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僧伽?李正想着这个人的来路,出身名门望族,贺兰一家在北周的时候就是名门贵胄了,除却五行之外他们是权贵,也延绵百年的权贵和虞世南一样都是出身名门望族。
他们和五姓不一样。
五姓常常是有立场的一直以来和皇权有纠葛。
可像贺兰僧伽这样的权贵,一般来说他们都是避世不出的权贵。
这些权贵不太会参与名利场上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谁做皇帝和他们并没有关系。
在地方上这些权贵就是土皇帝,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渊,又或者是李广,这些名门不会太掺和那些天下大事,顶多为了利益他们会和皇帝有些不对付。
他们是旧权贵与秦琼,程咬金都不一样。
关陇集团也是旧权贵。
只要他们利益没有受损他们就不会掺和朝中的事情和天下大事。
不过这些旧权贵在地方的声望很高,想要对付他们也很麻烦。
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在吐蕃松赞干布有一本难念的经,吐蕃看似被松赞干布一统了,可吐蕃的那些旧部落还是会和松赞干布有冲突。
中原也有中原难念的经,五姓七望,权贵名门。
李正感觉有时候李世民和松赞干布似乎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一个是吐蕃的君主,他想要完成的事前人没有完成过的事情,那就是真正统一吐蕃。
李世民是中原的皇帝,他也想要功业,也想要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成就,给天下寒门学子仕途,大破五姓世家的垄断,从汉开始世家便诞生了,那时候的天下学子还未皆出世家。
第三百一十一章 饲料问题
曹操的儿子曹丕到底是想要扶持世家还是制衡世家未尝可知。
司马懿却把天下学子录取之权交给了五姓世家,自那时候开始,不管皇帝是谁,这天下五姓屹立不倒。
天下学子皆望五姓,延绵数百年。
名门和五姓不同,名门望族大多数是靠功勋起家的,当然了只要这些名门权贵对朝堂没有兴趣,五姓也乐得不掺和权贵的事情。
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
贺兰僧伽?这还真是没有想到永嘉公主和这些旧贵族有关系。
一直到了天亮,李泰起床之后看到李正还在挑拣着这些卷册。
“你一夜没睡吗?”李泰问道。
“马上就完了。”李正继续挑选着这些卷册把它们分门别类。
“这些活你教给其他人就好。”
“还是我自己来吧。”李正顶着黑眼圈说道,有些信息对如今的人来说可能不足为奇,有些事情的开端往往决定着一些历史事件,这些预兆只有自己知道。
就比如说唐玄奘什么时候会回到长安,李世民什么时候会去九成宫避暑,这些也都只有自己知道。
就比如说意外地在这些卷宗中发现了王玄策这个名字,若不是自己看怕是要错过这个人物了。
“魏王殿下认识贺兰僧伽这个人物吗?”李正问道。
“贺兰僧伽?贺兰家的吧。”李泰说道:“听说过,现在在左卫当值。”
“了解得多吗?”李正再次问道。
李泰想了想便说道:“了解得不多,也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出身名门望族,父皇也不过给了他们家的子弟一个虚衔而已,很多望族权贵大多都在长安有一个虚衔。”
“其实我父皇对他们这些人没什么好感,这些都是我皇爷爷在位的时候任命的,很多都被我父皇给打发了,你问他做什么?”
“没什么事了,我去给魏王殿下做早饭。”
李泰心中狐疑,李正不会无缘无故问起这件事情,心里暗暗猜测着。
李正来到厨房做了一碗面条和荷包蛋。
李泰在工地免费打工包吃包住也无可厚非。
李治和李泰吃完了面条,便去忙各自的事情了,李治最近一直在和大牛与狄仁杰他们一起做实验。
修路的工事也接近了尾声,现在是收尾的阶段。
李义府来禀报养殖场和现在泾阳坊市的情况。
“县候,近日红烧肉一直都是供不应求,店家说能不能多给一点。”
李正看着账本点头,“可以多做一些,一天两千份搞一个促销加打包服务。”
“促销?什么是打包服务?”
