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两种物质是导致盐又苦又涩的真凶。
    在化学知识匮乏的唐朝,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把这两样东西提取出来,如何留下盐矿中比较纯正的氯化钠。
    初中的化学知识而已,李正看着在水中还在冒着小气泡的盐矿。
    氯化钠在常温水中不容易溶解。
    氯化钠的熔点比氯化镁和氯化钾都要高,反而它们比氯化钠更容易在常温水中溶解。
    李正笑看着,颤抖吧,大唐的凡人们!
    你们就要见到大唐最干净的细盐了。
    当天夜里,李世民就收到了回报。
    李正把盐矿捣碎之后全部放入了水中浸泡。
    而且还是要彻夜浸泡。
    李世民看不懂李正到底要怎么做,只待到时候看着李正能不能带细盐而来。
    第二日,
    老太监盯着李正的动作,还是和昨天一样,依旧是在泡那些盐矿。
    “县侯,泡出来的水都是咸的。”
    “倒了吧。”李正说道。
    “为什么要倒了?那些水是咸的,是盐水。”
    “我泡出来的那些东西毒性和砒霜差不多,你想喝我不拦着你。”李正说完又觉得不对,说道:“你该不会已经喝过吧。”
    王文面色顿时惨白,走到一旁开始去扣自己的喉咙。
    李正说完开始生火煮盐。
    许久之后王文见自己好像也没什么大碍。
    这个老太监又回道:“老奴就沾了一些尝了尝,没喝。”
    李正没搭理他。
    老太监又说道:“咦?昨日送来的猪为何少了这么多头?”
    李正不动神色地接着煮盐,这也是提炼细盐不可缺少的一环。
    老太监低声问道:“县侯,猪少了好几头。”
    “是吗?”李正清了清嗓子,神色镇定。
    “这猪到底去哪儿了呢?”
    “那些猪都是母猪,如今快要入春了正是母猪发情的时节。”
    听到这话老太监使劲眨了眨眼,“嗯?”
    李正一脸认真地说道:“说不定它们找公猪快活去了,过几天自己又会回来的。”
    “……”
    王文瞅着情况又问道:“咦?莫非母鸡也都去找公鸡快活了?”
    李正手里的扇子摇得更快了,“王公公,莫非认为是在下吃了?”
    王文数了数一共少了七头猪。
    心想着李正一个人根本吃不了七头猪。
    笑呵呵对李正说道:“县侯肯定不是那样的人?”
    “我好心给陛下提炼细盐,你竟然如此怀疑我。”李正感叹道:“人心险恶,有道是路遥知马力不足,日久见人心不古。”
    “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奴对陛下当然是忠心耿耿的。”王文一脸笑容,“县侯真爱说笑。”
    这老太监的笑容有点渗人。
    又和这个太监聊了几句,这才知道他和李世民身边的那个太监王鼎是亲兄弟。
    是李世民的家仆也是李世民最忠心的太监。
    王鼎与王文还有六个亲信太监都在为李世民办事。
    李正好奇问道:“你叫王文,是不是一个叫做王武?”
    “你说他啊,他在龙武军……”
    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王文急忙捂住自己的嘴。
    “原来是在管着龙武军啊,难怪龙武军一直这么神秘。”
    “……”
    王文朝着太极宫方向扑通一声下跪,“陛下!老奴没管住自己的嘴,待老奴回去一定自请领罪。”
    把水煮到稍稍有些沸腾,李正倒腾换了一个锅。
    那些煮了之后依旧没有溶解的结晶体也是不能吃的。
    接下来不断地加入浸泡好的盐矿,加之溶解在水中就行,火不能大,水温不能太高,大概适中的温水就可以了,先前用常温水溶解去除了氯化镁和其他杂质,现在煮过的温水溶解的正好是氯化钠。
    氯化钠就是盐,利用溶解的条件不同就可以提炼出细盐。
    把溶解了盐的温水倒入盆中,放在阳光下晾嗮就可以析出氯化钠的结晶。
    海盐的盐田,嗮盐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只不过用盐矿制盐步骤多了几步。
    李正摇着扇子坐在一旁,闭眼开始睡午觉。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等到了傍晚时分王文便叫醒了自己。
    “县侯水都已经嗮干了。”
    李正打量着已经嗮干的水盆,把这些细小结晶收拢成一堆。
    老太监王文看着说道:“县侯,这些细盐好漂亮,好白呀。”
    “没见到吧。”李正递给他说道:“你尝尝。”
    “老奴不敢,县侯先尝。”
    “要你尝,你就尝尝。”
    “县侯怎么自己不尝?”
