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呢。”李正继续烤着野山鸡说道:“陛下仁德,只是锻造那种新刀的方法想必对陛下来说不是难事。”
李世民一时间语窒,除了李正还有谁能造出那样的刀。
这小子果然是在想着朕拿他没有办法。
李世民拿起鸡翅膀又凶狠地咬了一口,李正仿佛实在说只要他不想造,新刀就只有一把,不会再有了。
“让你造刀是委屈你了?”李世民又问道。
王鼎感受到李世民的语气很不对,使劲给李正使着眼色,李正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等到陛下真的忍无可忍的时候,说不定就真的要了李正的性命。
这全天下看来也就李正敢和陛下这么叫板了。
李正一边往火堆里加柴火一边说道:“陛下,我造铁匠铺的初衷其实不是为了造兵器。”
李世民问道:“那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挣钱?”
李正感慨道:“世人都觉得铁就应该来造兵器,在下看来铁器也可以用于生产造福万民。”
“造福万民?”
“对,可以制造一些生产工具。”
李世民冷冷一笑显然有些不信李正的话,铁器的最大用途就是用来造兵器,莫非李正想用铁器制造夜壶不成。
想了想给李正兵器监造之权是不是有些太浪费了。
可是他的复合弓和三棱刺送到河西走廊之后,尉迟恭让人送来的奏章上说这两样新兵器非常地好用。
“若是朕让你只制造兵器,不能制造别的东西了呢?”
李正放下手中的酱料说道:“那在下只好拆了铁匠铺子。”
“你!”李世民的目光盯着李正,“你是不是觉得朕不敢杀你!”
“陛下若是杀了我只能得到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至于其他的陛下什么都得不到。”
说得倒也对,要是杀了李正朕什么都得不到。
看着李正的神情,李世民心中渐渐有了忌惮,心中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孩子长大了。
“敢和朕叫板的人没有几个,就算是有大多数也没什么好下场。”
李正笑道:“在下就当陛下是在夸奖我了。”
“朕倒是觉得你像是不想活了。”
“当然若是陛下不想让我活了,一声令下就可以让大军踏平泾阳,把我碎尸万段。”
“那你还不造兵器?”李世民冷声说道。
李正哑然一笑,摇头说道:“陛下,我不能造,我若是接着造新刀陛下一定会杀了我,若是一个人掌握了天下最锋利的兵器,这样的人会对陛下的江山有所威胁。”
李世民神情有些错愕。
李正接着说道:“君子本无罪,怀璧其罪,陛下若是可以让在下不造这样的兵器,那是在下谢过陛下的不杀之恩,若是陛下让在下接着铸造那些兵器,我宁可远走关外,再也不回中原。”
李世民上下打量着李正,这番话说得一针见血。
确实,若是李正不但可以大量地制造兵器以及拥有足够多的人手,只要给李正时间,不出半年李正说不定就可以拉起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那时候就是朕非杀李正不可了。
现在李正不再铸造新刀的想法也很对。
到底一个孩子经过什么事情可以有这样的城府。
至少想得比一般人远,若是换一个人说不定现在为了朕的功劳拼命制造武器了,熟不知铸造得越多他就越危险。
李正接着说道:“在下开设铁匠铺就是为了制造工具,可以让大家过得更好,在下的理想是世界和平,嗯!就是世界和平。”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打消了一大半,至少看得出李正是彻底没有野心,他只不过是想做一个富家翁而已,就连要做一个富家翁,李正都是懒懒散散。
“和平?你和朕还有那个突厥商人之间的兵器买卖可不是为了和平。”李世民低声说道:“按照你的想法西漠一带以后会更乱。”
“你要和平?像你这样说瞎话不脸红的人,朕所见的没有一个人有你这般的境界。”
“陛下过奖了。”
李世民笑着对王鼎说道:“你看看,这小子还当朕是在夸他。”
王鼎勉强挤出笑容,不由得擦着额头的冷汗,似乎陛下之前的杀气在李正的几句话之下已经扫空了。
李正接着说道:“陛下,在下只想造一些工具而已,至于陛下想要造什么东西与我没什么关系。”
