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其实在下研读心理学多年,要说治疗什么心理疾病可能一窍不通,但是要说搞人心态,那在下就在行了。”
说完,李泰还是一副懵的神情。
李正接着说道:“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从精神上击溃对手,现在魏王殿下明白了吗?”
李泰思量着李正的话语,使劲眨了眨眼,“我好像明白了。”
“其实心理战术是一种兵不血刃的打法,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帷幄。”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李正和许敬宗,李泰三人连夜把这些从长安带来的小册子都整理一番。
把一些重复的,没什么大用的信息全部筛选出来。
整理完之后把这些消息整合在一起就是厚厚的一本。
大概三厘米厚的厚度,这里面都是五姓子弟提供的各家黑料,写上书名五姓世家秘辛。
有时候翻旧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李正看着眼前整理好的书页说道:“这里面可都是五姓之间爱恨情仇啊。”
李泰有些担心地说道:“李正,你若是把这个东西印出来拿去长安卖,以后你可真的和五姓要不死不休了。”
李正把这本书交给许敬宗,又对李泰说道:“没关系,到时候实在不行我拉着魏王殿下一起死。”
李泰苦笑一番,“一晚上没睡,我先去睡一会儿,好说歹说都讲了,你自己做决定吧。”
李正对还愣在原地的许敬宗说道:“你把书带到印书坊去印出来吧。”
“喏。”许敬宗点头。
书籍送入印书坊开始整理刊印。
如今印书坊印书的流程已经很熟练了,基本上把书放到印书坊,从准备模块到纸张大小的准备不会超过三天时间。
如今在印书坊劳作的村民也都是在印书坊做了一两年的熟练工了。
而且活字印刷术的操作非常地简单。
成书先是印出了十本,确认无误之后就可以批量地印刷。
李正看了一遍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
“把这十本书全部送入长安卖,先让印书坊也可以开始印刷了。”
许敬宗收到李正的话,便去安排事情。
再次来到泾阳南面的新地,虽说这里很空旷,零星还是可以看见有村民在这里忙活。
最热闹的还是养殖场的修建,李义府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这里忙活。
已经有一些母鸡转移到了这个新建的养殖场。
李义府向李正禀报道:“不出三日就可以建好。”
占地几百亩的养殖场是最近的养殖场了,原本的旧养殖场已经彻底改建成了猪圈。
把养鸡场和猪圈分开来是最好的。
李正心里估摸着自己建设的这个应该就是大唐最大的养殖场了吧。
养鸡场的建设其实需要注意的地方挺多的。
首先朝向要好,通风要好,闭塞的环境对母鸡的健康会有影响。
只有让母鸡觉得自己的所在的环境安逸,安全,它们才会下更多的蛋。
李正带着李义府走入养鸡场。
现在的养鸡场内部还在装修。
李正一边对李义府嘱咐道:“养鸡场内一定要保持干燥,平日里每日都要清洁。”
李义府一边拿着一本小册子记录着。
“还有最好在外面得屋檐下搭建一个棚子,这样就算是母鸡跑出去了,他们也可以有一个遮阴的地方。”
四周多种一些草木和花卉,这样也可以让母鸡觉得安全。
李义府一点点头再次写下一行。
“养鸡场里的人平日里不用太多,只要看管的人手足够就行,四五个人差不多了。”
“这里平时也不要有太多的进进出出,生活区和养殖区也必须分开。”
李义府按照李正的讲述一项一项地记录着。
“不论是病鸡还是死鸡一定要分开来,这一点要记住。”
李义府点头一边写着说道:“和猪圈一样。”
李正稍稍点头又补充道:“还有就是平日里在养鸡场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乱扔垃圾,沟槽每日都要清理一遍。”
鸡多了不下蛋有时候只是一个比方,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人多了鸡不下蛋。
第三百五十章 前来收买
几本已经装订成册的送入了泾阳,书名叫做五姓世家秘辛。
此书一出立刻在炒到很高的价格,照理说这应该只是尝鲜版。
许敬宗交给了几个比较熟悉的书贩子,紧接着由他们接手价格从一贯钱一本一直被叫卖到了一千贯一本。
