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陛下给的。”李正回答道。
老村长一脸的疑惑:“陛下给咱们村这么多猪做什么?”
“都是为了村子里的孩子能够吃上一顿肉。”
“陛下用心良苦啊。”老村长看了眼一群村子里的中年汉子说道:“这一辈人是指望不上了,也就只能指望下一辈了。”
村子里的婶婶们笑得很开心,母猪可以产小猪,母鸡还能下蛋。
以后村子里的孩子们不愁没鸡蛋,没有肉吃了。
提炼细盐剩下的卤水可以用来点豆腐。
卤水点豆腐又是一门老祖宗留下的手艺。
唐朝有豆腐,不过唐朝人不怎么喜欢吃豆腐,味道寡淡还吃不饱。
不能充饥的食物往往没太多的人喜欢。
把豆子研磨成豆腐和浪费粮食没什么两样。
在填饱肚子为头号难题的当下,谁会闲着去做豆腐。
当年汉朝有个叫做刘安的人,喜欢炼丹期盼着炼丹成仙。
在历史上炼丹成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活。
在成仙这条道路上,死亡率高达九成九。
还有一成正在朝着阵亡的路上挺进。
刘安这个家伙做出了豆腐,不过下场不是太好。
那时候的豆腐有些像豆花。
李正开始研磨豆子,准备做一些豆腐吃,现在有了辣椒还可以做臭豆腐。
制作豆腐有些费时费力,平日里靠着钓鱼来消磨时光的李正,找到了另外一个消磨时间的办法。
三天时间,李正一直沉浸在磨豆腐这项工程中。
程处默的力气很大,找不到驴马来拉磨盘的当下,程处默是一个不二的选择。
吃下一口辣椒,随着一声大喝,程处默打鸡血般推动磨盘。
非常给劲。
李正坐在一旁,看着从系统图书馆里拿出来的臭豆腐速成法。
仔细一看臭豆腐的制作工艺还挺复杂的。
见程处默推磨盘的动作停下,李正懒洋洋说道:“处默,辣椒管够,院子里自己拿。”
磨盘依旧不动,李正抬眼看到程处默恭敬地行礼。
再一看原来是李承乾来了。
李正连忙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随着而来的还有一个老人家,李承乾介绍道:“这位是孤的老师。”
李纲上前一步自我介绍道:“老夫李纲,早就听闻泾阳县侯大名。”
要说有名也没有你李纲这个太子杀手有名,李正还是一脸恭敬地说道:“见过老先生。”
李纲说话道:“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就有冠绝中原的诗才,确实百年难得一见。”
“哪里哪里,李老先生才是吾辈楷模。”李正说话道。
“哈哈哈。”李纲笑着显然对吾辈楷模四个字很受用,老家伙谁不想自己成为年轻人的标杆。
李承乾好奇问道:“李正,你这是在磨豆子吗?”
“我在做豆腐。”
“豆腐?”李承乾想了想说道:“孤倒是听说过这个东西,没吃过。”
“等我磨出来就能吃了。”
邀请着两人在家中坐下,李正给他们倒上枸杞泡白开,向李世民要的几千斤枸杞也吃不完,到时候拿一些给孙思邈,他可以用来入药。
李纲打量着李正说道:“老夫有些想不明白,像你这样孩子为何只愿留在泾阳?”
“泾阳好呀。”李正喝着白开水说道:“泾阳人杰地灵,好山好水是个养人的好地方。”
“养人?”李纲有些不太明白李正的说法。
看这个老头子须发皆白,没有六十岁也有七十岁了吧,看着也很瘦。
见谈话有些尴尬,李承乾急忙圆场,“李正如今还年轻,父皇也不好再加赐官爵。”
李纲微微点了点头,“确实还年轻,若是将来可以为将江山做贡献,想必也是极好的,刚刚来时见到你正在看书,不知道看的是什么书?”
李正说道:“臭豆腐速成法。”
“臭……豆腐?”
李纲疑惑,“这世上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书?”
