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怪,风清俊对黄宗羲的称呼,从一开始的“黄先生”,到“老黄”,再到“姓黄的”,一路走下坡;而黄宗羲对风清俊的称呼,却是从“鞑子狗”,到“狗贼”,到“姓风的”,一路向上,现在居然升格为“风大侠”了。
“是,姓黄的,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了,富人对永历是又恨又怕,老百姓却是都唱赞歌。可是,我不相信他能打败大清,所以,他的这些仁政,终究是一场空。姓黄的,你呀,别这么死心眼,到头来都是白忙活。”
说到这里,风清俊已经恢复了原来的神态。
“嘿嘿,老黄,那老板一看就是个老实的,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就是被人欺负的命。与其让别人欺负,还不如便宜了我呢,谁叫他没我厉害呢。活该!”
风清俊根本不容黄宗羲再说话,一伸手,点了他穴道,让他说不得,也动不得。然后拍拍手,就要走出房门。
黄宗羲眼见他就要行凶,又气又急,脸涨得通红。奈何既不能张口骂,又不能动手打。
“嗤……”
就在这时,忽听门外有人轻轻笑了一声。
“谁?!”
风清俊反应神速,退了一步,手一翻将宝剑拿在手里,低声喝问。
“姓风的,死在临头,还想作恶吗?”外头那个声音很飘,但却是非常清晰地传进黄宗羲的耳朵里。
“装神弄鬼!”
风清俊辨明声音方向,持剑追了出去。
这一去,风清俊再也没有回来。
黄宗羲等了约有一个时辰,屋门才再次被打开,进来的却是一名官员。
“鄙人乃梧州知府张风岐,奉皇上旨意,前来迎接黄先生。”那名官员抱拳施了一礼。
黄宗羲没法说话,也没法动弹,只能干张嘴,说不出话来。
张风岐大概也知道黄宗羲的情况:“黄先生,得罪了。”一挥手,进来几名捕快,七手八脚将黄宗羲抬了出来,放进一顶轿子里,给抬到了梧州知府衙门。
张风岐不是笨人,当然知道黄宗羲回去广州是要大用的,所以对他很是巴结,请来了城里的几位名医,给黄宗羲推宫过血,忙活了二个多时辰,黄宗羲的穴道总算是解开了。
“张大人,黄某多谢了。请问,张大人如何知晓黄某身陷贼手?”黄宗羲有好多话要问,一旦能开口说话,就立即问道。
“黄先生,是宫里一名侍卫来通报的情况,并传皇上口谕,命鄙人明日妥送黄先生回广州。”张风岐答道。
“侍卫?皇上?这说明,惊走风清俊的是一名侍卫?皇上早就派侍卫在暗中查访我的下落了?”黄宗羲闻言想道。
这些疑问,只能在心里想想,可不敢跟张风岐说。
“那好,劳烦张大人明日派人送黄某回广州,今日援手之恩,容来日相报。”黄宗羲道。
“不不不,黄先生言重了,鄙人也是奉旨行事,请黄先生勿放在心上。”张风岐听黄宗羲这样一说,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连忙谦逊地说道。
……
黄宗羲再次回到广州,已经是第五天之后了,一进广州城,就被宫里派人接到了勤政殿。
“草民黄宗羲叩见皇上。”黄宗羲进了殿跪倒磕头。
“平身,看座。”
“草民惶恐,不敢在圣君面前就座。”
“无妨。朕不爱讲究虚礼。”
黄宗羲这才在太监搬过来的一只锦墩上坐了半拉屁股。
“太冲,受苦了。”
朱由榔清朗的声音传来,内里含着许多真诚的慰藉。黄宗羲闻言,想到自己这一番受的折磨,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来。
“皇上,此番草民身陷贼手,未曾折损我大明士子的脸面和尊严,请皇上明察。”黄宗羲连忙表白了一句。
“嗯,你与风清俊的对话,朕已全知。你面对折磨和威胁,始终宁死不屈,很有大明士子的风骨气概,朕心甚慰。”朱由榔面带嘉许,赞了一句。
“皇上,您全知?”