李世民有些明白了李正的意思。
李正又说道:“陛下,我要地。”
“要多少?”李世民问道。
“不多,再给我一万亩。”
“一万亩?你的口气可不小,一万亩就是千倾地。”
李正把烧鸡端到李世民的面前说道:“在下只是想要种田,只要把泾阳以南的一万亩地给我就行,至于锻铁之法,陛下可以叫朝中的工匠来学,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世民思量半晌之后说道:“李正,朕现在觉得你一定可以发大财,而且还可以朕很多很多的钱,以前朕所有怀疑,现在朕觉得你李正不仅可以赚很多的钱,还可以活的很久。”
“那就借陛下吉言,让在下发财吧。”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李正,朕要你的护卫队绝对不能超过两千人,铁匠铺所出兵器不得超过两千,你要造什么朕不拦着你,可一旦你在外面有了私军。”
“在下人头落地。”李正躬身说道。
李世民接着说道:“你的印书坊这么忙,朕还会派几个人手帮你,那一万亩地朕就赏赐给你了,等着朕的诏书。”
李正点头举起茶杯说道:“在下也等着陛下的工匠前来学习锻铁之法。”
“朕走了。”李世民转身说道:“王鼎把烤鸡带上。”
王鼎这才反应过来,朝着李正尴尬地笑笑,带上了这只烤鸡。
回到甘露殿之后,李世民让王鼎把在马圈的对话与房玄龄与杜如晦说了一遍,当然没有说到卖兵器的事情。
第三百二十八章 婚期
李世民吃着从泾阳带来的烤鸡说道:“你们觉得李正的话如何?”
杜如晦低声说道:“此子的心思很谨慎。”
房玄龄也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陛下臣以为李正心思有些漂浮,还是收服为好,但若再赐李正一万亩地就不是县侯了。”
当然按照李正的封地就一个县侯来说已经算是开了一个特别待遇,一个县侯哪有这么多的封地,李世民颔首说道:“李正和丽质的婚事也该布置下去了。”
从这一刻开始李世民真正觉得要完全把李正拴在皇家是最好的,一个只想发财的李正或许没什么。
纵使李正有一些谋略,李世民也可以当作是小聪明。
可今日见过李正之后,李世民才猛然惊觉,这么长时间以来都是自己小看李正了。
李正已经长大了,已经快要成年了。
让房玄龄和杜如晦退下之后,李世民让王鼎叫来的长孙皇后。
当天傍晚,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甘露殿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语。
这次的对话李世民让身边的宫女与太监都撤走。
连王鼎都站在了甘露殿外,不知道陛下与皇后都说了什么。
到了夜里,长孙皇后把李丽质带到了立政殿,低声对她说道:“丽质,若是让你嫁给李正,你会后悔吗?”
李丽质红着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看了一眼母后严肃的神情知道自己的母后这一次不是在打趣。
“女儿……女儿也不知道。”李丽质支支吾吾说道,感觉到自己心跳很快。
长孙皇后低声对李丽质说道:“让你嫁给李正你父皇确实很早就开始说起,但是一直拖到了现在,现在你父皇已经落下了话音等到李正成年就是你和李正的成婚之日。”
李丽质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长孙皇后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明日起礼部就会正式准备,母后只是问问你的心情,这一次就算是你不嫁也要嫁,容不得你耍性子。”
“女儿明白。”
李丽质的说话声音很低,
长孙皇后低语道:“你父皇之所以现在想要把你嫁给李正,是希望把李正真正的拴在皇家,有些事情作为母后不好多说,作为母亲就要告诉你,其实你嫁给李正,你就是李正和皇家之间的纽带。”
李丽质低声说道:“女儿明白要怎么做。”
长孙皇后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虽说你早就喜欢李正,可终究还是你父皇为了江山社稷才让你嫁给他。”
