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照现在泾阳的位置,从南一路走到渭水,再算算大虎骑马的速度。
    距离应该不会太远,很有可能就在渭水附近。
    渭水附近似乎也没有可以让大军驻扎的地方,李正心中好奇,李二到底把龙武军放在了什么地方。
    “你看地图做甚。”
    听到说话声,李正吓了一个激灵,回头一看是李泰。
    “我说魏王殿下,你能不能不要突然出现在人家身后。”
    “怎么了?”
    这胖子什么时候走路都不带声了。
    李正平复着自己的心绪,“魏王殿下,麻烦你下次走路的时候带点声,哪天我要是被你吓死了,我和谁讲理去。”
    “你可以和我父皇讲理。”李泰笑呵呵说道。
    “可拉倒吧,你父皇估计会高兴的睡不着觉。”李正收起地图,“你找我什么事情?”
    “有人要见你,我只是带来引见。”
    “谁呀。”
    李正跟着李泰走出了屋子就见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和尚。
    拉着李泰走到一旁,李正问道:“胖子,你带两个和尚来见我是什么意思?”
    “他们有事找你帮忙来着。”
    “我能帮和尚什么?”
    李泰叹息说道:“我也是受人所托。”
    老和尚穿着僧袍恭敬地站着,还有一个年轻一点的和尚,看起来十四五岁的模样。
    李泰对这两个和尚介绍道:“这位便是泾阳县侯。”
    老和尚当即上前一步对李正说道:“施主,老衲来自永阳坊大总持寺,法号道岳。”
    老和尚指着一旁的小和尚说道:“这位是老衲的弟子,辩机。”
    辩机朝着李正行礼,“贫僧辩机,见过泾阳县侯。”
    辩机!
    李正看着这个年轻的和尚再次问道:“你就是辩机?”
    辩机的神色有些紧张,退后一步说道:“县侯认识小僧?”
    “当然认识了。”李正摇着手里的扇子。
    道岳恭敬地对李正说道:“泾阳县侯,老衲有一事想不明白。”
    李正不是很待见和尚,在大唐这个时代,和尚不事生产,靠着贩卖信仰来挣钱的家伙。


第三百一十一章 彻查寺庙
    据说唐朝的和尚都是有钱的大户来着,而且还是免税的。
    道岳见李正不说话,再次问道:“不知道我们佛家子弟可有什么地方得罪过县侯?”
    李正疑惑地看着李泰。
    道岳拿出一本白蛇传放在了李正的面前,低声说道:“老衲查遍了中原诸多寺庙的僧人,并没有查到一个法号叫做法海的人,可县侯的这本书中,法海所行是为人间正道。”
    “却连累我们佛门被世人多摒弃,还请县侯为我们主持公道。”
    李正又看了一天这个老和尚再次说道:“怎么为你们主持公道?”
    辩机上前行礼说道:“这世间的事情正邪自古不两立,法海镇压白蛇乃是为民除害,白蛇为祸人间蛊惑读书人是罪有应得。”
    李正盯着辩机。
    辩机注意到李正的眼神,退后一步又说道:“还请县侯修改,还我佛门名声一个清净。”
    李正对辩机说道:“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辩机又说道:“小僧为何不能说话了,世间道理不就是这样吗?”
    李正接着说道:“我要是不改当如何?”
    “你!”
    辩机刚要多说什么,道岳上前一步拦住辩机再次说道:“县侯,我等佛门子弟只是希望还世间一个正道,白蛇乃是祸患,若是世人皆以为法海做错了,我佛门正道何存?”
    “你在威胁我?是不是我要是不改。就是我与你们佛门为敌?”
