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再次追问。
大牛想了想回答:“好像也没有。”
带着他们来到泾阳河边,大牛说道:“老师,人带来了。”
李正扭头看着熟悉的面孔,这可是大户啊。
一旁又多了一位,长相非常粗矿,络腮胡有些长年还提着一把大斧子。
“这位是……”李正先开口问道。
“他是老夫的护卫。”李世民说道。
“好狂野侍卫。”李正赞叹。
程咬金看情形也看出来的门道,这个少年就是李正,陛下和李正早就认识,莫非是一直瞒着所有人。
看起来就连李正也不知道他眼前的是当今陛下。
“今天你们来有福了,我这里有好酒。”李正说着拿出酒杯和一坛子酒水。
“一边喝酒一边垂钓,好雅兴啊。”
李世民心里莫名羡慕李正的日子,在想自己如今面对朝中那些繁杂的事情,还不如李正的日子过得痛快。
你要是多来几趟,我的雅兴会更好,李正心里想着揭开酒坛子的封口。
酒香很快就从酒坛子里溢出。
鼻尖的程咬金登时使劲闻了闻:“好浓的酒香。”
给他们一人倒上一碗李正说道:“尝尝?”
四人拿起盛着酒水的陶土碗。
“你这个酒水为何如此的清冽?”李世民还没喝先问道。
李正咧嘴一笑:“秘方。”
程咬金实在忍不住酒香一口喝下,顿时瞪大了眼珠子,“好酒!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喝道这么烈的酒。”
房玄龄与李世民先是浅尝一口,再是整碗喝下。
“痛快!”程咬金把碗里的酒水喝了个干净,喝道:“再来一碗!”
见程咬金就要发作,李君羡立刻按住他眼神使劲示意。
李正感叹道:“酒虽好可不能贪杯哦。”
“确实是好酒,若是只喝这一碗可惜了。”
李正还是给他们一人又倒上一碗,“这酒的后劲大,我那个手下,李义府一直醉到现在还不省人事。”
四人又喝一碗,意犹未尽,接下来对话程咬金一言不发,眼里只有那坛子里酒,就差用眼珠子把里面的坛子里的酒水吸出来。
李君羡倒是不担心陛下和房玄龄,眼前就怕跃跃欲试的程咬金。
要不是路过时候见到程咬金,怕他在泾阳村口闹事,也不想带他进来。
李世民眼睛看着泾阳的风景问道:“如今五姓向你抛出了橄榄枝,老夫从没见五姓如此招揽一个人,你李正风光了。”
“老哥,你这话不对呀。”李正手臂枕着后脑勺躺在草地上。
“怎么不对了?”李世民问道。
“我现在是倒霉了,什么风光都是狗屁。”
“此话怎讲?”
“当你得不到一件宝贝的时候你一定不想宝贝在别人手里,这个时候你一定很想毁了宝贝,即然你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跟五姓走?我爹还想让我多活几年,先留个后。”
这话让李世民有些惊讶,这种话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说的,失声笑了笑,“五姓不好吗?你觉得什么人会杀你。”
“只要我走出去,投靠任何一方,一定有很多人会杀来我。”
“愿闻其详。”李世民坐到李正的身边。
“有个叫梵高的人,喜欢画画,他死了之后他的画更值钱了,这世上很多东西绝唱才是无价的。”
第三十八章 情非得已
李世民:“……”
稍稍点头,李正说:“梵高死了之后他留下的画便更贵了,惊才绝艳的东西确实值钱,但是这个世上很多东西绝唱才是无价的,所以苟一点总是没错的。”
李世民明白了李正的话,“得不到你的人,只要把你杀了,你写的那些诗词会更值钱。”
不过这种说法太诛心了,不过确实有些绝唱的诗篇被后世代代相传,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如今更是千金难求。
绝唱才是无价的,这种话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让李世民有些毛骨悚然。
确实是这个道理。
毛骨悚然之后李世民倒也有些欣赏了李正,凡事都往最坏的结果去想,不是一坏习惯!当年玄武门的事情也是,往最坏的结果去想,那时候自己和李建成之间已经不死不休。
不过李正有得选,那时候的自己没得选。
李世民拍着李正的肩膀说道:“万幸的是你看明白了,老夫的担心倒是多余了。”
李正感叹:“可不咋滴,长安的民风多好啊,有钱又慷慨。”
房玄龄的原本的笑容僵硬在脸上,刚刚觉得这小子明白世故看得懂大义。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大形象因为一句有钱又慷慨,在李世民的心里彻底崩塌。
感情这小子是吃定老夫会送钱给他是吗?
