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压低自己的斗笠遮住神情说道:“泾阳这么热闹,朕倒要看看这长安的权贵到底有多么有钱。”
房玄龄也微笑着点头。
敢买李正的东西,还真要看看这些权贵手里的钱有多少。
一瓶香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倒了,牛进达说道:“这个李正还真是说倒就倒啊。”
“简直过分!”有人咬牙切齿。
“我买!”有人说道:“我出一千贯!”
“我出两千贯买一瓶。”
“三千贯!”
……
听着他们一个个报出价格,李义府心里雀跃,有钱了有钱了!这一出价就是数千贯。
许敬宗小声低语,“县侯神机妙算在下佩服。”
听价格已经喊到了一瓶六千贯,房玄龄笑呵呵说道:“看来有人上钩了。”
李正站在村口大声说道:“还有比六千贯更高的吗?”
场面一片安静,看来没有再喊出更高的价格,六千贯一瓶已经不便宜,长安有多少人能拿出六千贯。
牛进达也暗暗点头想着,“六千贯一瓶,就靠着这四十多瓶香水,李正就能赚到近三万贯。”
程咬金说道:“这小子敛财的本事真是高明。”
看似有了结果,六千贯一瓶确实可以让李正大赚一笔了。
接下来,众人见李正一个转身,他的手臂扫倒了半桌香水,那桌子上原本陈列的香水立刻打翻一半。
在众人大气不敢出的目光下,李正神情淡然地说道:“哎呀,不小心打翻了这么多,现在只剩下二十瓶了。”
李义府见到这一幕下巴都要惊得掉地上。
众人:“……”
听到一阵惊呼声,香水打翻在地,浓郁香味随风而来。
程咬金回身看着这个场面,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正对众人说道:“实在是不好意思,在下这大手大脚的,如今就剩下了二十瓶该如何是好呢。”
程咬金当即就要冲上去,被李君羡给拉住。
“某要宰了这小子!”程咬金骂骂咧咧说道:“这小子绝对是故意的!”
李世民无奈地摇头。
李正摇着手里的扇子说道:“可惜了,现在就剩下了二十瓶,刚刚那个说六千贯一瓶的还买吗?”
“我们家出一万贯!”有人立刻说道。
程咬金循声看去,这不是自己的家夫人的丫鬟吗?
顿时觉得大事不妙,程咬金心头紧张。
看向报价的人,牛进达说道:“程咬金,那不是你夫人吗?”
程咬金凶神恶煞地盯着李正,一边僵硬地点头。
“一万五千贯!”
“一万八千贯!”
“两万贯!”
价格越喊越离谱。
一般的权贵人家已经掺和不上了,程咬金等一众国公将军们的女眷纷纷退场。
李世民观察着发现留下来的多数都是和平康坊有关系的权贵。
虽说平康坊是一个喝酒作乐的地方,酒池肉林之中,平康坊背后的老板往往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只要得到了香水,就可以揽到更多的客人,从而拓宽自己的人脉,甚至可以让生意都翻一番。
这种买卖对平康坊来说只赚不赔。
只要能够拓宽人脉,用涂抹香水的姑娘迎合客人,抬高姑娘的身价,香水卖得越贵,姑娘的身价就越高。
平康坊是一个人群混杂,各种消息走通的地方。
很多人也会花钱去平康坊打听消息。
长安的风吹草动逃不过李世民的眼睛。
可也逃不过平康坊的眼。
这一点李君羡心知肚明,这么多年就算是自己,也要向平康坊买消息。
长安不乏有钱人,更不乏精明商人。
就算是这个香水价值连城也会有人买。
如今只有二十瓶,少一瓶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三万贯一瓶!”一句喊价声响彻了四周。
李世民听着喊话的人小声说道:“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
李君羡看向那人便回话道:“范阳卢氏的人。”
李世民盯着这个范阳卢氏的人,目光闪烁不定。
李正笑着说道:“三万贯一瓶还有人更高的吗?”
