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是先从杂志开始为好,李正递给许敬宗一个钱袋子嘱咐道:“你去长安花点钱,找几个手下专门给你搜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许敬宗看着钱袋子说道:“这个……下官又不太明白了。”
    “消息来源需要一个渠道,这样别人才能更加相信我们写的东西,总之长安有这么一个帮人专门记录别人的好事坏事。”李正接着嘱咐道:“尤其是关于五姓的坏事,找到的消息越劲爆,我给的钱就越多。”
    “好。”许敬宗接过银钱。
    “若是不够再找我来要。”
    许敬宗稍稍作辑。
    李正再次问道:“大理寺的和尚死了之后他们有什么动作吗?”
    许敬宗回道:“现在还没有什么风声出来,县侯放心我们的人会盯着的。”
    李正点头答应着。
    许敬宗拿着沉甸甸的这一袋子银饼,“县侯,下官再多嘴问一句,县侯是打算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吗?”
    “当然了。”李正点头,“以后的大唐会有一种叫做杂志的书,上面记录着大唐发生的各种事情,有好事有坏事,还有很多人间不平事。”
    许敬宗点头道:“那下官知道要怎么做了,县侯放心,下官一定会找可靠的人来办这件事。”
    拿了钱许敬宗便离开去办事。
    李正长叹一口气,李世民啊李世民,这件事办成之后你又欠我一个人情。
    为了你李世民的科举大计,我可是连杂志这种东西都搬出来。
    本来也想做报纸的,但是在这个年代信息的传播效率太差。
    报纸的效益不高,信息太过滞后。
    杂志的价格还可以卖的高一些。
    有李世民的许可,有手中的印刷术,李正很有信心让更多的人成为记者。
    记者信息的源头要抓在自己的手中,活字印刷术在自己手里,才能让李世民放心,也可以让自己放心。
    传播的工具有利有弊,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这种刻意大批量印刷的手段落在别人手里。
    不排除会不会有人想要煽动造反。


第三百零九章 三轮车
    活字印刷术很简单,其实就是一种模具的灵活使用。
    铁家三兄弟的铁大扛着一辆已经打造好的三轮车而来。
    除却链条和传动装置比较难做以外,其他的部位做起来并不难。
    铁大憨厚得笑着说道:“不知道做成这样是不是和县侯所想得一样。”
    李正上下打量着这辆三轮车,骑上之后踩着踏板便动了起来。
    骑行了一段距离发现还挺稳当的,大多数都是木材结构,感觉承重不会太好。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技术性的突破了。
    李正骑着自行车一路进入村子里。
    铁大一路跟着跑,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造出来的东西竟然这么地神奇。
    一路骑行进入村子里,看到李正踩着那三个轮子的东西路过村民们几乎要惊掉了下巴。
    村子里两三个正在晾嗮衣服的婶婶们看到这一幕也是瞠目结舌。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正一路骑行来到书院门口,便有一大群的小孩子跟了上来,纷纷来围观这个可以自己动的怪物。
    程处默见到李正骑着的东西,惊得跳脚而起,“呔!这是什么怪物!”
    李正想要停下三轮车,这才发现忘记在这辆三轮车设计刹车了,愣是撞到一棵树这才停下。
    程处默凑上前问道:“李正,这到底是什么怪物。”
    “没见过吧。”李正从三轮车上下来说道:“这也不是什么怪物,这个是三轮车。”
    “三轮车?不就是三个轮子吗?”程处默一脸讶异地说道。
    “对呀。”李正点头,“你看看就是三个轮子,多么形象的称呼,我管这个叫做泾阳三轮车。”
    程处默围着三轮车看了一圈又一圈,“这东西是怎么做成的,竟然不用牲口拉,自己就能动起来。”
    身为如今朝中大匠的阎立本,见到这种事物自然不能放过。
    连课都不上了,急匆匆跟着而来,阎立本和程处默一样观察着这个可以自己动的三轮车。
    阎立本说话道:“李正,这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一种传动的原理。”李正对程处默解释道:“我踩动踏板,随着踏板动起来会带动齿轮的转动,齿轮会带动链条,链条再带动后方的齿轮,同时带动轮子转动。”
    “所以它就可以自己动起来?”阎立本问道。
    “就是这么简单。”
    阎立本抓着自己的后脑勺,看着这个三轮车的结构确实很简单。
    简单得有些不像话,可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却没人造出来。
    阎立本感慨道:“老夫知道,当年墨家公输的工匠技艺巧夺天工,这世间有多少工艺失传了。”
    说话间阎立本的神情也开始激动起来,像是一种对墨家和公输的向往。
    在古代其实在工业还不发达的如今,很多工匠都会把公输与墨家当作自己的先祖。
    他们是手艺界的祖宗,才会有了如今流传后世的这么多手艺人。
    阎立本问道:“李正,既然如此简单,你为何不把这个东西早点做出来。”
    “以前没有需求。”
    “需求?”