李正解释道:“意思就是说买一碗是原价,买两碗可以便宜三成的价格,加上我们的坊市只有这点大的地方,打包服务就是可以让他们自己带碗带着食物把红烧肉装走。”
“这一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红烧肉。”李义府心里想着,“县侯的生意手段实在是高超。”
李正不以为然不过就是一些后世营销手段而已。
账本上诉说着如今的泾阳生意变化,如今泾阳的肥皂是卖得最好的。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把我们做剩下的那些肥皂边角料全部卖给突厥人,多少也能挣一点。”
“喏!”李义府点头说道:“还有就是如今已经有了八千多只鸡蛋存着,小鸡有六千多只,就是饲料每日都用得紧巴巴的。”
鸡饲料也是粮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最好是用陈粮来喂。
如今在关中也刚刚从前些年的灾害中挺过来。
正是稳定恢复元气的时候,这时候的粮食也是弥足珍贵。
想要有足够多的饲料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粮食。
村子里的粮食倒是够用,眼下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候。
若是以后再加大养殖场的规模一定会缺少饲料。
再加上如今养殖场的小鸡越来越多,饲料只会越来越不够。
饲料的大头还是谷物,总不能一直用菜叶子吧。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去长安打听一下,有没有认识的岭南人。”
“喏。”
李义府最近很忙,也没有多问太多。
冯盎坐在自己的家中,前段时间程家的小鬼程处默便让人带来过口型,说是李正想见自己。
冯盎笑着说道:“一个小辈不来拜访,还想让老夫去见他?这长安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知规矩了。”
来到长安之后的冯盎过得很好,只要自己肯交出兵权,自己也可以和长安的权贵们一样过日子。
更没有那时候传闻的那样,刀斧加身。
李正?李正?
话说在自己能够来长安也是拖了李正这个小子的从中作梗。
李承乾太子,李泰又是深得圣眷的嫡子。
李正在这个两个皇子之间游走不定。
冯盎觉得李正是在玩火。
站队皇子本身就是有很大风险的。
冯盎的心里很清楚,这一次李世民会对自己真的很仁慈吗?
若不是自己肯交出兵权,很有可能又会是再一次兵进岭南。
毕竟现在李靖还活着。
和中原的大多数权贵名门一样,只要李靖还活着。
谁敢造次,就算是李世民好惹,只要有李靖在谁也不会大动干戈。
在比较行军打仗这样的事情上没人敢说自己的兵法一定胜过李靖。
还有就是如今大展锋芒的李正。
李正是李靖的弟子,现如今李正还有龙武军的军职在身。
龙武军是直属李世民的大军。
加上李正和长乐公主之间的婚事。
冯盎不止一次想过,李世民是不是想让李正成为第二个李靖,但是李正这个孩子到目前为止除了他自己的部曲,从未领兵。
而且李正的部曲据说还都是蜀王殿下掌管着。
也就是除了有钱,李正什么都没有。
李世民看起来给了李正做县侯,任职龙武军,还让李正成了大唐最年轻的中书省平章事。
可细细一想,其实李世民什么都没有给李正。
封地?天下都是李世民的,还用着谈封地?
可能这也和李正这小子的古怪性格有关,这小子就是不肯去朝中做官,愣是有一种让李世民去求他做官的意思。
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冯盎做生意
李正和李世民这对君臣关系倒很古怪。
李靖只有一个,再如何李靖也是人,他总有老去的一天。
若真有一天李靖老了,大唐江山又能让谁来震慑四方。
冯盎想着这些,家中的下人便来报,“家主,最近泾阳派人一直在打听岭南人。”
“岭南人?”冯盎笑着问道:“老夫也是岭南人,他怎么不来找老夫?”
下人回答说道:“说是要去做生意。”
“做生意?不来找老夫,老夫刚从岭南回来。”
“这个就不知道了,目前已经物色来几个岭南的商客。”
冯盎心中思量着,莫非李正知道自己不去见他已经放弃和老夫做生意了?
