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正这才说道:“原来陛下都已经打点好了。”
    “你以为陛下不会事先筹谋吗?每一次都能这么顺利若是没有陛下支持,能做到吗?”
    “将军说的是,这些还请将军分给关卡的将领们多少是一点,就当是过年过节送点钱。”
    李绩看着这些银饼,“算你小子有这份心,不过还是太多了。”
    “怎么分大将军说了算。”
    李绩点头,“你小子是不是想要沿途关卡将领的名册?”
    李正尴尬一笑,“我若是要了陛下一定不会放过我。”
    李绩的双眼盯着李正的神情,“小子,你以后会前途无量的。”
    “借大将军吉言。”
    运输线就是生意的生命线,李世民纵然让自己做生意,他也不会把运输线交给自己。
    若是自己想要掌握运输线,李世民说不定会毫不留情地中断这门生意。
    运输线是李世民的,货源也是李世民的。
    自己顶多只是一个销售而已,李世民掌握着硬性条件货源和运输线也无可厚非。
    李绩说道:“你的意思老夫明白了,以后不用钱这么显眼地送到军营里来,你可以送到长安的老夫府邸,老夫和家中下人招呼一声便可,家里人会安置好的。”
    “那好,咱们以后就这么合作,需要暗号吗?”
    “暗号?”
    “对呀。”李正使劲点头,“这种买卖见不得光,就算是奸细之间的联系也是需要暗号的。”
    “不用。”李绩板着脸说道。
    李正接着说道:“那接头人是谁?”
    李绩依旧板着脸,“老夫的夫人。”
    “噢。”李正稍稍点头,“那需要定个时辰吗?”
    李绩捂着额头说道:“你送到老夫府邸家门口就好,哪里来这么多规矩。”
    李正接着说道:“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李绩有些不耐烦了。
    “既然那些关卡将领和大将军都有联系,不如吩咐他们一声,以后凡事有五姓门第的人路过关卡全部都拦一下。”
    “拦一下?”
    “就是拦住他们的货物和人,一天两天就行,就当是盘问,但是千万不要拦崔家的人,只拦住其他五姓的人。”
    李绩疑惑地看着李正,“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李正笑了笑一副不想解释的样子。
    李绩还是点头,“老夫答应你了,不是什么难事,随便找个借口盘问,关押一两日不难。”
    “多谢将军了。”
    “你回去吧,以后闲着没事少来。”
    “那在下告辞。”
    “慢着。”李绩又叫住李正,“这一次你得到了多少?”
    “不多。”李正笑呵呵说道。
    “真的不多?”李绩再次问道。
    李正连忙说道:“天色不是太好,怕是要下雨在下先告辞了。”
    说完便匆匆离开。
    看着李正离开,李绩笑骂道:“臭小子。”
    李世民也收到了李恪送来的金子。
    听着李恪的汇报,李世民的目光盯着这些金子,“李正让你送来的。”
    李恪回道:“李正让儿臣务必送到父皇面前。”
    一块块的金子很扎眼,李世民拿起一块上下打量着,表情很淡定心中很震惊,这一来一回朕就挣了十万贯?
    如今大唐的兵器都在革新,新式的段铁法要把所有的兵器都换一遍。
    而且李正卖出去的兵器都是一些用剩下的旧兵器,光是这样李正就挣了这么多。
    这小子暗中推动西突厥与吐蕃的局势,从中牟取暴利。
    战事紧张兵器和粮食的价格水涨船高。
    李正趁火打劫漫天要价。
    下棋的是李正,左右手也都是李正,明着敲竹杠,西域那一片的兵器都很差。
    完全比不上大唐的兵器,精良的兵器对如今战乱的西突厥来说是很重要的。
    粮食更是关乎战事输赢的关键。
    李正不怕他们不买,一边驱虎吞狼,一边坐收渔翁之利。
    李世民还是第一次见识原来生意还能这么做。
    简直就是一本万利,还能消耗西突厥和吐蕃的国力。
    李世民看向李恪问道:“许久不见你了,最近在泾阳如何?”
