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水上浮着一大片的辣椒。
李世民擦去额头的汗水,虽说辣得有些痛苦,但是吃起来根本停不下来。
平日里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李世民,这些日子以来胃口一直都不是太好。
现如今见陛下食欲大涨,长孙皇后看了心中踏实了不少。
第二日的早晨,李世民依旧早起打了半个时辰的太极拳。
回到太医署的徐照邻早早就来给李世民诊脉。
陛下是当今最重要的人,皇帝的身体可不敢出什么岔子。
好不容易回到了太医署,徐照邻打心底里发誓,这一次一定离李正这个家伙远远的。
把着陛下的脉搏,又看了李世民的气色,徐照邻奇怪地说道:“陛下昨日睡得如何?”
李世民说道:“睡得很好,一夜无梦。”
在太医署这么多年,徐照邻其实知道陛下的睡眠不是太好,尤其是刚登基的那段时间,玄武门的事情之后。
当今陛下可以说是噩梦连连,那时候为了让陛下睡好觉不仅让袁天罡做法事。
而且还有秦琼和尉迟恭守在陛下的寝宫前。
徐照邻躬身说道:“陛下可是吃了什么药?”
李世民低声问道:“你就说这朕的病情如何了。”
“陛下已经痊愈了。”徐照邻躬身说道:“照道理来说陛下应该再休养几天才是,臣只是想要知道陛下是如何恢复得这么快的。”
李世民回忆着说道:“朕昨日就是吃了一些辣椒出了一些汗。”
“什么辣椒?”
李世民让一旁的王鼎把辣椒递给徐照邻。
接过辣椒徐照邻打量了许久,“陛下昨日就是吃了这个东西?”
“你尝尝。”
徐照邻把一颗辣椒咬在嘴里,一股辣味从舌尖冲上脑门,过了一会儿便感觉到自己的嘴里火辣辣的。
看到徐照邻的反应,李世民得意地笑着让王鼎又递给他一杯水。
喝下水之后徐照邻这才好受了一些。
抹了抹自己额头细汗,徐照邻说道:“陛下,西域有一种叫做黑椒的东西,似乎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又如此辣。”
回味着,徐照邻得出结论,“陛下,此物确实是个发汗的好东西,只是陛下以后……”
“以后怎么了?”
徐照邻鼓起勇气说道:“以后还是请陛下不要吃这么奇怪的东西,臣也没见过辣椒,医典上没有记载,臣也不敢下断论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朕明白,你退下吧。”李世民坐在刚修好的暖炕上准备批阅奏章。
徐照邻走出立政殿心中还是有些不解,“怎么就突然好了呢?辣椒?从什么地方又冒出了辣椒这个东西。”
感觉到自己的医学知识储量已经不够用了,徐照邻问了给陛下写起居注的秘书郎,才知道昨日是陛下和魏王殿下还有太子殿下一起吃的一种叫做火锅的东西。
而且那些辣椒还是魏王殿下从李正那里带来的。
这么一想徐照邻又不想深究了,关于李正的事情都要躲得远远的才行。
自从和李正哪怕是沾上一点关系,就没有一天日子安生过。
还有袁天罡,都说钦天监的袁天罡见了李正一面之后就疯疯癫癫的。
徐照邻特意路过钦天监,见到了里面有些疯癫自言自语的袁天罡加快脚步离开这里。
李世民的病情痊愈,接下来的早朝依旧照常开始。
长安又下起了一场大雪,风雪肆虐在长安,往日热闹的朱雀大街不见人影。
各家各户的居民都躲在自己的家中祈祷着风雪可以早点停止。
李正坐在家中,家里多了两个孩子,狄仁杰,裴行俭。
看着漫天大雪,李大熊坐在自家的门前面带愁色。
冬天下雪虽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罕见的大雪就会让人害怕和担忧。
老村长的儿子急忙赶来和村民们说着事情,“大雪封路了,出不了泾阳了。”
听闻这个消息,全村上下的情绪都不好。
李正看着李大熊担忧的神色,“会出事吗?”
