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能好好说话吗?”李正挣脱程处默的双手,问向一旁的李泰小声说道:“魏王殿下,他……”
    李泰:“怎么了?”
    拉着李泰走到一边,背对着程处默,李正说道:“他这种情况多久了?”
    李泰也回头看了一眼程处默说道:“没救了是吗?”
    “大概是吧。”
    李正若有所思地点头。
    两人心有灵犀同时长叹一口气。
    李泰这才想起来说道:“对了,你小子现在在长安也是一个诗圣了,你的谣言也停止了,现在谁敢说你的谣言本王也绝不饶他。”
    李正连忙做揖,“多谢魏王殿下照顾。”
    李泰微微点头,“应该的,咱们什么交情。”
    再次回神看向程处默,李正问道:“处默你还好吗?”
    程处默愣在原地,“李正啊,你上次给我喝的酒还有没有,就是能够让我一杯醉倒的酒水。”
    李正连忙退后几步,“处默能不能不要像个鬼一样的说话,我有点怕。”
    “你知道吗?这些天我什么酒都喝不进去,你知道那种痛苦吗?”
    其实上次给程处默喝的医用酒精兑水,这种东西不能喝的,要是再给程处默喝把人给喝傻了怎么办。
    “烈酒这个东西不好酿啊,我仅剩的一点都被你喝完了,现在我也没有了。”
    程处默很失落。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李正说道。
    大唐没有烈酒,这不失为一种商机。
    见程处默大眼瞪着自己,李正说道:“首先,我没有钱是个问题。”
    程处默爽快答应:“我出!”
    “至少要五千贯。”
    “没问题。”
    李正接着说道:“其次,我要酒,你们平日里喝的酒,最好是陈酿。”
    “只要你能制出烈酒,你要什么我都给你。”程处默说道。
    “那先来个五十斤陈酿。”
    “抱在我身上。”
    “我还要三十头猪,最好是有公有母的。”
    “好!”程处默爽快答应,细细一想又不对,“猪和酒有什么关系?”
    “你还想不想要烈酒了?”
    “要!”程处默使劲点头。
    “那就不要有这么多废话,那我要东西全部带来,半个月后,我给你烈酒。”
    “好!”程处默点头,就离开去准备东西。
    李泰孤疑地看着李正。
    “怎么了?”
    意识到李泰的目光,李正问道。
    “猪和酒到底有什么关系。”李泰逼问道。
    “其实……没什么关系,主要是我想要村里养猪,为了村里人的膳食平衡着想。”
    “我就知道。”
    李泰肯定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猪肉虽说是贱肉,除了权贵们不吃,百姓们暗地里还是会吃的。
    普通老百姓能够吃上一顿肉不容易,若是吃也会暗地里买一些便宜的猪肉。
    “你还有什么事吗?”
    李泰叹息说道:“李正,最近朝中出了一件事情,太原一地好像要又要出现蝗灾了,今日听说有太原的奏章加急送来。”
    “那是你们朝中的事情,再说了我只会一些诗词,治理国事我真不行。”
    就知道这家伙会这么说,李泰瞧着他镇定自若的模样,竟然还抠着指甲缝里的泥。
    “也对,会诗词歌赋也就算了,你要是连国事都会治理,长安的男人还活不活了,我都不好意思和你做兄弟了。”


第三十四章 拉拢 
    和李泰正聊着,李义府急急忙忙跑来。
    “怎么了?”李正奇怪,问道。
    李义府擦去额头的汗水说道:“泾阳令,有好多人说是要拜你为师呢。”
    李正讶异说道:“我没说要收徒弟。”
    “可是,你不是开了泾阳书院嘛?!”
    李泰笑着说道:“我觉得你收一些弟子也挺好的。”
    李正摇头说道:“李义府,你带话下去就说我李正不收弟子。”
    “好。”李义府点头。
    “还有!”
    李正叫住他接着嘱咐道:“你带一些人把村口的路给堵了,不要让闲杂人进来,就说我李正闭门不见客。”
    等李泰要回长安坐着马车来到泾阳村口的时候。
    一群学子就围了上来。
    “这是魏王殿下的马车吧。”
    “魏王殿下是去见李正了吗?”
