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闲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李正发现自己有些事情看蚂蚁搬家都能看半天。
    在这个传话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娱乐活动少得可怜。
    也亏得古人的审美,李正实在是想不明白胡旋舞有什么好看的。
    袁天罡来到马圈,看李正织着毛衣低声说道:“你到底对李淳风做了什么?”
    “没做什么。”李正淡定地说道。
    袁天罡的目光盯着李正,“那贫道问你,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就是一种数据而已。”
    “数据?就像是你的因果说法?”
    “差不多一个意思。”李正点头说道。
    “李淳风的天赋很好,贫道一直想要把自己的本事传授给他,却没想到他在数术造诣一去不复返,身为道门中人一心专研数术,实在是荒废了这么多年的潜心修炼。”
    “袁道长此言差矣,人各有所长,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袁道长应该为李淳风道长祝贺才是,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袁天罡说道:“今日贫道听李淳风说了,大唐如今人口凋零不足当初隋文帝的半数,如今大唐粮食产量年年攀升,不出五年一定会出现谷贱伤民的情况。”
    “不可能。”李正当即说道。
    “这是李淳风推断出来的。”袁天罡说道。
    细细想想李淳风的推断也不是没有道理,当天下平定,人人都可以种田,再加上风调雨顺粮食的产量自然会节节攀升。
    人口增长跟不上,粮食消耗就跟不上,粮食多得吃不完了,自然就会谷贱伤农。
    李正对袁天罡说道:“袁道长以为呢?想必袁道长对天下运势也有些见解吧。”
    袁天罡苦涩一笑说道:“如今国泰民安,再加上李淳风种种数据,说句实话,贫道的道心有些动摇了。”
    自古占星卜卦都非常的玄乎,李正不是很相信这一套。
    “袁道长其实这一次李淳风道长算错了。”
    “算错了?当真?!”
    李正点头。
    袁天罡端坐下来问道:“那你说说李淳风哪里算错了?”
    李正对袁天罡说道:“谷物的消耗确实和人口有关系,但是也和产业消耗有关系,只要加大粮食的消耗,自然就好了,李淳风道长算到了粮食的固有产量但是没有算出来如今粮食的消耗产量。”
    “就我的养殖场,一天所消耗的饲料就高达上石百。”
    袁天罡听着李正的话,“你都把粮食喂牲口了?”
    李正解释道:“都是一些陈粮,人不吃的陈粮是最好的饲料。”
    “未来五年内到底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事情?”
    李正感慨道:“看来李淳风道长的大数据还是没有学到家啊。”
    袁天罡抚须说道:“既然你知道李淳风算错了,你为什么不自己算?”
    “我懒。”
    袁天罡:“……”
    李正接着说道:“其实袁道长也算错了一件事。”
    袁天罡不屑一笑说道:“贫道一生从未有算错过。”


第三百六十六章 屈居人下?
    “真的算错了,那件事或许会造成袁道长一生的悔恨。”
    “老夫到底算错什么了?”
    李正小声说道:“在下泄露的天机已经够多的了,不能再说了。”
    袁天罡眼角猛抽一阵,“你口口声声说贫道算错了,你现在又不告诉贫道,李正到底在卖什么关子。”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现在不可说。”
    “你!”
    当初袁天罡被李世民招安来长安的路上给武家算过命,那时候的袁天罡并不知道襁褓中的武则天其实是个女子。
    若是现在说出来,说不定袁天罡会把这个消息告诉李世民。
    李正对袁天罡说道:“袁道长若是帮我办成一件事,我就告诉袁道长。”
    “你说!”袁天罡说道。
    “帮我把吐蕃和亲的给搅黄了。”
    袁天罡疑惑问道:“你说的吐蕃求取公主的事情?”
    “没错。”李正点头,“袁道长就说吐蕃国君松赞干布和大唐公主的生辰八字犯冲不能接亲。”
    袁天罡一脸疑惑,“你掺和人家婚事做什么?”
    “袁道长帮不帮我?”
    袁天罡说道:“我根本不知道松赞干布的八字是什么。”
    “那你就顺便找个借口,总而言之不能让这门生意成了。”
    “你为什么要和人家的婚事过不去呢?”
