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也微笑着点头。
李正低声说道:“一贯钱一斤的羊油,一斤羊油可以做十块肥皂,你说一块肥皂卖给突厥多少钱合适?”
“用买来的羊油做成肥皂,高价把肥皂再卖给突厥人,这是在挖突厥人的钱袋子,县侯这招高明。”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这人办事还行,就是笑容太阴险了。”
“在下笑得很阴险吗?”
“坏人笑起来都这样,我能理解。”
李义府连忙说道:“在下是好人。”
“你笑起来真的像坏人,不信你拿镜子自己照照。”
李正来到肥皂工坊做出来的肥皂,如今的肥皂存货已经不少,小山般地堆积着。
当天晚上就发生了一件事,突厥人默呕,因为偷盗金子给大理寺的人抓到了。
而且是人赃并获。
在长安金子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有的。
就算是权贵人家,金子大多数也是陛下御赐。
默呕被大理寺的人抓走,人群中就瞧见了许敬宗,这个跟在李正左右的人物。
看见他,默呕喊冤的声音更大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个突厥人的犯事的下场往往不会太好。
至于默呕的房中为什么会出现御赐的金子,也就只有许敬宗才知道。
“县侯,事情已经办妥了。”许敬宗回来说道。
李正喝着茶水悠哉地说道:“肥皂可以卖了。”
村子里的肥皂开始出售就立刻引起了轰动。
泾阳的肥皂买卖的方式很奇怪,一天只卖一百块。
一人只能买一块。
李世民最近的耳根子又不消停了。
带着桃花香味的肥皂自然深受女人的喜爱。
一块肥皂只要二十文,而且可以用好久。
宫中的嫔妃们明里暗里都想要去买肥皂。
好不容易买到巴掌大的肥皂,李世民瞅着手中白里透红的肥皂,“这个就是李正做出来的肥皂?”
王鼎苦哈哈笑道:“废了好大劲才买到的。”
李世民闻了闻确实很香。
像玉脂一般的洁白,还有斑驳的红色,夹杂一些淡雅的香气。
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不让女人们疯狂。
尤其是这东西还可以用来洗澡。
对于用惯了胰子或者用惯了皂角的女人来说,肥皂简直是她们的沐浴救星。
用肥皂洗完之后,身体还带着淡淡的香味,比之花瓣更好用。
“咳咳。”李世民咳嗽了两声说道:“李正这小子一天就卖一百块肥皂吗?”
王鼎也说道:“据说是因为材料不够,做出来的有限。”
妥协地放下手中的这块肥皂,李世民烦恼地说道:“明明可以卖更多的钱,他李正莫非是和钱过不去,他要多少材料朕都给他。”
“泾阳县不肯透露秘方。”
又是鲁班锁又是肥皂,又是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阎立本已经让工部的人造好了。
李世民也用过,确实很受用。
如今工部已经把宫中各处寝宫都在安置抽水马桶。
有了这个东西就没有倒夜香的烦恼了。
至于鲁班锁,光是华容道和魔方至今也没有人解开。
阎立本这些日子头发都快熬白了。
肥皂的事情李世民暂时搁一边。
最近又要给青海的驻军发放军饷了。
户部的度支郎中崔仁师又递来了奏章,最近户部银钱吃紧。
眼前还有一份奏章是魏征递来的,说是户部侍郎崔仁师有贪墨之嫌。
看着这两份奏章李世民沉思着。
其实贪墨之嫌也是魏征风闻奏事。
只是知道一些端倪,没有证据。
李世民也暗中让人查过户部的账册,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
看起来崔仁师是一个清廉的官吏,而且又是出自五姓的博陵崔氏。
在没有拿到实证之前不好动手。
李泰很喜欢象棋这个东西,自从知道了泾阳有这个东西。
不管是自己的幕僚,还是文学馆的人。
又或者是长安的一些读书人。
但凡是有些棋艺的人都赢了个遍。
李泰可以说是打遍长安无敌手。
终于李泰找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
也就是做出象棋的李正。
李正强调着说道:“魏王殿下,我说了多少次了,这个象棋不是我做出来了,我只是稍稍改进了一些而已。”
“下棋!”李泰已经摆好了棋局。
两人相对而坐。
半个时辰之后李泰面色铁青。
第二百七十五章 贪墨
“再来!”
