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翊看着身前的军队,眼中满是自豪,在经过整编和休整之后,除去丹阳驻扎的军队,关翊在皖城的军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两万的辅兵,如果加上辅兵,关翊在皖城的军队,就达到了三万余人。
  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关翊麾下的军队本来就是精锐,以一当十不在话下,即便是辅兵,也可与魏国精锐对抗。
  除去士兵外,关翊麾下如今还有李靖、秦琼、尉迟恭、郑和、陈庆之、王双、徐质、徐盖、留赞、留略等将领,文臣倒是很是稀缺,只有石韬一人替关翊处理政务。
  关翊看向郑和,攻打江夏,自然离不开水军,郑和麾下的水军,正是关翊攻打江夏的关键。
  “三宝,水军可准备好了?”
  关翊说道,他对郑和的水军倒是很有信心,在如今的长江上,应该没有谁是郑和的对手。
  郑和微微点头,说道:“禀将军,水师已经准备完毕,此时正好顺风,我军五个时辰即可抵达夏口。”
  “好,三宝,你领水军今夜出发,我要你趁夜夺下夏口。”
  关翊递出一面令旗,交给郑和。
  郑和领命,带着留赞、留略二将,进入水寨准备去了。
  关翊又看向尉迟恭,吩咐道:“敬德,你领四千精兵,夜间行军,我要你明天拂晓,赶到武昌。”
  “末将领命。”
  尉迟恭领命,下去准备去了。
  为了保证夺取江夏不会被魏军察觉,关翊又让王双大张旗鼓的在天柱山练兵,吸引魏军注意,然后留下秦琼守城,自己带着陈庆之、李靖领着四千精锐,走下雉,进攻江夏。
  夏口,江夏重地,也是江夏水军所在之地,昔日关羽也曾在此屯兵,如今屯兵此地的,是魏国武义中郎将,李绪和奉义中郎将李基。
  李绪和李基都是曹魏名将李通之子,李通死后,留下二子,长子李绪,幼子李基,靠着李通的关系,二人在曹魏众将中,也算有一席之地。
  “子文,这些日子我总是心神不宁,感觉好像是有大事发生。”
  水寨中,李绪提着一壶酒来到弟弟李基的房间,想要和李基喝上一杯。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以烤鱼下酒,开始对酌。
  李基听闻兄长所言,笑道:“大哥,你就是白日太过操劳,如今正值耕种时节,能有什么大事?”
  李绪苦笑道:“要不我们调回屯田的军队,加固夏口的防御吧。”
  李基闻言,皱起了眉头,连年的战乱,对粮食和人口的消耗极大,江夏的田地大多荒废,所以朝廷命令各地军队参与屯田,自给自足,如果调回屯田的军队,影响了收成,他们可就得寻江夏太守要粮了,这个粮,可不好要。
  “大哥,你多虑了,我们需要屯田,汉军同样需要,那李严麾下的军队最近不也在襄阳一带屯田嘛,我们夏口是不会有事的。”
  李基拒绝了李绪的提议,兄弟两人边说边喝,不知不觉中,一壶酒已经见底。
  江面上,十几艘商船缓缓驶向夏口。很快,就被夏口巡逻的战船发现。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深夜还在江上晃悠?”
  魏军校尉朱坚带着一百余名魏军水军拦截下了江面的商船。
  “军爷,我们是扬州商会的商人,准备运一些南方的特产,前往长安,不小心误了时辰,所以想靠岸歇息一晚。”
  一个中年男子从商船上出来,满脸谄媚的笑容。
  “扬州商会?我们需要检查。”
  虽然两国如今处于开战状态,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彻底封锁商路,南方的水果、丝绸素来是北方世家的最爱,而北方的很多东西,也同样需要销往南方。
  每年总会有商船经过,所以朱坚倒是并没有怀疑,只是商船经过,怎么也得留下些油水,所以他们总会借口检查,收取钱财。
  朱坚带着十几名魏军士兵上了商船,正要入内检查,那满脸谄媚的男子已经捧着一口箱子递了上来。
  “军爷辛苦,这是茶水钱。”
  朱坚接过箱子,感觉到箱子的重量后,朱坚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笑容。
  “咳咳,既然是商人,靠岸歇息也可,但是不得靠近水寨,不然别怪本将军格杀勿论。”
  朱坚得了好处,也不过于为难商队,当下指了指岸边,示意男子可以将商船停过去。
  “这些商人还真阔绰。”
  回到战船,朱坚打开箱子,发现里面装的都是些珍珠、金银,眼中顿时流露出贪婪之色。
  “校尉,要不我们……”
  一名亲信上前,眼中闪过一抹杀意。
  朱坚摇了摇头,说道:“截杀商队,若是被将军知道了,那可是要杀头的。”
  朱坚果断拒绝了亲信的提议,因为朱坚很清楚,这些商人看起来老实,实际上他们背后和各大世家有着千丝百缕的关系,他只是一个小小校尉,没必要为了钱财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命如果都没了,再多的钱财又有何用?”