    李正说道:“对,就是需求。以前村子里没有这么多的货物需要拉,现在村子里的生意越来越多,村子里也就这么两头牛,现如今有了这个三轮车就可以方便一些。”
    听了李正的这番话,阎立本仰天长叹:“竟然是为了方便。”
    李正又说道:“难不成,我还为了散步散心吗?”
    阎立本着急问道:“不知道县侯什么时候会觉得不方便。”
    李正奇怪地看着阎立本,“阎大匠何出此言啊?”
    “若是县侯还可以造出更多的奇巧之物,还望县侯可以告知在下。”
    看得出阎立本心中对匠作技艺的渴求。
    李正感慨道:“其实这些都是知识,我在书院的书中有记载,这就是运用了一种力量传递的原理,我们摇动树木可以晃动树干,树干晃动的时候树枝也会跟着晃动,接着树上的果子就会掉下来,想必不用我多说,阎大匠也一定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老夫自然明白,只是……”
    阎立本说完又是长叹一口气,拱手说道:“下官没有考虑到这么多,这么多年以来,老夫见过很多工匠,他们都在自己的手艺精湛而志得意满,可是他们又何曾想过造出什么样的东西。”
    “老夫自小知道将匠作一途总归是要造福世人,却成了那些手艺人比拼手艺的名利场,何尝又不是一种悲哀,只顾比拼精细却不知如何造物,实乃悲哀。”
    李正安慰着阎立本说道:“这是知识的拓展问题,追求手艺精湛没错,这确实是值得引以为傲的。”
    无论是从先秦到如今的大唐都是,匠都是后世所有工匠的祖宗。
    大唐的横刀工艺已经非常精湛了,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横刀的制造锻造技术还是会被后世津津乐道。
    这些可都是老祖宗也是大唐这一辈人留下的智慧结晶。
    虽说自己知道更加高超的锻造技术,可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这些知识来自何处。
    程处默兴奋地说道:“李正,我能试试吗?”
    “当然,处默兄尽管试,我还是试试这种三轮车的质量,而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程处默笑着,就跨上了三轮车。
    “尽管试,处默兄千万不要客气。”
    “好!”程处默深吸一口气,便用力踩动踏板。
    在程处默的蛮力下三轮车的行驶速度非常快,这家伙完全就是把三轮车当作马匹,一味的追求速度,就是程处默的三观,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精细的食物,能吃饱的就是好食物。
    够烈的酒才是好酒,以至于现在程处默还在对自己给他的第一碗酒耿耿于怀,似乎程家酒坊的烈酒酒精含量还不是很满足。
    阎立本看着不用马匹拉就可以飞快行驶三轮车几乎看得老泪纵横。
    三轮车不用牲口拉,不用人来拉,只要踩动踏板就可以让自己动起来。
    李正注意到阎立本看自己的目光,仿佛在这个家伙的眼里,自己就是鲁班在世。


第三百一十章 都有难念的经
    李正对阎立本说道:“阎大匠,不过是一辆三轮车而已,你这么激动让我有些不适应。”
    阎立本又是摇头又是叹息,“匠作一道,老夫只是觉得专研半生不如你的奇思妙想,若是将来的大唐匠作水平可以比肩当年的诸子百家的墨家和公输,老夫也不枉这一辈子了。”
    李正安慰道:“其实我也只是耍耍小聪明而已,真要说手艺,我还是不如像阎大匠这样的手艺人。”
    阎立本勉为其难地挤了挤笑脸,不过还是难掩他脸上的失落。
    三轮车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程处默像是打了鸡血一般,脚踏踏板飞快地骑着自行车。
    绕着村子骑行了十圈之后,程处默扛着已经报废的三轮车而来。
    “这东西骑着还不如骑马呢,太慢了。”程处默把三轮车放下说道。
    铁大看着三轮车的破损情况,看完之后说道:“县侯,车头到车尾的支架已经断了。”
