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冯将军吉言了。”
“老夫告辞了。”
李正还是行礼说道:“不送了。”
冯盎离开了泾阳,李正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来到印书坊,许敬宗已经把杂志写好了准备刊印。
李正把许敬宗拉到一旁问道:“老许,我问你件事。”
看着李正有些着急神情,许敬宗一头雾水,“县侯请讲?”
“现在长安的人是怎么说我的。”
许敬宗回答道:“他们都说县候是当今第一才子。”
“还有呢?”李正又问道。
“还有……”许敬宗想了想说道:“县侯不近女色,喜欢钱财,不要做官,通晓百工。”
“是不是有人说我料事如神?”
许敬宗恍然大悟一般地点头说道:“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他们说县候乃是知晓天机的人,就连袁天罡平日里都说县候的本事连他都自愧不如。”
李正自语:“我真的成神棍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科学是什么
李正很想告诉全天下,自己并不想做神棍。
许敬宗又说道:“不过还有很多人议论,县侯是不是道门中人。”
李正长吁短叹说道:“我当然不是道门中人了,再说了我也不是什么神棍,我之所以可以算得准都是因为科学。”
许敬宗也是了然地点头,“对,都是因为一些科学。”
李正扫兴地长叹一口气。
许敬宗把手中的杂志交给印书坊的人去刊印,当然不敢走进印书坊,其他的事情倒也还好,可是印书坊是泾阳的重地。
当初阎立本就想要走入印书坊差点没了性命。
如今的印书坊虽说在李正的手里,可是李世民也很看重这里。
印书坊落成之后泾阳出来的书就很多,纸张更是廉价。
皇后的人立刻进驻了印书坊,一直都盯着这里。
李正的印书方法说不定李世民早就已经知道了。
若不是李正一直没有心思扩大这个印书坊说不定现在的大唐书籍已经变得很廉价了。
李义府走来说道:“老许,刚刚县侯和你说什么呢?”
许敬宗看着李正远去的背影说道:“聊科学。”
“科学?”
许敬宗小声问道:“你说县候的野心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此话怎么讲,县候像是有野心的人吗?”李义府疑惑地看了一眼四周,“在下看来县候只是想要管好这个一亩三分地,要说县候有野心的话也可能只是想要挣很多的钱。”
许敬宗小声对李义府说道:“若是县候先要自创一门学问呢?”
“自创?”
许敬宗接着说道:“儒家,道家,包括工匠,在下以为若是县候真有什么野心,可能也就是科学。”
李义府琢磨着说道:“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如今只是村子里的孩子们就是学科学,就像你说的县候要自创一门学问,可县候又不广收门徒,门庭不兴盛,谁人来给县候在外面说科学?”
许敬宗思量着,李义府说得或许也对,若是没有足够多的门徒,县候的科学就难以发扬出去。
以李正如今的身份和名气只要李正大开门庭,肯定会有很多的人想要拜在李正的门下。
可是现如今李正的亲传弟子只有这么几个孩子。
唯一一个身份比较好的就是晋王殿下。
开山立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许敬宗很想问问李正是不是想用他的科学来自成一派。
科学?许敬宗看着如今的泾阳书院。
科学到底是什么呢?
许敬宗心里猜测着,按照李正的说话,似乎科学可以解释很多的东西。
就像是气候也可以预测,可以用科学把人送上天,可以用科学造出很多奇巧的东西。
有时候感觉李正的科学似乎和如何的很多学识都是相悖的。
如今的泾阳书院已经修缮过好几次了。
来到泾阳书院门口,就看到刚刚从书院走出来的大牛。
“许叔叔。”大牛笑着喊道。
许敬宗看着大牛,大牛是李正的第一个弟子。
“我有话要问你。”许敬宗说道。
大牛也站定好奇问道:“许叔叔想要问什么。”
许敬宗问道:“科学是什么。”
大牛想了一会儿说道:“老师说过科学是一种有序的知识,科学的门类有很多,一生学不到头。”
“是吗?老夫还是不明白科学讲的是什么。”
大牛微笑着回答道:“科学并不是具体讲什么,不是儒家的学说也不是法家的治国,科学囊括世间万物,它是一种解释的方法,实践的方法,我们时常想要看透一些,科学就是用来讲述这些道理的。”
大牛指着天说道:“就像天上下雨你们都说神灵在降雨,其实用老师的科学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气候的循环,什么时节下雨比较多,什么时间下雨比较少,若是学到一定的境界就准确到哪一天会下雨。”
许敬宗听着大牛的话。
“这就是老师说的科学,科学是一种认知和解释,就像是老师造出了三轮车,三轮车就是应用的科学中的物理现象。”
许敬宗听完大牛的话语,倒吸一口凉气,“你的意思是科学是用来解释的?”
