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接触到执失思力吗?”
“没什么问题,我们军中的人一到突厥地盘,他们都不敢怠慢。”
李正点头说道:“前几天我写了一封信送去突厥给执失思力了,他现在应该已经准备了不少羊油,只要可以帮我把羊油运回来就行。”
李崇义说道:“没什么问题。”
“那就多谢崇义哥了。”
“你我之间就不用言谢,其实今日来我也是顺路看看昔日的袍泽,那时候还要多谢你收留了他们。”
邀请李崇义在家中坐下,李正给他倒上一杯茶水。
“果然茶叶要少放一些才好喝。”
李崇义接着说道:“李正你说公输家和墨家还在世上吗?”
“怎么了?”
“还不是你的魔方和华容道闹的,还那个鲁班锁,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鲁班传人又出世了。”
李崇义说完看着李正。
李正也被李崇义看得浑身不自在,“崇义哥,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魔方出自何人之手,我打听了一下,听说阎立本在此之前来过泾阳。”
“所以你就以为我是鲁班传人?”
李崇义说道:“就算你不是鲁班的传人,或者你和公输家或者墨家的人接触过。”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李正长叹一口气。
“没事,你且说说看我听着。”
李正的目光看向远处,“从前有个道士,他路过我家门口,拿出一份鲁班匠作秘术,说是鲁班的独门绝学,看我骨骼惊奇将来必成大器,死活要送给我,我要是不接受,他就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
“崇义哥,你怎么了?”
“……”
“你怎么走了?”
李义府来见李正,就瞧见了刚离开的李崇义。
“县侯,为何崇义老弟一路走一路摇头。”
“可能他的头比较痛吧。”
“头痛会摇头吗?”
“或许吧……”
两人看着李崇义的背影也是齐齐一声叹息。
李义府拿出一份册子说道:“这是坊市的账本。”
李正看着账本上的数目,“还不错,这个月又收到五万贯租钱。”
殷勤的给李正续上茶水,李义府又说道:“县侯有一些心怀叵测的家伙想要来买肥皂的秘方,已经轰出去了,奈何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来,很是烦人。”
“传话出去,肥皂的秘方不论他们出多少钱我都不卖。”
“嗯!”李义府义愤填膺地点头,“不论他们出多少价钱,不论他们来多少人我们都不卖秘方。”
长安
大唐的民风很淳朴。
大唐的官吏也很勤奋。
每天上朝,下朝,吃饭睡觉,还要打孩子。
日子过得很充实。
只是最近弘文馆很忙。
一个魔方和华容道,长安但凡是有些学识的人都想来试试手。
这么好玩的事情自然少了太上皇李渊。
李渊使劲拧着手中的魔方,满眼都是血丝,怎么拧都不能把六面相同颜色凑在一起。
武德殿的太监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生怕李渊一个不高兴要杀人,今日太上皇的脸上充满了杀气。
许久之后,李渊愤怒地把手中的魔方砸了,怒吼道:“到底是哪个天杀的做的魔方,把李世民给朕叫来,朕派兵要杀了那个不长眼的。”
皇宫立政殿
长孙皇后收到李江山让人送来的书信。
书信中的言辞无不在述说李正对印书坊散漫的态度。
“陛下,你说李正为何迟迟不扩大印书坊。”
批阅着奏章的李世民说道:“李正机灵着呢,这小子比谁都活得明白。”
都说帝王的心思不好猜,就算别人看不明白李世民的心思。
作为李世民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其实李世民对印书坊的事情也不着急。
印书坊是印书坊,书籍就是两回事了。
想让天下学子读什么样的书,才是李世民心中一直想的。
长孙皇后如今唯一看不透的就是李正心里是怎么想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世民的心事
侍卫慌慌张张来到殿外禀报,“陛下,太上皇说要派兵杀人。”
搁下手中的笔,李世民站起身来到殿外,“他要杀谁?”