想到这里,冯盎一咬牙便说道:“备车马,老夫要去泾阳!李正这个小狐狸要和别人做生意了。”
李正坐在马圈终于把这一大堆的卷册都分门别类处理好了。
大虎来报说道:“将军,有个叫做冯盎的人要来见你。”
“带进来。”李正把这些卷册收拾好之后说道。
冯盎来到马圈的时候,李正也正好煮好了一壶茶水。
打量着这个自己还是第一次见到的少年才子,冯盎上下看了一遍说道:“没想到李正原来是这么一个孩子。”
李正稍稍行礼说道:“泾阳县侯李正见过冯大将军。”
“听说你还是李靖的弟子。”冯盎说道。
“确实是李靖大将军收在下为弟子。”李正邀请道:“冯将军请坐。”
冯盎坐下看着李正给自己倒茶问道:“听说你小子还打算和岭南人做生意。”
“确实有生意要做,岭南是个好地方啊,不仅粮食多而且水果也多。”
“这倒是。”冯盎点头说道。
李正接着说道:“在下确实想和岭南人做生意。”
冯盎喝下一口茶说道:“老夫问你,既然你想要和岭南人做生意,为什么不和老夫做生意,和程咬金那个匹夫做生意有个甚意思。”
李正咧嘴笑了笑说道:“冯大将军是大忙人岂敢打扰,在说了在下之前也找过冯将军,这不是冯将军没空嘛。”
“那你的意思是这都是老夫自找的。”
“没有,在下绝对没有这么想过。”李正连忙说道。
“是吗?”冯盎依旧是将信将疑。
李正长叹一口气,“好吧,冯大将军也在长安,其实我这里都是小本经营怕冯将军看不上。”
“看不上?你小子一年挣的钱比得上其他人一辈子挣的钱,就你还小本经营,李正啊你未免也太谦虚了。”
李正也坐下说道:“对了冯大将军这次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不是你让老夫来的吗?”
“是吗?”李正悻悻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道:“在下其实就是想要目睹一下冯大将军的风采,现在也目睹完了冯大将军请回吧。”
冯盎:“……”
“不送了。”李正说道。
冯盎盯着李正说道:“小狐狸,是不是老夫不来见你你就找别人做生意了?”
李正抠着自己指甲缝说道:“在下也没有想找冯将军做生意,误会了。嗯,误会了。”
“你!”冯盎盯着李正说道:“那你想和谁做生意。”
“做生意的人多了去了,关中和岭南的生意来往虽然不多,可是一直都有,找谁不是找。”李正朝着长安方向行礼说道:“再说在下和当今皇后还有生意做,想必皇后也一定会支持的。”
“老夫算是看明白了,你小子有恃无恐。”
李正尴尬笑道:“在下越来越不明白冯大将军的话了。”
冯盎坐正说道:“老夫就是岭南人,你要和岭南人做生意不如和老夫做生意。”
“原来冯将军想做生意啊。”李正点了点头,“是这样的,我最近打算收购一批陈粮,麸皮,豆子,凡是谷物我都要。”
冯盎说道:“这没问题,这些东西老夫都有。”
“至于价格上的事情……”李正看了一眼冯盎说道。
冯盎思量了许久感情这小子在这里等着,想了片刻冯盎说道:“是不是老夫的价格不让你满意,你就会找别人。”
李正也勉为其难地说道:“我这人做生意就要讲诚意,若是冯将军有足够的诚意,在下自然乐意。”
“诚意,长安不少人都说你李正活得像一只小狐狸,很多人在你手上吃亏过。”
“哪里哪里,我是那样的人吗?”
冯盎说道:“起初老夫也不信,现在老夫见到你算是信了,说你李正是狐狸那可真是夸狐狸了,你小子可比狐狸贼多了。”
李正说道:“那不如这样,冯将军可以给我多少陈粮?”
冯盎反问道:“你要多少。”
“大将军给我多少,我要多少。”
“好!够爽快。”冯盎说道:“老夫可以比长安的市价低三成,老夫倒要看看你能买多少。”
“客气客气。”
冯盎说完便站起身说道:“就这么说定了,你不许和其他人做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