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势不能比长安高,屋子也不能比皇宫的高,会逾制。
    李义府提点道:“要是修得不好官府可是要抓人的。”
    古代建房子确实麻烦。
    李正对他说道:“那就修一间大平房,中间留个场地就好。”
    李义府看着李正的脸色:“小官多嘴一句,泾阳令要修什么样的书院?”
    “书院不是都一个模样?”
    李义府小声说道:“这书院和书舍是两回事,就像国子监一样是有名字的那是大院,若是小书舍连个名字都不需要有。”
    “名字当然要有,就叫泾阳书院。”
    不得不说李正有点狂,李义府心中暗暗想着李正不去国子监反而自己建了泾阳书院。
    这是要和国子监叫板吗?
    泾阳村一片祥和,李正要建设书院消息从泾阳传开。
    几天后,长安有消息灵通的人立刻知道了消息。
    长安到处都有议论声,没人看好李正要开书院。
    就算是教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正在国子监也就待了一天。
    泾阳要开书院,而且是李正自己做夫子。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做夫子教书还是头一遭。
    很多人都觉得李正是弘文馆书舍和国子监的弃徒。
    这人在国子监的态度怠慢。
    在弘文馆书舍连字都写不好。
    孔颖达知道了消息倒是惊讶,也是没想到这小子会来这么一出。
    外面的人怎么说孔颖达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对他来说李正是一个很神秘的孩子。
    孔颖达自认这辈子见过的孩子很多。
    可还是第一次见到像李正这样的孩子。
    与其说傻,倒不如他骨子里有一种不屑。
    孔颖达对一旁的下人吩咐道:“传话下去,国子监学子谁也谈论李正的事情。”
    “喏。”下人点头离开。
    闭上眼,孔颖达疲倦地放下书卷,李正给自己的题还没解开呢。
    钦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说了李正要开书院的事情。
    “就是那个解开九章数术的李正?”袁天罡问道。
    李淳风心中着急,“像李正这样的人,他的数术本事完全入钦天监何苦自己自立山头。”
    袁天罡低声说道:“贫道至今没有参透那半月长的大雨是如何而来,是百年一遇吗?”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看着最近传来的战报。
    房玄龄与杜如晦的脸色也不是很好。
    这份战报是这几日刚刚从吐谷浑传来的,如今的吐谷浑一直在调兵遣将,已经在凉州与吐谷浑的交界处增兵了五万有余。
    光从这份战报上就能看得出来,吐谷浑确实有狼子野心。
    房玄龄躬身说道:“陛下,不可不防啊。”
    杜如晦也说道:“吐谷浑的地势很重要,靠着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隘口,如今我们早有准备,若是吐谷浑敢冒犯,说不定这对我们来说有理由拿下河西走廊了。”
    要是吐谷浑先动手,大唐再还手,大唐确实占理。
    李世民点头,心中越加疑惑这个李正到底是什么人。
    正如他所说,吐谷浑如此调兵遣将只有两个原因。
    吐谷浑确实有进犯凉州的念头,要不是就是吐谷浑的国王吃撑了闲着没事干调兵遣将玩呢。


第二十八章 泾阳书院
    李世民现在不是很想和吐谷浑开战,如今的大唐百废待兴想要好好养国力,积蓄力量。
    可是河西走廊这块地,自己很想要得到,不是不能打,只是如今朝中的粮食不多。
    这要是一开打把国本给打完了,可咋整。
    既想要河西走廊,又不想付出太多的代价。
    李世民苦恼地抹了一些清凉油。
    一抹清凉油神情神清气爽多了,可惜太医署的那些医官怎么都琢磨不出清凉游的配方。
    要不要问问李正?想起李正的那张贼兮兮笑脸,李世民又不想去了。
    李世民开口说道:“明日早朝,太极殿再议。”
    等到房玄龄和杜如晦离开之后,李世民也这才知道李正要开书院的事情。
    “陛下。”太监又说道:“据说赵国公也要再开一座书院,说是要招收更多的寒门学子。”
    李正要开书院,长孙无忌也要再开书院?这件事有趣。
    泾阳李正,基建狂魔。
    一座半成型的书院面前,李正面前站着十多个孩子。
    这些孩子都是泾阳村子里的,看起来都只有十岁不到。
    “怎么就只有这么几个。”李正问着李义府。
    李义府站在一旁板着脸说道:“稍微大点的孩子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哪有闲功夫。”
    “附近的村子呢?”李正问道。
    李义府叹息说道:“事情赶巧了,长孙家又开了一家书院。”
    李正:“所以呢?”