象棋重新摆好,重新开始。
李泰挺进一个卒子说道:“李纲出事了,说是李纲要被山东士族除名,说是他冒犯了儒家。”
李正好奇问道:“当世儒家世孙不是孔颖达吗?要说李纲是不是冒犯了儒家,也要看孔颖达吧。”
李泰也说道:“如今孔颖达虽说是儒家世孙,也可以堪称当世大儒,可是他入国子监,修撰儒家典籍,孔颖达毕竟不是世家权贵。”
“你有所不知,世俗之见,孔颖达老夫子从来不会多说什么。”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对弈。
李泰接着说道:“冒犯儒家是假,顶撞了士族还是真,李纲都年过六十了,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在指望什么?”
听李泰把事情的来由说了一遍。
原来是李纲和崔仁师在儒家经义上产生了矛盾。
崤山以东一代世家门阀林立,五姓的那几家便立足在那里。
主要有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与琅琊颜氏、兰陵萧氏。
自汉代以来,士族不断壮大。
尤其是崔氏,卢氏,更是在东汉之后就已经是世家大族。
自魏晋之后世家更是壮大得一发不可收拾。
以至于几次改朝换代。
不论皇帝谁来做,世家依旧林立。
李正长叹一口气,只有自己知道世家其实也时日无多了。
从隋炀帝开始,帝王和世家就已经走到了对立面。
这也是隋炀帝要开辟科举的原因之一。
山东士族和儒家又是两回事,这件事的问题不在学术上,而是在立场上。
李纲出身山东士族,出身即是立场。
当站在氏族的对立面,李纲也就不被氏族所认同。
李纲得罪的就是度支郎中崔仁师。
李泰说完了事情的来由。
李正思量许久,崔仁师的是博陵崔氏的人,历史上他一直都深受李世民的重用,最后是因为密奏,请李世民立魏王李泰为太子。
在易储的事情上,触及了李世民的逆鳞。
后来才被流放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崔仁师还只是一个度支郎中。
李泰笑着说道:“这个崔仁师不过是户部下面的度支郎中,要说官阶还没你高呢。”
李正点头两只炮已经架在了李泰的将军面前,“将军。”
李泰把将军往上移,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正的车就已经在了面前。
李正:“别挣扎了,已经将死了。”
气馁地收拾着棋盘,李泰又说道:“据说魏征还弹劾崔仁师有贪墨之嫌。”
“朝中的事情,我不想掺和。”
“李纲都六十多岁了,他老无所依,你就帮帮他。”
“人家是世家大族,我一个小小的县侯怎么能帮到他。”
李泰盯着李正一眼不发。
“死胖子,你这么看着我,我也没办法。”
喝下一口热茶,李泰说话道:“其实李纲也是一个可怜人,他虽说是士族中人但能顶撞五姓的人不多,你和五姓有过节,如今李纲要被士族除名,他和五姓也有了过节。”
李正问道:“你刚刚说魏征弹劾崔仁师有贪墨之嫌对吧。”
“计将安出?”
“死胖子,你凭什么认为我就有办法。”
“什么事情在你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李正连忙打住道:“魏王殿下,有些事情我能帮忙,有些事情我真的不能帮忙,就像有些事,人可以做到,但有些事人做不到,我也不是万能对不对?”
