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走着,突然感觉到自己似乎踩到了什么东西。
低头一看,李正懊恼地闭上眼,“为什么大虎总是这么粗心大意,为什么养了这些马这么久了,这些马就不会自己上茅厕吗?”
长安
李世民正在批阅着奏章,王鼎拿着一份奏章而来:“陛下,这是泾阳的消息。”
停下手中批阅奏章的动作,李世民接过奏章看了起来,这是安排在泾阳的李江山的送来的消息。
李江山原本就是长孙皇后身边的人,这个女子身手很好,早年前就跟随李秀宁打仗,只是如今一直陪伴在长孙皇后身边。
长孙皇后又安排她在泾阳,既能掌控印书坊还能盯着李正。
这个安排李世民很满意,相比之前在泾阳暗中安排了这么多的眼线,还是自己皇后这么明着安排来的好。
李江山在泾阳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李江山送来的消息是最多的。
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李世民愁眉又说道:“这个小子竟然想要打听朕可以给他多少嫁妆!”
王鼎尴尬一笑,“长安令还真是实在呢。”
“实在?”李世民语调高了几分说道:“你觉得是觉得朕不实在了?”
王鼎连忙低头行礼说道:“老奴不敢。”
李世民把这份奏章拍在桌子上,“这个小子得寸进尺!还嫁妆?他小子家中的钱库都比朕的国库要有钱了吧。”
王鼎小声说道:“上个月长安令不还送来十多万贯吗?”
“闭嘴!”李世民喝道。
王鼎的话语立刻停下。
李世民骂完又苦恼地扶着自己的额头说道:“张公谨怎么就看中了这么一个小子,长安这么多年轻翘楚,哪个不好?”
心中越想越气,还嫁妆?李世民冷冷一笑,“朕这一次绝对不会便宜这个小子!”
王鼎使劲点头。
来到甘露殿外,已经是夏日的夜晚。
李世民没有睡意便在殿外打起了太极拳。
第二日的坊间,长安城门打开之后,朱雀大街上也热闹了起来。
家家户户打开了家门,当今陛下送给李正三十五个宫女照顾李正的消息传遍了长安。
有人痛心疾首,“李正已经重病缠身,命不久矣了把这些宫女送给李正实在是太浪费了。”
有人感慨道:“陛下乃当今明君,即便是李正活不了多久了这门亲事依旧没有收回成命。”
又有人说道:“陛下仁德啊,不仅没有因为李正重病缠身,命不久矣收回成命,还派了这么多的宫女去照顾李正的生活起居。”
“是啊当今陛下说话算话,实乃天下人所标榜的榜样。”
这些人说的话,程咬金听得直嫌弃,“你们这些家伙一个劲以为李正快死了?那都是假的,你们这些家伙不要被骗了。”
众人看了一眼程咬金,哄堂散去,程咬金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匹夫。
书生士子们都不打算和程咬金争辩。
把程咬金晾在一旁,纷纷散去。
程咬金再次大声说道:“你们这帮家伙怎么就不听老夫的,李正真的没有病。”
一个崔家子弟感慨着说道,“程大将军,我们知道你不希望李正就这么死了,因为你和李正还有很多生意往来,要是李正死了你们程家就会少挣很多很多钱,可是这是事实啊。”
第三百五十八章 他还能活多久
崔家子弟强调道:“要面对事实才行。”
程咬金急眼说道:“李正真的没病。”
崔家子弟摇头长叹一口气,“程大将军节哀。”
程咬金拍案怒声说道:“李正真的没病,你们怎么就不信呢。”
众人面对程咬金的大声叫骂纷纷摇头叹息。
李正重病缠身命不久矣,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程咬金就是不肯相信。
长安崔家府邸,崔家的子弟们的族叔崔林是最有可能成为崔家下一个执掌五姓之一崔家氏族的人。
这些日子,崔林数着手指头过日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李正死了没有,他怎么还没死。
“可能李正就快死了吧。”崔家的小辈在崔林的身边说道。
崔林看着头顶的蓝天长叹一口气说道:“也对,就算是要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老夫太没有耐心了。”
房玄龄也知道如今长安很多人都认为李正要死了,就连杜如晦也有些怀疑。
毕竟三人成虎,这么多人再传不信也不信了。
话语是从张公谨那里传出来的,还要问张公谨才行。
带着这个念想,房玄龄来到了张公谨的府邸。
如今张公谨门庭也很冷清,朝中知道张公谨这人的朝臣不少,但是认识张公谨很少。
了解张公谨的人,也就是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候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了。
经过门房的禀报,房玄龄走入张公谨的家中。
张公谨正在看着泾阳出的那本红楼,不得不说红楼这本书很有意思。
“好久不见了。”房玄龄见到张公谨便说道。
张公谨的目光依旧盯着手里的这本红楼梦,说道:“老夫有些怀疑这本书到底是不是李正所写,书中内容没有人世间的种种经历写不出这样的故事。”
房玄龄说道:“李正从来没有说过红楼梦是他写的。”
张公谨了然地点头。
房玄龄再次问道:“李正真的快要死了?”
