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的汗毛都舒坦开了,连忙笑着止住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吹拍。 “陛下,战后河南要做的事太多了,议功、封赏、安民、护堤、生产,件件都是急务,但臣以为河南之事首重安民,安民必需能员。如今安西侯坐镇开封,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事务繁杂不说,民政亦非其专长。故,臣以为当先委派能员担任巡抚一职。”吏部尚书瞿式耜奏道。 “此议甚妥,诸位爱卿,有无合适人选举荐?”朱由榔点头同意了瞿式耜所说。 “陛下,多铎断炊毁居、活埋百姓的事一出,户部侍郎侯恂、翰林院学士侯方域、右都御史任僎等三位河南籍官员就找到内阁,强烈要求去河南,以解家乡父老倒悬之苦。臣以为,这三人爱民爱家之心甚炽,资历除侯方域稍浅以外,另两人皆可胜任。臣此荐当否,伏请圣裁。”瞿式耜回道。 “不错,河南穷困,三人心忧家乡之民,所思所想是为家乡做事,也算难得。只不过,也正因为河南穷困,巡抚一职尤为重要。这样吧,宣三人上殿,朕当面考较。”朱由榔点点头说道。 “李洪,派人去宣侯恂、侯方域、任僎上殿。”朱由榔随即下旨。 “嗻!”李洪去传旨了。 很快,三人就到了。 “三位爱卿,朕欲委一能员担任河南巡抚一职,听闻你们三位皆有此意,然否?”朱由榔问道。 “回陛下,臣等确有此志,望陛下成全。”侯恂、侯方域、任僎齐声道。 “好,河南穷困,巡抚一职责任重大,你们三位就各自说说治政思路吧。侯恂,你先说。” “遵旨。陛下,臣以为河南遭受战乱之苦已久,今清祸已除,圣天子在位,休养生息正是时候。故,臣若为巡抚,请免河南三年钱粮,三年后,臣定还陛下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河南。”侯恂第一个回答。 “泛泛而谈,并无具体施政措施,有点老式臣子的作派。”朱由榔暗自点评。 “朝宗,你呢?”朱由榔接着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刚才陛下所言河南穷困四字,就定了以后的施政方向。若陛下委臣为河南巡抚,臣以爱民为心,安民为先,富民继之,臣不用三年,两年即可实现河南百姓自给自足。”侯方域回道。 “这番话比他爹侯恂高明多了。只不过,侯方域好像处处针对他爹似的,这是何故?莫非他对侯恂有不满?是不是因为李香君之事?”朱由榔不无恶意地想道。 “陛下,侯方域年少无知,志大才疏,属于纸上谈兵之赵括之流,难堪大任,陛下千万不要信了他的话。”侯恂白了儿子一眼,似是嫌他压了自己一头似的,回身奏道。 被自己老爹说不行,侯方域可不敢回嘴,只能躬身低头不语。 不语就是有语,这是不服气。 “行了,你们父子先别争了。任爱卿,你说说。”朱由榔忍住笑,回过头问任僎。 “陛下,臣以为治河南必先治河。黄河几乎年年决口,多少百姓、庄稼、牲口都付之东流?即使再富又如何,还不是被一水冲走?故臣若为巡抚,必先治河,只有把黄河这头猛兽给上了嚼子,才能保住民生。”任僎显然早有准备,一口正宗河南话说出来,倒是颇有见地。 “任爱卿,你懂治河?”朱由榔果然提起了兴趣。 “回陛下,臣以为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则浅可深,治在吾掌耳。”任僎躬身回道。 “嚯,这番话倒不是乱用典,说得颇有见地,这不是束堤冲沙法吗?”朱由榔一听,对任僎刮目相看。 “有无具体办法?”朱由榔想看看这家伙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接着问道。 “回陛下,具体办法是:如欲深北,则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则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则南北堤两束之,冲中间焉,而中自深。如要淤滩固堤,则将此法反而用之。”任僎回道。 听完这话,朱由榔不再怀疑:“这家伙说的就是束堤冲沙法。没想到啊,任僎竟有治河之才。” “任爱卿,你有点不务正业啊。身为御史,怎么研究起治河来了?”朱由榔问道。 “不不不,陛下,非是臣不务正业,是因为臣身为河南人,日夜为黄河之事发愁。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不,老天爷就把一个治河大才推到了臣面前。臣这点子学识就是跟这位大才学的。”任僎一听“不务正业”四个字,连忙摆手辩解。 “治河大才?叫什么名字?”朱由榔问道。