  商船靠岸,此时他们距离夏口水寨,不过隔着几道木门而已。
  “郑将军。”
  商船上,一名男子满脸淡然的走了出来,火光下,露出此人冷冽的面容,赫然是关翊麾下的水军将领,郑和,而先前那满脸谄媚的男子,则是水军将领留略。
  “先歇一歇吧,此时距离将军给的时间是,还有五个时辰呢。”
  郑和微微一笑,虽然正面强攻,郑和也有把握夺下夏口,可那样势必会造成伤亡,郑和可不想麾下的军队,死伤太多。


第208章 夜袭夏口
  “差不多是时候了。”
  商船下,一名名水军士兵开始从船舱走出,他们手持兵器,面目冷漠,正是郑和麾下水军。
  郑和点了点头,当即有数十名水军士兵不顾江水寒冷,叼着兵器,“噗通”跳入江水之中。
  “呼……”
  魏军水寨,哨塔上,魏军士兵的眼皮开始打架,有的魏军士兵索性闭上了眼睛,开始假寐,过了一会儿,便真的陷入了梦乡。
  “呃,兄弟,刚刚水里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一个魏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连忙摇晃……着身旁的魏军士兵,开口问道。
  被摇醒的魏军士兵随口说道:“准是水里面的大肥鱼,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兄弟,赶紧抓紧时间睡一会儿,再过一会儿校尉该巡视了……”
  “大鱼……”
  魏军士兵想了想,觉得同伴所言有理,于是也继续闭上眼睛,开始睡觉。
  水寨底下,几名汉军水军小心翼翼的切割着魏军水门。很快,切开一个小口,几名汉军水军灵活的钻了进去,然后打开了水寨之门。
  水寨之门被打开,郑和当即命人将商船开动,杀向魏军水寨。
  “啊……呃……”
  哨塔上,一名魏军士兵突然发现水寨前停了好多商船,正惊讶中,突然感觉身后有异,正欲示警,却被身后汉军水军抹了脖子。
  “呵……呵……”
  魏军士兵艰难的用脚想要踹醒旁边的同伴,却不想同伴的脖子,也流出了鲜血。
  汉军水军快速的处理了哨塔上的魏军士兵,此时郑和已经进入水寨,对着留略示意一下,留略当即命人升起一盏早就准备好的红灯笼。
  远处,留赞察觉到水寨升起的红灯笼,当即命人催动战船,朝着魏军水寨驶去。
  “什么人……”
  一名魏军校尉从帐篷中走出,突然发现营寨中时不时有身影穿梭,下意识大喝一声,却被一支羽箭直接洞穿了喉咙。
  郑和冷漠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汉军士兵收割着魏军生命,虽然偶尔遇到一些小股的反抗,但当汉军水军进入水寨的那一刻起,战斗,早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朱坚今天很高兴,因为他巡视长江的时候从商队手中讨要了好处,所以从船上下来后,就带着本部几个亲信,躲在帐篷里饮酒。
  朱坚酒量不小,放倒了几个亲信后,他起身准备放水,刚掀开帐篷,正好看到了满脸淡漠之色的郑和。
  “你们是何人?”
