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正接着说道:“可那些世家不一样,他们会是李世民雄霸天下的阻碍。至于阻碍大不了铲除了就是。”
    狄知逊问道:“你觉得陛下真的会向五姓动手?”
    李正苦涩一笑,“会动手,我估计他不会大动干戈,敲山震虎差不多了。”
    五姓为什么会存在这么长时间是有道理的。
    李世民是一个狠人,可以从狠人中拔尖来看,李世民还没狠到可以铲除五姓的程度。
    大唐的狠人不少,不缺李世民这一个。
    李正接着又说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如今的科举算哪门子的科举。”
    “那县侯以为什么样的科举算是科举?”
    “公平,公正,长期,有效率。”李正说道。
    “莫非现在的科举县侯以为不公正吗?”
    李正对他说道:“那狄叔叔以为现在的科举就公平公正吗?乡贤选举,士子们从中原各地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集中到首都长安,首先向尚书省礼部报到。”
    “狄叔叔以为光是这个步骤多少时间,可能人家还没走到长安,科举便结束了,而如今的科举保举制度更是腐败的温床。”
    “其中有多少人从中收取好处,有多少人被乡贤州府的一己之见给刷下来,这就是不公正。”
    户部,如今的户部案牍库前前后后共有五个太监在帮着李淳风。
    除了吃饭和睡觉和日常的解手,李淳风几乎就在户部的案牍库中不出门。
    数十张画卷拼凑在一起贴在一面墙上,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
    李淳风落下最后一笔,再次退后看着满墙的数字图标,这种图表还是在李正的书院学到的。
    看到图上的数值变化,李淳风喃喃自语道:“贫道终于算出来了,终于算出来了。”
    几个太监看着几近发疯的李淳风有些错愕。
    李淳风小心翼翼把墙上的图纸一张张撕下来贴在一块大木板上,几个太监帮着忙小心翼翼地贴着。
    李淳风说道:“小心点,这些数据可是关于这大唐江山的兴盛。”
    太监们连连点头,小心翼翼贴着这些画布。
    直到这些画布贴完之后,展示着是个巨大的图表。
    让这些太监扛着这个巨大的大木板,李淳风终于走出了户部的案牍库。
    在户部官员的目光下,李淳风大摇大摆走出这里,一路来到甘露殿前,李淳风让侍卫禀报。
    正在和房玄龄商议科举事宜的李世民现在没工夫搭理李淳风。
    侍卫说道:“陛下,李淳风道长还带了一块非常奇怪的木板来,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就站在甘露殿门口。”
    “奇怪的东西?”李世民好奇问道。
    房玄龄也说道:“陛下,我们不如去看看。”
    李世民这次走出甘露殿,见到李淳风问道:“李淳风道长,你这是……”
    “陛下!臣在户部这么多时日,终于是做出来了。”李淳风让开让李世民的目光落在这块木板上,“这便是贫道这些日子以来的成果。”
    李世民打量着这个巨大的图表,好奇问道:“敢问这上面画着是何意思,为何朕的这条线如此地低。”
    “陛下且听贫道细细分说。”李淳风介绍道:“这张图表所记录到现如今各地的情况,从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改国号为隋开始记录一直到现在。”
    “贫道所记载的有人口,粮食年收,商税以及徭役数量。”
    记录在上的一共有四样,房玄龄看着这个大图表,倒是一目了然,隋朝开始兴盛,从年份开始移动隋朝的人口开始逐渐下滑,一直到了隋末便没了数据,期间有近十年的空白期。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再嫁问题
    再从武德元年开始,人口有了微微上扬,但是起伏并不大。
    这一点房玄龄知道因为那时候各地的人口呈报并不充分。
    李世民安静地这份图标,尤其是看着前隋的这条线,从隋文帝开始到了顶峰,再从杨广开始到最没落。
    指着一个数据的拐点,李世民问道:“朕记得大业十年是杨广第三次发兵出征高句丽。”
    “没错。”房玄龄也是点头,“正是这个时候天下就已经开始乱了。”
    李世民看着最顶峰的一个数值,五千万人口。
    现如今的大唐所呈报上来的人口也就只有一千万,李世民盯着这个数字。
    人口是一个国度兴盛的根本,有了更多的人口就彰显着国力的强大。
    虽说才是刚刚登上皇位,李世民自认自己一直都在亲政没想到和隋朝鼎盛的时期还差了这么一大截。
    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房玄龄说道:“陛下如今朝中户部所报,人口有所增长一直都是昂扬而上,臣以为不出十年,必定可以赶超前隋朝。”
    李世民神情稍有缓和,看到大业十年之后前隋的国力便是一蹶不振。
    那时候的杨广大修水利,征召天下壮丁征讨高句丽,就是一个教训。
    李世民看着图标上另外一条线,如今大唐的税收倒是不错。
    这张图表所示就是如今的大唐的不足,比之前隋朝大唐有太多太多需要重新拨乱反正。
    说起税收,李淳风解释道:“陛下,这图标所示中的税收,贫道也看过尤其是去年大唐的税收上升了一大截,这一大截来自商税,其中有一成都是来自泾阳县侯,按照书院的话来说泾阳坊市的商税,占了大唐所征收商税的一成。”
    李正?