    道岳虔诚地念了一声佛号,“老衲只是想要劝县侯回头是岸。”
    “抱歉,我从来不走回头路。”
    道岳接着说道:“只要县侯悔改,佛祖会宽恕世人与县侯的。”
    李正站起身对这个老和尚说道:“宽恕是佛祖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你若真要威胁我,我很乐意送你们去见佛祖。”
    “县侯莫要执迷不悟。”道岳再次说道。
    看到大虎回来,李正大声说道:“大虎!送客。”
    道岳再次说道:“老衲知道县侯亲近道士,可佛门并没有得罪过县侯,还请县侯三思。”
    “大虎,把人给我赶出去!”李正大声说道:“我看着这两个人恶心。”
    大虎也拔出了自己的佩刀指着两个和尚说道:“你们要是再不走,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
    李正对这两个和尚说道:“这里是龙武军的马圈,就算我在这里杀了你们,也是你们擅闯龙武军重地。”
    道岳深深看了一眼李正,只好带着辩机离开。
    等他们走了之后,李泰解释道:“李正,我真不知道他们要来见你是为了这事。”
    “魏王殿下怎么会认识他们的。”
    李泰坐下说道:“我也不认识他们,是我的姑姑引荐给我的。”
    “你姑姑这么多,哪位啊?”
    “还能是谁,朝中公主这么多出家的就一位。”
    “出家的公主?”李正思量着:“你说的是房陵公主?”
    “改封号了,是永嘉公主。”李泰感慨着说道:“其实是我姑姑让他们来见我的,我根本不认识他们,再怎么说也是我姑姑,我不好拒绝,要是早知道是这样,我也不会带着他们来见你。”
    李正对大虎说道:“你传话下去,以后凡是有和尚来我泾阳地界,全部给我赶出去。”
    “喏!”
    大虎得令离开。
    李正对李泰说道:“魏王殿下,做和尚的不是好人啊。”
    李泰也说道:“他们的心思未免也太过狭隘。”
    “魏王殿下这世道和尚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嗯?此话怎讲?”
    李正接着说道:“和尚信佛,他们也会劝导别人信佛,而佛家子弟是不事生产的,他们靠着被人施舍的钱过活,甚至香火钱都不用交税,那可是一个大唐的避税天堂啊。”
    “而且信佛的人太多更不是一件好事,这世上越来越多的人,和尚心中信佛,他们不信帝王,他们祈求佛祖,却从来不干正经事,就算是有人饿死了,他们也只会念念佛号了事,若是佛经真的可以治理天下,要皇帝做什么。”
    李泰的面色也开始紧张起来,思索着李正的话语。
    “永远不要放弃我们中原人勤劳种地,艰苦朴素的本质,等到全天下的人都信佛了,这个天下也就完犊子了。”
    等李泰回到长安之后,心里一直想着李正的话语,等到全天下人都信佛了,这天下也就完犊子。
    李泰心中摇摆不定还是写下了一份奏章,让人连夜送入了宫中。
    在甘露殿批阅奏章的李世民见到李泰夜里让人送来的奏章有些好奇。
    批阅完各地的奏章之后,李世民看着李泰奏章里的话,裁撤佛寺,控制僧人数量。
    李世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份奏章。
    总算是看懂了李泰的这份奏章的上的意思。
    确实就像李泰说的,和尚不事生产,他们鲜有耕种,香火钱更是和朝中税收无关。
    最让李世民忌讳的还是李泰在奏章中的一句话,信佛而不信天子。
    这句话说到李世民的心里了。
    若是全天下的人都信佛了,这天下和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打心底,李世民也不是一个信佛的人。
    “王鼎。”
    “老奴在。”
    李世民放下李泰的这份奏章说道:“你去查查,现如今长安有多少寺庙,有多少僧人。”
    “喏。”
    李世民接着说道:“让永嘉还俗吧,别让她在寺庙里了。”
    天亮之后,大唐的政治机器开始运作,大理寺派出人手,立刻去查彻长安周边的寺庙。
    道岳看到不少官兵走入大主持寺,便问着一个大理寺的官吏,“施主为何来查寺庙?”
    大理寺的官吏瞧着这个老和尚说道:“怎么?什么时候开始,要查你们寺庙需要你们允许了?”
    辩机看着这群官吏在寺庙里乱翻,小声对道岳说道:“想必这一定和李正有关系,他是想报复。”
    道岳依旧念了一声佛号,心中越加的不安。
    永嘉公主被李世民的一道旨意还俗,重新回到了宫中。
    李世民不见自己,永嘉公主也知道李世民并不待见自己,见了一面长孙皇后之后便去了武德殿。


第三百一十二章 活该谢罪?