对寻常百姓家来说五姓距离他们是遥远的,也有些神秘。
五姓是高高在上的,可寻常老百姓们听说五姓还做了那些丢人的事情之后,立刻就来了兴趣想要一看究竟。
其中炒这本书的价格的人其实就是五姓他们自己,事关五姓世家的权威。
五姓自然不能小视,坏就坏在李正不管是谁家的只要是黑料全部都写在了上面。
这让五姓其他几家都有些措不及防。
一盆冷水浇下来,五姓子弟也都冷静了下来。
纷纷打算花钱先买下来。
泾阳县令如今住在了京兆府,虽说京兆府的掌舵人长安令李正不在,房玄龄问询了一番也看了这些日子京兆府处理的事情。
发现这个泾阳县令处理这些事情还挺得心应手的。
或许又是一个人才。
房玄龄在此查问之后才知道这个县令做泾阳县令十年了。
从武德年间就在泾阳做县令一直勤勤恳恳地做了十年。
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这样的人应该早该升迁才对。
这也是和长安的风评制度有关。
谁会去在乎一个小小的县令。
没有人脉,没有交情,像这样的小官大唐还有多少。
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不然会让大唐失去多少的人才。
杜如晦站在长安的街头,听着周围人的议论,等房玄龄从京兆府出来之后说道:“李正的这招还真是打中五姓要害了。”
房玄龄好奇问道:“你说的那本书的事情。”
杜如晦点头,“坊市里传闻一共有十本这样的书籍,被卖到了一千贯一本的天价。”
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五姓世家是最在乎名声的啊。”
杜如晦无奈地笑了笑,“原来五姓世家也是凡人。”
房玄龄中肯的点头,“一直以来多少百姓都觉得五姓是多么的高高在上,现在看来原来五姓也不过是一些凡人而已。”
之前时不时地会从泾阳送出来的杂志上都会记录关于五姓的丑闻。
李正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都是丑闻。
五姓能够立足中原,能够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向往。
可如今想想,五姓的背地里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五姓?不过如此。
“软刀子割肉不会太疼,会让人很难受。”房玄龄一边走着低声对杜如晦说道。
“李正很清白,至少太清白了,好的坏的都在明面上,李正爱钱天下人皆知,似乎对他自己来说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不要做官,不好女色,更不可能威胁到朝堂任何一个人。”
杜如晦也对房玄龄说道。
李正和五姓比,李正太干净了。
李正不想入朝为官,别说朝堂了李正连长安都不肯再踏足一步。
五姓若是真要想和李正过招,到头来可能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就像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当初在崔家宅院动手的人,现在都有些后悔,“这该如何是好。”
“当初就不该这么冲动。”
“这个李正实在是无耻之尤竟然用这些编排我等。”
“我要去向陛下进谏,实在是欺人太甚。”
崔家府邸之中,几个崔家的长辈聚在一起正在商量事情,他们家已经买下了其中一本。
看着书中的内容无不让人在座的众人面红耳赤。
“绝对不能让这本书大肆出现在市面上。”
这是崔家与其他几家一起的心声。
还在泾阳忙着种棉花的李正看到大牛急急忙忙而来。
“老师,出事了。”喘着气说道。
“出什么事了?”
大牛指着村外说道:“外面有人送了很多钱过来,说是有崔家的还有范阳卢氏的。”
放下手中的锄头,李正跟着大牛来到村口,李义府正在这些前来送钱的人解释着什么。
李义府对这些来送钱的人说道:“已经去告知郡公了,你们急什么。”
一伙人等在村口,远远就看到走来的人。
只见那个人影走到一半便停下了脚步。
有眼尖的人一眼就看出了那是李正。
“郡公!驸马!”有人招呼道。
李正站在原地瞅着那些人,转身就往回路走去。
范阳卢氏的人见到李正要走了,连忙大声喝道:“驸马留步!郡公留步呀。”
李义府看着这些人说道:“哪里来的郡公?你们觉得驸马如今的地位会和你们这些下人说话吗?”