    “你以为我想啊,正经人谁掺和人家婚事。”
    “那你为何?”
    李正仰天长叹,“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若是袁道长能够拆了这门亲事说不定就是为江山社稷立功了。”
    看袁天罡一脸不信的模样,李正妥协说道:“好吧,我交待,其实我和陛下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前提就是吐蕃和大唐不能联姻一旦联姻,陛下的计划就会落空,我就会没钱挣。”
    袁天罡说道:“既然如此,你派个人去松赞干布刺杀了不就行了。”
    李正陷入短暂的沉默,“说得也对。”
    袁天罡点头说道:“行吧,这个忙我帮你,不过你以后一定要告诉贫道,贫道到底算错了什么事情会让贫道悔恨一生。”
    李正点头。
    临走前,袁天罡又看了一眼李正的面相,“长安的人都说你李正命不久矣,现在看来你李正一点都不像是短命的样子。”
    “借袁道长吉言,在下一定多活几年。”
    袁天罡一路走出泾阳村,回到长安李正的面相依旧在脑海中浮现。
    李正的面相很古怪,虽说不是短命,但是按照李正的面相他不应该会有家财万贯的一天。
    应该籍籍无名地过完一生才是。
    李正像是被人逆天改命过一般。
    很多事情始料未及,就像是李正这个异数。
    袁天罡感觉到自己的道心都在动摇了。
    到底什么是命数天注定。
    还是当年从李正嘴里说出的那句话人定胜天。
    这几年下来,袁天罡一天比一天迷茫。
    既然一切因李正而起,或许一切也会因为李正有个结果。
    回到钦天监,袁天罡看着这里的一切,忽然觉得在这里耗费年月没有什么价值。
    等到一切事情了了,一定要和李正坐而论道。
    袁天罡心中笃定之后去了甘露殿,李正说得这些看法说给李世民听。
    李世民还在听着李淳风讲述着大数据,袁天罡便来了。
    “陛下。”袁天罡躬身说道:“贫道去了一趟泾阳,李正说未来五年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事情。”
    “是吗?”李世民疑惑着。
    李淳风看了一眼自己的数据有些不解。
    袁天罡说话道:“李正说得也不通透,不过他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只算了粮食产量,没有算到如今的粮食消耗。”
    李淳风孤疑地看着自己的数据。
    李世民疑惑地看着袁天罡。
    袁天罡接着说道:“陛下,贫道今日还算到一件事情。”
    “讲。”李世民喝下一口热茶。
    袁天罡说道:“大唐公主不可与吐蕃和亲,一旦和亲会影响大唐国运,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愁眉看着袁天罡,一脸的不解。
    立政殿,李丽质一直在看李江山送来的奏报。
    这些年李江山从泾阳送来的消息很多。
    李正的生活起居事无巨细都会呈报上来。
    到现在为止李丽质才知道,其实从李正被封为泾阳令开始,李正就一直活在皇家的监视下。
    这种监视让李丽质都觉得自己的脊背发寒。
    父皇对李正的监视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莫名有些同情李正,也难怪李正一直不肯入朝为官。
    李丽质一边看着这些李江山送来的秘奏,一边问道:“母后,父皇为什么要这么盯着李正。”
    长孙皇后剪裁着盆景说道:“你父皇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
    “为了江山社稷可以监视李正一辈子吗?”