    李世民苦涩地笑道:“那么说朕还要感谢李正了,为朕的江山做出来这么大的贡献?”
    房玄龄笑道:“陛下,李正自己也挣得不少了。”
    看着眼前的图表,房玄龄接着说道:“陛下你看,人口增多,商税的税收也在随之提高,眼下的大唐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
    “人口?”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来自己又不何尝不想人口增长得快一些。
    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死了多少人,抵御突厥的时候又死了多少人,李靖南征岭南,北征突厥的时候又死了多少人。
    倒是想要恢复人口,可是朝中处处要用人,处处都要做事,哪里来这么多的人口。
    如今的国策都是与民生息,当然也需要国力的昌盛,才能让四方臣服。
    李世民指着一个平均数说道:“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
    “陛下这个叫做均数,如今只有隋朝一个均数,若是陛下可以允许贫道遍览古籍,贫道就可以算出更多的数据。”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个图表确实有用,或许将来的时候会有大用。”
    李世民颔首说道:“朕准了,不论是国子监,门下省,朝中一应古籍你可以遍览。”
    “谢陛下!”李淳风躬身说道。
    李世民再次低声说道:“做好了,做全了,朕不吝赏赐你。”
    李淳风躬身说道:“陛下,贫道当不起陛下封赏,这还是泾阳县侯主意,这份图表也是贫道在县侯的住处发现的,县侯用这样的图表来记录如今泾阳的发展,臣只不过是照搬而已。”
    李世民冷冷一笑:“李正?李正这小子的事情另说,你把图表做出来朕会给你赏赐。”
    “谢陛下。”
    李世民接着说道:“这些图表不能传出去。”
    李淳风看了一眼李世民的神色又说道:“贫道明白陛下的意思,若是陛下真想要赏赐贫道有一个请求。”
    “讲。”
    李世民的神色也开始冷静下来。
    李淳风说道:“数术不是于入士为官无益,这世间学数术者有,但精通者太少。”
    “朕明白了,数术会纳入科举。”
    “谢陛下!”李淳风再次行礼。
    房玄龄看着这些图表心中也很矛盾,这些图表看似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可这又何尝不是机密,若是这些数据堂而皇之传出去可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大唐如今国力如何?
