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跑来说道:“老师,外面来了很多的官,就在村口,说是要来泾阳仗量土地。”
“让他们都进来吧。”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这就让户部的官员前来仗量土地,还有一些工匠前来学习锻铁之法。
众人来到马圈,领头的户部官员对李正说道:“见过泾阳郡公,我等奉陛下命前来仗量土地。”
一群铁匠走上前说道:“我等奉陛下命来向县侯学新式锻铁之法。”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带着这些工匠去铁匠铺,锻铁的方法铁大知道。”
“喏。”李义府对这些工匠说道:“随在下来。”
看着这些户部的官吏,李正对许敬宗说道:“你带他们去仗量土地,要是少量了一分地,我找你算帐。”
许敬宗连忙说道:“县侯放心。”
这一次来的户部官吏很多,一万亩地的仗量需要几天时间。
直到在地契上盖上自己的泾阳郡公印信,李正这才收到了系统的反应
属地:一万四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九千九百人
任务:垦荒三千亩
任务奖励:农作物三阶段
户部还要多准备两份地契,一份收录到户部,一份呈给陛下。
李正长出一口气,看着如今扩大了一倍的泾阳地界地图。
李义府和许敬宗一齐连连道贺。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垦荒,说来泾阳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垦荒。
把荒地开垦成能够耕种的田地,这种事情对泾阳的村民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了。
泾阳县令又来恭贺了,看着这个泾阳县令一边道贺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李正看着他的模样说道:“你说你来道贺就道贺,怎么还哭起来了。”
泾阳县令吸了吸鼻涕说道:“下官是高兴,当年的毛头小子现在转眼间就是郡公下官能不高兴吗?”
“行了行了。”李正给他倒了一杯茶。
泾阳县令又说道:“下官做这个县令有十年了,十年还是一个县令,现在看到咱们泾阳县出了一个贵人下官高兴啊,太高兴了。”
李正愁着说道:“我怎么看越哭越伤心了呢。”
泾阳县令连连说道:“下官没有伤心,真的没有。”
说完泾阳县令又抹了一把鼻涕。
李正看他说道:“你要不先喝杯茶吧。”
泾阳县令连连摆手,抹着眼泪说道:“下官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当不起郡公给下官倒茶,下官做县令这么多年,自认治理有方,虽说一直拿着十石一年的俸禄,可心里着实为县侯高兴。”
李正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泾阳县令又说道:“一年只有十石的俸禄,家里勉强可以过活,吃的穿的处处都要省着点。”
李正:“……”
“两三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书童到了如今的郡公还可以迎娶公主,下官是真的高兴啊,太高兴了。”
李正说道:“我怎么越听你越像是你在哭诉,你真的高兴吗?”
泾阳县令抽咽了两声,突然抱住李正的腿。
“……”
“你哭就哭抱我大腿作甚,不要往我身上蹭。”李正使劲扒着自己的腿。
泾阳县令抽咽着说道:“县侯,下官真的是高兴,不信你看下官的眼神。”
“……”
“分明就是满眼的委屈!”李正叫骂道。
做了十多年的县令,到现在还是一个县令能不委屈吗?泾阳县令抱着李正的腿,才这么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了郡公,位列国公下第一爵位。
人比人比死人,泾阳县令的哭声更大了,“日子虽苦,但是下官拿着一年十石的俸禄,如今看到县侯能够高升,下官觉得现在值了。”
李正不耐烦说道:“行了!我帮你想想办法,让你升官。”
泾阳县令的哭声戛然而止,抬头眼巴巴看着李正,“此话当真?”
李正:“撒手!”
泾阳县令这才松开手,“郡公真是客气了,下官何德何能能让县侯引荐。”
刚刚还声声嚎哭的县令怎么现在看来还有些矜持呢?