    “刚刚有人说李正不收弟子,还不让我们进去。”
    李泰坐在马车里心中后悔啊,真该改道绕路走的。
    只好走出马车,这一看马车周边围着数百个人。
    “诸位!”李泰站出马车说道:“诸位稍安勿躁,李正是我的朋友。”
    ……
    “原来李正是魏王殿下的朋友。”
    “原来是这样啊。”
    “魏王殿下和李正认识多久了。”
    “魏王殿下能不能让我们见一见李正。”
    ……
    听着他们议论,李泰清了清嗓子神情威严说道:“诸位安静,且听我说。”
    场面终于安静了下来。
    李泰开口讲话说道:“你们也知道李正一口气写了数百首诗,他现在很累需要休息,你们若是在这样打扰他休息,说不定他一直不会见你们。”
    这话一出又有人议论起来。
    “魏王殿下说的有道理。”
    “确实是我们唐突了。”
    “李正这般的文采,是我们有辱斯文了。”
    ……
    李泰走了两步又说道:“李正他是我朋友,可我也是魏王,你们的话我下次一定递给李正,只是李正性格古怪,能不能见你们还要看他自己的想法。”
    “魏王殿下,这是我写的文章给你带给李正看吗?”有个书生递来一卷书。
    又有人递来一卷书,“这是我写的,若是李正能够在上面留下只言片语也好。”
    “魏王殿下……”
    群众的热情难以抵挡,李泰连忙说道:“你们都把你们的投卷交给我,署名上写好你们的名字,我会帮忙转交给李正。”
    “好,先交给魏王殿下。”
    “交给魏王殿下。”
    ……
    投卷的方式也可以投给朝中官吏,也可以在弘文馆投卷,书生士子是可以投卷给地方官吏的。
    文章被地方官吏看重之后,再随着奏章送入朝中。
    如今李正也是泾阳令,自然可以被投卷。
    李泰也乐得借此来收拢这些书生士子的人心。
    接过一份又一份的投卷,马车里面都塞满了。
    李泰只好坐在马车外,安抚好这群人后,小声催促车夫,“赶紧打道回府,此地不宜久留。”
    车夫赶紧赶着马匹离开。
    东宫
    李正这一次在长安彻底正了他自己的名声,太子也一直关注着事情的发展。
    听完了东宫属官的禀报,李承乾问道:“李泰什么时候和李正交上了朋友?”
    “回太子殿下,我们也不知道,咱们的人一直盯着泾阳,魏王也只是去过泾阳几次而已。”
    当初应该直接向李正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会被李泰给捷足先登了。
    李承乾一拳打在桌案上,心中懊悔当初犹豫。
    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李正是一个傻子。
    思量之下李承乾问道:“你说有很多读书人向李正投卷。”
    “是的。”属官躬身回答。
    现在的李正对长安的影响太大了,数百篇诗词写出来,就连长安的老一辈们都自愧不如。
    如果说将来李正会是长安与关中书生士子的领头人。
    那么谁掌握了李正,就间接可以掌握天下读书人?
    “你说李正和李泰就见了几次面?”
    “对。”属官回答说道:“应该只有三次,第一次是为皇后求药。”
    十四岁的李承乾又是一拳打在了桌案上,怒喝道:“狡猾的李泰!”
