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江山是长孙皇后的人,看着是给自己做保镖,李正心里明白,其实这是皇家在监视自己。
    真要是自己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李江山不但不会帮自己,反而会非常干净利落地剁了自己。
    人心就是这么可怕,不要太相信别人。
    尤其是一个整日抱着刀的人。
    回到马圈,李正晾嗮的硝石,再次翻了一遍。
    最近长安多雨,都发潮了。
    火药的配方必须要保持干燥才行,不然只会冒烟不会爆炸,俗称哑火。
    如今的大唐尚武,读书人不多。
    李世民除了要对内文治武功,对外也要开疆拓土,李世民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
    佛家讲究仁慈,讲究慈悲为怀。
    李世民没什么这么讲究,从反击突厥的阴山一战中可以看得出来,李世民更喜欢以牙还牙。
    拿下了阴山对李世民来说可以更好地防御突厥。
    李正把这些硝石与煤炭都翻了一遍,让它们的去潮更加地彻底。
    李正不是很喜欢佛家,至少是这个时代的佛家。
    在如今这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佛家除了宣扬他们信仰以外不干正事,当然了越来越多的人信佛对他们来说香火钱也会越多。
    这对古代社会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上的正面影响。
    李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喝着茶水嗮着太阳,闹吧!
    不震一震你们这些愚昧的家伙,真以为唯物少年多么好欺负?
    什么狗屁信仰,我信仰我自己,除非你们真能让佛祖来除了我这个祸害,我不把你们的佛门炸个干净,我李正上辈子九年义务白读了!
    从古至今道家虽然有些荒诞,一天天想着炼丹成仙,死了这么多的道士他们还是不死心。
    但至少在李正的认为中,道家比佛家好太多了。
    道家干实事的比较多,历朝历代的名人也比较多。
    道家老子,黄石公,刘伯温,陶弘景,还有现在的李淳风,孙思邈。


第三百一十五章 南朝的后尘
    这些都是干实事的,比那些只会谈虔诚的和尚好得太多了。
    要说道门的贡献从古以来真要说的话,天文学,数学,比如圆周率,甚至还有一定的科学。
    照道理来说火药这个东西,还和道士有着莫名其妙的关系。
    是真是假就不好说了,反正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来的规矩,剃度做和尚就可以不用交赋税,不用服徭役兵役,还可以不用种田。
    全靠香火钱来养活他们,整日都闲着在寺庙里敲木鱼。
    李承乾也很担心李正,匆忙来到泾阳,看到这家伙悠闲地嗮着太阳,现在长安多少人为他李正着急,这小子竟然还有这份闲心。
    “李正。”李承乾上前招呼道。
    “太子殿下,你怎么来了。”
    “孤听说那些僧人要在长安举办佛会。”
    “佛会?”李正喝下一口热茶,“我听许敬宗说了。”
    李承乾狐疑地看着李正,“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
    “我有什么好着急了。”李正笑着说道:“一大群和尚聚在一起敲木鱼念佛经,画圈圈来诅咒我吗?”
    李承乾一时语窒,细细一想一大群和尚聚集在一起,画圈圈诅咒?这确实有些好笑。
    “李正,你放心,父皇有意治理寺庙,孤也不信他们的那套。”
    “你嗮这么多硝石做什么?”
    听李承乾问起,李正解释道:“我闲着没事干,嗮石头玩。”
    李承乾笑着,“外面吵得沸沸扬扬,孤还真是羡慕你的这份心性。”
    “其实这次来孤有些话想要问你。”
    李正翘着二郎腿,摇着手中的鹅毛扇,李承乾这人还是挺实在的,就是有些太实诚了,不如李泰机灵。
    李承乾低声问道:“李正,孤想听听你对佛家的看法。”
    “佛家啊。”
    李正思量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太子殿下要不要和父皇说一下,这年头的和尚近不近女色不知道,反正出家人不能生孩子。”
    “要是越来越多的人做和尚会不会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下降?”
    李承乾:“生育率?”