打翻了二十瓶,让原本一瓶六千贯的香水翻了五倍,李世民心中暗暗想着,光是买香水,李正一天所得就是大唐一年的赋税。
长叹一口气,李世民感叹道:“玄龄,你觉得以后我们大唐的商税是不是应该加一加了。”
房玄龄低声说道:“如今坊间商人不多,而且加税涉及利益众多,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决定的。”
早年前就立下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人设。
现在想要反悔确实不合适。
更别提加税了。
不过看着李正这些香水能挣这么多。
李世民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
就算是从这次生意中抽一成的税,那该是给国库增加多少钱啊。
如今日子是好点了,可也不富裕。
刚刚派了数万兵马到青海驻军,导致国库又支出了上万贯军饷,十多万石粮草。
而且在平定吐蕃之前还要源源不断地消耗。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越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憋屈。
日子好不容易好点了,又花出去一大笔。
相对的,李正不用做太多的事情。
就可以挣这么多钱。
李世民莫名心里有一种冲动,这个皇帝不想当了。
卢家与另外几家权贵一起商议,三万贯一瓶一共二十瓶各家都一起分了。
价格定下之后,第二天就有人运了几车银饼而来。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看着一车车的银饼李正心满意足。
第二百零五章 太子来问策
有钱就可以动工了,李正和李义府还有许敬宗开始谋划怎么修路。
一条十公里的路肯定要修到泾阳村以外。
李义府建议道:“县侯不如把牛家村的路和公主封地里的路都修一遍。”
拿起毛笔,李正在泾阳与长安之间画了一条直线。
许敬宗看着李正画出来的线便明白了意思,“县侯的意思是一条通往长安的路。”
“对呀。”
“可不是已经有官道了吗?”许敬宗问道。
李义府说道:“官道确实有些坑洼,很多年没有修了。”
官道并不是直通泾阳,当初的泾阳也是长安比较穷的郡县之一,长安的官道一路通往洛阳。
可官道距离泾阳还要走一个多时辰,大多数都是林地小道。
以后的运输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说要致富先修路吗?”
李义府摇头,“但是在下觉得县侯说的一定是对的。”
喝下一口凉白开李正对两人解释道:“生意最重要的运输,道路不好运输困难你一天只能运十件货物去长安卖,那你就只能挣十件货物的钱,可若是一天可以运十五件货物呢?是不是挣得更多了,这就是基建的作用。”
李义府有些明悟的点头。
条条大路都通向家门,泾阳的才能脱贫致富!
李治心里这样想着。
基建非常重要,当基建建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质变。
经济的发展与基建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收起心绪,李正又划出了几条线这几条线是连接泾阳与周边村子的线。
“把这些路全部都修出来。”李正对他们说道。
许敬宗小声说道:“县侯,是不是和朝中报备一下。”
“也好。”李正点头。
“下官这就去安排。”
许敬宗写了一份奏章送入了朝中。
坐在立政殿的李世民收到了两瓶香水,这是卢家送来的。
王公公笑呵呵说道:“陛下,看来卢家是借花献佛了?”
李世民冷笑道:“他们还不是惦记太子的婚事。”
长孙皇后担忧着说道:“据说这个香水三万贯一瓶,要不我们还是送回去吧。”
“都已经送来了,怎么送回去。”李世民叹息道。
香水长孙皇后也有一瓶,不过那是李正送的,李正又是李世民的准女婿收了自然无碍,也算是李正的对自己孝心。
可卢家这番送礼显然就不对味道,李承乾和李丽质一样都是自己的儿子女儿,长子长女的婚事都一样关心,长孙皇后说话道:“这份礼太烫手了。”
拿着手中的香水,李世民冷眼看着说道:“朕就不信了,他李正真的再也做不出香水了。”
李君羡站在殿外禀报:“陛下!许敬宗有本上奏。”
“呈上来。”李世民朗声说道。
走入殿中,李君羡把奏章递给李世民。
打开奏章,李世民看着上面的话语,“李正要修路?”
