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将异族视为兄弟之意,若大人以为皇上此论不妥,彼时为何不直言?而于今日哓哓不休,却是何故?其三,大人从龙于肇庆,本是天子近臣,皇上即使有过失,你大可密膝造陈,为何裹挟众位臣僚以成逼宫之势?还是你认为皇上听不得逆耳忠言?此三问,陈某百思不解,还请李大人当着皇上和众位大臣的面,给陈某解惑。”
陈邦彦这番话问出来,朱由榔大喜,真是感觉每个汗毛孔都是舒畅的。
太特么对了!问得太好了!
而且,问出了我心中所想。
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孤军奋战了。
陈邦彦的这三个问题,李永茂还真是不好答,尤其第三个问题,简直就是直指其心怀叵测。
但,被陈邦彦这么一问,他还不能不答,若是不答,自己不但在众臣面前失了脸面,而且自己先前的一番操作也就白费了心思。
“好,既然陈大人动问,李某就答上一答。”李永茂知道这三个问题有陷阱,也只得硬着头皮上。
“华夷之辨,自然是以种族和血缘来区分的。”
“那请问,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当做何解?再请问,春秋时期,楚国曾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当作何解呢?”
陈邦彦此问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李永茂支支吾吾再也答不上话来。
关于华夷之辨,朱由榔前世没少看了这方面的资料。最初,分辨华夷的标准确实是血缘,后来逐渐演变为德化礼仪。如果按血缘而论,当时的楚国长江之南地区就该被称为蛮夷,何况两广?是因为楚国文明日进,中原诸国再不以蛮夷视之。
另外,“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蛮夷没有教化、不讲礼仪的地方有国君,也不如诸夏没有国君的地方文明。旗帜鲜明地提出华夷之辨在于文明礼仪。
至于第二问,陈邦彦表面是问李永茂,其实实质还是将田应元封驳圣旨的事给点了出来,这个事不驳倒,御史言官是不会服的。
田应元身为礼科给事中,封驳圣旨的确是他职责所在,但你封驳圣旨得有根有据,或者有充足的理由才是。你既然认为戴忆兰是“胡妇”“蛮夷”,那就是对皇上以前说的话表示了怀疑和不服,既有怀疑和不服,为什么当时不说呢?为什么在皇上要册封的时候,你悍然发难,目的何在?难道不是要给皇上难堪吗?
朱由榔之所以说他“藐视朕躬,居心叵测”,道理也就在此。
而陈邦彦的第三问,更是直指李永茂的内心。你与皇上朝夕相处,有很多机会说话,却是不说,非要鼓动各位臣僚共同发难,目的肯定不纯。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李永茂被陈邦彦问住了,考糊了,伏在地上答不出话来,汗珠滴滴嗒嗒落在地上。
他害怕了,后悔了。
他一哑火,田应元和傅作霖,以及那些开始还理直气壮的“名臣”们,自然也都哑火了。
痛快!真是痛快!
朱由榔看着陈邦彦,越看越是喜欢,还没用朕亲自出手,老陈一个人就把你们给收拾了。
得了,该收场了。
他正要下旨,却见马吉翔匆匆进殿:“启奏皇上,戴姑娘今早带领本族四十青壮出城回乡了!”
……
第九十六章 风波定
“皇上,戴姑娘还留下一封信给你。”马吉翔道。
“快呈上来。”
马吉翔连忙将手中一封信递给李洪,李洪转身呈给朱由榔。
“皇上,我不想让你为难,我走了。你不要派人来追我,我回去招人,建一支山地营,等建成了,就来帮你打清兵,到时候我建了功,他们还能阻挡我嫁给你吗?还有,我还要说服我咪咪,你不是说过,不想让她不乐意吗?反正,我一辈子都是你的女人,记住不要太累。真不想离开你啊……。”
信写得很真白,却是情真意切,其中的无奈和对朱由榔的眷恋跃然纸上。
朱由榔看到最后一句,眼前出现了阿兰深情和不舍的眼神。
都特么是你们!是你们逼走了朕的爱妃!