李丽质微笑着看着自己的母后说道:“母后放心,女儿可以照顾好自己。”
长孙皇后点头抚着李丽质的发髻。
第二日,朝中颁布了诏书,宣布了长乐公主与李正的婚期。
贞观九年六月成婚,赐地千倾。
封李正泾阳郡公。
任长安令。
诏书传遍朝野,陛下终于下了婚期。
长乐公主也终于成了李世民为了朝政的一件牺牲品,李世民为了拴住李正下嫁公主,这次开国以来第一次公主下嫁给一个寒门出身的子弟。
李承乾知道了这件事对狄知逊说道:“这件事也终于有了着落。”
狄知逊点头说道:“一介寒门子弟迎娶公主会成为标杆,天下寒门子弟也会知道。”
“寒门子弟成了驸马,不过孤以为父皇的意味很深重,不在长安以外而是在长安地界以内,还是长安管辖地界,那这个郡公就是虚封,有名无实,长安令不过是个听从调度的官职,李正还是没权。”
狄知逊点头,“一个寒门子弟有了皇家外戚的身份,会有很多人反对的。”
朝中宣布婚期,泾阳县最出息的一个孩子终于要娶公主了。
全村上下都很高兴,一片欢喜之下一口气杀了二十头猪。
泾阳坊市的生意更是直接大降价。
李正坐在马圈听着李泰一遍又一遍地念着李世民的圣旨愁着脸,“魏王殿下你已经念了十遍了。”
李泰满脸笑容说道:“恭喜啊,你终于成了驸马,这件事终于有着落了。”
“你父皇是想把我绑在他的船上,从今以后洪水滔天我也要帮你们皇家接着。”
李泰还是很高兴,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这道圣旨,虽说还要再等三年。
李义府前来禀报道:“县侯,默呕回来了。”
李正站起身去见默呕,来到泾阳村口李正又见到了这个突厥人。
默呕第一时间对李正说道:“恭喜县侯,如今县侯也是驸马了。”
李正把一个解药丢给默呕说道:“这是你的解药。”
默呕当即吞下,拿出一张羊皮卷说道:“这是西突厥贵族祁氏让小人送来的。”
李正打开这张羊皮卷看着这上面的内容,弓五千,箭矢三万,陌刀一千,横刀五百,合计银钱两万贯
这笔订单有些小了,不过这是第一笔订单也算是有了开头。
李正对默呕说道:“现在西突厥的形势怎么样?”
默呕回答道:“里面和外面都很乱。”
李正把羊皮卷交给李义府,又对默呕说道:“明日一早会有人把东西送到长安城外,会有人送兵器出关,你一路跟着走出了关之后和西突厥的人接头就好,只收银饼。”
“喏。”默呕连躬身。
“这笔买卖我分给你三千贯的钱,以后每做一笔我都会给你钱。”
“多谢县侯,多谢县侯。”默呕喜出望外,连连行礼就差磕头了。
“去吧,好好休息一天。”
“喏。”
李义府看着默呕离开小声问道:“县侯,会不会给的太多了。”
“不多,我们以后会挣得更多。”李正笑道:“因为以后会不会涨价会涨价多少,我说了算,先让他们吃一些甜头。”
回到了马圈李正把羊皮卷交给了大虎,让大虎去交给李绩,接下来的事情李绩会让人把兵器送出去。
修路的工事也已经结束了,不少劳工都闲置了下来。
三天后,李正听着李义府和许敬宗的汇报。
李义府说道:“县侯,如今我们养殖场有母鸡一万七千只,雏鸡六千只,刚刚收成的粮食足足有一万六千石,加上李绩大将军送来的铁料,咱们还有余钱六十万贯。”
“六十万贯。”李正知道这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修路的支出。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官封长安令
许敬宗也回禀道:“如今正是收粮食的时候,不少劳力都去收粮食了,路也都已经修好了,这条路五公里,连通了长安周边八个县十三个村子,一直到渭水河的北岸。”
李正看这地图,一条运输线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从此打通了整个长安周边的运输路线。
以后运货的速度会更快而且还可以带动更多的生意来泾阳。
大牛跑来说道:“老师,外面来了很多的官,就在村口,说是要来泾阳仗量土地。”
“让他们都进来吧。”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这就让户部的官员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