    李丽质的话语声很轻,长孙皇后却听得出李丽质话语中的不满。
    当初李正给了药还有李正的嘱咐,如今的立政殿已经不栽种花卉,有的只是一些小松和文竹。
    李丽质把李江山的这些奏报抄录一部分下来,抄录的部分都是李正如今的家产。
    李正说过女人也要有一技之长,这句话李丽质听在耳中也记在心里。
    一个不好女色的男人,李正不好女色,纵使长安美女如云。
    当年全长安这么多女子乃至五姓的女子想要嫁给李正,李正都拒绝的。
    李正不食色,光是长得好看没用。
    李丽质心里也很明白想要嫁给李正,成为李正的当家大妇未来也要懂经营之道。
    就连徐慧也可以帮着李正算账,李丽质心中有了一些危机感。
    纵然自己从小读书都是诗书礼乐和女诫,现在也要让李正觉得自己可以帮到他才行。
    长孙皇后坐到李丽质的身边,低声说道:“终归李正不是皇家人,终归李正不肯甘心臣服你父皇,既然不能收服李正,你父皇也不会让李正效力别人。”
    李丽质语气坚定地说道:“李正不会为任何人效力,他不是一个屈居人下的人。”
    长孙皇后担忧地看着李丽质,连自己的女儿看得明白,这也是李世民最担心李正的原因。
    泾阳,袁天罡走了之后,李正立刻对李义府吩咐,“你赶紧去打听最近长安附近的人有没有人出手陈粮的。”
    李义府好奇说道:“可是咱们泾阳不缺粮食。”
    “别多问!赶紧的,粮价要跌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状告无门的禄东赞
    “粮食要跌价了?”
    李正小声对李义府嘱咐道:“你去长安周边的村子看看有没有人要出售粮食的。”
    “明白了。”李义府记下李正的吩咐。
    禄东赞来到泾阳就被绑了,心里很愤怒,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想要来长安告状,打听之下这件事发生在泾阳,应该先去找泾阳县令。
    可是现如今的泾阳县令位置正好空缺。
    想要状告李正,禄东赞甚至想要直接状告到李世民面前。
    来到承天门前才知道大唐陛下很忙,现在不能见自己。
    承天门的侍卫对禄东赞说道:“使者放心,您是使者我们绝对不会轻慢,有冤情定然会帮忙。”
    禄东赞很恼怒,我好歹是个使者吧。
    好巧不巧李崇义正好路过承天门,侍卫见状便喊道:“崇义公子留步,这位吐蕃使者要告状。”
    “告状?京兆府处理长安城调度事务,以及坊间不平事,在下是京兆府少尹敢问当面有何冤情?”李崇义上下打量了一番,“咦?你不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吗?”
    “我!”禄东赞一听京兆府三个字就打了退堂鼓,松赞干布一直都在研究大唐,对大唐的官职禄东赞还是了解一些的,李正是长安的长安令也是京兆府的头头。
    这不是告状告到李正头上了,这下完了就连状告也无门了。
    而且眼前这个人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当初和李正一起在泾阳村口斩了自己马儿的人吗?
    禄东赞倒吸一口凉气,几年不见李正果然势力越发庞大。
    李崇义清了清嗓子说道:“说吧,有何冤情?”
    “我被泾阳村民绑了!”禄东赞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出来。
    “是吗?敢问可有受伤,对方可对你有过殴打。”
    禄东赞摇头。
    李崇义接着问道:“可有夺你钱财?”
    禄东赞还是摇头。
    李崇义疑惑说道:“既没有打你,也没有夺你钱财,你这……”
    宫门侍卫也是疑惑。
    李崇义接着说道:“要不这样吧,我把这件事告诉长安令,你可以跟我直接去长安令面前诉说这件事的经过。”
    去长安令面前,再去见一次李正?倒吸一口凉气禄东赞连忙说道:“那倒不用了。”
    “什么?不用了!”李崇义拍着胸脯说道:“我们京兆府一定秉公为你主持公道。”
    禄东赞连连摆手,“真的不用了。”
    李崇义不解说道:“你这人怎么这样,真的不用客气。”
    “我没客气,就当我没来过。”禄东赞转身就走。
    “若是想明白了,可以来我们府衙!”
    身后传来李崇义的呼喊声,禄东赞的脚步更快了,长安真是到处都有李正的爪牙,果然就像中原人说的,是龙潭虎穴呐。
    贞观八年二月,朝中兵器案件依旧没有着落,还是没有查出西突厥的大唐兵器是从何而来。
    段纶又向朝中请了长假,大有一副兵部侍郎不做的架势。
    打算一直闭门不出,据说要做一个道士,打算潜心修道。
    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没有太多的反应,段纶本就是一个门阀子弟,能安置便安置,若是不能安置也就由着他了。
    兵部,刑部,大理寺都在联合一起查着这次的兵器案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