“没错。”大牛又说道:“我还要去做实验就先告辞了。”
许敬宗回过神,这孩子已经离开了。
又找到了在书院的上官仪,上官仪这个人物许敬宗并不熟,但是大家都是给李正办事的。
上官仪吃着番薯问道:“有什么事吗?”
许敬宗看着上官仪手中的番薯说道:“我怎么看你一天到晚都是吃番薯,你就不会吃点别的吗?”
上官仪笑呵呵说道:“吃了番薯之后身子轻落了不少,孙神医说吃多了没什么坏处,对身体有好处就吃着。”
许敬宗接着问道:“你说李正的科学到底是什么?”
“科学啊……我也不清楚是什么不过很厉害。”上官仪接着说道:“我看过那些孩子做实验。”
说完上官仪用书院里的纸折了一个纸飞机,朝着远处一扔纸飞机盘旋了好几圈之后才落地。
“这……”
上官仪说道:“你知道吗?若是有足够的力量,它可以飞得更远,你想飞吗?”
“飞?”
“对,就是在天上飞。”上官仪又对许敬宗说道:“我还看过这些孩子的作业,他们研究风,研究压力,研究阻力,将来说不定真的可以飞。”
“那不是仙人了吗?”
上官仪笑了笑说道:“其实李正是最不信仙人的,他的科学用来解释世间万物,就是与神明冲突。”
“对。”许敬宗点头:“当初李正送人上天的时候,就有人说过,那是对神明的不尊敬。”
“没错。”上官仪长叹一口气,“若是哪一天李正真的做出了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造出了一种可以让人在天上飞的东西,这世道怕是要变了。”
“那些孩子最近还了解了蒸汽的用途,若是李正的科学真有这样的力量,将来的事情就不好说了,不知道是好是坏,我总觉得会天翻地覆。”
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帝欠钱
许敬宗深吸一口气,科学到底是什么力量。
解释?许敬宗看着蓝天说道:“科学到底想要解释什么呢?”
褚遂良端着一锅茶叶蛋来,“来吃茶叶蛋。”
许敬宗看着一锅的茶叶蛋,“你们哪里来这么多茶叶蛋。”
“村子里的乡亲们给的。”褚遂良也递给许敬宗一颗,“这里的乡亲可好了,我们给孩子们教书,经常会送东西过来,还多东西我们几个都吃不完,许兄以后可以常来。”
褚遂良以前也和自己一样是同朝为官的。
许敬宗问道:“你想着回朝堂吗?”
褚遂良吃着茶叶蛋说道:“不想回去了,忽然觉得这里也挺好的。”
许敬宗剥着茶叶蛋的壳也说道:“确实挺好的。”
“在这里我可以每日都写字,还可以教孩子们写字,不用整日顾着其他的事情。”褚遂良对许敬宗说道:“不像你们整日都是忙里忙外的,我就很喜欢有一个可以让我安心写字的地方,这里就很不错。”
上官仪吃完番薯就去睡午觉了。
褚遂良和上官仪两人每日都是两堂课。
上午一堂课,下午一堂课。
教完了孩子们之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上官仪平日里喜欢睡觉,他像是有睡不完的觉。
褚遂良喜欢写字,在这个安宁的村子里,褚遂良感觉自己的书法境界就快要有所突破了。
马圈旁,李正看着李大熊穿着破旧的盔甲。
“大虎在,你去村子里就好。”李正对李大熊说道。
李大熊瞧着李正说道:“当爹的我现在你的裨将,吃着朝中军饷自然要给你站岗,难不成让我吃空饷不成。”
“没有吃空饷这一回事,朝中已经欠我们家一年的俸禄了,自从我成了龙武军的都尉开始就没有军饷。”李正对李大熊又说道:“皇帝欠咱们家好多钱呢。”
听了李正这句大不敬的话,李大熊连忙朝着长安方向行礼。
李正吸了吸鼻子说道:“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一文钱的俸禄,还要咱们给他打工?”