    “就是造孩子。”李正接着说道:“若是可以让那些和尚都还俗,可以让多少年轻人回到田地里劳作,可以增加多少的壮丁。”
    “自己动手种田可以丰衣足食,何必靠着满嘴忽悠利用香火钱来养活。”
    “让茫然无措的人去信佛,而忘了脚踏实地,信佛不如相信自己,信朝堂,相信你父皇,那些做和尚的不地道,还让别人也不地道。真不是个人。”
    李承乾听完李正的话,有些诧异,这么一说似乎很有道理。
    佛门越加壮大倒是对朝堂很不利。
    人口,赋税,徭役,耕种,哪一样不是朝中的重中之重。
    李承乾一脸担忧的点头,“你说的倒是在理,父皇也知道了佛门要管一管了。”
    李正小声又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寺庙有钱,有很多的香火钱,这可是一笔大财,要是你父皇不好下手,交给在下,咱们五五分账。”
    李承乾尴尬一笑。
    “不分钱也没事,太子殿下,切莫让大唐走了南朝的末路,想必太子殿下肯定比我清楚,萧梁的覆没可不远啊。”
    萧梁?李承乾琢磨着李正的话,眼下的形势越发明白。
    晚唐诗人杜牧,有一首诗,诗中有一句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说的就是南朝的佛法兴盛,其实并没有夸张,还说少了,最高峰的时候有南朝都城就有六百八十寺,李正觉得这句诗有点讽刺的意思,楼台都拆了,全部变成了寺庙。
    从南朝延续下来,寺院林立,佛门的影响一直很大。
    当然历代帝王中灭佛的人也不少,甚至佛门的危险的明白人也不少。
    奈何这历史洪流中总有这么几个二傻子。
    南北朝就有个二愣子,萧梁时期,更是从国库里掏钱来修建寺庙,就连都城就有五百座寺庙。
    也有了一句很有名的典故,出了南门皆是寺,可见当时佛寺风气之盛。
    没有他二愣子萧皇帝的鼎立支持,佛门又怎么会有如今这么鼎盛的局面。
    建造这么多的佛寺,一个皇帝让勤劳的中原百姓不去为家,为国做贡献。
    倒是都给和尚去修建寺庙了,真是一种讽刺。
    以至于南朝越来越多的人信佛,不当兵,不事耕种,劳动力,生产力越发不行。
    北朝尚武,天天练兵。
    虽然是比哪一方更烂,可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南朝哪里还有军事力量,年轻人都去当和尚了,谁来打仗。
    南朝的覆灭和这个有离不开的关系。
    李正对沉默的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佛门可以存在,但是一定管!不能放任他们壮大。”
    李承乾苦恼着说道:“说来我父皇也不是很好办,现如今佛门中不少人与儒家子弟联合,还不是你之前得罪了五姓,只是我父皇现在不好下手。”
    “太子殿下在这里也让我有些不好下手。”
    “什么?”李承乾诧异道。
    李正改口说道:“太子殿下还是早些回去吧,今日我会有些忙怕是不能招待你了。”
    李承乾也是点头站起身拍着李正的肩膀说道:“李正,你放心!孤一定会想办法的。”
    “我知道。”李正一边应付着说道:“天色不早了,太子早些回去吧。”
    立政殿,这里的孩子都要叫永嘉公主一声姑姑。
    永嘉公主的品行很差,李世民的姐妹兄弟之中。
    永嘉当年做的那些事如今想起来也让长孙皇后与皇家觉得蒙羞。
    “丽质。”长孙皇后一边缝补着衣服呼唤道。
    李丽质正在教着李治写字,听到母后说话回头站起身,“母后。”
    长孙皇后叹息一声,小声说道:“弟弟妹妹你平日里都照看着点,不要让她们去武德殿走动。”
    “嗯,女儿明白了,会看好弟弟妹妹的。”李丽质郑重点头。
    长孙皇后对李丽质很放心,李丽质很懂事。
    可这些孩子不同,他们都还小。
    长孙皇后也不想孩子们跟着永嘉学坏。
    李丽质小声问道:“母后,听说最近有很多人在声讨李正。”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你还担心李正?”


第三百一十六章 除暴安良平生所好
    李丽质心里确实有些担心,不过仔细想想确实,好像还真没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李正。
    越想着李丽质心中越发地觉得自己为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这家伙每一次遇到麻烦都能迎刃而解,还能从中大赚一笔。
    李丽质也想明白了,担心这家伙做什么?