李正感到一阵恶寒,“你别客气了,你再客气我怕你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泾阳县令笑呵呵说道:“县侯还是一样的爱说笑。”
“你想要一个什么官位。”
泾阳县令说道:“不用什么官位,如今县侯还是长安令,在京兆府给在下一个小官就好。”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李正说道。
“那下官就等县侯的好消息了,以后下官就给县侯办事。”
大牛又急匆匆而来,“老师,外面又来了好多人,说是老师的下属。”
长安令又是京兆尹,管一些长安的杂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算是首都的长官,而郡公又是地方的长官。
这个郡公只是一个虚衔,长安令才是实官。
李正有气无力地说道:“带进来吧,总要认识一下自己的手下。”
李世民塞给了自己一大堆名头,李正感觉很头疼。
大虎带来的官员有十多个,除了京兆府的几个文官,还有一百多个京兆府的衙差。
李正在这群人中立刻发现了一个眼熟的人物,“崇义哥!”
李崇义笑着说道:“李正,现在我也是你的下属了。”
“等等!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不是在礼部吗?”
李崇义解释道:“我父亲和陛下安排我调任了,现在是京兆府少尹。”
有熟人好办事,京兆府少尹是长安令的二把手。
拉着李崇义走到一旁,李正小声说道:“长安令要怎么做啊。”
“很简单听从卫府和朝中调度就好,平日里还要管长安的坊市调度。”
李正小声说道:“这个差事忙不忙?”
李崇义也小声说道:“挺忙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你都要管,出了事情第一个找你。”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我能生病吗?”
李崇义也倒吸一口气凉气,“生病?何出此言呐?”
第三百三十章 命不久矣
看了一眼身后的一大群官吏,李正小声说道:“不瞒崇义哥,其实在下从小生活困苦,营养不良,导致现在体弱多病。”
李崇义瞅着李正,“我看你面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走路四平八稳不像是有病。”
“好吧,我坦白。”李正惆怅地说道:“其实我就是想要请长假。”
“长假?”
“就是我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崇义哥你也看到了,村子里实在是太忙了,我实在是分不开身。”
李崇义斟酌了一番,“你需要休息多久。”
李正清了清嗓子,“少则三年,多则十年。”
这话一听,李崇义怪笑着说道:“我看你就是不想干。”
“没错,我就是不想干了!要不崇义哥和陛下说一声这官我不要了,到时候他把女儿嫁过来多给点嫁妆就可以了。”
李崇义也看了一眼身后的这群官吏小声说道:“不瞒你,其实我也不想干。”
“当真?”李正兴奋地说道:“那要不咱们一起罢工,岂不美哉?”
其实能够做上京兆府少尹完全就是李孝恭的安排,李崇义心里想着至少自己的父亲一心想让自己远离李世民,能从朝堂礼部退下来也是第一步,之后会越退越远。
看了一眼李正的神色,李崇义说道:“若是长安出了什么大乱子,京兆府上下几百人连带你这个长安令一起被处斩,那光景也很是壮观,我劝你三思,家父还要我多活几年,谢过。”
李正说道:“这长安令的官顶多就是一个跑腿和背黑锅的,吃力又不讨好我干这个差事做什么。”
李崇义无奈地说道:“要不是我家老货安排,你以为我想干吗?”
站在几步远的一群京兆府衙差的脸色都不是太好,这个新上司似乎有些不靠谱,最主要是李正的悄悄话说得太大声了。
“既然崇义哥不想干,我也不想干,倒是有一个人特别想干。”
听着李正的话,李崇义问道:“谁?”
李正放低声音对李崇义说道:“在下手底下有个人,此人一心想要报效陛下,为江山社稷做贡献并且奉献一生,此人思想上的觉悟特别好。”
李崇义:“不知道你说的是何人?”