怎么没有了,做臭豆腐也是一门学问。
对于能够挣钱的技能多学一门都是将来的一条财路。
李纲长叹一口气,早就听说过李正这个孩子有着诗才,有谋略,兵不血刃夺回河西走廊。
只是这个孩子无心朝政,只痴迷生财之道。
“你为何如此喜欢银钱这等铜臭之物?”
李正望天感慨道:“因为要生活啊。”
李纲再次说道:“男子汉生于天地间岂能为了这些铜臭之物荒废一生。”
“老先生,此言差矣。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李承乾回味着这句话,突然觉得好有道理,无法反驳。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最近想用鹅毛做一把扇子,敢问太子殿下,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大鹅。”
李承乾回过神才开口道:“辽东一带挺多的。”
第二百五十七章 君子小人
“你若是喜欢孤让人带一些过来。”
“多谢太子殿下了,其实鹅毛的用处很多,鹅毛不仅可以用来装饰,还能用来治病入药,用处多多。”
李承乾疑惑着问道:“当真?”
李正笑道:“不信太子殿下去问问孙神医。”
李纲说道:“物尽其用,连鹅毛这种东西都用来生财。”
李正微笑着说道:“像我这样的人要是不发财真是老天不长眼啊。”
李纲叹息说道:“像你这样的人若是只想着发财,才是老天不长眼。”
“承李老先生吉言,若是能让在下发财,那就让老天不长眼一次。”李正端着碗喝下一口白开水。
“你!你这孩子。”李纲恨铁不成钢的一跺脚。
李承苦笑着。
“大好年华,却没有抱负,人生在世何其无趣,不入仕,不入朝,谈何立足天下。”
“其实这世间的东西很奇妙,有道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李正依旧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李纲再次说道:“你不该学那些生财之道,应该学学先贤典籍,儒家经义。”
“我对儒家那些东西不感兴趣,我更喜欢数理化,数理化可以让我过得更好。”
“不学儒术何以立身?”
“全天下这么多人,没读过儒家书籍的人不也活得好好的?”
“你!”
李纲气得浑身发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不把儒家典籍看在眼中。
李正不动声色地喝着茶水,“儒家讲王道,礼义仁智信是儒家想要倡导的,拥有这些美德的人会被称为君子,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当年荀子用这话来阐述王道。”
“当年始皇帝的一把火没有烧干净啊。”
“竖子!”李纲听完怒喝道。
看着李纲发怒,李正又说道:“我对儒家没有敌意,我只是不太喜欢儒家的说法。”
李纲盯着李正说道:“儒家有哪些让你李正不满意了?”
想了一会儿,李正说道:“儒家想要全天下的人都来学习他们的经义,熟读儒家典籍,明白礼义仁智信。”
“这不好吗?”李纲说道。
“儒家让全天下人都读他们的典籍,想让全天下的人做君子。”
“这世上莫非还有人不愿意做君子?想做小人吗?”李纲反问道。
“我不想做君子,我觉得做小人也挺好的,你们要做君子没人拦着你们,可是拿着所谓的至高儒家逼着天下人做君子,我就不喜欢这样的。”
李纲盯着李正说道:“你不学儒家典籍,你想学什么?法家?”
“法家都快被你们儒家赶尽杀绝了,如今你们儒家大一统,哪来容得下其他学说。”李正又笑了笑说道。
“无知竖子。”
李正咧嘴笑道:“太子殿下吃了吗?”
李承乾看着天色:“原来已经是午时了啊。”
“要不太子就留下来吃饭吧,咱们好好谈谈辽东大鹅的事情。”
“这不合适吧。”李承乾有些犹豫,不过回想起辣椒的味道有些移不开脚。
出门看了一眼,程处默已经不在了,最近程处默和李恪走得很近。
李正不想再和李纲争辩,怕这个老大爷一激动闪了他的千年老腰就不妙了。
摆上一个自制的火锅,李正和太子相对而坐。
“老先生不吃吗?”
