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定神说道:“最近朕和房相一起打听到了一个办法,两位听听觉得以为如何。”
房玄龄开口说道:“在太原出现的很多蝗虫幼虫都是翅膀还没长出来的,陛下和老夫以为用两万只鸡鸭赶到田地里来治理蝗虫。”
“鸡鸭?”岑文本还没回过神。
杜如晦想了一会儿说道:“好办法呀,鸡鸭赶到田地里会吃虫,鸡鸭养肥了还能杀了吃,确实为上策。”
“陛下是从何处听来的办法?”岑文本问道。
李世民老脸一红清了清嗓子说道:“偏方。”
杜如晦点头说道:“可以试一试,而且也不难办,总比派出大军全部去捉虫来得好。”
房玄龄表示赞同,“确实。”
杜如晦补充道:“若还是不行,再一把烧了也来得及。”
一前一后还有火烧这个保险在,李世民心里踏实多了。
写下自己的旨意,让中书省去落实具体的方案,李世民感觉自己又拯救了大唐江山一次。
可喜可贺!此刻应该有酒。
刚想起来烈酒,李世民回过神哪里还有程咬金。
“朕的酒呢?程咬金这个老匹夫,拿着朕的酒去哪儿了?”李世民茫然四顾。
程咬金一路喝着烈酒一路醉醺醺回到家中,对程处默说道:“儿啊,为父给你带来好酒。”
“悄悄得喝,这酒可难得,老夫好不容易从陛下那里顺来的。”
程处默闻了闻酒香,“这不是李正酿的烈酒吗?”
“你知道?”程咬金盯着自己的儿子。
程处默解释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指了指刚刚从李正那里运来的酒水,“孩儿前些日子就拜托李正酿酒,废了不少银钱。”
“嗯,不愧是老夫的儿子。”
程咬金知道自己儿子和李正之间有见不得人的买卖勾当,小声嘱咐道:“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
程处默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爹你放心,要是李正敢说出去,孩儿这就去杀人灭口。”
“你个瓜货!李正死了谁给咱家酿酒。”
“说的也对。”程处默若有所思地说道:“那就不该杀李正!李正要是对谁说了,我就是去杀谁。”
程处默也灌下一口酒。
程咬金盯着自己的儿子,听着这小子说的话,着实为他的后辈子担忧。
李世民已经把太原的急报发回了。
东宫
长孙冲问着太子李承乾,“陛下已经有对策了吗?”
“若不是有对策了,父皇也不会把急报发回,据说是不用烧田了。”
“除了烧田还有什么办法。”长孙冲问道。
李承乾摇头,“孤也不清楚。”
长孙冲又问道:“是陛下采用了谁的对策了吗?”
东宫几十个人都赞同烧田,也是长孙冲的主张。
为了长孙家的声誉,长孙冲很想在太子面前以及陛下面前表现。
“孤也很疑惑,朝中所有人的奏章都在中书省,加上我们东宫递过去的奏章就有数十份,父皇一份都没有采纳。”
见长孙冲失落的表情,李承乾不耐烦说道:“你们先回去吧,孤也乏了。”
忙了这么多天,白忙活了。
第四十章 命犯天煞孤星
李丽质来到甘露殿,心情很不错,拿着一封信递给李世民说道:“父皇,这是李正让女儿交给你的信。”
李世民接过信,还没打开先问道:“你又去见李正了?”
“母后说了要煮绿豆汤,女儿先告退啦。”李丽质说完俏皮地笑着离开。
李丽质时不时出宫去见李正,李世民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旁的小太监瞧着李世民的神色,长乐公主时不时偷偷出宫确实有失体统,小时候公主身体弱,出宫可以让公主脸上有笑容,李世民也就默许了,可见当今陛下对公主的宠溺。
李世民打开信上的封蜡,展开信是一片不堪入目的字迹。
再费劲地看着上面的内容,表情越来越难看。
“这个混账小子!”李世民看完重重地把信摔在地上,这个李正从头到尾把自己的江山给数落了一遍。
大唐一朝的毛病还是挺多的。
科举制度不完善,投卷制度会让腐败横生,简直就是权贵与地方官吏贪污受贿的温床。
监察制度形同虚设,无特定官员无特定时间,只靠不定时的巡查,治标不治本。
文散官官阶模糊,闲官兀官太多,脑残都能在这个官位混吃等死,你设立这么一个官位除了吃你的俸禄还有什么用?