    李正稍稍点头,“你再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固一下,大虎又带了一些铁料来就放在马圈,想要铁料可以去马圈拿。”
    “喏!”铁大躬身回应拖着已经坏了的三轮车离开。
    这是第一辆三轮车,需要好好改进。
    想要足够好的成品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实验。
    直到质量和工艺达到最好的效果。
    检验质量程处默是最好的,这家伙一身的蛮力可以试出三轮车的极限。
    就像是一个大型的质检器。
    程处默放松着双腿说道:“这三轮车骑着怪费劲的,才用了这么一会儿就坏了。”
    “质量上确实需要提高。”李正琢磨着点头,“若是想要速度快一些,下次咱们可以造一个双轮车。”
    “双乱车?”
    “和三轮车差不多,不过两个轮子的速度可以快一些。”李正一边走回马圈说道。
    程处默一路跟着,“我觉得还是不如马匹来得好。”
    李正又瞅了一眼程处默,“那我是用来拉货的,不是给你撒欢的。”
    一个和尚死在大理寺的三天后,长安出现了不少人一手拿着空白书卷,一手拿着笔的人。
    这些人经常走动在平康坊和东西两市之间,看到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就会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每一个热闹的地方都会零星出现这么几个人。
    这些天有源源不断的消息送入泾阳,李正感觉自己的马圈都快成了一个信息集中站了,长安发生的事情都会被送过来,谁家丢了一只鸡,谁家姑娘嫁人了,谁家出门没有看黄历丢钱了。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记录并且送到泾阳来。
    许敬宗站在李正的身边,看着如山一般的卷册有些头皮发麻,“县侯,这些卷册要如何处理为好。”
    李正也有些麻爪,“确实有些头疼,以后专门盯着权贵就好了,至于寻常百姓的事情就不用记录了。”
    “喏!”许敬宗点头。
    等到了晚饭时分,李泰来到马圈看到如小山一般堆积着的卷册说道:“李正,你到底做什么了?”
    李正一边把这些卷册挑拣着说道:“饭菜都已经做好了,魏王殿下先吃吧。”
    李泰走过来拿起一份卷册看着上面的内容,“西市吴氏家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就咬了一口家门口的狗……”
    再拿起一本,李泰看了起来,“程咬金家的牛又摔断了腿。”
    “河间郡王李孝恭出门丢了五文钱。”
    “岭南大将军冯盎酷爱随地大小便?”
    ……
    李泰看完这些卷宗倒吸一口凉气,“李正都在做什么?”
    “在给你父皇办事呢,有些事情你父皇不知道怎么,要我这个准女婿给他出谋划策。”李正说道。
    李泰想着如今朝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科举的事情?”
    李正点头,没有否认。
    “这些事情要和科举有关系。”
    “有!”李正使劲点头说道:“有大关系。”
    李泰放下卷册也不再去看,“我怎么越看你的这些卷册,和当初的杂志有些相似,这该不会又是你的发财之道吧。”
    “算是其中一部分吧。”李正低声说道,眼神还在挑选着卷册。
    李泰去吃饭了,李正看着一份份的卷宗,其中有一份卷宗写着永嘉公主的事情。
    李泰告诫过自己,上次送钱的人就是永嘉公主只是这笔钱给充公了。
    卷宗上写着是永嘉公主和贺兰僧伽的关系有些不同寻常。
    贺兰僧伽?李正想着这个人的来路,出身名门望族,贺兰一家在北周的时候就是名门贵胄了,除却五行之外他们是权贵,也延绵百年的权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