“是。哦,不,也不能说是全知,你出事之后,朕就派贴身侍卫暗中访查,你们到肇庆之后,侍卫才查到风清俊的踪迹。因为风清俊武功太高,侍卫不敢轻举妄动,派人回来报信,朕将另外二名侍卫也派了出去,准备在浔州动手擒拿的。只是,暗中跟踪的侍卫见风清俊要害那对客栈老板夫妇,来不及等到布置完毕,无奈才惊走他。”
“皇上,抓住风清俊了?”
黄宗羲问道。
第一百一十九章 都御史
“唉,准备仓促,没能留下他,不过他也遭到了重创,已经往北逃了。”朱由榔非常无奈地说道。
“皇上,此人是清廷侍卫,身份应该还不低……。”黄宗羲忙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汇报了一遍,包括广州城里那座神秘的宅子。
“皇上,此人说是戴姑娘的长辈,具体是何关系,却是没有透露出来。”最后黄宗羲说道。
“阿兰的长辈?可没听阿兰说过。风清俊显然是奉清廷的旨意,前来行刺于朕,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跟阿兰拉上关系?你说的那个神秘的宅子,据你判断是在广州城里?”朱由榔皱着眉问道。
“是,草民也只能做一个大概的判断。风清俊劫持草民从那所宅子出来时,是个夜晚,看不清楚周围景物,但能看出是个花园。风清俊跟那女人说话时,还说你老爷如何如何,从这些迹象上看,那所宅子的主人应是广州城里的一个富户,或者官员。”
“嗯,太冲,下去后把这事跟马吉翔说一说,让他注意查访。朕的为政方略是以民为本,动了富人的奶酪,总有一些人不甘心罢了。不提这些烦心事了。太冲,朕有一事不明,还请你给我解惑啊。”
“皇上但有所问,草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风清俊让你去帮阿兰,你为什么不答应?”
“皇上,草民虽是手无缚鸡之务的一介书生,但也绝不会屈服于敌人,再者,军国大事未经皇上允可,草民不敢与闻。”
“哈哈哈……,好,朕料你也是如何想法。利刃加于身而不改初心,真忠贞之士也,若天下之人皆如太冲,何愁清祸不除?”
“皇上谬赞,草民惭愧。”
“太冲,你当得起,不用过谦。太冲,如今清兵势大,而我永历朝新立,内忧外患,举步艰难。正当此时,朕如何做才能清除清祸?以你大才,当有助于朕。”
黄宗羲一听这话,知道皇上这是考较自己的才能。像这种问题,他跟王夫之和李颙曾经多次探讨,早已胸有成竹,所以毫不犹豫地答道。
“草民与而农曾探讨过,听闻皇上说过,大明天下不单是我朱家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知是否?”
“是,朕确实说过此话。”
“皇上,国运在于民心,以草民浅见,若真能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则必然国富民强,不但可以将强敌打败,更可以摆脱朝代更替的窠臼,建立万世之功业。”
朱由榔问黄宗羲那些话,根本不是为了考较他的才能。才能和忠心根本不用考较,历史上都有。关键是看他的政见,是否跟自己一致。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这跟朱由榔的政治主张是相悖的。
君主立宪在朱由榔看来,并不适合中国,最起码如今不行。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总希望有人管着。
民主什么的,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进程。
“太冲,照你看来,如何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呢?”朱由榔问道。
“保民生,启民智,听民意,强民权。”黄宗羲答道。
他说的这“四民”,朱由榔是同意的,保民生,启民智,听民意,他正在做或者准备在做。但强民权,肯定是他鼓吹的君主立宪制了。
中国历史上,孙大总统曾经实行过民权主义,推行投票选举,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的强民权口号,但因为他忽略了中国的阶级阶构,在当时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并不占多数,所以导致了失败。
那时候不行,这时候更不行。
中央集权的专制固然有缺陷,但毕竟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决策上更加灵活。
如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君主立宪制”才能水到渠成。
“太冲,你说的强民权,是不是让百姓投票选举官府?”