    还不如好好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女儿不担心他了。”李丽质笑道。
    长孙皇后无奈地笑笑。
    长安
    李崇义在家里来回踱步走着一边对李孝恭说道:“父亲,你说李正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孝恭摇头叹息,李崇义这个孩子就是太讲交情,早些年在行伍待久了,这孩子身上的兄弟义气很重。
    李孝恭无奈说道:“什么时候你可以想想你自己的处境。”
    “孩儿知道自己的分寸,可是现在李正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孩儿不能坐视不管。”
    李孝恭笑道:“你放心吧,李正这个小子不会有大事的。”
    “陛下不会处置李正来平息众怒吗?”
    “你小子还是把长安想的太简单了。”
    长安不简单从一定道理上来说长安是一个龙潭虎穴。
    程处默扛着一把横刀正在长安的南城门口,一边啃着一只羊腿,盯着每一个走入长安城的人。
    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程处默的目光一直看着这些路人的头顶。
    程家的部曲匆忙来报:“在东门和西门抓到了五六个和尚。”
    “好!”程处默站起身提了提裤腰。
    “那个……”程处默的部曲犹豫着说道:“小爷,咱们的人就这么在城门口抓拿和尚,官府的人已经几次来问过了。”
    程处默提着横刀问道:“是吗?哪家官衙?某去砸了它。”
    “这……”
    程处默搭着这个部曲的肩膀说道:“小爷今天跟你好好说道,他李正是和小爷我一起蹲过大理寺地牢的好兄弟,他要是有什么闪失,某杀光全长安的和尚。你现在拦着这些和尚来长安开佛会,你在救这些和尚,你小子懂否?”
    “懂!”
    这个部曲站得笔直一动不敢动,“小爷说的我都知道了,这刀可以放下了吗?”
    程处默收起手中的横刀低语说道:“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某总是管不好自己手里的刀,时不时就往人脖子上飘。”
    “程小爷可要管好手里的刀,千万不要出了人命了,在下这就去盯梢。”
    “回来。”程处默又叫住他。
    “程小爷还有什么吩咐。”
    程处默咧嘴对他说道:“有官府来过问你们,你们就让那些做官的来找我,要是你们盯不住人,某就拿你们是问!”
    “喏!”这个部曲大声回应慌张地离开。
    程处默坐在原来的石头上,嘴里啃着羊腿,“一帮秃驴还想动我程某人的兄弟?”
    注意到守城门士兵的目光,程处默当即瞪了回去,“看什么看!”
    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带着自己的部曲在长安城外到处抓和尚,这件事一下子就传开了。
    当然也逃不过李世民的耳朵,更是有言官把程咬金弹劾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这种事情程咬金的儿子来掺和,让李世民感觉一阵头大,立刻召见了程咬金。
    李世民指着程咬金说道:“你说说你,你儿子抓那些和尚做什么?”
    “陛下,臣管教不周,只是臣找了好几次也找不到那小子去哪儿了。”
    “找不到?”
    程咬金当即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带着他来甘露殿向陛下谢罪。”
    李世民无奈长叹一口气,“退下吧。”
    程咬金笑着告退,刚走出承天门就遇到了几个言官,不屑地笑着。
    这群言官还打算向陛下告状?
    和陛下说了带程处默去谢罪,又没说什么时候去谢罪。
    程咬金一步步朝着自己的府上走去,打算找牛进达好好喝一顿。
    长安城门外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不少和尚都和程处默家的部曲对峙着。
    程处默盯着眼前数百个和尚冷声说道:“今天你们谁也别想进长安城!”
    有和尚指着程处默大声说道:“想不到长安权贵子弟如此跋扈?”
    “跋扈?”程处默大笑着说道:“全长安都知道我程某人跋扈惯了。”
    一群和尚对拦在眼前的程家一群部曲咬牙切齿。
    程处默身边的部曲说道:“弟兄们,拿棍子!可以打断他们的腿,不要出人命!”
    “喏!”
    一众部曲响应程处默的号令,一个个提着手腕粗的棍子走上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