    收回心神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此物应该收纳好。”
    李世民点头。
    朝中发生了什么李正不知道,倒是传出了一个消息,李世民让原本出嫁的永嘉公主改嫁了,这也彰显朝中让寡妇改嫁的制度,说白了还是要生娃娃。
    皇家都做表彰了坊间自然也要跟随。
    这倒是一个新鲜的皇家绯闻,是一个饭后不错的谈资。
    不过眼下李正看着自家的门口的泾阳县令自己爹拌嘴的事情有些头疼。
    朝中不仅让寡妇再嫁,合离的人也再嫁,就怕李世民一冲动带兵杀入寺庙让那些尼姑也再嫁了,到时候又会是一幅多么壮烈的场景,成千上万的尼姑被官府逼着嫁人,这也太可怕了。
    自己爹自然也不能放过,从记事以来李大熊就带着自己过日子。
    也没见李大熊要再讨个媳妇,他本人像是很抗拒这件事。
    这个时代有些陌生,至少是李大熊一人养大了自己。
    李正拉着泾阳县令走到一边问道:“这件事就不能缓缓吗?总不能逼良为……不对,总不能霸王硬上弓对不对。”
    “县侯呀,这不是本县令一个人能管得了的事情,若不是朝堂放出话语来,我一个小小县令断不敢打扰县侯。”
    “朝堂放出来的话语?”李正疑惑道问道。
    身后传来了摔门声,李大熊已经关上了门,在晚节不保这种事情上,李大熊躲得远远的。
    泾阳县令也回头看了一眼小声对李正说道:“县侯所有不知道,这次朝中下来的政令,首当其冲就是权贵门第,门第高要做表率,下面的百姓才会信服呀,再说都是门一关灯一灭的事情有什么难的,县侯您爹也还年轻。”
    “他不想我有什么办法?”李正无奈说道:“就没别的办法吗?”
    泾阳县令思量一会儿,“到时候就说下官管治不力吧,下官豁出这个官不做了,以后给县侯办事,县侯给的钱还多下官不亏。”
    “你可真实在啊。”
    泾阳县令也急得跺脚说道:“据说这件事还是李淳风闹出来了的,说是他画了一个什么表,陛下就又下了这道旨意”


第二百九十六章 甘蔗
    “李淳风?”李正好奇问道:“这里面有李淳风什么事情。”
    泾阳县令解释道:“这个下官也不是很清楚,县侯难道不清楚吗?”
    提升人口?人口不足?鼓励生孩子?
    还有李淳风的事情,突然明白了什么,李正自语道:“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
    “自己给自己添堵?”泾阳县令好奇问道:“县侯何处此言。”
    “没什么。”李正感慨道:“我想起了一些不高兴的事情。”
    “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可以与下官说吗?”
    李淳风正在研究大数据,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就让李世民开始为人口发愁了,可能是大数据用歪了吧,这个时候不应该发展农业和商业最重要的阶段吗?
    怎么现在就开始搞人口了呢?
    李正长叹一口气。
    泾阳县令也长叹一口气,“县侯,下官身为县令已经管了泾阳很长一段时间了,若是可以跟着县侯办事,下官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我知道。”李正有气无力的点头。
    泾阳县令长叹一口气,“只是只从县侯管理泾阳以来,如今的泾阳可谓是夜不闭户,如此的富足,泾阳百姓脸上有笑容也让下官非常的欣慰。”
    李正斜眼看着他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泾阳县令感慨道:“不瞒县侯,下官的俸禄只有三石。”
    “所以呢?”李正问道。
    泾阳县令神情开始变得委屈,“县侯,在下从小饱读诗书,原本想着能够进士及第,没想到成了一个县令,本想着做个几年县令之后就可以进朝堂,所以这些年下官一直勤勉,一直为了泾阳百姓的富足生活殚精竭虑。”
    “然后呢。”李正有些意识到这个家伙想要做什么了。
    泾阳县令说道:“下官不想做官了,想跟着县侯混。”
    “这件事以后再说,最近我和长安那位的关系不是太好,你这个时候跳槽容易让我得罪他。”李正说道。
    “是吗?”泾阳县令紧张了起来便问道:“莫非有很多朝中官员想要跟着县侯?”
    李正郑重地点头,“跟着我是很有风险,因为我不是皇帝,你现在是县令可你现在跟着的是皇帝,懂我意思吗?”
    泾阳县令点头,“在下明白。”
    “不说这个,我爹的事情有什么办法吗?”李正问道。
    泾阳县令犹豫了一会儿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正又问道:“细细说来。”
    泾阳县令长叹一口气说道:“这件事要说难办,要说好办也好办,其实很多人为了躲婚事可以去从军。”
    “从军?”李正想到自己的如今处境,让李大熊从军不是一件好事。
    兵权这个东西,碰都不想碰,一碰就是要出事。
    李正说道:“只有这办法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