府兵制调动麻烦,兵马不齐,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军事素质低下,兵员能力一年不如一年,老兵伤兵众多,到底是哪个傻子想出来的主意?
……
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可不像是魏征那家伙弹劾三言两语。
这是把朕江山从头到尾骂了一个遍!
把大好的江山批判得体无完肤。
自认自己一直在维持一个明君的形象。
就算是魏征这个老东西指着自己鼻子骂半个时辰。
也咬牙忍下来没有砍了他的头。
广开言路,好话坏话都听。
让天下臣民认可自己,好不容易有点成效了。
现在这李正说得好像朕有多么的昏庸!
李世民心头怒火中烧,很想杀人,很想把李正这个小子剁得稀碎吃了!
真的照李正这么说,朕的大唐早就该亡国了。
李世民叫来了房玄龄。
刚刚敲定了太原的事情,好不容易可以歇一歇也不知道陛下怎么又召见了。
“你看看,这小子写的什么!”李世民三尸神暴跳。
房玄龄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之后说道:“陛下,这信内容言辞锋利,却也不算是胡言乱语。”
话外就是说得好像没错,这些数落似乎还真是一针见血。你听不听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世民双眼带着血丝,“这小子把朕的江山说得千疮百孔,有本事他来坐朕的位置,朕倒要看看他会做成什么!”
“陛下息怒。”房玄龄连忙说道。
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朕容易吗?!
“其实李正还年轻,可能是不善于言辞吧。”房玄龄一头的冷汗。
不善于言辞?他敲竹杠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
忍无可忍,李世民现在就想调拨十万大军把李正给绑到太极宫,杀之后快。
李世民指着房玄龄手里的信说道:“你说这个李正不善言辞,就算他不会说话,他在角落画个猪头是什么意思?”
猪头?
哪儿呢?
房玄龄扫视一眼,果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画着一个非常抽象的猪头。
……
还真有!
“这个……”
房玄龄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看看,脑残是什么意思?”
“脑残?应该是……”
房玄龄想了好久,好像也不是什么好话。
李世民接着问道:“什么是沙雕玩意儿?”
“智商重灾区是什么?”
……
这个……房玄龄看着这些一时半会儿真想不明白,好生僻啊。
思量了一会儿,整理好语言,房玄龄说道:“陛下,李正所言也不是空穴来风,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倒是被他点明了。”
李世民拍案喝道:“难不成朕还要去谢谢他?!”
“似乎也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不知好歹的小子,李世民灌下一大口茶水,突然想喝烈酒又被程咬金给拿走了。
“啪!”
气得李世民再次拍案而起。
宫女太监跪在地上就差磕头了。
这小子清高是吧,有本事是吧,有胆量是吧?给他官还不要做?
李世民随即说道:“长孙冲最近在做什么?”
“回陛下!”跪在地上的太监小心说道:“长孙公子最近为了太原的事情一直在东宫和太子商议,现在已经回去休息。”
“封长孙冲太子伴驾,门下省侍郎!参知政事!”
“喏。”小太监离开立刻去传旨。
“慢着!”李世民又喝道。
小太监急忙停下脚步。
“程咬金罚俸三年!”
“喏。”
房玄龄行礼说道:“臣也先告退了。”
离开甘露殿的房玄龄又看了一眼李正写的东西,每一条都偏僻入里,一针见血,多么好的见解啊。
带回去好好钻研,对症下药慢慢研究这些问题。
端着绿豆汤回来的李丽质问着甘露殿外的宫女,“父皇呢?”