很想现在就撒丫子走了,可太原的形势已经不能再拖了。
朝中上上下下都在为太原的事情闹得焦头烂额。
李世民痛定思痛,拿出几块银饼,“老夫有话问你!”
李正不动神色又熟练的收下银饼,“请讲。”
“最近太原有急报送入长安,去年蝗灾结束之后,在很多地方留下的虫籽,太原也在发现了很多蝗虫幼虫,怕蝗灾再起,想要一把火烧了田地。”
李正想起来李泰好像也说过太原的事情。
“这是朝中的事情吧,火烧田地是下策了。”李正愁眉说道。
“莫非还有其他的办法?”
“不好办呀。”李正惆怅说道。
瞧着李正的神态,这是打算趁火打劫?
李世民咬牙又拿出几块银饼,“还请赐教。”
再次收下银饼,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火烧田地就会没了粮食,杜绝了蝗灾可是会让很多人饿肚子,不过现在发现的早还来得及。”
“是要去捉虫吗?”房玄龄也问道。
“你们知道生态链吗?”
“什么是生态链?”房玄龄疑问。
“蛇吃老鼠,蛇又被鹰给叼走,像是一种循环往复,叫做生态平衡,谁都要有谁的天敌。”
李正说完看着李世民的神色说道:“很有意思对不对?”
“确实,这个道理倒是没听说有人探究过,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很简单,只要鸡鸭赶下田。”
思绪一下子就明朗了,李世民眼中也来了精神,原来就这么简单,万物有相生有相克,“让鸡鸭去把蝗虫的幼虫给吃了,又保住了今年的粮食,还能遏制蝗灾。”
“多谢告知。”
心中有了办法,李世民就要急匆匆赶回去。
李正也站起身,“这坛子酒水就送给你们了,以后来做客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客气了,怪不好意思的。”
“哪里哪里。”李世民连连拱手。
“我也不也是什么爱财之人。”李正说道。
李世民笑得非常尴尬,心说你不爱财谁爱财。
“对了。”李正对他说道:“你以前说你在朝中有认识的人对吗?”
李世民微微点头。
李正小声说道:“你能不能帮我递话进朝中,这坛子酒就送给你了。”
“当然没问题。”
“那太好了。”李正说道:“你跟咱们陛下说一声,泾阳令这个官我不想当了。”
“为何?”李世民盯着李正的表情。
李正小声说道:“这个官做的不上不下的,再说了陛下若是想要封赏我,折现多好,这个官我不要了。”
李世民:“折现?”
李正:“就是换成钱。”
“你这人……”
李世民一跺脚,挥挥衣袖吹胡子瞪眼地离开。
程咬金还不忘把酒带上。
李世民一路走心中越气,这小子眼里就剩下钱了!
给他做一个泾阳令是委屈他了吗?
李正站在原地看着几人越走越快惆怅自语:“怎么说急眼就急眼呢?”
“别忘了!”李正朝着他的背影喊道。
李世民黑着脸回到宫里,气煞我也!
大唐怎么就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想辞官是吗?
朕偏不随你的愿!
李世民当即写下一道旨意,封李正为泾阳县子!
旨意很快就送出了宫。
一路送往泾阳县。
李世民封李正为县子,倒也不为过。
长安的人纷纷议论着,如今五姓都想着拉拢李正,陛下的封赏是什么意思也看得出来。
县子是爵位,虽说这个爵位不大,也比不上国公。
明眼人也看得出,李世民是有和五姓抢人的意思。
说不定在以后李正的官会越来越大。
李正拿着刚刚下来的旨意,面无表情。
明明是不想做官来着,这官怎么还越做越大了?
