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基沉默不语,他握着长枪的手有些颤抖,此时他虽然还有四千多兵马。
  但是,面对汉军骑兵,他们是追不上也逃不掉,即便想拼命,汉军也不给他们机会。
  “文舒,你说,大魏,还有机会吗?”
  突然,王基看向王昶,说出了一句让王昶惊疑的话。
  王昶望向王基,目光中有着一丝戒备。
  王基苦涩一笑,说道:“文舒,如今徐、扬二州尽数落于汉军之手,我等一败,青州恐怕也难以为继,大汉中兴之势已成,你我也不能不为家族打算。”
  王昶沉默了,他的族地远在晋阳,自然无需担忧,可王基的家族就在东莱,若是汉军占据了东莱,王基,的确得为家族打算。
  “伯舆,我兄长为青州刺史,我若降,必牵连于他……”
  王昶惨然一笑,青州刺史王凌乃是他的族兄,如果王昶投降,王凌虽然不至于被降罪,但他青州刺史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
  王基闻言,脸上也露出犹豫之色,王凌是他的恩公,对他有知遇之恩,若非王凌,王基也没有今日的成就。
  “魏军停下了。”
  尉迟恭发现魏军已经停止了后退,不由做好了战斗准备。
  陈庆之微微一笑,说道:“希望魏人不是想要垂死挣扎。”
  锁甲弓骑兵们停止了继续攻击,他们远远的注视着魏军,等待着魏军的选择。
  最终,王基选择了率领大军投降,只是投降的军队中,并没有王昶的身影。
  尸体中,王昶闭上了眼睛,此时的他,身穿一名普通魏军士兵扎甲,看起来一点也不显眼。
  王基率领魏军投降,陈庆之命令魏军放下兵器,随后,将魏军押往东武。
  薛礼领着数百锁甲弓骑兵清理战场,正清理中,一名探马来报,发现两百余骑匈奴骑兵。
  “两百多匈奴人?”
  薛礼一听有两百多骑匈奴骑兵,眼中顿时流露出一抹杀意。
  “全军集结,我们去会一会匈奴人。”
  薛礼集结兵马,领着四百余骑锁甲弓骑兵,朝着匈奴骑兵所在的方向杀去。
  尸体中,王昶站了起来,卸掉身上战甲,挣扎着走进了山中。


第242章 升级科技
  旷野上,薛礼与匈奴骑兵相遇,匈奴骑兵本就是留守族中的老弱,自然不是薛礼麾下骑兵的对手,双方刚一交战,匈奴骑兵便半数倒在了锁甲弓骑兵箭下。
  王徽见势不妙,拨马转身欲逃。
  薛礼见状,催动胯下战马追赶,最后,生擒王徽。
  东武,关翊接见了王基。
  “你便是东莱王伯舆?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关翊见王基面容威严,虽然投降,但却并没有丝毫谄媚之气,心中不由一喜。
  王基正色道:“某家正是王基,我东莱王家世代效忠大汉,今得知将军至此,特来投奔。”
  王基故意略过战败而降,关翊也不介意,随即命王基在陈庆之麾下听令,至于跟随王基一起投降的魏军,关翊择其精锐编为一营,其余兵马,择打散后编入辅兵营中。
  “报将军,薛将军擒获一名魏将归来。”
  不一会儿,薛礼领兵归来,带来了被生擒的王徽,王徽见父亲已经投降,自然也不会坚持,当即选择了投降。
  东武城上,王浚望着汉军中多出的魏军士兵,眼中流露出一丝绝望,他能够猜到,自己的援兵,已经败了。
  王基催马来到东武城下,朗声道:“我乃东莱王基,士治兄,如今大汉中兴之势已成,你何不与我共同效忠汉室?”
