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刚要乘上车驾去找李正。
车驾刚刚离开东宫,车驾下方传来清晰的断裂声。
车轮断开整辆马车都倾覆了。
李承乾狼狈地从马车里爬出来。
就见到魏王府的车驾疾驰而过。
看着对方的马车也朝着城外而去。
李承乾站在朱雀大街上,吹着冷风凌乱着。
东宫属官看了一眼情况说道:“太子殿下,有人换了我们车轮,被做了手脚。”
“好你个李泰!”李承乾一跺脚,对自己东宫的侍卫说道:“来人,去把李泰的车驾拦下来,就说孤找魏王一叙。”
“喏!”
这一看就是李泰做的,除了他还会有谁。
看到马车被拦在城门口,李承乾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正要找李泰算账。
东宫的侍卫来禀报却说,马车里是空的。
魏王并不在马车中。
“空的?魏王府的车驾是空的?”
李承乾立刻意识到了不对,“糟了中计了,这是李泰掩人耳目的手段。”
估计李泰早就策马离开了长安。
就是为了拖延自己的时间,他好先一步找到李正。
李承乾立刻说道:“备马!”
像这么冷清的长安城门口,李泰记得上一次见到这个场景还是蝗灾的时候。
路上的积雪不少,一路驾着马。
看到远处的大棚,和零星的村民,才算是到了泾阳。
来到马圈,李泰加快脚步一路走入泾阳村,就瞧见了正在和裴行俭与狄仁杰这两个小子堆雪人的李正。
“怎么样,我堆雪人的手艺如何?”李正问李泰。
李泰赞叹道:“惟妙惟肖,非常的像个人。”
“死胖子果然是要找我办事的。”
要是平日里李泰绝对会嫌弃,不会给这么高的评价。
甚至还有可能会鄙夷一番。
“进屋说话。”李泰拉着李正走入屋中。
屋内总算是暖和了一些,李泰从自己身边的小厮手上拿出一大堆的奏章。
“魏王殿下,你这是要做什么?”李正问道。
“治理雪灾。”
拿起一本李正看着其中的内容,渭水以北的三个村子都快被大雪埋了。
看起来都是被李世民给批阅过的。
李泰再次说道:“你给我想想办法,要怎么解决这次雪灾。”
“这场大雪还会下,不会这么快停下,这几天都不会消停的。”李正说道。
“真的吗?”李泰的神色开始担忧。
“真的。”李正点着头说道,“我的修路工程都已经停工了,现如今每隔一个时辰都要去清雪,等雪越来越厚,雪层下就会出现冰层,到时候会更难处理。”
“这些我都知道。”李泰着急说道:“你有没有什么妙招?”
“妙招?”
李泰一脸期待地说道:“就是那种呀,你的主意都特别灵。”
“这是自然现象,是气候自我调节的一种现象,人力不能控制。”
“那就是连你都没办法了?”
李正尴尬笑了笑。
低下头,李泰低声说道:“我早就应该知道会是这样。”
大雪灾这种事情在长安确实很少见,在这个时代老天爷心情不好了,才是真的会尸横遍野。
天空又飘下了一些细雪,渐渐地风雪越来越大,大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场大雪要下十多天,而十多天之后才是真正的天寒地冻,那是会冻死人的寒冷。
最冷的凛冬就要来了。
这是长安最冷的一年,也是整个关中最冷的一年。
这一关不好过。
李泰也沉默下来。
想了一会儿,李正接着说道:“在下倒是有一个主意。”
“快讲!”李泰眼里重新燃起希望。
李世民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治理雪灾。
处理这种事情朝中的那些大臣反而会更加地拿手。
出于李世民的用心,李正小声说道:“我想问魏王殿下一件事情,这次治理雪灾魏王殿下到底是想要真的治理雪灾,还说是想让你父皇满意而已。”
“我……”
李泰痛苦地挠了挠头,“我不想让父皇对我失望。”
“这个好办,魏王殿下只要抛头露面一下,随便清雪只要让百姓看到是魏王殿下在治理雪灾就行了。”
狄知逊正好来看自己的儿子,见到屋内李正与李泰两人对坐而谈,站在屋外安静地听着。
听完李正的话,李泰说道:“我也不忍看着百姓们受雪灾之苦,那些都是大唐的子民。”
“那也好办,魏王殿下必须亲力亲为,不论结果怎么样只要尽力就好。”