第二百二十一章 贴心贴肺的女人
“回陛下,此人名叫陈潢,字天一,乃嘉兴人氏,生于天启七年。此人自幼不喜八股,专门爱读水利著作,并亲赴陕甘、宁夏、河套踏勘,精研黄河治理之学,并著有河防述言一书。”任僎回道。 “陈潢?莫非是二月河康熙大帝那本书里的河伯陈潢?名字、籍贯都对,年龄对不上啊?若按任僎所说,陈潢已经二十四岁,但康熙大帝里的陈潢可是生于崇祯十年,整整比任僎所说的陈潢小了十岁。难道是家所言,不可轻信?”朱由榔一听,就对陈潢此人产生了极大兴趣。 “陈潢现在何处?”朱由榔问道。 “回陛下,陈潢就在臣府。”任僎回道。 “不错,任僎也懂得收拢人才了,是个有心之人。”朱由榔心道。 “尔等三人暂且退下安心办差,俟后自有恩旨。”朱由榔对巡抚一事没有表态,命三位候选人退下。 侯恂父子及任僎三人领命而退。 “诸位爱卿,如何?”朱由榔问道。 “陛下,臣以为侯方域治政思路清晰,比之乃父有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至于任大人,臣以为只对治河有心得,非全才也,故臣以为侯方域侯大人当得此任。”黄宗羲第一个站出来力挺侯方域。 “臣附议。”陈子壮、陈邦彦二人赞同黄宗羲的提议。 “陛下,臣不敢苟同黄大人之言。侯大真做过河南道御史,并在户部、兵部皆有过为官经历,可谓老而弥坚。臣以为,河南穷困,乱之已久,且将来还有对相邻的陕西、安徽、山东、山西用兵之事,当用此经历石室且持重老臣。”吕大器表示反对,力挺侯恂。 他的意思还是不放心年轻的侯方域。 “臣附议。” “臣附议。” 吴炳、杨乔然皆赞成吕大器的建议。 “起田,你主管吏部,你的意见呢?”三比三,内阁的意见分成了两派,朱由榔觉得两派的理由都各有各的道理,一时拿不定主意,又问瞿式耜。 “回陛下,各位大人皆以侯氏父子为佳,臣却认为任大人为最佳人选。”瞿式耜回道。 “哦?为何?”朱由榔问道。 “回陛下,臣的理由有二。其一,侯恂侯大人为官经历丰富,却失于年长;侯方域侯大人年富力强,却失于无地方为官经历。只有任僎任大人二者兼而有之。其二,治政易治河难,河南只要治好黄河水患,为政并不难。”瞿式耜回道。 “好嘛,起田,刚才是三比三,朕本以为你能帮朕一言而决,没想到你又提了另外一个方案,这不是让朕为难么?”朱由榔指着瞿式耜笑道。 众人皆笑。 “好吧,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事确实难办。难办就先不办,且放一放,朕再思量思量。现在,议议封赏之事吧。”朱由榔道。 接下来,众人开始议论左路军的封赏问题。 这事倒不难办,毕竟功劳在那里摆着,很快就议定了。 李定国、马宝爵加一级;冯双礼、马进忠、白选皆赏四等伯,降将林正平加封河南将军,领河南都指挥使; 立下殊功的“夜枭”首领胡宣,加封游击将军,“夜枭”扩大为司; 英勇就义的王长喜追授游击将军,与另外两名士兵追授“人民英雄”称号,于开封铸碑铭刻三人事迹,供后人瞻仰。 另,三人并未婚配,故无子嗣,着准其家人各过继一子于三人,以绵续血脉,享后代香火,其过继子封为锦衣卫百户。 议完这些事,内阁大臣们就各自去忙各的事去了。 朱由榔还在想着侯氏父子相争之事,问杨爱:“侯方域怎么跟他爹争起来了?是不是有李香君的缘故?” “呵呵,陛下,您这回可真问对人了,臣还真知晓其中缘故。”杨爱笑着回道。 “哦,你这样一说,那肯定跟李香君有关了。说来听听。”朱由榔道。 “陛下,您知晓老侯恂在老家建有一座园子么?” “知晓,叫南园吧。嗯,有首诗这样说的,侯府南园在何处,路人遥指大豆田。