    李恪连忙正声说道:“儿臣在泾阳一切都好,每日帮着李正锻炼那些护卫。”
    “李正的护卫有多少?”李世民示意王鼎清点这些金子。
    李恪回话道:“不到五百人。”
    “李正有想过增加他的护卫吗?他是朕的驸马都尉,龙武军副将,又是郡公,有个一千人的部曲也不为过。”
    李恪回道:“这一年李正丝毫没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护卫队除了正式的三百多人,其他全部是一群孩子。”
    李世民感慨道:“李正还真是对朕给他的这个郡公不放在心上。”
    李恪躬身说道:“李正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心不在焉的。”


第三百四十四章 李正的苦恼
    李正还要训练孩子,李世民好奇问道:“朕当初看你训练过一些孩子,你们也会教孩子们一些搏杀技巧?或者兵法?”
    李恪躬身回答道:“这些都是不教的。”
    “那拉出来训练是为何?”
    李恪一直低着头说道:“只是为了锻炼这些孩子的身体,毅力和纪律性。”
    这些日子李世民也察觉到自己似乎也疏忽了李恪,“既然回来了,你就回去看看你的母后,以后的战事朕对你另有安排。”
    “儿臣领命。”李恪转身离开。
    李世民笑着对王鼎说道:“你觉得现如今的李恪如何?”
    王鼎也笑着说道:“老奴觉得蜀王殿下又长高了。”
    “是吗?”李世民看着李恪的背影说道:“这小子从来到朕面前从始至终就没有多看这些金子一眼。”
    王鼎说道:“蜀王殿下孝悌。”
    “孝悌?”李世民稍稍点头,自己的儿子之中李恪算是最守规矩的一个。
    收起心情的李世民又对王鼎嘱咐道:“这些日子增加杨妃的用度。”
    “喏。”王鼎点头。
    把金子放在蜀王李恪面前的时候,李世民问了泾阳的事情。
    又往泾阳派了不少人,现如今泾阳的风吹草动其实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
    李世民会多问几句也是为了探寻蜀王李恪的心思。
    现如今看来蜀王李恪和以前没什么变化。
    至少还是和以前一样规矩。
    这才是李世民放心的。
    王鼎让太监们把这些金子全部带入内库。
    李恪在长安呆了三天这才回到泾阳。
    泾阳的村民很快就适应了三轮车的用途,由于泾阳坊市的生意很多,货物的出入量一直很大。
    以前一直都是人扛牛拉,现如今有了三轮车一切都轻便了许多。
    人口提升到三万,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问题是从什么地方找人口,来充入自己的泾阳。
    李正细细思量着现如今自己手中有很多的铁料,李世民也给了自己铁器制造之权。
    图书馆二阶段开启之后便有了天工开物,李正想着图书馆三阶段会不会有钢铁工业方面的书籍。
    缺少知识是一件很窘迫的事情,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刻的李正感觉自己是有米难炊。
    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李正从田埂边站起身,看着已经开垦的荒地,先等着把棉花种出来吧。
    现在泾阳村的人口也有些不够用了,尤其是农忙的时候。
    很多人都是白天在田地里干活,晚上去作坊干活。
    这两年以来,泾阳原本的劳动力已经没有剩余的了。
    由于泾阳坊市的生意太好,肥皂,红烧肉,印书坊,不论是造纸还是调制肥皂都很缺少人手。
    这些事情李义府都和自己说过。
    只是村子里的人没有和自己提及而已,就算是在忙婶婶们也会加班到夜里赶着把第二天要卖的货物先给做出来。
    现如今又多了这么大一片地,几乎把泾阳的面积扩大了两倍。
    这样一来人手越加不够用了。
    李恪回来说道:“金子已经都带过去了,父皇已经拿到了你的金子。”
    “我知道了。”李正点头看着显得空旷已经开垦好的田地,这片地的北面就是一个占地数百亩的养殖场。
    如今的养殖场还在扩建,说不定以后还有接着扩建留下一些多余的土地将来说不定有大用。
    李恪又说道:“父皇给母妃增加了用度,还许诺以后的战事会有我的安排。”
    “好事呀。”李正点头中肯地说道。
    李恪低声说道:“谢谢你。”
    这句话说得很轻,李正听得很清楚,“蜀王殿下不用客气。”
    李恪对李正说道:“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
    李正思量着说道:“眼下我需要人口。”
    “人?要多少?”