朱由榔本来心情大好,想就此赦免了田应元,也不追究李永茂了,但戴忆兰的出走,让他的火又一下子升腾起来。
“真是没意思透了!”朱由榔把信往龙书案上一拍,愤然而起。
“戴氏不远千里率族人来广州抗击清兵,颇知大义,又日夜相伴,保护朕躬,可以说朕能击败清兵,护持广州不落入清兵之手,戴氏不无微劳。这么一位知礼仪、明大义的好女子,就这样被你们逼走了,你们竟然还在这里跟朕讲什么华夷之辨,真是可笑可恨之至!”朱由榔气得指着李永茂骂道。
“如今,清廷分东西两面向我广东压了过来,而我朝新立,百废待举,多少军国大事等着朕去处理,哪有闲功夫跟你们这些心怀叵测、无视大局之徒闲抬杠玩?!”
“陈伯文!”
“臣在!”
“拟旨。”
“是。”
“第一,裁撤各科给事中,全部并入都察院。第二,革去李永茂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之职,无旨意不准擅离广州;都御史杨乔然任工部尚书,其都御史之职由其荐能员充任;瞿式耜颇识大体,廉洁勤谨,着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协助朕躬处理政务,吏部尚书之职由其暂代。第三,田应元狼子野心,居心叵测,着即自尽,抄没其家产。”
朱由榔一连下了三道圣旨,一下子把李永茂和田应元吓坏了。
他们的本意是想博个名臣之名,不是想被革职,更不是想找死。
按照大明惯例,像这样的事,最严重也就是挨一顿“廷杖”,哪里想到皇上竟然不按规矩出牌啊。
“皇上,皇上,饶命啊,饶命……”
李永茂还有些廉耻之心,虽已经大悔,但仍是硬挺着,没说出什么软话来。
可田应元却是斯文扫地,再也不顾什么风度了,头磕得呯呯直响,大声讨饶。
“不是想当名臣吗?不是想踩着朕博个好名声吗?这时候想起讨饶来了,让那些一直维护你的人情何以堪呢?田应元,别做这种丑态了。白兴,把他拉下去,立即施刑!”朱由榔咬着一口白牙,冷冰冰地说道。
白兴早就不耐了,听到皇上下令,当即进来,一手提起田应元的脖领子,一手在他下巴上一错,田应元再也说不出话来,在“嗬嗬”之声中,被白兴提了出去。
众臣被朱由榔的三道旨意惊呆了,没想到皇上动作这么快,根本不做商量,革了李永茂,赐死田应元。
而且,还将给事中给裁撤了,这也太快了吧?
众人还没回过味来,又听到皇上说道:“朕不是听不得不同意见的君主,相反,只要你光明正大,心底无私,指摘朕的过失,朕会欣然接受。前者张家玉、陈邦彦都因为政见不合顶撞过朕,朕何曾发作过他们?因为他们确是无私,确是为公。”
发作了李永茂和田应元,朱由榔心里那口恶气算是出了些,心情也渐渐平和下来。
他踱着步子,边踱边说:“朕是要做一番事业的,是立志要恢复祖宗基业的。清廷非常强大,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需要群臣与朕齐心协力。就像一艘船,大家都在这条船上,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才能保证这条船乘风破浪,到达目的地。朕之治国,以民为要,日后为政必以‘以民为本’为基本出发点,这当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可能也会不符合你们这些人为政观点。”
“朕把话放在这里,第一,若是与朕同此心者,就留下来协助朕躬做一番事业,若是与朕政见不合,现在就可以挂冠而去,朕决不会为难;第二,若是留下来,就当竭诚为朕谋划,觉得朕哪里不对,可以明确指出来,也可以与朕争吵,但绝不允许私下串联。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只要被朕察知,田应元就是他的下场。”
说到这里,朱由榔坐回龙椅:“就说这些吧,现在,你们选择吧,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听皇上说完这番话,殿里众人都惊呆了。
皇上这招真阴啊,这是逼着大家当众表态,表了态就等于有了把柄,谁知道什么时候拿出来说事?