李泰看着李正许久没有说话。
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李泰有些为难地拿出一块银饼,委屈地吸了吸鼻子说道:“李正,这是我这一个月的口粮。”
“魏王殿下你误会了,我这次不为钱。”李正说道。
“你就收下吧,我知道你李正是长安最穷的人。”李泰故意把最穷这两个字咬得很重。
把银饼推回去,李正开口说道:“魏王殿下稍等,我去画一张图纸。”
李正提笔在一张纸上画着图纸,曲辕犁是一个跨时代的产物。
这种东西用来犁地用来清雪是一个道理。
也可以用曲辕犁来清除道路上的雪。
想来现在李世民已经把自己当作妖孽了,若是自己朝着权力进取一步,李世民很有可能会把自己五马分尸,然后剁了喂狗。
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这种人手中又有大权,很可能会对皇权造成影响。
李正当然不想做这样的人。
而且这种人一般活不长。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太子求教
李世民不是一个多么仁慈的君王。
这家伙表面想要做一个明君,鬼知道他心底里又是一副什么模样。
我不是真的爱钱,我是不得不爱钱,嗯!李正非常中肯地点了点头,突然为自己的高尚德行感动得脸红了。
所以画完好了曲辕犁的图纸之后,李正对李泰说道:“我要和你母后谈一笔大生意。”
“先不说生意。”李泰连忙打住话问道:“你画的这个是什么?”
“曲辕犁,一种可以让大唐百姓耕地更容易的犁。”
让张齐等一众工匠花了半个时辰把一个普通的犁改造成了曲辕犁。
亲自试验了一遍,李泰这才发现这种犁,用起来特别地省力。
又试了几遍,李泰越来越喜欢,用它来清雪实在是事半功倍。
“果然是个好东西。”李泰感叹。
这是我设计出来的,不是应该夸我吗?李泰这个小胖子怎么尽夸这个东西。
“魏王殿下,接下来我们可以谈一笔大生意了吗?”
“我就知道你从来不会白帮忙。”李泰心中对这次治理雪灾的任务有了信心。
狄知逊远远看着李正和李泰有说有笑之间的模样。
李正身为泾阳县侯,和皇子之间走得这么近还能有说有笑的,实在是难得。
李正低声说道:“其实青海是一个盐湖。”
“盐湖?”
“青海的水是咸的。”李正小声对李泰说道:“那里就是一个巨大的盐矿湖,可惜吐蕃守着这个宝藏不为所动,他们还把这个湖当作了圣湖。”
李泰目光紧张地说道:“你的意思是?”
“这是一笔大财富呀,不知道你家母后想不想和我做一笔大生意,我来提炼细盐,你们皇家负责运盐,我想过用盐来化雪,不过太奢侈,大唐的生产力太落后造不出工业用盐,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看李正一脸的嫌弃,似乎这小子见识过很多盐一般。
“一般人家可不能贩盐。”李泰说道。
“我当然知道不能贩盐了,我只是代加工一下,盐还是你们皇家的。”
李泰接着小声说道:“青海湖真的有盐?”
李正小声说道:“有很多很多盐。”
若是真有一个大盐地,李泰不兴奋是假的,这可是大功一件。
“我会和母后说的。”说完李泰拿着图纸兴冲冲的去治理他的雪灾。
当李正把曲辕犁放在李大熊面前,李大熊沉默了
自从见识过自己的儿子有多厉害后,李大熊已经很少动脑子。
李大熊推着它又把院子里的雪清了一遍。
认真地享受一遍曲辕犁带来的便利。
李泰走后一个时辰。
李承乾来到泾阳。
相比于只有几个仆从的李泰,李承乾的排场就大了不少。
随行还有一支上百人的兵马,应该就是太子右率。
李正见到李承乾稍稍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急忙扶起李正,“县侯不用多礼,你的辣椒孤尝过一次,味道特别的妙。”
“驱寒神器。”李正说道。
李承乾朝着身边的侍卫点头,侍卫立刻提着一摞奏章而来。
“这是……”
李承乾对李正解释道:“父皇命孤来治理雪灾,想到这次雪灾是你提前告知,才让朝中可以有所准备,孤冒昧想来问问,不知道县侯可有治理雪灾的良策?”