    李义府:“所以附近村子的孩子都去长安的长孙家书院了,说是一个月十文钱可便宜了。”
    李正若有所思点头,“原来是这样。”
    看来抢是抢是抢不过了,人家长孙家有名望有钱。
    这些孩子都是自家村子里的,瞧着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
    李正开口说道:“我要在你们之中选一个班长,三个组长。”
    “班长是什么?”有孩子问道。
    “问得好,你叫什么名字。”李正问道。
    “我叫大牛。”
    李正点头:“大牛是吧,以后你就是班长了,除了我这些孩子都归你管,你要好好保护他们。”
    “好。”
    大牛乖巧地坐下。
    这年头也没有黑板,李正拿着一根棍子在地上写下一个数字,“我们先从认识数字。”
    李正教着孩子们认识一到九的数字。
    李义府在一旁看着,李正写得字自己从未见过。
    也不像是胡乱写的,还挺有章法。
    不到一个时辰孩子们已经认识一到九并且已经会写下来。
    这些字非常的形象,不像是平常人写的字这么繁琐。
    半天时间,李正已经教会了他们认识数字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李义府很惊讶,这些孩子怎么学得这么快?
    等到李正离开之后,李义府找到一个刚刚结束上课的小孩。
    指着远处的水车问道:“那里应该有几架水车。”
    “六架。”孩子开口回答。
    “六架又六架是多少架。”李义府再次问道。
    这孩子想了一会儿说道:“应该是十二架。”
    他竟然都不用数手指,脑子一过就算出来了。
    正常的孩子应该还要掰着手指头数吧。
    李正的方法自己见所未见,确实用李正的方法可以把数术变得很简单。
    第二天一早,李正还是教这些孩子数学。
    李义府用心在一旁听着,很想知道李正是怎么把数术变得这么简单。
    又是半天的课程结束,孩子已经学会三个个位数相加了。
    李义府还是看不懂李正是怎么做到的。
    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李义府找到李正,“泾阳令,你是怎么做到的。”
    “什么怎么做到的。”李正一边走说道。
    “你是怎么这么快教会孩子们数术的?”
    十岁的孩子要是放在后世已经是三年级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孩子们起步太晚了,其实他们已经对数字有了一些认知,我教起来也容易。”
    “是这样吗?”李义府反问。
    李正抬着下巴说道:“那当然,想当年我十岁的时候加减乘除都用得很熟练了。”
    到了夜里李义府独自一人专研着李正的门道。
    怎么都想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接下来的几天,李正的每一堂课李义府都会去旁听。
    十天下来,李正已经在教乘法口诀表了……
    瞧着李正画在地上的乘法口诀表,李义府眼睛都看直了。
    第一次见到可以这么教数术的。
    按照李正的方法念了几遍,李义府立刻觉得这念法非常地有意思。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像是一首小调歌谣,很容易让人记得。
    听说过李正解开了九章数术。
    可真正看到李正是怎么教数术,李义府才觉得李淳风之辈也不过尔尔。
    等到这堂课结束之后。
    李义府连忙把地上的乘法口诀表抹去。
    “你怎么了?”