“说是要杀了制作魔方之人。”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披上一件外衣低声说道:“陛下,去看看吧。”
李世民对李渊的心情很复杂,不论怎么说他都是自己的父皇,也是父亲,想要维持这段父子情分,即便是李渊在武德殿多么的荒唐都由着他了。
平日里相安无事就好。
当年的种种再次浮上心头。
跟着侍卫离开立政殿,一路朝着武德殿走去。
已经是深夜了,武德殿依旧是灯火通明。
走入殿内李世民就看到李渊摆动着魔方。
“父皇。”李世民走到近前。
李渊拿着手里的魔方说道:“这个东西是到底要怎么摆动。”
李世民拿过李渊手里的魔方,双手拧动着魔方,直到两面颜色拼凑完整,“现在朕也只能拼凑出两面。”
李渊瞧着魔方说道:“这东西是何人所造?”
李世民点头,“泾阳李正。”
李渊一拍桌案,“又是这个李正,之前的脑筋急转弯也是他,现在的魔方也是他。”
看着李渊气急败坏,李世民坐下说道:“父皇该不会真要派兵去杀了李正吧。”
“本来是想要去剁了的。”李渊咬牙切齿。
李世民无奈一笑,“其实李正的这个魔方处处透露着智慧,当你转动一面的时候也要顾及另外一面,用按部就班的思考方式来用拼凑成一面或者两面,可你永远都拼不成六面,想要六面的颜色都恢复完整,你每一次转动都要考虑到全部。”
“魔方虽说是个玩具,可对人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想事情的方式。”
李渊看着李世民说道:“你是在对朕说教吗?”
李世民自在地说道:“现在不能杀李正,就算是有这份心也不能表露半点。”
“还有你的李世民不敢杀的人。”李渊冷笑着。
重新把魔方放到李渊的面前,李世民低声说道:“不是不敢杀,是不能杀,李正于朕有用。”
李世民背过身准备要离开又对李渊说道:“知道父皇对李正很好奇,一直想要见李正一面,等到李正和丽质成婚之日,你会见到的。”
李渊抬起头想要再说什么,见李世民已经走出了武德殿。
回到了立政殿,李世民重新拿起奏章批阅着。
三份从江南道递来的奏章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也只是看了一眼,李世民不动声色的放在了一旁。
李世民的神色变化,长孙皇后都看在眼里。
有些事情李世民不想说她也不会多问。
长孙皇后继续低头给稚奴做着衣服。
皇子公主们,一天天都在长高。
每年都要重新做衣服。
第二日,早朝开朝。
群臣一上朝就为了借贷记账法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借贷记账法查出了户部崔仁师贪墨。
魏征一开口要把借贷记账法普及开来。
立刻就有人反对,尤其是武将一派。
李世民麻木地看着群臣吵吵嚷嚷,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程咬金一张大嘴问候了这些文官的全家女性。
文官誓死要和程咬金拼个你死我活。
“程咬金,老夫和你拼了!”魏征一声大喝,就要上前立刻被房玄龄等人拉住。
文官倒是还好说,武将的那笔糊涂账根本查不明白。
李世民也只好草草退朝。
看来想要在朝中推行借贷记账法,有不少的阻力。
武将不愿意被查,文官就愿意被查吗?也不见得文官有多少是清廉的。
李世民头疼地坐在甘露殿。
对身边的王鼎说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喏。”
泾阳的养鸡场和养猪场都很大,就建在泾阳的村北口。
往村北多走几步就是马圈,那里原本是长乐公主的封地。
孩子们一大早便来到了养鸡场,捡鸡蛋。
李正对孩子们说道:“不要都捡了,多留几个孵小鸡。”
还是有一些孩子捡了鸡蛋就兴高采烈地跑回家。
村中的婶婶笑骂了几句也没拦着。
孩子们长身体需要吃肉吃鸡蛋。
留下了一千枚鸡蛋用来孵化小鸡。
李正穿着一身麻衣打扫着鸡圈。
忙完了鸡圈打扫猪圈,李正亲力亲为。
猪圈大体看上去还不错,就是为数不多的几头公猪,半死不活地低着脑袋,无精打采。
想来公猪的日子在母猪群里并不好过。
唐朝人的养猪方法都太简单,基本上就是放养不会有太多管理。
把猪圈也清扫干净,猪圈若是长期脏乱差,猪也会生病的。
和打扫这里的婶婶们嘱咐了几句。
李正爬上一辆牛车。
带着一些肉食蔬菜还有黍米,前往护卫队,护卫队每天的伙食都要一大早送过去。
都要吃新鲜的,才能更好地锻炼身体,保护村子。
把牛车停到护卫队,就有人来搬。
李正看到李恪正好搭弓射箭。
李世民特许给了泾阳五百士卒的装备。
李正看着放在营地的这些盔甲与刀,显然都是人家用剩下的。
李恪弯弓搭箭,一箭射向五百步外的靶子,擦着靶子而过。
箭矢没有射在靶子上,李恪气馁地放下手中的弓。
李正安慰道:“箭法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看缘分的,不中也是正常的。”
“箭法贵在一个孰能生巧和缘分没有关系。”李恪说道。
这李恪是听不懂安慰人的话是不是?