李大熊像是在回忆,“早年前,你爹我随着大军出征,到处都在打仗,那一年也是天寒地冻所有人都不想冻死,当初进了一个村子,那时候很多人都从村子里跑出来,想要入军,因为军队里给粮食。”
讲到这里李大熊的神色越加不好看,不愿意提起那件事情。
李正抬头看着漫天大雪说道:“希望雪可以早点停吧。”
“下雪天倒也还好。”李大熊说道:“化雪的时候才是最冷了,如今下了这么大的雪,到时候会更冷的。”
光是看如今的大雪情形,其实就可以知道一个大概。
关中罕见的天气也在史册典故之中出现过。
这场寒冬,更是冻死了突厥和吐蕃不少人。
村子里的婶婶们加快速度来制作保暖的羊毛棉衣。
建设的新房子御寒很不错,即便是外面天寒地冻,住在新房子里的村民们心里很踏实。
这样坚实的水泥房不会轻易地被大雪压塌。
等大雪稍稍转小了,村民开始组织扫雪清雪。
李正看了看大棚蔬菜,把挤压在大棚上的雪全部清理完,这才放心。
李义府冻得直哆嗦,“县侯这鬼天气也太冷了。”
李正看着大棚里的还算完好的蔬菜,给这些蔬菜田地全部铺上了干草,让土壤保持一定的温度。
离开大棚之后,李正又看了看马棚,大虎几乎和马儿住在了一起。
“你就不能回到屋子里住吗?屋子里暖和。”
第二百二十六章 预知雪灾
大虎嘴里吐着白雾,咧嘴笑了笑说道:“中郎将放心,和马儿舒服着呢,再说了,大雪的马儿容易受惊吓。”
看了一眼,马棚还算是结实,大雪应该压不塌这里。
泾阳河畔的河面已经完全结冰,人可以走在河边上。
李义府向李正汇报着情况,“泾阳一地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牛家村不少房子都被压塌了,好在现在很多空房子都没有人住,灞上和渭水一带的情况都不是太好。”
风又开始大了起来,大雪再次飘洒而下。
带着李义府回到家中,李正低声问道:“现如今已经有多少棉服了。”
李义府了一眼账目回话道:“如今已经有五千多件了,羊毛倒是还有很多。”
“村子里加大人手用棉服。”李正对他说道。
李义府也点头,“马上去办。”
罕见的一场雪灾,若只是下两三天也就是一场大雪。
可要是再这么下去就要成雪灾了。
又是一夜过去,大雪依旧没有停止,李正吃力地推开自家的门,大雪已经有膝盖的厚度,一开门挤压在门外的雪就涌进了屋内。
冷风吹来,让李正打了一个哆嗦。
一脚下去是鞋底与厚雪摩擦之间的嘎吱声。
拿起家里的铁铲,李正开始铲着院子里的雪,好一会儿才勉强清理出一条路。
不少村民都在忙碌地清扫村中积雪。
泾阳的村民是勤快的,立刻就清扫出一条能够容人走路的小道,连接着各家各户。
李正看了一眼村口的大雪,大雪已经彻底封死了路。
风很冷,吹在脸上很疼。
天空又飘下了雪,李正到现在终于确信,这场大雪灾真的要来了。
李正记得这场大雪导致了突厥很多人都冻死。
一直以来强盛的突厥在阴山之后还算是有些元气。
可这场寒冬之后,突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一蹶不振。
因为冻死的人太多太多了,导致了人口下降。
而这情况在吐蕃也是一样,西北方向的小国没一个好过。
长安
李泰坐在自己的府邸中,府外有不少大学士要见自己。
这些都是国子监和弘文馆的老学究。
起初李泰问他们今年会不会有大雪灾的时候,他们都否定。
现如今大雪灾真的如李正说的那般出现了,这些老学究就上门来问自己。
府中的下人对李泰说道:“魏王殿下,那些人还没走呢。”
“还不走?”李泰也是受够了,这些老家伙可真不好对付。
这些人想要知道自己是如何得知这场大雪灾是怎么来的。
这场大雪灾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又是如何预知的。
要是可以预知这种灾害,大唐可以免受多少灾难。
李泰感觉到自己头皮发麻。
我怎么知道!
李正说过是什么拉尼娜现象?