李纲把头扭向一边,“老夫不饿。”
李承乾也是尴尬地笑笑。
等着火锅里的汤水沸腾,李正把先前捣鼓好的老干妈倒入火锅之中。
李承乾问道:“李正,孤有些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在这上面写上老干妈三个字。”
“这个啊,这个是一种信仰。”
“哦。”李承乾有些不理解还是愣愣地点头。
“哼!”李纲不屑地再次把头扭向一边。
村子里的家犬闻着味道就来到李正家中,它使劲摇着尾巴双目眼巴巴看着李正。
丢下一根骨头,小土狗咬着就欢快地跑出了家门。
李承乾低声问道:“最近听说父皇想要对吐蕃用兵。”
李正吃着涮羊肉说道:“这个时候不能出兵啊。”
“为何,如今吐蕃正虚弱的时候。”
“其实如今大唐看起来很强,实则外强中干,为了征服吐蕃劳师远征,杯水车薪。”
“那你的意思是现在不能攻打吐蕃?他们都说现在是个好机会。”
“等吐蕃烂到根子里了,再出手,不用着急,现如今我们大唐很弱,太子殿下明白吗?”
李承乾摇头表示不理解。
李正接着说道:“吐蕃对我们不管是打还是骂,只要他们不越过青海,我们就不能还手,装孙子有装孙子的好处,示敌以弱趁之以强。”
“示敌以弱趁之以强!”李承乾听了中肯的点头,“多么妙的一句话,可用在兵法上。”
其实这是明代刘基写在百战中的一句话,后世这么多代总结出来的兵法不会错。
李纲的神情也有些疑惑。
李正的嘴里竟然还能说出如此精妙的兵法之言,看来能够决定阴山战局,李正的谋略不是徒有虚名。
两杯烈酒下肚,李正和李承乾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从天文聊到地理,从人生哲理聊到爱恨情仇,好不热闹。
李承乾说道:“最近父皇新纳了一个韦妃,杨妃很不待见她,据说韦妃的表弟和他表妹有染。”
“哇,这么劲爆。”李正举起酒碗说道,“在下敬太子殿下一碗。”
李承乾有些醉了,笑呵呵和李正碰碗。
李纲听着李正和太子聊宫里的八卦,眼神非常地嫌弃,好像距离李正太近会污染了自己一般。
要不是时不时可以听到李正的几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他还真不愿意留在这里。
两人又聊到了唐俭的事情。
最近李世民特别看不惯唐俭。
李正对李承乾说道:“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就算是唐俭当初忽悠颉利结下渭水之盟,盟约是用来做什么呢?”
“结盟呀。”李承乾说道。
“错!”李大声说道:“盟约就是用来撕毁的,就是用来毁约的,历朝历代以来从先秦六国合纵连横开始,不就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和亲联姻换来的和平是最愚蠢的。”
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纲上门
话糙理不糙,李承乾举碗而起,“说得甚是有理,孤敬你一杯。”
两人又是一口喝下。
盟约就是用来毁约的?李纲思索着李正的话,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历朝历代以来不论是哪一方接下了盟约,等到一方有了足够的势力之后,那种盟约就成了虚设。
好有道理的话,想要反驳却也找不到突破口。
虽说这话有些不中听,李纲想了许久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内心有些怀疑起了自己的认知。
君子与小人,君子守约,可君子往往吃了小人的亏。
李正接着对李承乾说道:“要说这个唐俭被你父皇不待见,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你说他唐俭不过立了几个功就居功自傲,连开国将军都不放在眼里,陛下能待见他吗?”
“可是他毕竟有功呀。”
“有功劳在陛下眼里有个屁用。”
“此话怎讲?”李承乾疑惑问道。
李正小声说道:“我接下来说的话,太子殿下可千万不要说出去。”
“孤答应你。”
李正小声对李承乾说道:“为你父皇做一千件好事,不如和你父皇一起做一件坏事。”
听完之后李承乾安静许久。
想明白之后,李承乾倒吸一口凉气,“县侯所言真是……”
“真是非常管用对不对?”
“孤受益匪浅。”李承乾说道:“孤敬你。”
一场酒,李承乾喝得醉醺醺。
李纲竖着耳朵,没有听清李正对太子说了什么。
等到李承乾和李纲坐上了回长安的马车。
李纲坐在马车里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最后李正说了什么话。”
李承乾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