  朱坚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只是喝了酒的他脑子反应比较迟缓,一时间竟没有察觉,眼前之人是汉军。
  郑和瞥了一眼朱坚,探手抓起腰间长剑,剑光闪动,朱坚感觉脖子一凉,连忙用手捂住脖子,可已经无济于事。
  一股热流喷出,朱坚倒地而亡。
  “我的钱,可不好拿。”
  郑和冷冷一笑,汉军水军杀入帐篷内,将帐篷内醉倒的士兵刺死,然后找到了朱坚藏起来的箱子。
  “大哥,汉军入寨,你我兄弟有负朝廷信任,今日唯有死战,以死效忠陛下。”
  李基望着密密麻麻杀入水寨的汉军水军,提着一柄长剑,面露坚定之色。
  李绪闻言,点头道:“正该如此。”
  当下,兄弟二人齐声呐喊,挥舞兵器杀入汉军之中。
  兄弟二人武艺不俗,可终究只有两个人,在斩杀了十几名汉军士兵后,被汉军士兵乱剑砍死。
  “禀将军,我军已经彻底占据夏口水寨。”
  天色微明,留赞来到郑和身前,他们,已经成功占据了魏军水寨。
  “将军可是让我们拿下整个夏口,光水寨可不够,命人招募降兵,让他们骗开夏口城的大门。”
  郑和点了点头,随即命令留赞挑选一些魏军降卒,带着他们直奔夏口城。
  夏口城是一座古城,和夏口水寨相隔不过一里,郑和等人很快便来到了夏口城下。
  “城下何人?”
  城楼上,一名魏军校尉睡眼朦胧的望着城下的魏军,有些奇怪。
  “我乃水军校尉孙志,城楼上的可是杨虎兄弟?”
  降兵中,一名校尉听出了城楼上魏军校尉的声音,正是自己的同乡杨虎,当即略带兴奋的问道。
  “孙志兄弟?你不在水寨,怎么回夏口来了?”杨虎挠了挠头,有些疑惑的问道。
  “奉李将军之命,进来运送粮食。”
  孙志随口找了个借口,杨虎闻言,却没有丝毫怀疑,因为水寨的粮食都囤积在夏口城中,水军每个月都需要进城领取粮草,这次只不过是早了两天,但是也不算奇怪。
  城门缓缓打开,望着被打开的城门,郑和一声令下,汉军水军现身,冲入了夏口城中。
  夏口城中兵马不多,仅有不到千人,大多数还都在睡觉。不一会儿,夏口城便落入了汉军手中。
  “你便是此间守将?”郑和看着被摁倒在面前的中年男子,开口问道。
  男子满脸惊恐,答道:“小人正是夏口守将黄俞……将军,小的愿意投降……”
  在郑和水军夺下夏口的同时,尉迟恭领着四千精锐,也一路疾行,来到了武昌城外。
  武昌城,乃是赤壁之战后孙权在江夏所筑之城,与夏口隔江相对,是以前吴军的军事重地,魏军占领武昌后,将江夏治所移到武昌,武昌的地位愈发重要。
  此时天色已经逐渐明朗,尉迟恭看了看身后的士兵,一个个精神抖擞,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路行军并没有影响到汉军士气,尉迟恭心中一定。随后,命令十几名士兵悄悄靠近武昌城。
  十几名铁甲盾兵来到武昌城下,彼此对视一眼,然后抛出了钩爪。
  钩爪抛射上了城墙,稳稳的勾在了城墙上,士兵们拽了拽钩索,确定安全后,开始沿着钩索攀爬。
  “水军们的这些玩意儿,还挺好使。”
  尉迟恭望着慢慢爬上城墙的士兵,眼中流露出一抹微笑,这种以钩爪攀附城墙的方法,正是尉迟恭从水军身上领悟出来的攻城方法。
  十几名铁甲盾兵成功爬上城墙,他们小心翼翼的解决了城楼上的几十名已经陷入沉睡的魏军士兵,然后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第209章 魏国王浚
  武昌太守做梦也没有想到,汉军会突然袭击武昌,眼看大势已去,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带着城中官吏选择了投降。
  武昌城陷落,尉迟恭招揽降兵,封锁府库,等待着关翊的消息。
  在尉迟恭夺下武昌的同时,关翊领着军队,来到了下雉。
  当关翊的军队出现在下雉时,下雉守军顿时愣住了,望着城外的汉军,这些原本属于吴国的军队选择了开城投降,关翊兵不血刃,直接夺下下雉。
  “将军威名扬于荆楚,下雉本就是吴国领地,对魏并无忠诚可言,见将军大军至此,他们自然不会抵抗。”
  关翊夺下下雉后,安抚了城中投降官员,然后领兵直取柴桑。
  柴桑本是吴国重镇,当时孙权为了换取和魏国休战,选择将柴桑送给魏国,关翊灭吴后,曾想要收复柴桑,只是魏国也十分重视柴桑,派出弘农人王浚为将,领兵八千坐镇柴桑。
  原本关翊并没有将王浚放在眼里,直到有一次郑和和王浚在长江相遇,二人进行短暂的交锋后,郑和虽然取胜,但却吃了暗亏,关翊这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