    李正惆怅说道:“不多一两万吧。”
    “一两万?你要这么多人做什么?”
    李恪的目光很诧异,如今泾阳县的人口已经不少了。
    这两年以来泾阳从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子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上万人口的大县。
    这可是在长安地界独树一帜,在长安地界中哪个郡县有这么多的人口。
    还以为李正只是几十几百人,可一下子要上万人这可不是小事。
    “我要人口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李正给李恪解释着:“有道是经济发展离不开建设,建设离不开人口,离不开劳动力。”
    这番话对李恪来说有些深奥,有些理不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触及到知识盲区的问题,李恪觉得保持沉默是最好的。
    李正手撑着下巴惆怅说道:“蜀王殿下以前在一直在军中是吗?”
    李恪点头,“在军中五年。”
    李正低声说道:“蜀王殿下应该是认识军中的人吧,一般来说战场会有不少退下来的老兵,他们从战场下来之后需要重新找活谋生是不是。”
    李恪还是点头,“没错。”
    斟酌自己这里的情况,李正对李恪说道:“以后若是有军中退下来的老兵,可以来我们泾阳找活干,我给他们工钱。”
    李恪点头,“我在军中有认识一些人,这是好事我可以帮你办。”
    “多谢了。”
    李恪又看了一眼李正,转身便离开。
    长安以西的河西走廊,这里很炎热,一群吐蕃的士兵忍受着戈壁滩上的酷热,等待着来自松赞干布的号令。
    尉迟恭策马在一处高坡,这里是吐蕃大军的后方。
    从这里可以远远看到驻扎在那里的吐蕃人,看着人数大约有一万人左右。
    驻扎在河西走廊已经有一年了,尉迟恭的脸上有着明显的嗮伤。
    盯着远处的吐蕃的大军,脸上挂着不屑的笑容,颂赞干布手底下的兵也太过松散了,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斥候来报说道:“禀大将军,以北以南三十里外也有大队的吐蕃兵马。”
    确认了情况,尉迟恭的心里也大致有数了。
    这和陛下让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情况差不多。
    尉迟恭当即命令道:“兵分两路,围剿这支吐蕃大军,动作要快,打完我们就撤回去。”
    “喏!”


第三百四十五章 李正的大业
    尉迟恭部下五个将领立刻开始行动。
    五千兵马在戈壁策马而起,朝着这支吐蕃的大军围杀而去。
    相隔八百步远,前军立刻拿出了新式的复合弓朝着这支吐蕃大军射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这些吐蕃人手忙脚乱地拿起自己的兵器。
    只是看到对方大军隔着这么远就放箭过来有些诧异。
    吐蕃不是不会骑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可以隔着这么老远就射箭了。
    在惊讶之余,破空声从自己的耳边划过,箭矢已经命中自己身边的战友。
    有吐蕃人大声吆喝用吐蕃话喊着,“是唐军!”
    唐军?唐军不是在河西走廊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还没回过神,听到马蹄声,一个吐蕃人回头往自己的前方看去,只见一匹战马已经扬起了前蹄,用铁打造的马蹄铁踩下来,当即踩断了这个吐蕃人的膝盖,紧接着是一个奇怪形状的长矛刹那间刺入了自己的胸膛。
    身边无数战马而过,吐蕃还没摆开阵仗就被唐军的骑兵打得溃不成军。
    战斗开始得很快也结束得很快。
    仅仅不到半柱香的时间,眼下已经开始在打扫战场了。
    不得不说李正的新式兵器很管用,不论是三棱刺还是复合弓都是一等一的好兵器。
    尉迟恭接着吩咐道:“收拾这里的一切,就当这支吐蕃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也不要有我们的痕迹。”
    “喏!”
    不堪一击的吐蕃人,尉迟恭觉得自己不过是出来散步了而已。
    另外一边的西突厥大营中,默呕正在享受着西突厥人的招待,一群西突厥的女人围在自己的身边。
    还看着准备上战场的人炫耀着自己的武力。
    这一切默呕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