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上,罪将输得心服口服,并无其它心思。”李成栋答道。
“嗯,你只答了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没答。看来,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还是有些担忧的。”朱由榔道。
“罪将诚心归降,还望皇上开恩。”李成栋又磕了一个头说道。
“这话可是有些嘴不对心了。”朱由榔说道。
李成栋刚要再行辩解,朱由榔没等他说话,自顾自地说下去:“分明日城下之盟,怎么能是诚心呢?廷祯,你不必辩解,朕心里清楚得很。”
廷祯,是李成栋的字。
“其实,无论是输得不服气也好,还是担忧自己的前途命运也好,都是人之常情。朕不会为此入人以罪。”
“回皇上,罪将输得不服!”孟文杰打刚才就想说这句话,憋了好久,憋得心里难受,听朱由榔说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抗声说了出来。
“住嘴!”李成栋回头喝斥道。
“哈哈哈,廷祯,何必呢?有话说出来才好。朕不是堵塞言路之君,别说是这话,就是朕有不是,臣子也可以指摘出来。不过,朕喜欢的是表里如一,不喜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
听了孟文杰的话,朱由榔不怒反喜,正好要跟你们这些带兵之人上上朱氏军事思想课呢,孟文杰这家伙给递了梯子,机会难得啊。
“你叫孟文杰是吧?”
“是,罪将叫孟文杰。”
“你不服倒也有情可原,大概你想的是,两军堂而皇之对垒,真刀真枪地打一架,那样输了,才会心服口服,是不是?”
“是,罪将正是这样想的。”
“那你是站在强者的地位才这样想的,如果你是站在弱者的地位,你还要这样想、这样做的话,那你就是找死!”
第七十五章 朱氏军事思想课(二)
“取得胜利,是战争的唯一目的。为了取得胜利,可以不择一切手段,当然,朕说的不择手段,当然是战争的手段。当你的力量强大到可以击败任何力量时,你当然愿意面对面地打一仗。而当你处于弱小时,你的力量不足以跟敌人抗衡时,要想取得胜利,那就得想其它办法,而绝不是正面对敌。如果那样做,除了死得轰轰烈烈之外,一点益处都没有,取得战争胜利更是痴心妄想。”
朱由榔说道。
“朕立国于肇庆不过四个月,将不过数员,兵不过数千,且少经战阵,别说跟强大凶悍的清兵相抗衡,就是跟绍武伪朝相比,也是一点优势都不占。三水一战,都督林佳鼎全军覆没,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朕仅带五百军士悄入广州,在张爱卿、陈集生的协助下,歼灭你八百劲兵,然后用三千未经战阵的乡兵,抵挡你一万五千精兵于广州城下,你有何不服?难道朕拿这些兵跟你打野战,你才会服?”
朱由榔质问孟文杰道。
孟文杰答不出话来。
“还有,朕于你部抵达广州城下之时,就已经密令林爱卿从三水率部动身,经珠江悄悄抵达南河岗大桥设伏。如果不是早有筹画,朕怎能堵住你们?林爱卿的大军会从天而降吗?这是用计长远,是用脑子打仗,你又有什么不服?”
“是,朕立国不久,力量尚弱,不足以跟你们明刀明枪地打,在这种情况下,不好好利用坚城、阔水、高山这些有利地形,那不是傻吗?”
“只知道蛮干的,只是将才,不是帅才。孟文杰,你好好想一想吧。”
说到这里,戴忆兰递过来杯子,朱由榔端起杯子喝了一口,不冷不热,刚好。
这番话说完,不但李成栋等降将,就连张家玉、林察、王夫之、陈伯文都深感佩服。
是啊,皇上这才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以智取胜。
“罪将拜服!”李成栋等降将,包括孟文杰在内,至此才心服口服。
“朕说这些,并非是要自吹自擂,给你们显摆什么,是为了给你们说一说朕基本的用兵思想。以后你们带兵在外,务必遵守这些用兵原则。”朱由榔说道。
李成栋闻言一喜,听皇上的口风,这是继续用自己了?