“可是刚刚走过去的那位不就是……”
“什么刚刚走过去的。”李义府又说道。
“刚刚路过的那位不就是驸马吗?”
李义府清了清嗓子说道:“那是你们看错了。”
面对一群人将信将疑又不肯走的样子,李义府又说道:“你们都等着,我去看看驸马忙完了没有。”
招呼一群村子里的护卫,看住这群五姓的人。
来到村子里,李义府一路来到马圈。
李正看了一眼李义府说道:“那些人来做什么?”
李义府小声回道:“那些五姓的人说了想要出钱,让咱们泾阳不要在印那些书了,就是那本五姓世家秘辛。”
李正又问道:“他们带了多少钱来?”
“挺多的,估摸着有数万贯。”
“数万贯?”李正冷冷一笑,“没兴趣。”
这一次五姓吃了亏,不仅让五姓声名狼藉还能从中大赚一笔,五姓世家秘辛一定会在中原卖的很火爆,李义府心中很明白五姓世家有多么看重他们自己的声望。
李义府小声说道:“太少了?”
李正耐心地对李义府说道:“你和他们说我想要他们这次收买我的事情写上去。”
“写到五姓世家秘辛之中?”
李正点头。
李义府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就去村口传话。
收到话语的五姓世家也纷纷把话传回去。
范阳卢氏的府邸中,一群老家伙脱口大骂着,“李正这是敲诈!这是在要挟我们呢!”
第三百五十一章 勤俭节约
“花钱了事自然是最好,要不多出一点?”有人卢家的子弟小声议论。
卢家长辈当即怒喝道:“闭嘴,给李正再送钱这家伙只会越要越多。”
一群卢家子弟也立刻闭上了嘴。
崔家府邸,崔家的长辈和小辈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这些日子长安的百姓都在议论,而且议论声越来越不好,五姓世家的声望都要没了。
五姓子弟包括五姓的族中长辈都像是被一盆冷水浇在了头上,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说不定这一切都是这个李正干的,我们上了他的恶当!”
“李正太可恶了!”
“日后我一定要让李正身败名裂,此子不死我们就没有消停日子过。”
最近发现村子里的人日子也好了起来。
似乎连走路都阔气不少了。
李正瞅着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的,老村长低声说道:“以前苦日子过去了,现在村子里的人日子越来越好了。”
老村子接着说道:“像以前的时候咱们村子里的孩子一张饼吃两顿。”
坐在老村长身边,李正说道:“其实现在也就刚刚吃饱饭的程度。”
老村子看村子里玩闹的孩子和蔼地笑了。
走回马圈的路上李正想着老村长的话。
如今日子过好了,也能忘记以前的苦日子的时候。
李正回到了马圈写下八个字,勤俭节约,走向致富。
许敬宗信步走来正想和李正说卖书的情况,就看到李正写了八个字。
看着歪七扭八的字迹,许敬宗犹豫了半晌说道:“驸马的字实在是……”
“实在是很差是不是?”李正叹息说道。
许敬宗尴尬一笑,“别具一格,非常的特别。”
“行了少拍马屁了。”李正再次写下八个字,艰苦朴素,与人友善。
许敬宗再细细一看说道:“写得好。”
李正点头,“你把这些话语,写成标语,刻在牌子上挂在我们村子路口处。”
许敬宗好奇问道:“就这样?”
“对,字要大,要显眼,最好一眼就可以看到。”
“明白了。”许敬宗点头。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许敬宗看着这八个字,心中有些震撼,李正果然还是李正啊,就算是如今家财万贯。
有这么多钱,还是要死扣着过日子。
住着马圈旁的小屋子,家里一个仆人都没没有,穷到连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