    先是暂住在武德殿,永嘉公主让人去打听陛下为什么要查彻长安的寺庙。
    想让寺庙减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听着房玄龄的讲述,整个长安周边以外一直到秦岭为止,现在查到的有寺庙五百座,僧人两万有余。
    这些僧不需要赋税,不需要耕种。
    房玄龄接着说道:“很多人对这次大理寺查寺庙的事情言辞颇多,已经有数家僧人聚集起来。”
    李世民神情凝重,“朕只不过试探了一番就来了这么大反响?”
    房玄龄稍稍点头,如今的事情确实这样。
    一个出家人往往可以带动很多人家,而且大多数都是权贵人家。
    这年头相比于普通的百姓,与佛家走动多的还是权贵。
    冯盎已经在来长安的路上,眼下岭南的事情不用太关心。
    本想着先是查探佛家的情况,还没动手就引来了这么多的反对声。
    “朕还没想着裁撤寺庙,这些人就要先站出来反对朕吗?”李世民的神情很不好。
    房玄龄拿出一份奏章说道:“陛下,这是大理寺这些日子查出来的情况。”
    李世民看着这份奏章,僧人两万有余,这些僧人若是团结起来,那就是两万大军。
    放在什么地方都是连卫府都不敢小看的兵力。
    相比于李正村子里仅有的几百个护卫。
    这些僧人的威胁太大了。
    从来没有想过大唐的僧人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信佛祖而不信天子。
    李世民低声说道:“玄龄你觉得佛家的事情如何?”
    房玄龄回道:“佛家一年香火上万贯有余,而且信徒越来越多,若是不加以控制,恐成大患。”
    李世民问着王鼎,“青雀呢。”
    王鼎也说道:“陛下,魏王殿下一早就去泾阳了。”
    “备好车驾,朕也去泾阳走一遭。”
    “喏。”
    李世民的动作开始了。
    在唐朝的中后期长安除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还成了佛家最鼎盛的土壤
    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都是恶。
    但凡事有利弊。
    到了唐朝的中叶,佛家的鼎盛更胜往昔。
    甚至还有倭国僧人来长安做官,还成了贵客高人一等?
    李隆基脑子就只有金碧辉煌和后宫三千了。
    治国和信仰是两回事。
    要是混为一谈,也就没有所谓的能人将相了。
    一切全看老天爷的眼色去办。
    什么狗屁佛祖,什么狗屁怜悯。
    李泰如今也有些慌了神,“李正,让你说僧人,现在好了事情越来越大了。”
    坐在一旁的许敬宗说道:“魏王殿下先不要着急,说不定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
    李世民来到马圈,站在屋外就听到了屋内的议论声,脚步停下听着他们的对话。
    房玄龄也示意大虎先不要声张。
    “李正都快火烧眉毛了,你怎么还有闲心看书。”
    李正吃着干果拿着手里的书本说道:“你急什么?”
    “我急什么?黄土都要埋到天灵盖了,你说我急什么?”李泰着急说道:“李正,不是我危言耸听,你得罪了五姓,你得罪了儒家,现在佛家也得罪你了,现如今佛门的人和儒家子弟都打算联手对你。”
    “嗯。”李正点头,“魏王殿下,要是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我能整出这么大的动静。”
    “你还很自得意满是不是?”李泰诧异的语调都高了几分。
    许敬宗小声说道“县侯,我们要不是先退一步。”
    “退个屁。”李正当即说道。
    “可是佛家打着怜悯苍生的旗号,若是裁撤寺庙,会对佛祖不敬。”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什么怜悯天下苍生,什么狗屁功德无量,真要有他妈的佛祖,贞观二年的旱灾死了多少人,贞观三年的霜冻死了多少人,天下大乱易子而食的时候,他们的佛祖在哪里?”
    “全是狗屁!”
    李正大声唾骂着。
    站在屋外的李世民听得一清二楚。
    回想当初隋末暴乱的时候,战场之上是遍地尸骸也没见有佛祖降临来普度众生。
    许敬宗安慰道:“县侯,你先不要这么激动。”
    李正对李泰说道:“我不信佛,我不信什么天上神明,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从来没有什么顺应天命,想活命,想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就要与天斗,上苍从来没有怜悯过我们,天花,雪灾,旱灾,水灾,一次又一次灾难都是我们这些凡人一次又一次地扛下来的,把自己的命交给老天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