“总的说来,是这么几条,你们用心记。”
“第一,不跟清兵野战。必须要用巧计,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有利于我之条件,想方设法消灭敌人。清兵非常强大,不是一时半时可以完全消灭了的,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前甚至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战场还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这一地区的特点就是山多水多,清兵来自北方苦寒地区,擅于野战,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的长处,让敌人的长处无法施展,这是用兵之要。”
“第二,以杀伤敌人保存自己为要。真正的清兵只有不到十万人,而我汉人却有三千多万,两相对比,他们渺小的太多了,打消耗他打不过我们。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多杀伤敌人,尤其在遇到争夺地盘与杀伤敌人之间权衡时,以杀伤敌人为要。另外,要保存好自己的实力,尤其在牺牲生命还是占有地盘之间权衡时,以保存实力为要。”
“第三,一定要爱护百姓。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朕已经将我大明军队命名为大明解放军,意思就是要解放被清人奴役的我大明子民。江山是朕的,同时也是人民的。自清兵入关以来,我大明子民受到了很多苦难,妻离子散,家园被毁,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血泪帐。这些且不说,单说做人的尊严受到的侵犯,受到的屈辱更是让人痛恨不平。在清人眼里,自然是女真人第一,蒙古人第二,我们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都是最低等的,是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别的不说,就说你们这些人吧。”
“廷祯,朕从未跟你交谈过,但朕知道你降清以后,一定一直有不平之气。为何这么说呢?你立下的功劳可以说非常大,东南半壁江山说你打下来的一点也不为过,可清廷对你怎样?佟养甲有什么功劳?又有什么地位?只是一名甲喇章京而已,凭什么位居于你之上?还不是因为他是半个女真而你是汉人的缘故吗?”
一席话说得李成栋哑口无言,想起自己的事,越想越气。
“还有你,孟文杰,不知道你跟真正的女真人打过交道没有。朕问你,你的官阶是副将,是从二品的高官,但你见了比你地位低的女真人,你敢大声说话吗?别说军官了,你对一般女真士兵,你敢大声喝斥吗?答案很简单,你不敢。别说你不敢,就是一方大员估计也不敢。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汉人低人一等吗?”
孟文杰答不出话来,因为朱由榔说的可能有些过,但真要是跟女真人在一起,汉人绝对是受气包。
“皇上,您说的这些,罪臣感同身受,跟满人打交道,他们总是颐指气使,对我等汉民从骨子里瞧不起。不仅如此,受满人的气受也就受了,有时候还要受他们奴才的气。汉人连他们的奴才都不如,其中屈辱,真是难以言说啊。”袁彭年接话道。
“感同身受,这话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已推彼,感同身受。既然同是汉人,同是被压迫和奴役的对象,有什么理由不善待百姓呢?又有什么理由,不把他们解放出来?”
“这,就是朕为什么要将军队改名为解放军的缘故。朕是大明皇帝,是大明子民的皇帝,不能眼看着朕的子民受苦受难而无动于衷。”
“所以,朕要恢复大明江山,复我汉人衣冠,更要让我大明子民活得更加有尊严。这个事业是神圣的,是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的,只要秉承这一原则,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区区几万女真人,必将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他们焉能不败?!”
第七十六章 帝王心思
朱由榔一番话讲完,帐中臣子都群情激愤,热血沸腾。
尤其文人出身的张家玉、王夫之、陈伯文,他们明白“人民”这个词的重要意义,明白朱由榔说的“江山是朕的,也是人民的”这句话的意义。
作为统治者,把人民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而不是用奴役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意味着将会大大增强人民对于大明的归属感,提高“反清”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加快大明中兴的步伐。
武将们则沉浸在朱由榔描述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那样一幅图画中,要是把全中国人都发动起来,鞑子还有什么可怕的?