  王浚低头看向城外前来劝降的王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叹,此时的王浚,甚至真的有一些怀疑,大汉,是不是真的天命所归。
  自光武中兴之后,大汉延续至今,本来王浚都以为在大魏建立之后,汉就将彻底沦为历史,可谁能想到,关翊竟能从南方一路北伐,而魏军却一路溃败。
  “伯舆兄,你给我十日时间,十日后,我给你答复。”
  对于王基的招降,王浚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只是希望王基能够给自己十日时间。
  王基拨马回营,告知了关翊王浚的要求。
  “好,就给他十日时间。”
  关翊正好也想好好休整一番,便允了王浚十日时间。
  夜幕降临,关翊回到帐篷中,闭上了眼睛。
  “宿主:关翊……”
  “年龄:25……”
  “等级:19……”
  关翊看着自己的面板,自从到了二十五岁之后,关翊就发现,自己的年龄再也没有增长过。
  刚开始的时候,关翊还有些恐慌。可很快,关翊就平静了下来。
  按照原本的年龄,此时的关翊,早已经三十岁了,可他却始终保持着二十五岁的状态。
  如今的关翊,十八般兵器大多数都达到了四级,其中刀术和弓术,更是达到了最高等级五级,论武艺,此时的关翊,已经丝毫不弱于巅峰时期的祖父关羽,甚至更加全面。
  “升级。”
  关翊默默地选择了升级,当系统等级升到二十级后,关翊发现,系统再次发生了变化。
  原本的信息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在最下方,却多了一个科技面板。
  “科技:采矿……”
  “采矿:增加采矿效率,可招募特殊兵种:矿工。”
  “科技:冶铁……”
  “冶铁:提炼铁矿,可招募特殊兵种:铁匠。”
  “科技:畜牧……”
  “畜牧:畜养牲畜,可招募特殊兵种:马夫。”
  “科技……招募矿工和铁匠,这似乎和辅兵并没有什么区别,难道说这些矿工和铁匠,有什么特殊能力不成?”
  关翊看着自己的科技面板,虽然现在只有三个科技,但关翊相信,以后一定能够开启更多的科技。
  “寻宝。”
  关翊想了想,决定将积攒的两次寻宝用掉。
  “叮……”
  “获得宝物:牙旗。”
  “叮……”
  “获得宝物:牙旗。”
  这一次的寻宝,关翊又增加了两面牙旗,不过关翊对此并没有太过在意。
  寻宝结束,关翊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科技。最后,他选择了招募一队矿工。
  矿工招募需要花费三百能源,对如今的关翊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关翊只是想要试一试,这些矿工,究竟有什么能力。
  一百扛着铁镐的壮汉出现在关翊面前,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并无区别,这让关翊怀疑,他们凭什么被系统认定为特殊兵种。
  就在这时,矿工中,一名壮汉突然看向了地面,开口说道:“这里有矿。”
  “是铁矿。”
  “还有铜矿。”
  很快,这些矿工们就判断出了地面的矿石种类。
  关翊的营寨扎在一座小山坡上,这里有矿关翊倒是没有什么怀疑,只是对于这些矿工能够如此快速的判断出矿石的种类,关翊感觉十分惊讶。
  “看来,这些家伙比起辅兵更加专业。”
  关翊心念一动,又招募了一队铁匠。
  铁匠们拎着锤子,一个个面露精光,在询问了这些铁匠后,关翊明白了他们的作用。
  他们能够提炼铁矿,打造兵器,不管是鱼鳞甲还是明光铠,只要有足够的铁矿,就算是复杂的山文甲,他们也能锻造。
  “看来系统是让我完全摆脱现实世界上的束缚,将科技强行推进啊,有了这些铁匠,军中兵器、甲胄出现破损后,就再也不用头疼该如何修复了。”
  关翊深吸一口气,他发现,系统的存在,就是让自己完全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
  招募士兵,让关翊摆脱了人口的限制。
  招募矿工,让关翊无需从现实中招募矿工,而且还能更加快速的挖矿,对需要玉矿的关翊来说,十分重要。
  招募铁匠,则可以为关翊麾下的军队持续提供装备、兵器,无需为兵器的损坏、修复而烦恼。
  招募马夫,就可以培育更加优良的战马,让骑兵不用为战马的损耗而担忧。