    “这些可都是泾阳令的本事,可不能让其他人给偷学了去。除了自己的这些弟子不要教给其他人。”
    接下来几天的课,李义府找了村里十多个壮汉把守门外。
    只要是李正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眼瞅着书院建成,书院不大,也就一间大房子还有一个院子。
    属地检测:属地一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任务完成:建设书院一座
    任务奖励:生石灰八千吨
    新任务发布:建设房屋三千幢
    任务奖励:开启药店二阶段
    李正完成讲课后接到系统任务。去找了李义府。
    原本村子穷,本来就这么几口人,好多房子都空着年久失修。
    想到要建设房屋三千幢,看着如今村子里的布局东一块地西一间房,这样的布局可不行。
    以后要建设更多的东西,村子里腾挪不出位置怎么办。
    “泾阳令怎么吩咐?”李义府问道。
    “我要把村子改建一下。”
    “怎么改建?”
    瞧着如今村子的布局,李正说道:“你看看如今的村子,东一块地,西一块房这样的布局看起来就很零散,我打算整理一下。”
    李正说着话,在地图上画下一块地,“把所有的居民都汇聚在这个位置,给他们建新房子。”


第二十九章 等着你反悔
    “这个怕是有些费劲,一时半会儿没这么快建好。”李义府说道。
    “建的时候用水泥,时间不着急,之前我们新招收的流民很多都是好几户住在一间屋子里,这样也不是一个事。”李正说道。
    李义府答应说道:“我这就去安排。”
    建设三千幢房屋可是一个大工程,数千个村民开始行动起来。
    正愁着自己村子里的布局,两个非常慷慨的客人上门了。
    “老哥,你又来啦。”李正惊喜说道。
    瞧着李正的笑脸,李世民勉强笑着。
    “这就是你家啊,你堂堂泾阳令住着这种房子,倒是简陋了一些。”李世民打量着四周。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这里虽然简陋一些不过我住着舒坦。”
    “好句子。”李世民赞叹点头。
    李正请两人坐下十多:“老哥吃了吗?我这里有番薯。”
    “不用了,我们吃过了。”房玄龄说道。
    李正还是给两人热情地泡上两杯茶水,老样子放了一些枸杞和金银花。
    李世民接过茶杯问道:“住着这么破落的屋子,想必找个媳妇挺难的吧。”
    尴尬地挠着后脑勺,李正说道:“我不着急。”
    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盯着李正的表情问道:“怎么?大丈夫娶妻生子还拖拖拉拉的?”
    李正说道:“我年纪还小。”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确实还小。”
    “知己啊。”李正上前握了握房玄龄的手。
    握手这个动作,房玄龄感觉很奇怪,倒是感觉没什么恶意。
    只是觉得新奇。
    李正感慨道:“你们是不知道,现在全村人都指着让我娶媳妇,感觉自己都快没人见人了。”
    “村子里的人是为你好,都在为你着想,看来你在这里很得民心。”李世民说道。
    李正连忙摆手,“那时当今陛下治理得好,要是他不打下这片江山,咱们能好好过日子吗?”
    李世民笑着指了指李正,拿出一封请柬,“这个给你。”
    房玄龄见到李世民拿出的请柬心中惊讶,这不是曲江池的请柬吗?
    见李正打开请柬看着,李世民说道:“这次陛下要在曲江池举办游园,老夫的一位老友正好去不了,不知道小兄弟……”
    “不去。”
    李正把请柬塞回去。
    李世民讶异问道:“为何?”
    “当今陛下屡次要我做官,又是国子监,又是秦琼大将军上门,我都给拒绝了,他估计记恨着我的。”
    房玄龄连忙说道:“你就不想知道当今陛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瞧着李正,李世民再次开口:“老夫听说这次有很多权贵走动,你去那里可以认识更多的人。”
    “我需要认识他们吗?”
    “你!”
    李世民就要发作,房玄龄连忙按住对李正再次劝说道:“请柬就放在这里,去不去看你的自己的心意。”
    说完房玄龄带着李世民离开了李正的家门。
    李世民一边往回走一边着急跺脚说道:“这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这般目中无人吗?”
    “陛下,切莫着急。”房玄龄连忙说道:“他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