见李泰神情幽怨。
李正:“李纲是太子的老师,你说你帮他做什么?这事我真的办不成,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我不懂儒家经义,所以我帮不了,就像是人的舌头碰不到自己的鼻子,这种事情无能为力。”
“……”
李泰:“咦?好像真的碰不到。”
“……”
这家伙竟然真的伸出舌头试了试。
李正使劲摇着扇子,突然不想和这个胖子说话了。
“李纲不是坏人,用我父皇的话来说李纲这样的人少一个都可惜。”
“李纲是太子杀手。”
李泰一声冷哼,“我又不是太子。”
“魏王殿下是不是想要留下李纲,好让李纲留在太子身边?好厉害的手段,魏王殿下手段高明,在下佩服。”
“你别佩服我了,这个崔仁师真的不对劲,虽然我看不出账目哪里不对了,但是我敢肯定少了什么,说不定他真的贪墨了。”
“就算贪墨了,贪的又不是我的钱。”
李泰又说道:“崔仁师家中查出很多钱。”
“今天天气正好啊,应该嗮太阳。”
李泰又说道:“他有这么多钱,为何还要过得这么寒酸,这里面一定有鬼。”
李正看着窗外的太阳又说道:“被褥和衣服该拿出去晒晒了。”
“崔仁师是不是好人。”
“嗯。”李正点头。
两人说话终于在一个频道上了。
李泰又说道:“李纲是好人。”
“他不是好人,他想要我为儒家效力。”
“我不想李纲晚年身败名裂,孤苦无依过一辈子,李纲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这比杀了他还要难受。”李泰有说道:“就算是李纲落得这般下场,我也要让崔仁师扒一层皮。”
李泰从怀中掏出几册书卷说道:“这是户部的账本。”
“账本?”李正傻眼地看着,“魏王殿下为何会有户部的账本。”
李泰:“你别问这么多?”
“偷来对不对?”
李泰不屑一笑,“你觉得本王会做这么丢人的事情吗?”
“那是从何而来?”
“本王是光明正大花钱买通了十多个户部小吏,让他们偷出来的。”
李正拿起这些账本,一页页地翻看着。
唐朝的记账方式用的还是简单的流水记账法,这种记账法要查起账来很麻烦。
而且长年累积的账目,想要查出一些端倪更是难上加难。
“你看出什么了吗?”
“你们户部用的都是这种方法记账吗?”
“对。”李泰点头。
“这么一看这个崔仁师真的是在贪钱啊。”
“本王想的果然没错。”李泰想了想又问道:“可你是怎么看出来,我怎么看不出来?”
第二百七十六章 无限生财之奇术
李正笑道:“不是我说你们,账本是人家做的,钱是人家算的,想要把钱都抹平还不是轻而易举。”
李泰又说道:“这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我看出来得多了,你们这些凡人。”
李正抬眼看着李泰,“魏王殿下,若是我来做账,我能贪的可以比崔仁师更多。”
说完李正拿出纸笔算了好一会儿:“光是贞观二年,崔仁师就贪墨了三千贯。”
“我就说他有问题。”李泰指着账本说道:“我想得没错,魏征也没错,够三万大军一年的军饷凭什么发出去的只够六个月。”
李正接着算着:“贞观三年,崔仁师贪墨两千贯。”
“崔仁师真有贪污?”熟悉的声音传来。
李泰抬眼一看立刻站起身,“父皇。”
李正也有些错愕,心想着李世民和房玄龄怎么来了。
“朕在外面听了好一会儿了,李正你说崔仁师贪墨了三千贯,你可有证据?”
“我刚刚说了吗?”李正迷茫地看向李泰。
李泰认真地点头,“你说了。”
“陛下,我这人时不时喜欢说一些胡话,陛下就当我没说过。”
李世民盯着李正说道:“你可知道欺君的下场。”
李正拉李泰拉到自己这边问道:“死胖子,你给我下套了?”
李泰也是一脸的慌乱,“我也不知道父皇会来。”
“玄龄,你看这两个小鬼还当着朕的面窃窃私语。”
房玄龄也说道:“李正,这其中涉及众多官吏,其实老夫和陛下都知道账目肯定有问题,只是找不到证据。”
李正嘀咕着:“你们都知道有问题了,找我来做什么。”
李世民不客气地霸占了李泰的位置看着账目说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放下手中的毛笔,李正耐心说道:“账目上的钱没错,从税收到拨款的流程也没错,前后对账都没错。”
房玄龄也说道“我们对过账,户部的账本和兵部的账本是没错。”
“假账不太可能,一来一回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