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国高手-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着王爷,他下一步就会攻打桂林和广东,能成功吗?虽然永历朝三面受敌,但以广州现在形势看,大西军要攻进广州,估计比登天都难。永历帝是如今天下大明唯一嫡传血脉,是天下人的希望所在,攻明意味着背天行事,肯定会让天下人耻笑,身后还要落个骂名。”
    “要不就弃暗投明?跟着永历皇帝打天下,指定能有一番作为。自己如今在广州,可家眷都在云南呢,老父老母还有妻子儿女,难道都不顾了吗?。”
    “不中,不中啊。无论如何,先争一争再说,实在不行,回云南再做打算,要是能劝说王爷放弃原先想法,一块投明,那是最好不过。”
    任僎翻来覆去,直到天快亮了,才朦朦胧胧睡去。
    ……
    “大人,大人,快快请起,黄大人来了,说皇上宣你上殿。”
    朦胧中,任僎听到门外马宝急促的声音响起。
    “噢……。”任僎骨碌一下爬起,唤进从人,洗漱已毕,才请进黄宗羲,待黄宗羲传达了永历皇帝的旨意后,跟他一同进宫。
    一行人来到勤政殿外,马宝被白兴拦下,只允任僎一人随黄宗羲进了殿。
    “大西国兵部尚书任僎,奉国主之命前来拜见皇帝陛下。”任僎进了殿,低头趋前,被李洪用拂尘一拦,知道不能再往前走了,连忙躬身下拜,作了一个长辑,并没有行叩拜礼。
    “免礼平身,赐座。”朱由榔并不以为意。
    人家任僎怎么说现在也算是一国之使者,不管自己承认不承认,反正人家自己承认。
    “谢座。”
    任僎一听清朗有声音传来,并没有见怪之意,心下一松,偷偷往御座上瞧去。
    但见永历皇帝很年轻,二十三四岁年纪,面白如玉,目若朗星,眼含笑意,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
    再往周边一瞧,除了黄宗羲、杨乔然外,还有五人不认识,想必都是大学士首发
    “任先生,不知因何事来拜见朕躬?”朱由榔没有废话,开门见山地问道。
    “陛下,任某是奉我主孙讳可望之命,前来商讨大西军归明抗清之事。”任僎一欠身,答道。
    “好啊。孙可望早从献逆,荼毒天下,如今幡然悔悟,也算迷途知返,此天下苍生之福。不知商讨何事?”朱由榔淡淡地答道。
    朱由榔的语气让任僎一怔,他觉得朱由榔闻听大西军归降,应该欣喜若狂才是,反应怎么这么平淡?难道没把大西军当回事?
    “陛下,请恕任某无礼,任某有一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大西军现有五十万人马,平东王、安西王、抚南王、定北王皆有万夫不挡之勇,更据云贵两省之地。如今全军来降,于陛下而言,无疑如虎添翼,为何陛下殊无欢喜之意?”
    “欢喜?朕欢喜,怎么不欢喜来?不过,任先生,你也别蒙朕,大西军的情况朕知之甚深。朕就把你们的情况说一说,你看中不中?”
    “中,怎么不中来?唉,陛下,你也是老乡?”
    任僎这句话问出,满殿皆惊。
    “你是真虎啊。”黄宗羲心道。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你真是个傻13
    跟皇帝认老乡?
    殿里众臣都愣了。
    尽管早就听杨乔然和黄宗羲说过,心理已经有了准备,但任僎这句话问出来,大家还是一愣:“傻大胆么这是?”
    朱由榔没有理会任僎的问话,总不能顺着他的话头论论是不是老乡吧?朝堂之上得严肃。
    “你们大西军败走四川时,只有三千兵马,家眷倒有一万多人,经贵州打到云南,却是打了几个胜仗,如今最多有二十万人马,且都是乌合之众。你说五十万,蒙朕呢?”
    “这……。”任僎一听永历皇帝说得一点不差,嗫嚅着竟无言以对。心想:“他怎么知道这么详细?”
    “云南发生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沐天波逃走,你们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拿下昆明。这个时候,大西军何去何从,在这个重大的战略方面,你们四位领头人发生了分歧,孙可望尽管征战多年,对清兵却是深深惧怕,他主张东打桂林,继而进入广东沿海,若清兵追来,就逃到海上去。而李定国却冒死抗争,一定要继承张献忠的遗愿,投效我朝,北上抗清。孙可望无奈,这才派你来朝,是不是?”