李大熊小声对李正说道:“臭小子你怎么说话呢,人家陛下能欠咱们家钱吗?这能叫欠吗?咱们是本分人家,不能说这样的话,天恩晃荡。”
“不是天恩晃荡,是天恩浩荡。”李正纠正道。
李大熊坐在李正的身边看着马圈说道:“以后可千万不要说这些大不敬的话。”
李正小声对李大熊说道:“可是陛下也不能不给钱,咱们家安安分分给陛下办事对不对?到现在为止差不多欠了咱们家有个几千贯钱。”
李大熊差点叫出声:“这么多?”
李正用力点头,“确实有这么多。”
李大熊倒吸一口凉气,“这确实不太对。”
李正说道:“可不是,他是陛下咱们又不能上门去要,他要咱们干活,咱们不得照办?陛下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听李正这么说,李大熊急忙看了一眼四周,好在大牛还在远处赶着马匹,没有人听到李正的这番话。
李大熊小声说道:“下次可不要这么说,怎么能私底下说陛下的坏话呢。”
李正一脸颓废地说道:“人家魏征还在太极殿指着陛下的鼻子骂呢,他老人家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还活蹦乱跳的还是国公呢,说不定你儿子多骂几句,咱们家也可以做国公。”
“有这么一回事吗?”李大熊问道。
“有。”李正用力点头。
父子两人在坐在马圈旁低声谈了好一会儿,李大熊最后站起身问道:“陛下说要把公主嫁给你,都过去有一年了,怎么还没一个口信。”
李正单手拖着下巴说道:“我怎么知道,要不去问问?”
“家里还有几亩要拔草,忙得很。”李大熊说完便离开了。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思考着现在的情况,怎么就成了神棍了呢。
大虎策马而来说道:“将军有个人要见你。”
“什么人?”李正疑惑问道。
“那个人叫做段纶,在秘书监任职说是要见县侯。”
“不见!”李正当即拒绝道。
“喏。”大虎又策马离开去传话。
回到自己的房间,李正开始琢磨着王玄策的事情,如今的王玄策任融州黄水县令,今日到长安是来述职的,按照正常的流程他应该交代完就要回去继续当他的县令。
这个人物说什么的都要留下他。
王玄策这个人物比较低调,在后世的很多历史传记中没什么太多的记载。
有时候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王玄策的功绩没有单独列传没有人传颂。
偏偏觉得唐玄奘这个和尚去了一趟天竺,回到大唐带了一些经书回来,反而就风光无限了。
历史上从贞观十一年开始不论是在军事和外交上,王玄策这人的功劳都不小。
可是偏偏是一个唐玄奘最风光,想想也是挺讽刺的。
第二天,许敬宗又带着第二批的卷宗来了,对李正说道:“县候,这是第二批卷册了,这一次记录的事情比较少,不过在下依旧没有放弃查探五姓和权贵的举动。”
李正点头,“记住了,我们的查探不能暗中进行,一定要明着进行。”
“那不是明着给别人看吗?”许敬宗小声说道:“县候,打不了以后我们暗中招呼更多的人手,顶住那些权贵的激动。”
“想早点死,你这么做我也不拦着你。”李正看着一份份卷宗说道。
许敬宗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给许敬宗干这么一个活,这个家伙怎么总是往情报组织发展?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记住了,我们只是贩卖八卦和谈资的生意而已,你可千万不要过线了。”
许敬宗笑道:“在下明白了,那我们要不要加大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