宫女躬身说道:“陛下在练剑呢。”
李丽质端着汤走入甘露殿,看着自己的父皇挥动着手中的剑,赞叹道:“父皇的剑法又精进了几分呢。”
长孙冲收到李世民的口谕,有些诧异,随即陷入沉思。
程咬金收到李世民的口谕,骂骂咧咧提着斧子走出了家门。
李正在泾阳村子里看着农作物正在茁长成长心里非常舒坦,再过一个月花生就可以吃了。
水田里的秧苗也长了出来,过些日子可以插秧了。
玉米除了叶子黄了点,没啥太大问题。
至于李世民看到了自己的信,他应该再也不会让我做官了吧。
做个喷子还不简单?况且还喷的有理有据就问你怕不怕。
想想还挺刺激的……
到了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将领拥兵自重,贪腐横行。
还不是凉凉?
而且最匪夷所思的是……
李唐江山这一朝多灾多难。
做太子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做驸马的命里八字邪门。
做皇帝的像是命犯天煞孤星。
第四十一章 他有病吧
李世民舞完了剑心中的怒气也消去不少。
平心静气地吃完了一碗绿豆汤。
“丽质,你觉得李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开口问道。
李丽质想了一会儿说道:“女儿以为,李正不想做一个多么好的人,他就是一个想过小日子的人。”
“小日子?他还真会打算。”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碗。
李丽质又说道:“要说李正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他又是一个见钱眼看开的人,要是遇到和性命相关的事情,他一定比谁都跑的快。”
李世民咬着牙,这小子是算准了,就算写了这样的一封信,自己也不会杀了他。
见李世民的神色不对,李丽质说道:“女儿先退下了。”
想了许久,李世民对一旁的太监说道:“再送一道口谕给泾阳令。”
……
骂李世民是一种技术活。
当然不会和当朝第一不要命的魏征相比,那种敢在太极宫指着鼻子骂李世民,敢在大殿上一头撞死以谢天下。
总而言之心情舒坦了不少,自己虽然没有那些前辈的雄才大略,但至少自己知道一些历史的走向,大唐历史往后几百年还不简单。
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混吃等死。
你看看多么伟大的人生理想。
想完这些李正又开始了他消磨时光的一天。
正在睡着,大牛领着一个太监来了。
“老师,宫里来的太监。”大牛说道。
李正躺在树荫下穿着自制的拖鞋眼睛稍稍张开一道缝,见到了大牛身后那个满脸笑容的太监。
清了清嗓子,李正说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和陛下说,剥去我的官衣我也不会怪他的,是我自己一时冲动,当该受罚。”
听了李正的话,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
太监微微躬身说道:“泾阳令这是在说什么呢?”
李正说道:“其实我都知道陛下意思,虽然我很有才华吧,但像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也不是这块料。”
“泾阳令这是怎么了,咱家越来越听不懂了。”
摆摆手,李正说道:“你回去的时候告诉陛下,千万不要因为我有才华,而怜惜我。”
太监苦笑说道:“陛下有旨,封泾阳令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
安静了好久,李正也好一会儿才回过神。
见李正没有反应,太监呼唤道:“泾阳令?”
李正站起身,身体靠着树说道:“你先让我安静一下。”
太监又说道:“恭喜泾阳令。”
一阵风吹过,李正醒了醒脑说道:“所以我升官了对不对?”
“对。”
“反而没被罚,而且还升官了?”
“是咱家说得不明白,还要再说一遍。”
李正走到这个太监面前说道:“我都这么骂他了,没来剁了我都算不错,他还给我升官?”
“是陛下的旨意,老奴不好过问的。”
“陛下是不是说错了,你要不要再去确认一遍?”李正依旧试探着问道。
太监拿出一份册子,“都已经登册造案了,这是官碟。”
李正接过官碟赶紧看了一眼,确认上面的名字和官位没错。
“不会有错的,老奴传旨这么多年,也不敢犯错。”
自己力度明明已经很大了,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莫非他有受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