    李正冷笑着说道:“我哪知道我提炼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吃,万一吃死人了怎么办?”
    “……”
    王文用手指沾了一些盐,表情悲愤地就要放进嘴里。
    关键时候还是放弃了,王文一脸委屈的说道,“县侯,老奴还要为陛下做好多事呢,可不能就这么死了。”
    王文这个老太监又叫来了一个思想觉悟比较高的小太监。


第二百五十五章 老丈人和驸马的矛盾
    让他来尝尝提炼出来的细盐,义正言辞是为了大唐江山做贡献。
    只见这个小太监尝了一口,又尝了一口,接着尝了第三口。
    王文不耐烦地问道:“味道如何?”
    小太监回味着说道:“很咸。”
    “废话,能不咸吗?”
    小太监又说道:“一点都不苦,也不涩,王公公,你也尝尝?”
    王文见这个小太监尝了之后跟个没事人一样。
    王文也亲自尝了尝,确认只有咸味,没有苦味孤疑地看着李正,“县侯,怎么会这样?”
    “因为杂质去得七七八八了呗。”
    王文神情激动,“细盐!这真的是细盐。”
    王文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感动得双眼含着眼泪,朝着太极宫又是扑通一声下跪,“陛下!咱们也有自己的细盐啦。”
    “我说王公公,你当着陛下的面去说不是更好吗?”
    “对!”王文这才回过神,端着这一小盆细盐急急忙忙就要离开。
    老太监王文来到宫中已经是夜晚宵禁之时,跪在李世民的面前王文说道:“陛下,李正真的把细盐提炼出来了。”
    李世民看着粉末一般的细盐,神情讶异地说道:“朕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白皙的细盐。”
    “那是县侯把杂质都去除了,色泽非常的好,就和粉末一样。”
    李世民沾了一些尝了尝,“一点苦味都没有?”
    王文神情激动,“没了杂质的盐就是不苦的。”
    观察着这些细盐,除了山东士族手里的海盐,还是第一次见到关中的盐也能这么细。
    这些盐像是粉末一般,很白皙。
    就算是山东士族手里的海盐都有泛黄,李正提炼出来的细盐不仅像粉末,而且白皙得像珍珠,没有一点瑕疵。
    “这世上竟然有如此干净的盐。”李世民说着话,脸上难掩笑意。
    王文拿出一本册子说道:“陛下,李正做出细盐的方式都已经记录在上面了。”
    李世民打开册子,看了一眼说道:“记住,这件事暂时不要传出去。”
    “老奴明白。”王文点头。
    长孙皇后安静地给李世民倒上一杯酒水,“陛下,李正如今已经是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又加赐龙武军中郎将,他年纪还小再给官位怕是不合适了。”
    李世民微微点头,“李正确实还年轻,十二岁已经官居三省之内,朝中对他的非议早已颇多。”
    想了又想,李世民说道:“丽质和李正的婚事,日子倒一直没有定下来。”
    “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回神醒了醒脑子说话说道:“他不是喜欢钱吗?每提炼十斤细盐,朕给他李正一贯钱。”
    说完话,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决定很满意。
    十斤细盐一贯钱,对李正来说已经很划算了。
    长孙皇后苦笑连连,如今朝野皆知李正是陛下的钦点的驸马,旨意都已经下了。
    只是日子迟迟不定,看来陛下还是不想就这么便宜了李正。
    长孙皇后也是无奈,谁让丽质是陛下最疼爱的女儿。
    想要如此便宜李正,没那么容易。
    回到立政殿,李丽质知道了自己的父皇决定,有些委屈,连细盐都不能打动父皇。
    长孙皇后安慰道:“你就这么急着把你自己嫁出去?”