莫非那老哥会错自己的意思了?
还是自己没有讲清楚?
李丽质意兴澜珊来到泾阳,瞧着正在看天思考人生的李正,“恭喜呀,你已经是泾阳县子了。”
李正扭头看去,李丽质咧嘴笑着,还可以看到她的两颗小虎牙。
“多高兴的事,你怎么还板着一张脸。”李丽质说道。
“公主殿下,我在思考人生。”李正悲怆的说道。
李丽质也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这里的风景。
长乐公主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小丫头,天真无邪,有些聪明但也不知道人心险恶。
两人安静地坐在泾阳县的田埂边。
“公主,你能让当今陛下把我的官给辞了吗?”李正先开了口。
李丽质觉得奇怪地问道。“为什么?”
李正悲伤地说道:“我这人喜欢钱,我要是官做大了可能会是一个贪官,曾经有个道士路过我家门口的时候说过,我将来要是做官了,八成会不得好死。”
“……”
“所以呀,狗命要紧,要辞官实乃情非得已。”
第三十九章 人间艰难
李丽质不屑说道:“我发现你这人睁眼说瞎话的时候从来带脸红的。”
懒散地伸着懒腰,李正说道:“公主殿下过奖了,其实我也没这么厉害,嗯!”
“果然是瞎话。”
“公子殿下,你说我骂你父皇一顿你父皇会不会让我辞官了。”
“应该会吧。”李丽质想着说道,“你就这么不喜欢做官?”
一边说李正带着李丽质在村子里逛着,说着自己要把村子改造的想法,这里改成住宅区,这里是工坊区,那里是休闲的地方……
整个泾阳县都像是一个棋盘,每个位置都放着该有的东西。
李丽质临走前,李正递给她一封信,“帮我交给你的父皇。”
“好。”李丽质接过信,犹豫着小声问道:“李正?”
“怎么了?”李正疑惑。
“你……不会跟着五姓走吧。”李丽质很艰难地说道:“我知道能被五姓邀请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正也艰难地思量一番,“你要是再想嫁给我,我可能就真的跟着五姓走了。”
“你……不理你了!”李丽质红着脸加快脚步离开。
小丫头脾气也挺大的,李正喝下一口水感叹,“看来这大唐的人得祛祛火,一个个火气都这么大,还没说几句就急眼了。”
“泾阳令,五姓的人还在外面等着呢。”李义府走来说道。
“让他们呆着吧。”李正无所谓说道。
看李正的神情好像对五姓丝毫没有兴趣的模样,那可是五姓啊!李义府想着若是自己的话,说不定现在早就从了。
不过李正是一个有一身古怪本事的人,凭着李正的本事用不着五姓,再说了要是李正走了,自己以后跟谁混去。李义府想着点头,果然还是不能跟着五姓走。
这一次关于怎么处理太原蝗灾的事情,朝中官员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各式各样的方法都有,从火烧到祈求神灵,从物理到玄学……
中书省的奏章都快堆积成山了。
杜如晦顶着黑眼圈,也已经一天一夜没睡了。
人间艰难,人艰不拆。
一边看着奏章杜如晦递给岑文本一碗茶。
“枸杞加金银花泡水,挺好使的。”
接过杜如晦递来热茶,岑文本喝下一口目光留在奏章上说道:“从哪里找来的法子?”
“房玄龄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喜欢这么喝水,御医说有用。”杜如晦看完一本又拿起另一本。
杜如晦试了之后感觉也不错,反正喝了也对身子好,自从有了李正的药,养生也不能落下。
除了岑文本和杜如晦还有数十个官员也在中书省熬着。
太监来报说道:“岑中书,杜尚书,陛下召见。”
两人相视一眼,放下手中的奏章。
“陛下是不是有办法了?”杜如晦一路跟着走说道。
“应该是吧。”岑文本疲惫地说道。
一路来到甘露殿,岑文本和杜如晦先是行礼就看到房玄龄和陛下正在议论着什么。
李世民定神说道:“最近朕和房相一起打听到了一个办法,两位听听觉得以为如何。”
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