“臣愿为皇上的中兴大明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家玉率先跪倒在地,激动地大声表态。
“臣愿为皇上的中兴大明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表态,林察、王夫之、陈伯文等也全数跪下,大声说道。
“罪将也愿为皇上的中兴大明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成栋、孟文杰、袁彭年、孙忠明、李元胤也都心情激荡,连忙大声表态。
“皇上,听您一番教导,罪将恨不得马上就上战场,去杀鞑子!”孟文杰也是乖巧,表完态之后,又跟了一句。
看到自己的话起了作用,朱由榔非常高兴:“平身吧,只要君臣同心,何愁大业不成?”
张家玉、林察、王夫之及陈伯文都起身,李成栋等降将没敢动。
“廷祯,你们也起来吧。”朱由榔又道。
李成栋等这才谢恩起身。
“你们没用饭,朕也还没用膳。这样吧,元子、而农、廷祯留下陪朕用膳,其他人都退下吧。明微,你好好招待介眉他们几个,可以少用点酒。”
明微是林察的字,介眉是袁彭年的字。
……
李成栋是大饭量,陪皇上用膳他又放不开,总不能放开腮帮子大吃大嚼吧,而且,皇上跟张家玉讲究“食不语”,那种沉默无言的气氛很让人紧张。
这不是吃饭,这是受罪。
所以,等皇上吃饱放下筷子,他也赶紧停止进食,感觉半饱也不到。
待阿兰伺候着漱口、净手完毕,杯盘撤下去,朱由榔一看,李成栋面前的饭菜下去的很少,心知他有些紧张,没吃饱。
“廷祯,朕知道,你心里一直定不下来,是不是还在担心松江的家人?”朱由榔问道。
李成栋一愣,皇上简直跟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怎么全知道?
“回皇上话,是,罪将不敢欺君。”李成栋忙站志来躬身答道。
“别罪将不罪将的了,你即降了朕,就是朕的臣子。”
“是,臣遵旨。”
“你不用担心,朕已经派人去松江接你的家人去了,想来此时已经在路上了。”朱由榔道。
“啊?这,这……,皇上大恩大德,臣没齿难忘,臣定不惜此身,以死相报!”李成栋闻言,先是大惊,后是大为感动,连忙跪倒谢恩。
“念及父母妻儿,这是人之常情。朕让臣子卖命,总也得替臣子们想想吧。平身吧。”
“皇上,您吩咐吧,让臣干什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成栋一扫压在心头的阴霾,站起身来时,双眼冒光,脸现激动之色。
“别激动,坐下,听朕细说。”朱由榔摆了摆手,令李成栋坐下。
“朕只能留你一夜,明日一早,你带少量兵回惠州,假作成功突围,利用你的身份招降福建余部,然后平定福建。其后很可能会引来清兵报复。切忌不要硬拼,以刚才朕讲的几条原则行事。就是失去地盘也不可怕,只要保存好自己的力量就好。朕给你的底线是,只要潮州不失,给我朝争取二到三年的时间,就算你大功一件。”
“臣保证完成任务,如潮州有失,臣提头来见。”李成栋没想到朱由榔给自己的任务这么轻松,在他看来,只要在二到三年之内守住潮州,这太容易不过了。
朱由榔放李成栋在东面,是有所考虑的。
按说,要防止李成栋做大的话,把他放到北面最为合适,但历史上,李成栋降明后,被派往江西一带,但奇怪的是,原来百战百胜的他,对上清兵是打一仗败一仗,最后死于战场之上。是不是北面不是他的善地?
有了这样的疑虑,朱由榔最后决定把他放到东面,或许能改变他的命运吧。
“我们打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一定要善待百姓。民政这一块你不擅长,只专心打仗吧。而农!”
“臣在!”
“朕委你为福建巡抚之职,替朕好好治理治理福建。另外,要跟廷祯配合好,廷祯专司军事,大军的粮草供应由你负责。”
“这,皇上,臣不愿去福建,愿留在皇上身边旦夕请教学问。”王夫之没想皇上会把他派出去,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他自问是个文人,做学问是自己的长处,也是自己的爱好,跟皇上接触这些日子以来,感觉受益匪浅,正想着把皇上的言行记录下来,以后出上一本书,也好留芳百世。
“哈哈哈,升官不愿意的,大概你王而农是第一个。而农,朕知道你的心思,不就是想好好做学问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