看着奏章上说的,修路的路线还要一直修到长安。
虽然有些不明白李正的想法,那些官道早就想修了,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更没有这么多的钱。
也不敢大征民力,李正挣了这么多钱还想着修路,看来这小子也是心系社稷的,李世民心里舒坦了不少。
李世民还是和杜如晦等一众大臣商量了一下。
最后才拟旨同意李正修路。
卢家送了两瓶香水给了自己的父皇。
李承乾当然知道卢家的意思。
东宫的属官来报说道:“太子殿下,有李正的消息。”
“说!”李承乾一脸愁容。
东宫属官说道:“给李正的办事的许敬宗给陛下递了一份奏章,陛下答应让李正修路,还下旨意。”
“修路?李正为何要修路?”
“不清楚。”东宫属官摇头。
修路,修路,中原的官道虽说年久失修但也是四通八达。
前有始皇帝修建驰道,李正修路是为了什么?
父皇竟然还答应了?!
转念一想,要是别人说要修路,父皇肯定不答应,可李正这个人没权没势的,李承乾也就明白父皇的用意了。
又对东宫属官问道:“父皇收到卢家香水之后,都说了一些什么?”
“陛下什么都没说。”
李承乾自然不想自己的未来和五姓绑在一起。
想完这些李承乾收拾一番自己的衣衫,对东宫属官说道:“准备车马,孤要去见李正。”
泾阳
不少村民都在议论,李正突然要修路,又讨不着什么好,为啥要修路嘛。
李大熊惆怅着说道:“这小子自己挣得钱,要怎么花都随着他。”
“大熊,你也说说你儿子,不能大手大脚的。”村子里的婶婶劝说道。
李大熊一脸忧愁……
泾阳村外站了不少人,如今秋收已经过了,不少人闲了下来。
这个时候招收人手的效率也很不错。
统计着一大片人,程处默与李恪也拉来了护卫队维持治安。
近千人整整齐齐地站着。
“现在有多少人了?”
李义府拿着统计好的名单说道:“已经有八百五十一人。”
“差不多了,人数不用太多,太多了也不好组织。”李正对程处默招呼道:“你先招呼三百人去看看路。”
程处默骑着马先拉着人离开这里。
每人工钱一个月十贯钱,一日三餐包饭。
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收来的人手也都是年轻力壮的。
统筹好人手的分配,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李义府和许敬宗来两人去办。
系统里的水泥已经用完了,十公里的路需要用的水泥太多。
这次的奖励是铁矿,也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水泥。
为了应付任务,也为了长此以往的生意,水泥必须要做出来。
大虎来报,“中郎将,太子殿下来了。”
“哦。”李正看着地图头也没抬。
大虎又小声说道:“中郎将,太子殿下说他要见你。”
“忙着呢,没空。”李正说道。
“可是……”大虎一头的冷汗,人家是太子啊,是储君,说不见就不见这也太不给太子面子了。
说话间,李承乾已经走到李正的近前。
李承乾说道:“没事,你先忙。”
李正低头继续在地图上写写画画。
第二百零六章 损主意
看着李正画的地图,这份地图不像是中原人常用的地图。
看起来很复杂明明是一座山吧,偏偏就是画了一圈又一圈的弧线。
河流不像河流,都是一些虚线和实线。
甚至还有不少地方都画上了虚影。
等李正画完了之后,李承乾这才开口问道:“你画的这是地图。”
“对呀。”李正点头。
指着地图上的一条条看起来像圆圈的线条,李承乾问道:“这些弧线是做什么用的?”
李正解释道:“这个是等高线,线条越密集山的走势就越陡峭。”
李承乾点了点头,还是有些看不懂李正画的地图。
随后李承乾又说道:“孤记得,现如今阎立本也找到了一种图纸的画图方式,似乎与你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阎立本啊?我教他的。”
李承乾又诧异地问道:“原来是你,难怪阎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