张公谨的书房内只有一个香炉正在冒着烟。
这里很安静,只能听到屋檐偶尔传来几声鸟叫。
张公谨放下手中的书本说道:“确实是我说的这个消息。”
房玄龄说道:“这件事若是没有人手从中传出谣言不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张公谨又说道:“老夫虽然已经退出朝堂不过认识的熟人不少,他们还是很愿意帮老夫的。”
房玄龄颔首看着张公谨的神情,当初张公谨的智谋就很厉害。
有时候甚至连自己杜如晦都觉得智谋不如张公谨。
玄武门的策划张公谨在暗中安排了很多。
除了自己和杜如晦,房玄龄心里很清楚其实最大的功劳除了武将,谋士之中最得力的就是这个张公谨。
也是张公谨让李世民决定了在玄武门发动兵变,让李世民下了决心。
一手把李世民扶上了帝王的位置。
只是之后张公谨便开始沉寂下来,不出现在人前。
李世民也像是把张公谨雪藏起来。
只有少数人知道,张公谨还会去朝中和李世民奏对。
房玄龄思量了一会儿说道:“照你这么说,李正要死的消息就是假的了。”
张公谨笑了笑说道:“你觉得呢。”
房玄龄又说道:“你为什么这么做。”
张公谨低声说道:“老夫也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活多久,只是觉得后辈的事情能多帮一些就帮一些,对陛下的江山来说需要有人去对付五姓,至于老夫的身后名,就像李正说的不过是墓碑上的一句话而已。”
房玄龄长叹一口气。
泾阳村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李正收到了消息明年会有一群老兵回来尉迟恭也会从河西走廊回来。
这么一来自己的人口问题应该很快就可以解决。
李正对大虎问道:“你认识尉迟恭大将军吗?”
大虎摇头,“不认识,不过是李绩大将军应该认识。”
李正当即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大虎说道:“麻烦交给李绩大将军。”
大虎骑着马儿离开了马圈前往龙武军的驻地。
李义府和大牛还有许敬宗也来汇报如今的泾阳情况。
如今的商品货物卖得很好,尤其是肥皂,肥皂的价格很低一块也就十文钱。
现在几乎成了长安百姓们生活的必需品,一块十文钱的肥皂他们可以用很久。
当然了有钱人的用法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喜欢买各种香味的肥皂。
每次都会买很多,买了之后会收藏起来,也不知道他们买这么多肥皂是为了囤货,还是说他们留着当饭吃了。
泾阳南面的新建的养殖场也已经落成了,每天早晚都有人值守,一次三个时辰,十二人轮换日夜照料。
今年母猪们的生产很给力,到如今泾阳又多了五千头肉猪。
棉花已经种下如今就等着发芽了。
大牛汇报道:“老师,新路两边已经都种好树。”
李正看着地图点头,“暂时先不用种了。”
大牛点头,“明白了,学生要接着做实验去了。”
许敬宗好奇问道:“长安令,你说大牛这个孩子成天做实验都做什么实验?”