当时压根没有听懂李正说的是什么。
偏偏这帮老学究又纠缠不休。
直到宫里传话的人来了,李泰这才走出了自己的府邸,避开这些老学究一路前往宫中。
李世民看着各地传来的急报,李泰和李承乾都站在了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对李泰说道:“青雀,好在有你的提醒,朝中早有准备来应付这一次的雪灾。”
李泰躬身说道:“是李正说的。”
李泰说今年会有雪灾的时候,李世民起初也没有在意,不过前有旱灾蝗灾,当初听了李泰的意见之后朝中确实有些准备,不过准备得也不多。
前些年又是旱灾,又是蝗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李世民对这种灾害防备着呢。
钦天监,袁天罡看着漫天的大雪,心中笃定这次一个月前的太白金星现世就是这次雪灾的预兆。
袁天罡急急忙忙来到甘露殿向李世民禀报。
“陛下!此乃雪灾,天象有预兆。”
“你放心,朕早有准备。”李世民对他说道。
袁天罡一脸的错愕,“陛下早有准备?”
“嗯。”李世民点头,一边批阅着奏章说道:“有人比袁道长更早算到了这次的雪灾,让朕早做准备。”
袁天罡看了一眼李泰与李承乾。
李世民开口说道:“青雀早就把这件事和朕说了。”
“是……是吗?”袁天罡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泰,“魏王殿下也懂占卜天象之术了?”
李泰一脸尴尬地说道:“袁道长,其实李正算出来的,李正说这是一种非常反常的气候现象,叫做拉尼娜现象,不知道袁道长可有涉猎。”
拉尼娜?袁天罡很想说闻所未闻,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只好保持沉默。
李世民批阅完了奏章说道:“这次雪灾发生,各地的奏报都不是太好,朕把这次的雪灾后的治理交给你们二人去处理,能办好吗?”
李承乾躬身说道:“儿臣一定竭尽全力。”
李泰也说道:“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望。”
李世民点了点头,把各地的奏章分成两份,分别交给了李泰和李承乾。
袁天罡跟着太子和魏王走出甘露殿,依旧在自我怀疑。
跟上李泰的脚步,袁天罡问李泰,“魏王殿下,李正是怎么算到这次大雪灾的。”
要去治理雪灾,形势紧急李泰实在是不想去搭理袁天罡。
为了摆脱他的纠缠,李泰说三个字:“拉尼娜。”
拉尼娜?
袁天罡驻足在原地,想着这三个字和天象论述到底有什么关系。
李泰见李承乾的脚步很快,追上前问道:“皇兄,是要去找李正帮忙吗?”
“父皇有命,孤不敢怠慢。”李承乾绷着脸。
“确实不能怠慢。”李泰也加快脚步。
李承乾回到东宫,立刻和自己的幕僚议论起了怎么治理雪灾的事情。
首先可能确定的事情,就是要去找李正,这一次的雪灾被李正预知了。
李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收拾了一番,让府中下人立刻准备车驾,“去泾阳,找李正!”
府中下人连忙答应。
“慢着!”李泰想了一会儿说道:“招呼一下我们安排在东宫的细作。”
府中下人问道:“魏王殿下是要去打听太子殿下的去向吗?”
“不是。”李泰摇头面色凝重地说道:“你去找几个机灵点的人,把太子车驾的车轮给本王卸了。”
各个坊市也是言论四起。
不少人都在议论这次雪灾。
魏王李泰向当今陛下谏言防范雪灾的事情也被传到了长安各个坊市之中。
早在中秋之后,朝中就开始防备这次雪灾。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李正出策
知道了朝中早有准备,坊间的不少百姓们长出一口气。
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朝堂,对百姓们来说心里非常的踏实。
李泰急急忙忙牵了一匹马就要前往泾阳。
府中下人来报,“魏王殿下,刚刚得来的消息,泾阳县已经大雪封路了。”
“封路了?”
“怕是不好过去,沿途扫雪可能要废半天功夫,不过可以绕行从公主封地的方向入泾阳,多花半个时辰。”
李泰心中着急地说道:“那你还废话什么,抓紧时机上路。”
“喏。”下人急忙点头答应,领着车驾一路往泾阳方向而去。
李承乾刚要乘上车驾去找李正。
车驾刚刚离开东宫,车驾下方传来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