据说南园建在城外,周围是一片大豆和庄稼。” “陛下真是博学,确实如此。南园是老侯恂的至爱,其中假山长溪极有风格,据说老侯恂被免官之后,回到家乡归德就建了南园。之后他就在园中宴客、读书,再也没有进过城。” “你是说,侯恂父子回河南是为了南园?” “不,是李香君。李香君不是待产呢吗?她在南园住过一阵子,极爱那里的肃静。自陛下替她作主之后,老侯恂再也不敢苛待于她,河南解放之后,她提出了回南园待产,老侯恂答应了。可侯方域不放心她,所以,就想着谋巡抚一职,打的就是公私两不误的主意。却没想到跟他父亲争到了一块。”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呢。朕刚才还在纳闷呢,哪有父子两人共谋一职的道理?”朱由榔这才恍然大悟。 “陛下,其实这都是细枝末节,父子二人有感于乡亲受难,想为家乡做点事的心应该不假。”陈贞慧在一旁搭了句腔。 作为秘书,最忌嘴巴长。陈贞慧自是知道其中道理,平时很少乱讲话,基本皇上不问,他就不会主动说话。 只不过他跟侯方域是好朋友,深怕皇上因南园的事误会好友,所以插了一句嘴。 “定生,人皆有私心,朕不会因此而罪侯方域,你紧张什么?”朱由榔自然明白陈贞慧的用意,斜了他一眼,道。 “是是是,陛下责的是。”陈贞慧连忙陪不是。 朱由榔忽见庞天寿捧了自己的一套便服进殿,问杨爱:“你安排的?” 他刚才见到杨爱悄悄吩咐了庞天寿一句话,庞天寿转身出殿去了,所以才有此一问。 “陛下,用得着吗?”杨爱眼里闪着狡黠的目光问道。 “嗯,用得着。”朱由榔点点头回道。 对于杨爱此举,朱由榔非常满意:“这么贴心贴肺的人,真是难得啊。”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两个活宝
对于任僎所说陈潢之事,朱由榔非常感兴趣。 若真是有名的“河伯”,他岂有不用之理? 所以,他要亲自去会一会此人。 朱由榔有私访陈潢之意,杨爱未等他明示即知其心,足见贴心贴肺。 这样的人当贴身女秘,自是省心啊,不过就是费力罢了。 朱由榔望着杨爱美艳的容貌,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据史书所载,自己这具身体的本主应有一后两贵人,皇后姓王,两贵人一姓戴一姓杨。王畅和阿兰各都算应了,陈皎茜、春兰、邢小枣算是穿越的福利,可这杨贵人应谁身上呢?是杨爱吗?她明明已经明确表示不愿入宫为妃了。难道另有其人?” “若是另有其人,那会是谁呢?至今为止,自己还没接触过令自己心动的杨姓女子啊。” 杨爱见皇上呆呆地望着自己,许久不说一句话,忙抹了把脸,心道:“莫非我脸上脏了?皇上这是什么眼神?” “陛下,您?”杨爱轻轻问了一句。 “哦,出神了。伺候朕更衣,朕要去任府会会那位治河大才。”朱由榔怔了怔,六神归位,将杂念从脑海中驱走,回到正事上来。 朱由榔带了陈贞慧、李洪与金等当班侍卫,向任府走去。 朱由榔这回没有搞突然袭击,预先令一名小太监去都察院传旨,令任僎回府等候。 所以,朱由榔一行来到任府,任僎早早迎候于门前。 将朱由榔迎进正厅入座,任僎这才大礼参拜。 “福存,平身。”朱由榔虚抬了下手,任僎平身立在一旁。 朱由榔看着任僎,心中感慨万分。 想当初初见任僎之时,这位只有秀才功名的“大西国”兵部尚书,满口河南话,一口一个“中”或者“不中”的,为掩饰自己的学问不高,还满口之乎者也,被永历君臣一通笑话。 在朱由榔眼里,任僎之才其实最多也就是个县丞的料,若非利用他,岂能授之以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 自从任僎降了,朱由榔就把他放到了一边,一直没有给他以太多关注。 不想几年过去,这家伙跟变了一个人一样。今日在金殿奏对,形象完全改变了,不但言谈去掉了粗鄙,气质上也少了“土味”。 看来,还是环境改变人。 跟着一帮土匪亡命天涯和跟着一帮人高士养尊处优,究是不同啊。 “福存,朕想不明白,你为何起了心去河南任职?在都察院不好么?如实奏来。”朱由榔收起心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