    “这……。”任僎听到这里,瞪大了眼睛,望着朱由榔,像见了鬼一样:“他怎么知道的?就算大西军有探子,这等机密事他也不可能探听清楚啊。莫非,大西军高层有人已经生了异心,与永历朝廷早通款曲了?嗯,一定是,否则他不会知道这么详细,也不会知道这么快。”
    “你也不用这么看着朕,对朕而言,你们大西军没有什么秘密能瞒得住朕。”朱由榔看着任僎,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朕之所以不那么欢喜,是因为两条。第一条,大西军历来以残害百姓闻名,与朕‘以民为本’理念有很大差距,招降你们,还要进行改造,从思想到行动上都要进行改造,朕决不能让自己的军队以害民为乐。第二条,孙可望派你来,想用极苛刻的条件让朕打消招降你部的想法,这样,他就可以把大西军的前途命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而李定国也不好再反对。这种苛刻的条件嘛,朕也知道,他是不是要请封秦王?”
    “啊?陛下,你全知道了?大西军是不是有人已经报过信了?”任僎闻言大惊,从座位上站起来,不可置信地问道。
    “哈哈哈……。”朱由榔没有回答他的话,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心道:“你真是个傻13!还用有人报信?历史上写着呢,老子穿越之人还能没点福利?”
    笑毕,朱由榔示意任僎坐下,问道:“任先生,说说吧,除了孙可望请封秦王外,还有什么条件?”
    “陛下,孙可望请封秦王,李定国请封晋王,刘文秀请封齐王,艾能奇请封楚王,除此之外,还请给饷一百万两,粮草一百万石。”
    任僎说出了全部条件,不过,他自己都觉得心虚。
    “哼,贪心不足蛇呑象!孙可望这不是归顺,而是谋反!尔欲做乱臣贼子么?”瞿式耜听了这些条件,大怒,指着任僎骂道。
    也不怪瞿式耜发怒,在一字并肩王的封号里,“秦、晋、齐、楚”是最尊贵的封号,拥有与皇帝平起平坐的权力。像这样的封号,除了皇帝的儿子,异姓被封的,没有一个好下场,要不把皇帝灭了,要不就被皇帝灭了,一山容不得二虎。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碍我什么事了,我只是个使者好不好?”任僎早就傲气全无,被瞿式耜指着骂,也只能是心里发发牢骚。
    “任先生,你们所谓的国主根本没有诚心,也不怪瞿大人生气。若真心归顺,当有臣子之礼,哪有狮子大开口的?他有何德何能,还请封一字并肩王?!会杀几个人就能当王爷吗?”杨乔然奚落道,语气之中毫不掩饰自己的蔑视和不屑。
    “任先生,你也是饱学之士,当知晓秦、晋、齐、楚这四个封号是什么意思。请问孙可望是灭敌一国啊,还是有擎天保驾之功?寸功未立,就索如此尊贵封号,你觉得合适吗?”吕大器质问道。
    “这……。”任僎面对三人的质问,尴尬地无以回答。他当然知道请封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条计就本是他所献的。
    当初他是不怕永历帝翻脸的,甚至还盼着翻脸呢,但经过昨天的参观,他已经被雷得外焦里嫩了,已经生不出与永历帝为难的心了。
    “任先生,朕需要的是一心一意,同心抗清的臣子,不需要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王爷。你回去告诉孙可望,银子一两也没有,粮草一石也不给,一字并肩王?想都别想,若是诚心归顺,朕可以封他们为平东将军、安西将军、抚南将军和定北将军,日后若是有功,朕不会吝惜爵位之赏。若是不想归顺,还想进攻桂林和广东,那朕的地雷和手榴弹就是专门为他而造的!”
    朱由榔制止住群臣对任僎的攻击,斩钉截铁地说道。
    “陛下,漫天要价,还讲究个落地还钱呢,一字并肩王不许,是不是可以给个公爷?实在不行,侯爷也行啊。说实在的,吾实在不想看到两军相残啊。”任僎苦着脸说道。
    “两军相残?孙可望他也配!任先生,江山社稷的事,怎么能讨价还价?你以为这是做买卖吗?看你这么实在,朕也不瞒你,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们大西军也不是没有朕的人,他孙可望想要攻打桂林,须小心背后有人给他一刀!任先生,这可是秘密,希望你能保密。”朱由榔不怀好意地说道。
    “陛下,您不说,吾也已经知晓了。要不,大西军的秘密你怎么可能知道那么详细?”任僎倒是真实在。
    “任先生,买卖不成仁义在。谈不成不是你的责任,但朕看你非常实在,也是有才之人,请问有没有归顺我大明之心?”
