖走到李正的面前低声说道:“你在长安的推恩令让我们可以兵不血刃拿下了阴山。”
“李靖将军过奖了。”李正笑呵呵说道。
李靖接着说道:“其实在没有你的计策之前,我们数万将士都已经做好了强攻的准备,但强攻是下策,会牺牲很多的将士,你的计谋让我们可以以逸待劳,让我们将士不用冒死,我代数万将士谢过。”
说完李靖弯腰行了一礼。
李正也急忙行礼,“大将军千万不要这样。”
李靖看了一眼身后的苏定方说道:“他是苏定方,你若是遇到什么难事就告诉苏定方,让他来转告了老夫。”
“大将军不用客气。”
李靖说完便离开了。
听着话是要罩着自己的意思吗?
大唐战神李靖罩着自己,那是一种什么体验。
送别了李靖,李正转头看向苏定方,看着年纪也就十五六岁的模样,倒是眼神里有一股寻常人没有精气神。
李靖大将军带出来的人果然不一样。
苏定方多看了一眼李正,把他的模样记在心中。
当李靖回到长安,没有去见李二,回到家门之后就关上了大门,闭门不见客。
李靖这么做李世民也是什么都没说。
其余的将领该封赏的还是封赏,长安城该庆祝的还是要庆祝。
泾阳县的三千幢房子已经完成了一小半。
一家烈酒作坊在泾阳完成。
程处默瞧着烈酒作坊感叹道:“从此以后,咱们就再也不喝那马尿一般的三勒浆了。”
李正和程处默签字画押,自己出技术与人手,程处默出陈酿的原料。
大唐的酒水难得,寻常人家可难得能吃一回酒。
想要酿造烈酒就需要很多的陈酿来蒸馏和勾兑,期间的成本也很高。
若是要大批量酿造,没有程咬金他家的路子可不行。
两人约定利润三七分成,李正拿七,程家拿三成。
坐在新建酒坊的石桌前,李正端了一盆煮好的花生,和一盆猪耳朵放在程处默面前。
“这是什么?”程处默好奇地拿起一节节花生。
“花生。”李正说道。
程处默学着李正的模样拨开花生吃着,“嗯!好吃。”
再吃一口猪耳朵,程处默又灌下一口酒水,“舒坦!”
猪耳朵加上了辛辣的茱萸,也可以提点味道。
两人正吃着,李泰急急忙忙而来,“原来你们在这里。”
刚坐下李泰就闻到酒香,“这莫非是……”
“当然是烈酒了。”程处默给李泰倒上一碗酒水说道:“不瞒魏王殿下,这烈酒现在也就只有我程家独一份。”
看着清冽的酒水,李泰低声说道:“我只喝过一次,还是父皇赏赐的小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