李世民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治理雪灾。
一开始李泰没说,现在倒是明白了。
这两兄弟又进了同一口锅,李世民的养蛊计划又开始了。
思考了一会儿,李正说道:“既然朝中早有准备,在下不敢指手画脚。”
“怎么能说是指手画脚。”
李承乾笑得很勉强,这个时候很想银饼拿出来,为什么会这么想,主要是李正的眼神特别诡异。
是人就会有弱点的,有的贪财,有的好色。
李正这个小子和很多人都相处得很好,唯独见到自己的时候他双眼冒光像是看银钱。
虽说李正很爱钱,可接触这么长时间以来。
李承乾发现李正虽然挣了很多钱,可是这家伙花钱的速度,实在是常人不可企及。
暗地里查探过李正这些日子所做的事情,光是修路和大棚,还有向突厥人买羊毛。
李正就已经花去十多万贯。
要是朝中也这么花钱,怕是大唐已经亡了。
想说这样的人是败家子,可他挣钱的速度也是让人望尘莫及,不敢瞻仰。
简直就是一个不得了的变态。
李承乾有些尴尬说道:“最近孤手头上没太多的钱。”
“太子殿下,我是那种爱钱的人吗?”李正一脸严肃的说道。
“县侯花钱如流水,显然不是爱钱的人。”
说出这番话,李承乾难得地脸红了。
“这才对嘛!”李正又说道:“太子殿下为万民奔走,治理雪灾是不是在万民之福,在下钦佩。”
“哪里,哪里?”李承乾的脸再次红了。
“既然如此在下就不耽误太子殿下的治理雪灾,愿大唐国泰民安。”
“……”
见李正转身要走,李承乾连忙上前一步说道:“县侯,孤是真心实意来求策的。”
李正感慨地说道:“我也是真心实意希望大唐能够国泰民安。”
“李正!”李承乾再次上前一步拦住说道:“孤知道孤已经来晚了,本来应该比青雀先一步到。”
“那太子殿下为何来晚了呢?”李正好奇问道。
李承乾面带怒色,“也不知道哪个混账把孤的车轮给卸了,真是天杀的!”
“若是治理雪灾,其实陛下还有另外一个用意。”李正说道。
“什么用意?”
李正一脸高深地说道:“陛下是想要太子是收拢人心,太子和魏王都是陛下的儿子,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坊间的百姓的心中也有好名声,陛下是用心良苦啊。”
听到这番话,李承乾也是神色严肃。
“所以太子殿下还是赶忙去治理雪灾吧,不要在我这里浪费时间了。”
“只要你肯帮孤这一次,你的一应要求孤都答应你。”
“真的?”李正问道。
“真的。”李承乾点头,“只要不违背道义。”
第二百二十九章 棉服与盐湖
李正咧嘴一笑,“我都说我不是爱财之人。”
“钱财有价值,但是道义是无价的。”李承乾立刻说道:“孤一诺千金。”
相比于李泰,李承乾就显得礼貌多了。
李正对他说道:“其实这件事也好办。”
“还请赐教。”
李承乾恭敬地行礼。
“先说治理雪灾需要的事宜,除雪,安置百姓,布施米粥,这些都缺一不可,首先要让受了雪灾的百姓吃饱饭。”
李承乾点头,“这确实是孤想要准备做的事情。”
“雪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御寒,如今还在下雪,当大雪停下了之后才是最冷的。”
李承乾又是点头,“孤也明白。”
李正一拍桌案,拿出一件棉服说道:“在下有一个大生意,不知道太子殿下想不想做。”
“啊!做生意?”
“羊毛棉服的生意。”李正把棉服放到李承乾的面前说道:“这棉服是抵御寒冷最好的衣物,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保暖而且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