    “谢谢陛下厚爱,吾是真心想归顺圣主。只不过,吾之父母家眷都在昆明,不忍舍弃啊。”
    “真孝子也!”朱由榔赞了一句。
    “陛下,若吾归顺,能不能让吾担任祭酒一职?教书育人是吾之夙愿啊。”
    任僎此话一出,朱由榔差点笑喷……。

第一百七十四章 《鹿鼎记》的提示
    一听任僎要当国子监祭酒,朱由榔心里那个气啊,心说:“这大西军的人是怎么回事,怎么都会要官?你要官就要官吧,还特么要当最高学府的首长,你那学问能胜任?你以为整天吾吾的,就算有学问了?这任僎自我感觉不是一般地好啊。”
    不过,任僎现在还真用得着,不给他个官帽子,怕他不会出力。
    朱由榔忍住笑,一本正经地说道:“任爱卿,你有心归顺,朕心甚慰。卿之才岂是一个国子监祭酒可以束缚的?朕封你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监察天下百官。”
    黄宗羲一听,咧了下嘴,心说:“皇上怎么把这货塞给我了?整天跟这么个货当同僚,烦也烦死了。”
    任僎很高兴,行,不错,监察百官一听就很威风。孙可望那么多兵,只封个平东将军,封我一个右副都御史是不错的了,更何况还跟黄大人搭档呢。
    如此看来,皇上真是厚道啊。
    “臣谢主隆恩。”
    任僎急忙跪下磕头。
    “任爱卿,目前你还不能就职,还得回云南去。要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孙可望,切莫做大逆不道之事。”
    “是,臣一定尽吾所能,说服孙将军臣服陛下。”
    “好,跪安吧。”
    “臣遵旨。”
    任僎倒退着出了殿。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榔见任僎走了,问群臣道。
    “陛下,孙可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遂所愿,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虽有任僎这一枚钉子,怕是无济于事,臣意应该立即传旨给焦琏将军,让他密切注意云南动静,做好战争准备。”瞿式耜道。
    “陛下,臣以为,如今我正欲对福建用兵,实在无力在西部再开战场。既然孙可望与李定国不和,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挑动他们内乱?任僎昨日在广州城内转了一天,就已经折服,相信他即使为孙可望考虑,也会力劝他不要跟我为敌。有这两个有利条件,再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说明利害,不怕大事不成。”黄宗羲道。
    “李定国虽然与孙可望不和,但这个人最讲忠义,他若是不肯背弃孙可望,也不是言语可以说动的。要挑动他们内乱,还得另想办法。”朱由榔摇了摇头,感觉把握不大。
    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遍观南明人物,最让他看重的,就是这个李定国。
    忠臣不缺,朝中这些大学士,加上张家玉,都是在历史上留名的大忠臣,而李定国这个人归降南明后,忠心耿耿,一直到死于缅甸,都没有背叛。而且,他的军事能力超强,可以说在清兵四面围攻南明之时,他凭一已之力,保护朱由榔一直跟清兵周旋了十七年,直到在缅甸因水土不服病死。
    这么一个悲壮的英雄人物,朱由榔心中充满了敬仰。若是任僎为他请封,朱由榔会毫不犹豫地封他为一字并肩王,只是因为有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夹杂在内,再加上怕李成栋、张家玉和杨国威不服,才不得不拒绝了任僎之请。
    朱由榔知道,李定国虽然忠于明室,但却也有一个致使弱点,就是太重情。孙可望几次三番谋害他,他却不肯加害孙可望,直到孙可望降清,两人才算恩断义绝。
    朱由榔心想:“最好把李定国跟孙可望分开来,别搅在一起,搅在一起没好处。对李定国不好,对我的大业也不好。”
    想到这里,朱由榔道:“派个人跟任僎去云南倒是个好主意,可以见机行事。就算不能说服他们,只要让他们在半年之内缩在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