    李丽质擦拭着一把宝剑,“最好不要有什么狐媚子勾引李正。”
    自从上次李丽质擅自从甘露殿拿走了这把剑,陛下干脆送给了她。
    虽然她这么说,话里也有些妥协,丽质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明白陛下的苦衷。
    李世民想要的是李正真正的臣服,作为臣子,陛下可以把公主下嫁给自己的臣子。
    可李正不愿意臣服,李世民也不愿意就此认账。
    这两人谁也不退让一步,除非李正向陛下臣服。
    要不就是到了不得不嫁给李正的地步。
    这还没成为驸马,长孙皇后就可以感觉到李正和李世民之间的争锋相对。
    在李正的未来老丈人和皇家未来的女婿之间。
    身为未来丈母娘的长孙皇后觉得头疼。
    充满矛盾的翁婿关系。
    若是丽质不是陛下最疼爱的女儿,可能就已经嫁给李正了。
    可偏偏丽质又是李世民的心头肉,最疼爱的女儿怎么会轻易嫁给李正。
    等王文回到泾阳,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队官兵和数百只母猪上千只母鸡。
    “陛下实在是太客气了。”李正笑呵呵说道。
    “县侯提炼出细盐,陛下赏赐是自然的。”王文带着微笑一挥手。
    站在后方的三千个将士把提炼细盐的作坊给围了起来。
    王文接着说道:“此事还请县侯保密,陛下和皇后承诺每提炼出十斤细盐,县侯便得一贯钱。”
    见这群官兵的架势,李正说道:“看来这三里之内不能让人靠近了吧。”
    王文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要把提炼细盐的地方换个地方,不设在泾阳。”
    “那要放在哪里?”
    王文略带深意地笑了笑,“县侯以后会知道的,还请县侯完善秘方。”
    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个结果。
    细盐的提炼之法李世民不会让任何外人知道,盐铁都是关乎国本的东西,不能这么大鸣大放的摆在泾阳。
    “看在陛下给我这么多头猪和鸡的份上。”李正接过王文递来的册子,上面记录着自己提炼细盐的步骤。
    王文说道:“这笔买卖县侯不亏,如今县侯还年轻,陛下不好再赐官爵。”
    在王文的册子上写下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再把步骤完善了一些,重新递给王文:“一定要按上面的注意事项来,千万不要为了省盐矿减少步骤,这些环节有一步没有做到位可是会吃死人的。”
    “县侯放心,也是陛下旨意,不敢有所疏漏。”
    正要离开,王文又问道:“说来县侯为何要猪呢?”
    “咱们泾阳穷困,吃一顿肉不容易,都是为了泾阳孩子可以茁壮地成长。”李正感慨了一番,“脱贫致富是一条非常艰苦的道路,我要更加努力才行。”
    “还真是和陛下说的一样啊,县侯境界高深老奴佩服。”说完王文朝着李正行了一礼就要离开。
    李正收起悲伤的表情,叫住王文说道:“王公公难道没有看到我如此真挚的眼神吗?”


第二百五十六章 豆腐
    老太监王文回头看了一眼李正,招呼人加快速度离开这里。
    所谓皇帝的仆人可能就是王文这样的人吧,他们对皇帝绝对地忠心,他们还善于发现对皇帝不忠心的人。
    就算有一日皇帝让他们自尽谢罪,他们也会感激涕零地抹了自己的脖子。
    这种人的思维和正常人不同,他们的一切行动都会按照皇帝的意愿来。
    皇帝想到的事情,他们一定要做好,就算是皇帝以后想要做的事情,他们也会提前准备好。
    王文就是这样的仆人,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仆人。
    李正不喜欢和这样的人有太多的接触,在他们眼里皇帝的臣子都是他们监视的对象。
    提炼细盐的作坊就这样被拆了,李正让大虎和大牛,赶着这些母猪和母鸡去村子里。
    李正从几块石头中,拿出一个布袋,布袋子很重。
    里面全是自己趁着王文不在的夜里,熬夜提炼出来的细盐。
    把沉重的一袋细盐放到一辆推车上,把盐水过滤出来的卤水带上,推着回村子。
    这一片地很快就被拆去了,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来的时候匆匆忙忙,去的时候也是走得干净。
    老村长见到这么多的猪赶入村子,疑惑地问着李正:“哪里来这么多的猪?”
    “当今陛下给的。”李正回答道。
    老村长一脸的疑惑:“陛下给咱们村这么多猪做什么?”
    “都是为了村子里的孩子能够吃上一顿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