    李泰去见李正是为了求药而不是为了拉拢李正。
    这个借口李泰用得很合适,而且也不好反驳。
    因为孝心才会去求药,就算是父皇也不好说什么。
    何况李泰也真的向李正求到了药,还缓解了母后的病情。
    “就算李泰口口声声说他和李正是朋友,他们之间的交情也没有这么深。”
    属官站在一旁沉默着,不敢多说话。
    李承乾现在怒火中烧,若是因为自己的眼神惹恼了太子,说不定要被赶出东宫。
    不敢多说话,也怕说错话。
    “太子殿下,长孙冲来了。”东宫的侍卫来报。
    李承乾想起今日太原传来的急报。
    去年的蝗灾闹得很大,所有人都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拉拢李正是必须的,李泰和李正的关系没这么好,应该是李泰自己的一面之词。
    这次太原的事情也要做好,这是自己向父皇表现的机会。
    李正要拉拢,朝中的事情,自己身为太子也要以身作则去为父皇担忧。
    长孙冲带着人来就是为了一起商议怎么处理太原的事情。
    蝗灾一旦闹起来,一定会闹得人心惶惶。
    自己可以为父皇治理太原的事情出谋划策解决,这也是一个功劳。
    想必李泰没有像自己有这么多谋士出谋划策。
    李承乾吩咐道:“去查查李正,孤要有关李正所有的消息,他是身世,他的背景,他的亲人。”
    “是这就去办。”
    属官急急忙忙离开。
    李承乾收拾一番心情说道:“让长孙冲和他的人进来吧。”
    东宫开始为太原的事情商量。
    甘露殿内也为了太原的事情吵的焦头烂额。
    本想着召见房玄龄和杜如晦商量,又召见了长孙无忌,岑文本等掌握朝中政事枢纽的文官全部来到的甘露殿。
    一边主张把太原的田地一把火全部烧了一了百了,等四五月份蝗虫飞起来了又会出大乱子。
    也有人认为先办法捉虫。
    还有人认为只有太原一地有这种情况不用这么着急。


第三十五章 能生儿子
    甚至还有人说要做一场法事。
    立刻引来了强烈反对。
    甘露殿越吵越大声,李世民实在受不了拍了拍桌子,众人才不再议论。
    “你们都把自己的方法写下来送入中书省。”李世民疲惫的说道。
    知道李世民发脾气了,众人这才行礼告退离开。
    一群文官离开之后,甘露殿终于安静了。
    李世民将身体的重量完全放在靠背上,闭眼放松身体又问着身边的太监,“李正还在作诗吗?”
    “已经没有在作诗了。”太监回话道。
    “他现在在做什么?”
    太监小声说道:“说是李正闭门不再见客,还说他现在也不收弟子了,长安有好多读书人想要拜李正为师呢。”
    “这小子倒是机灵,知道在这个时候激流勇退。”
    “青雀今天是不是又去见李正了?”李世民低声问道。
    “确实去了,不过只是去了一趟不到半个时辰就回来了,而且还帮李正收了不少读书人的投卷。”
    李世民微微点头,对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儿子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
    李承乾心有城府可没什么自己的主见。
    李泰虽然聪明但都用在小聪明上。
    此刻的李泰完全不知道自己一直在父皇的监视下,盘腿坐在自己的府邸里。
    吃着干果瞧着一份又一份的投卷。
    这一次去见李正竟然还能收到这里的投卷,真是意外之喜。
    晚上开个小灶吃一顿肉庆祝一下,嗯!
    李泰不住地点头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
    反正李正对朝中的事情也漠不关心,估计他也懒得去管这些投卷。
    挑选出了几篇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李泰先放在自己书架。
    李正在长安几乎是一夜成名。
    不少长安的权贵都想要去结交李正。
    李正很年轻才十二岁,最重要的是李正还没娶妻。
    可不能让别家的闺女得了手。
    一时间各家权贵立刻发动自己的力量去给李正送话过去。
    泾阳村里
    村子里一个扛着擀面杖的妇女说道:“以后谁要是再说咱们李正的坏话,老娘拔了他的舌头。”
    这话听得李正打了一个激灵,唐朝的女人果然彪悍。
    “就是,咱们李正可是连国子监都要来请的人才。”
    李正尴尬笑笑,心里很想说,自己好像已经把孔颖达得罪了,这个老家伙说不定正在想着怎么找回他自己的面子。
    “咱们村好不容易有一个出息的人。”
    “可不能让长安的人乱说。”
    “那些人就是嫉妒我们李正有才华。”
    “可不咋滴,十里八乡的闺女都眼巴巴想要嫁给咱们李正呢。”
    ……
    村子里的百姓淳朴。
    他们会来维护自己。
    以前泾阳县穷,也经常被别的地方看不起。
    有时候穷到这里的男人三十岁都找不到媳妇。
    现在村子里有地了,村子里的人也挺直了腰板,扬眉吐气了一番。
    如今李正一夜作诗数百首,还有谁敢说李正的闲话?
    自觉把闺女送上来,还用得着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