“此人就是泾阳县令,这么多年他虽说高不成低不就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不是。”
李崇义心里想着:“不过说来,长安令掌管京兆府,你手下可以有两个京兆府少尹现如今就我一个,你可以再安排一个。”
李正当即让大虎去叫来了泾阳县令。
泾阳县令收到大虎的传话,知道李正要见自己,急忙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衣着。
特意打点好之后,泾阳县令意气风发走出泾阳府衙。
对泾阳县令来说人生巅峰就是这么简单,从走出县令府衙的第一步开始。
“县令你就这么走了我们该怎么办?”泾阳县衙的一群衙差问道。
“会有新的县令来接替的,想必咱们的郡公自有安排,诸位稍安勿躁,不用送了留步。”
“……”
看一群不舍得自己离开的县衙衙差,泾阳县令说道,“撒手,你们莫要拦着我高升。”
县令劝说着,脚步却没有停下,一群县衙里的衙差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做了十年的县令离开。
来到李正的面前,泾阳县令说得:“下官听凭长安令吩咐。”
李崇义看着这个泾阳县令说道:“就是他吗?”
李正点头,对泾阳县令说道:“现如今我手上有一份差事要你去做。”
泾阳县令躬身说道:“郡公吩咐下官莫敢不从。”
李正吃着西红柿介绍道:“这位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儿子崇义哥。”
“见过崇义公子。”泾阳县令行礼。
李正又说道:“我是长安令,他呢是我的副手,就是京兆府少尹,现如今手中还差一个少尹给我做事。”
泾阳县令当即说道:“下官愿意给郡公赴汤蹈火。”
李正摆手说道:“我呢最近比较忙,你也是知道得我每日都忙得脚不沾地。”
泾阳县令知道李正其实是泾阳县最闲的一个,他开口说道:“下官省得,愿意为郡公分忧。”
李正对李崇义说道:“崇义哥你瞧瞧,多好的觉悟啊。”
李崇义点头说道:“我们两人这些日子很忙,京兆府的大小事宜还要你先来主持,要是有什么不知道如何办的事情,可以来找我和长安令,若是有人闹事……”
“下官一定咬着牙不给郡公和崇义公子添麻烦。”
李崇义听完这话非常欣赏地点头。
带着泾阳县令和李崇义,李正来到一群京兆府尹的衙差面前。
“见过长安令!”一群官员齐齐的行礼,齐声说道。
李正开口说道:“陛下给了我这个长安令的官职,其实在下也知道自己的资历不够,而且年纪轻当不得大任。”
“长安令这是说的什么话,长安令可是如今大唐第一次才子。”
“长安令定阴山,夺回河西走廊,凭此等功劳只做一个长安令,我们都替郡公觉得委屈呢。”
“可不咋滴。”
……
李正长叹一口气:“可惜在下重病缠身,怕是命不久矣。”
“命不久矣……”
众人一阵沉默。
李正接着说道:“虽然我的人生不能再发光发热的,但是我可以把这个机会给别人,有道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好像不太对。”
李正改口说道:“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以后京兆府尹的一应事情都交由这位泾阳县令,也就是现在我亲自任命的京兆府少尹来做,你们以后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交给他做就好。”
“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能不要来打扰我就不要来泾阳,如今在下命不久矣了还望诸位可以让我安享晚年,在我有限的人生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李正抬头望天说道:“或许我这一生说了太多的天机,才会有这般下场,可惜了陛下给我的这个官职,你们若是有人想要做长安令的,我愿意拱手奉上这个官位。”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心想你的长安令是陛下亲封了谁敢拿。
入职演讲完毕,李正说道:“京兆府官吏每个人到我这里领钱一百贯,以后凡是有人问起来,就说我重病缠身不能出门。”
第三百三十一章 俸禄问题
“我等必定谨记长安令吩咐,绝对不会有人来打扰长安令。”
一扫之前的沉默,一群衙差立刻面带微笑地答应,与刚才沉默的气氛大相径庭。
李正感慨,“真是现实啊。”
李正从自己的家中拿出一袋袋的银钱,每人一百贯钱地分着,想要他们帮自己打掩护,有了封口费之后就好办多了,实在是太真实了,李正心里再一次感慨。
在京兆府长安任职可是一个肥差,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少尹但是其中油水可不少。
泾阳县令的脸都快笑开花了,等李正吩咐完之后泾阳县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