看在他免费给看护村子的份上,不和他计较。
“你说你父皇也太小气了,送五百士卒的装备,送的怎么都是别人用剩下的。”
李恪也说道:“有就不错了,父皇很少给主动给权贵兵甲。”
“不会吗?我看程咬金他们家的部曲不是有刀有盔甲的。”
李恪黑脸说道:“程咬金死皮赖脸找兵部买来的,你以为我父皇会随便给人家兵甲吗?”
李正琢磨着说道:“原来程咬金这个匹夫如此死皮赖脸,看来是我小看他了。”
说完细细一想,要是李世民真给那些权贵家的部曲人手上百副兵甲,他这个皇位还坐得安心吗?
第二百八十章 弓箭的新造法
想来李世民会给自己,还是因为自己村子的护卫是李恪掌管着。
这才是李世民最放心的。
李世民对自己真的放心吗?
这也不见得,李江山安插在泾阳算是李世民的眼睛。
他从来就没有对我放心过。
不论自己发展得如何,李世民的被迫害妄想症都会提醒他,来防备所有人。
李恪重新拿起弓弩打量着弓弦气馁说道:“这弓弦松松垮垮的怎么用来练兵。”
“这种弓当然射不远了,松松垮垮的你的力量传导到箭矢上也没多少力量。”李正瞅着说道:“这种弓用来打猎都不行。”
“你还懂弓?”李恪诧异地说道。
“不懂。”李正使劲摇头。
李恪还是狐疑地看着李正。
看着李恪愁眉不展的神情,李正说道:“好吧,我招了,弓我确实不懂,可是我见过一种复合弓。”
“复合弓?”
“你父皇说我们可以给了我们五百士卒的兵器,没说是什么样的兵器,只要我们装备五百人就行是吧?”
李恪点头,“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按照父皇的意思,泾阳有兵甲的士卒只能有五百人。”
李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复合弓的样子,一边说道:“其实复合弓讲究的是一种力学,弓箭的原理就是力量的转移,可这个转移实际上是有消耗的,你用十石的力量,射出去的力量可能只有三石。”
等李正画完了复合弓的轮廓,李恪好奇问道:“这上面是轮子吗?”
“对,复合弓的好处就在于,减少力量在传递时的消耗。”
李恪使劲眨了眨眼,“抱歉,没听懂。”
李正一个人来到护卫队的库房,从系统图书馆中拿出一本书,弓箭发展的学术论述。
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关于弓箭的发展史。
在中世纪有了火枪之后,弓箭的用处便越来越小。
慢慢地成为了战争中的淘汰品。
成为了贵族人家的消遣时光的娱乐活动。
到了后世弓箭早就已经成了一类运动项目。
唐朝的弓箭已经具有后世反曲弓该有的样子了。
不过反曲弓的精准度和力量都没有复合弓来得大。
从营地里拿来一把弓,李正开始按照手里这把弓的尺寸改造这把长弓。
减震器,滑轮轴,分离片,螺栓。
知识落后实在是太万恶了,李正在心里又把五姓那帮家伙狠很唾弃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