“皇上,草民确是这样想的。”黄宗羲忐忑地回道。
跟皇帝谈论这个问题,确实有些冒险。但机会难得,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兜售他的理论,此时自然赶紧卖一卖。
至于皇帝是不是怪罪,他可一点没把握。
皇帝看着非常圣明,但在这种大事上,应该不会那么大度。毕竟,强民权就意味着分帝权。
“太冲,不可。你的眼光还是有局限性,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哲理你要搞清楚。如今,天下还是农耕文明,经济基础还太薄弱,民智未启,贸然改变国体必然引起大乱。”朱由榔道。
黄宗羲对皇帝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虽然批评自己,但看着倒像是跟自己探讨问题的样子,并没有生气。
“物质决定意识”这句话他已经听王夫之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他可是头一次听说,自然不明白其中内涵。
“皇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哲理草民是头一次听说,不明其理,日后一定多向而农请教,也请皇上不吝赐教。”黄宗羲回道。
“太冲,你的想法朕已知晓。保民生、启民智和听民意这三条,朕是赞成的,而且已经在着手做。至于强民权,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在朕之有生之年可以做到,也许不能做到。朕想,广泛地听取民意,其实也是一种强民权的举措。如今最紧要的事情,还是将清祸清除,恢复大明祖业,其它的事情,只能等以后再做。”
“是,皇上,草民只是提这么一种想法,如今确实是不合时宜。不把清兵赶出去,所有的想法都是水中之月。”
“那好,太冲,你来帮朕,先将脚跟站稳,如何?”
“但有所命,万死不辞。”
“好,保民生是由户部在做,启民智是由礼部在做,那你就做一做听民意的事情吧。伯文!”
“臣在!”
“拟旨,封黄宗羲为东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即日起入阁参赞政务。”
“臣谢主隆恩!”黄宗羲没想到皇上这么器重自己,甫一入朝就被封为都御史,急忙跪到磕头谢恩。
……
第一百二十章 三人都赚了
“皇上,臣其实是愿意去浔州帮助戴姑娘的。”黄宗羲谢过恩,然后说道。
“那可是大材小用了。朕已将李颙派去了,当然,派他去也是大材小用。不过,暂时没有合适人选,只好委屈他了。”
“那两个泰西人呢?”
“哈提斯是个商人,主要从事海上贸易,没甚大学问。不过精通英语、西班牙语,朕许他可以与我国进行合法贸易,不过,必须将西方关于哲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书籍搜罗来,翻译成中文。这些书可是宝贝啊,对于我大明将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焦泥是个器械制造方面的人才,朕已经让他去了军器营,负责军械制造。”
……
朱由榔对于王夫之送来的这些人才非常高兴,黄宗羲和李颙不必说了,都是忠贞的饱学之士,正好解了当前用人之急。哈提斯和焦泥的到来,更令朱由榔喜出望外。
西方的基础学科比中国发展的早,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的士大夫,则将这些东西视为“奇技淫巧”进行抵制,在他们看来,中国地大物博,根本用不着那些东西来损害农耕经济的基础。
可他们哪里能想到,正是这些被他们视为“奇技淫巧”的玩艺,将来差点亡了国,将来还会成为决定国运的东西呢?
朱由榔必须从现在开始,让国人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虽然这个工作非常难,但他必须慢慢扭转他们的意识。
而让哈提斯从事基础学科的翻译工作,就是很重要的一步。
焦泥是葡萄牙人,是器械制造好手,因为生活所迫,才跟着哈提斯的船队到东方来淘金。
燧发枪已经问世一百多年了,朱由榔非常关心焦泥会不会造。结果一问,才知道,焦泥在葡萄牙的工作就是制造燧发枪。
这下令朱由榔大喜过望。
枪械制造他不懂,但懂基本原理。
燧发枪是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