大牛越来越神秘,现在已经很少去课堂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
李正说道:“最近他们在研究鬼火。”
“鬼火?”许敬宗倒吸一口凉气。
看到门外来了一个女子,正是如今管着宫女们的徐慧。
许敬宗和李义府带着自己的册子也告退了。
徐慧朝着两人礼貌行礼,便走入李正的屋子中。
一进入这间小屋子,徐慧就有些吃惊。
这个小房间中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奇怪的椅子,还有很多很多的书,这些书籍垒在一起已经到了房顶,一摞一摞地占了这间屋子最多的空间,就连落脚的地方都有些挤。
徐慧拿出账本说道:“长安令,这是我这些日子做的账目。”
见李正看账目,徐慧说道:“其实长安令可以住大房子,村子里的人说大房子就是长安令的新房子,这样也不用在这小房子里委屈着,这里怪挤的。”
徐慧挪了挪脚步,一不小心又踩到了一本放在地上的书,又有些抱歉地抬起脚捡起来擦了擦放好。
第三百五十九章 年轻就养生
李正看着账目上的一条条记录,“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种算账法。”
徐慧低声说道:“之前在立政殿的时候看到过这种记账法。”
看了一眼李正的神色,徐慧又补充道:“只是看了一眼。”
“看了一眼就学会了?”李正好奇问道。
徐慧眨了眨眼,似乎在说很难吗?
李正开口说道:“一个卖粮食的粮铺来了一位顾客,用七贯钱买一石粮食,没有现钱只有一块十贯钱的银饼,老板拿着这块银饼到隔壁买绸布的铺子换成现钱,找给了顾客三贯钱,顾客拿着银钱和粮食走了。第二天,隔壁卖绸布的铺子来人说昨天的银饼是假的,老板只好又拿出十贯钱还给卖绸布的铺子,你给卖粮食的老板算一算,他一共损失了多少钱?”
徐慧思量了许久,“长安令可以把题再说一遍吗?”
面对李正,徐慧的胆子还是比较大的,至少在李正面前她可以抬着头说话,在宫里就不行。
李正拿出一本册子对她说道:“我手下的人都有一本册子,因为我平时交待的话语有些多,你可以记下来。”
徐慧郑重地接过这本册子。
李正又把题目说了一遍,徐慧这才用笔墨记下。
看着题目,脑子一过之后徐慧想要作答,可是再看这个题目似乎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有陷阱。
徐慧细细盘算之下说道:“还请长安令给小女子一些时间,必定能算出来。”
李正点头,“行吧,以后我和程家烈酒的账目就交给你管着。”
“明白了。”徐慧点头。
“你现在还在试用期,有什么地方不懂的你可以问问在印书坊的李江山,印书坊的账目就是她在管。”
“多谢长安令提点。”
李正铺开地图继续琢磨在李世民赏赐给自己的新地要怎么安排。
见徐慧还站在这里,李正问道:“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听到李正的问话,徐慧后退一步说道:“长安令可以住在大房子,我们已经给长安令和长乐公主打扫好了房间,还有这间小屋子也可以打扫一下。”
“你先把账目做好其他的事情你不用管。”
听到李正的话,徐慧点头离开这间小屋,一路走回村子里徐慧觉得李正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有些说不上口,但确实和很多中原的男子都不一样。
如今的村子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李正想着该如何利用最好,最好再建设一个研究院。
好让大牛他们这群孩子可以有个专门做实验的地方。
“你在干嘛?”
听到话语声,李正抬头看去。
可能是自己太专心没有注意到一个小丫头就在自己的窗台边,她垫着脚尖看着自己的地图。
李正瞧着武媚说道:“你怎么来了?”
武媚说道:“我爹爹来看太子直郎狄知逊,我就跟着来了。”
李正苦涩地笑着,“所以你就偷偷来我这里了?”
“爹爹说让我自己去玩,我也不知道去哪里好。”
李正拿着一个魔方走出自己的屋子递给武媚说道:“这个给你玩。”
“这个是什么?”武媚抬头好奇问道。
“这个东西叫做魔方,是一个益智类的小玩具。”
“益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