  “现在唯一能够限制我的,就只剩下粮食了,郑和,你的宝船,该发挥作用了。”
  关翊命令这些铁匠、矿工们暂时和辅兵住在一起,辅兵们虽然也拥有一些简单的锻造技艺,但是却远远无法和铁匠相比,不过如果只是让他们打打下手,还是可行的。
  “报,南阳传来急报。”
  一个消息传来,汉国大将吴班,战死于宛城之下,汉兴郡,遭到魏国大将郭淮的进攻,如今,已经危在旦夕。


第243章 汉运
  关翊没有想到,吴班居然会在攻打宛城的时候,败给了守卫宛城的郭淮,并被流矢射死。
  吴班一死,汉兴郡便遭到了魏军攻击,李严亲领荆州兵北上,如今正在和郭淮对峙。
  李严久战不胜,就想请关翊派出江夏兵马驰援。
  原本江夏本就属于荆州管辖,可不知道为何,关翊夺下江夏后,刘禅并没有将江夏划归荆州,而是将江夏划在了扬州,仍由关翊统辖。
  如此一来,李严就只能向关翊借兵。同时,李严也将战报送到了成都,只是想等到刘禅的调令下来,恐怕还需要等待些时日。
  “正好,汉兴郡多玉矿,我留在汉兴的商队被吴班屡屡刁难,这次倒是可以趁机调动一些军队和矿工入驻汉兴,这样等我夺下青州后,刚好可以配合汉兴,攻取南阳、长安等地。”
  关翊想了想,传令郑和,让他将战船开至朐县,运送兵马前往襄阳,同时在朐县建立港口,制造宝船。
  十日后,王浚开城投降,他仔细思索过,察觉到大汉中兴之势已经不可逆转,为了保证家族不衰,王浚选择了归降关翊。
  王浚一降,整个徐州便彻底落入了关翊的掌控之中。
  与此同时,王昶逃回北海郡,派人送信给青州刺史王凌,陈诉汉军的厉害。
  王凌得知东莱王基投降,王昶的北海军队也精锐尽丧,连忙上奏曹叡,请求调兵支援青州。
  曹叡坐在皇座上,脸上透露着一丝灰败之色,他病了,病得很严重,就如同他父亲曹丕一样。
  曹叡已经有所预感,知道自己大限之日将到,可如今的大魏,已经风雨飘摇,曹叡实在不放心就这样离去。
  由于一直无子,曹叡这些年来一直在族中挑选后辈,收为养子,他想在自己死前,选择一个能够镇压权臣、保卫大魏江山的皇帝。
  只是那些养子如今都还年幼,曹叡不知道,若是自己真的离世,他们是否真的担得起抵挡汉国的重任。
  “臣以为,可以调镇北将军、护乌桓将军田豫回朝,抵挡汉军入侵。”
  一名大臣出列,此时朝中能战之将,已经寥寥无几,大多数将领都随着大将军曹爽和卫将军司马懿在外,朝中参加过战斗的,也就毌丘俭等几人而已,而他们的威望,并不足以让曹叡放心。
  “不可,边军干系到我大魏百姓生死存亡,若是调边军前往青州,鲜卑人趁机南下,大魏危矣。”
  很快,便有大臣出来反驳,严厉反对调动边军。
  大魏边军,是魏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他们常年镇压长城外的异族,每一个士兵手中,都沾染了异族的鲜血。
  望着争执不休的众臣,曹叡突然痛苦的捂住了胸口,一口乌黑的鲜血从嘴角流出。
  “陛下……”
  曹叡昏迷,青州求援一事被搁置。
  王凌无奈,只能收拢青州各郡兵马,集结于临淄,准备死守。
  朐县,陈庆之和薛礼领着军队上船。这一次,关翊拨给陈庆之五千铁甲盾兵、一千铁甲强弓兵和一千铁甲强弩兵、三千重甲槊兵,五百重甲槊骑兵和五百锁甲弓骑兵,外加八千辅兵,夹带着一千多矿工和两百铁匠、三百马夫,共计两万余人。
  “子云,大军我就交给你了,记住我的嘱咐。”
  关翊和陈庆之、薛礼道别,有了这二人,关翊相信,攻下一个南阳,不成问题,夺下南阳后,关翊让陈庆之二人在南阳、汉兴建造矿场,挖掘各种矿石,等待和关翊会军,攻取洛阳。
  “将军放心。”
  陈庆之自信一笑,战船缓缓离去,此时关翊的身边,招募的将领,就只剩下了尉迟恭一人。
  看来,是时候再招募一将了。
  关翊回到营中,闭上了眼睛。
  “末将岳飞,拜见将军。”
  一名魁梧男子出现在关翊面前,此人,正是后世的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字鹏举,荡阴人士,也就是如今的邺城人士,弓马娴熟,擅使长枪。
  招募到了岳飞后,关翊暂时将岳飞留在了身边,等到他立功后,再做封赏。
  徐州平定后,关翊略作休整,准备继续攻打青州。
  王基作为青州人士,主动请缨为先锋,他在青州颇有名望,所到之处,青州各县纷纷望风而降。
  大军抵达青州治所临淄,终于遭到了魏军的抵抗。
  王凌集结青州所有兵马,共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