走?说的倒好听,是走是留悉听尊便,谁知道要是真的挂冠而去,会不会有杀身之祸呢?马吉翔可是脸色阴沉,目光灼灼地看着呢。
吴炳是憋着劲要当首辅的,要知道礼部清贵,大明朝向有非礼部尚书不能入阁的不成文规矩,虽然六位尚书都已入阁,但要选首辅的话,也应以礼部尚书为先吧。
所以,他每每抢着说话,未尝没有显摆自己,突出自己的意思。
但如今皇上通过册封这件事的风波,选定了瞿式耜,他有些后悔了,早知如此,早早摆明立场啊,首辅之位还能有瞿式耜的事吗?
如今倒好,他不敢先说话了,只能眼看着瞿式耜。
“臣愿追随圣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瞿式耜当仁不让地第一个跪倒,率先表态。
吴炳赶紧跪到瞿式耜的后边半步表态:“臣愿追随圣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俩一表态,陈子壮、陈邦彦、吕大器也忙跪倒表态:“臣愿追随圣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愿追随圣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臣子也一齐跪倒,异口同声地喊道。
第九十七章 刺驾
一场来势汹汹的逼宫大戏,刚打了开场锣鼓,就被朱由榔以霹雳手段,迅速给拉上了帷幕。
他的举动向人们显示了自己的决心:朕一定要乾纲独断,一定要大权独握,别人谁也别想染指,太监不行,文官也不行。
忠臣自是觉得非常正确,他们的追求本来就是忠君爱民,皇上已经表明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追随这样的君主,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本来就是忠臣当所为嘛。况且,在如今多事之秋,也确实需要一个强势的主子,这样更容易快速决断,更容易团结各方力量。
而那些居心叵测的文臣,则被皇上的手段吓着了——这位皇上一不高兴就会要人命的,可不会那么惯着文人,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计,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事吧。
……
朝中形势迅速平稳下来,而朱由榔却在为戴忆兰的事发愁。
这算什么事呀?我这里都快要弄好了,准备册封你呢,你倒好,跑了!这不是釜底抽薪吗?
阿兰这孩子没心没肺的,肯定不会以为我为难,她向来对我是有信心的,能让她说出去组建山地营,以建功堵住那些反对者的口的话,估计是受了别人的蛊惑。
不用多想,肯定是赵玉乔,背后指定是陈子壮出的主意。
也不能说陈子壮做的错,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在理论上驳倒那些文臣,能想到釜底抽薪这么个办法,也算不错。
毕竟自己没有把真正的想法给人家陈子壮说明,陈子壮用这个办法来给自己分忧,虽然有些圆滑,不像瞿式耜和陈邦彦那么耿直,但也算是忠心的一种表现。
关键是现在怎么办?阿兰那里怎么办?
组建山地营?她懂什么叫山地营?只会翻山越脊就行了吗?
山地部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一支好的山地部队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集中力量,夺点控道;二是隐蔽机动,突然攻击;三是穿插迂回,纵深攻击;四是独立作战,分片割歼;五是打剿结合,胶着近战。
其次,山地作战对兵的素质要求较高。山地作战的主角是兵,这一点毋庸置疑,由于山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在作战的过程中对人的依赖是非常大的。山地部队的士兵往往经过严格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掌握登山、攀岩、救护等生存技巧,并且,能够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下完成作战任务。
第三,山地作战对专业军官指挥能力要求高。山地作战同平原丘陵作战的很大不同在于地理因素已经变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因素。在山地作战中山地部队的基层军官必须有优良的素质,熟悉山地战特点,同时身体素质过硬,具有较高的战术素养,可以胜任在以若干单兵组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独立作战。
所以,作为这样一支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在认识山的特性、把握山的影响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山地进攻战斗的战法。惟有如此,才能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阿兰没有多少文化,汉字识的也不多,她能胜任这样的角色?肯定不行。
不过,既然她有这个心,加上她特殊的身份,拉起一支几百人的青壮当不是难事。这些壮族青壮,登山、攀岩应该不在话下,只须在战场生存和基层指挥上狠下下功夫,说不定还真能组建一支特殊的部队呢。
自己需要做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