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由诧异地问道。 “朕想到一个十分可笑之人,故而发笑。” “陛下,能给臣讲一讲这个可笑之人吗?臣见过这人吗?”杨爱好奇地问道。 “这个可笑之人之所以可笑,是因为他经常说一些自相矛盾的话,经常自己打自己的脸,非常自恋,经常自夸。”朱由榔道。 “出言无状,言而无信,自轻自贱,陛下,此人应该是个市进小丑吧?”杨爱推断道。 “错!此人非但不是市进小丑,还是极有权力之人。只不过,这个人,你没见过,也永不会见到他。至于此人是谁,那朕可不会告诉你喽……。” 。
第一百零一章 御花园里的旖旎
想起“特没谱”,心里不犯堵。 朱由榔与杨爱步入御花园,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向花园深处走去。 如今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南京后世被称为“火炉”,可能因为正值小冰河时期的缘故,而今却并不甚热。 朱由榔感觉温度不会超过三十三度。 这个温度正好,热而不燥,身着单衣,身上只是微微见汗。 “陛下,去竹林走走吧。”杨爱指着前方一处竹林,建议道。 “好,依你。”朱由榔欣然答应。 杨爱嫣然一笑,两颊现出两个酒涡。 朱由榔见了,心中甚爱,向她伸出手去,杨爱将小手递过去,任由朱由榔轻轻握着,二人手牵手进入竹林。 李洪见了,忙悄悄令侍卫于竹林四周警戒,太监宫女原地站立,不准四处走动。 杨爱被朱由榔牵着手漫步于摇曳生姿的竹林之间,她不看风景,一直侧着脸痴痴望着那张英俊的侧脸,越看越爱,不觉心神荡漾。 “爷”杨爱痴痴地轻唤一声。 “干嘛?”朱由榔见到杨爱的眼神,热得烫人,知她情动,吓了一跳,忙四下看了看。 四下里除了竹影摇动,并无一人。 “爷,疼疼奴家呗。”杨爱换了称呼,腻声道。 她比朱由榔大几岁,正是女人一生之中最好的年华。平日里难得与心爱的人独处,而今风光大好,又四下无人,就生了旖旎心思。于是放下平日里的端庄,展开在院中习熟的手段,撩拨起朱由榔来。 朱由榔血气方刚,哪禁得住这位风月老手的撩拨?搂住杨爱亲了起来。 “皇帝的福利啊,白日宣淫也无人敢来打扰。”事毕,朱由榔任由杨爱收拾现场,兀自暗叹。 “爷,洁衣那小妮子老是往奴家府里跑,奴看她这段日子养得白白嫩嫩的,说起爷来两眼放贼光,奴家看了都害怕。爷,那小蹄子心里十有八九想让爷疼她一场呢。”杨爱收拾完,与朱由榔相依相偎在一处,轻声说道。 朱由榔在她红红的脸上啄了一口,言不由衷地说道:“那可不行,朕有你足矣,可不是见一个爱一个的。” “奴家得爷爱怜,很是满足。嘻嘻,爷,奴家提醒你一句,洁衣可没生过孩子,可不像奴家。” “别说风话了,惹得爷又有些火起。哎,别说洁衣了,见过李香君了吗?” “见过了。别提了,她被侯恂赶出城外,奴家得知消息,派人找到她,将她接到了臣府住了几日。一开始她心情非常不好,见面就哭哭啼啼,还说等肚里的孩子生下来就出家当尼姑去。后来奴家就劝她说,既然侯家不认她,干脆就再也别回去了,也别恋着侯方域了,奴家说赞助她一笔银子,让她自己开个画室,收几个女徒弟,终日与画作伴多好?何必去侯家给人做小?连劝了几日,她的心情好多了,奴家又把洁衣找来,现身说法。她见奴家二人这等身份,在爷这里并没有受到任何歧视,还能才尽其用,也动了心思,充诺等孩子出生之后,就自己开个画室。” “可没想到,皇上在朝堂之上替她张目,老侯恂回府之后立即让侯方域找到她,让她回府。奴家和洁衣劝她不要回去,可怜李香君心里放不下侯方域,也放不下肚里的孩子,最后还是跟侯方域回去了。侯家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妾,而大明朝少了一个出色的画家,奴家和洁衣说起来,真是不知替她高兴呢,还是替她悲哀。” “嘿,叫你这么一说,朕好心办了坏事了?” “可不能那么说。奴家和洁衣知晓自由的好处,也许李香君并不以为然,感觉与侯方域在一起就是幸福,谁知道呢。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强求不得啊。” “你说的也是。哎,洁衣歌舞团办得怎样?” 朱由榔问道。 他最近事多,还真是没有过多关注歌舞团的事。 “还可以,不是很顺利。主要在招收学员这个环节卡住了,许多好人家的孩子只要有口饭吃,都不愿意干这个行当,觉得这是下九流。因此她只能在穷人家孩子里找,但是好苗子太少。” “她是又当团长,又当师傅,每日里忙得不可开交。曲子倒好说,您给的那些曲子很容易学,就是身段和乐器不好学,奴家看,她的歌舞团要正式演出,还得过一段时日。”杨爱答道。 “嗯,让她可以多找些民间艺人,有手艺在手的,可以省事一些。另外,你也别撒手不管,在大明周报上写写章,替她喊几嗓子,主要告诉百姓,这是官办歌舞团,不是民间组织,是为百姓服务的,不是为哪个人的。另外,你可以转告洁衣,她什么时候演出,朕亲去观看,帮她撑撑场子。另外,你那些过去的好姐妹,也可以找出来帮帮她嘛。”朱由榔道。 “行,奴家明白爷的意思。这些人毕竟都是有技艺在身,而且经过战乱,早已经尝尽了人间悲苦,不惧世俗,敢于抛头露面。如今爷不但不歧视她们,还给她们出人头地的机会,相信她们一定乐于出山的。奴家听说卞玉京在无锡呢,她若是肯出来助洁衣一把,那就太好了。” “洁衣那么漂亮,歌舞那么好,没人上门求亲吗?”朱由榔问道。 “洁衣过去非常渴望过上常人生活,跟了朱国弼之后,才知道自己虽有花柳之姿,但在男人心目中,仍是玩物而已。所以,自找替朱国弼还是银子之后,她就开始放浪。当然,如今她已经走出来了,已经知晓自由生活的可贵。” “像她这样的美人,自是有人渴慕,上门提亲的人也不少。可没有一个求为正妻的,都是求为妾室。洁衣说,这些人在心底深处,仍是没有把她当做良家看待,所以,上门求亲的,一概乱棍赶出。”杨爱道。 “对,洁衣做得对,对这等人自是不能给好脸色。” “爷,上门求亲的有一个你想不到的人。” “谁?”
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满分;一个零分
“冒襄!” “冒襄?呵呵,这家伙真是个滥情的公子哥啊,惹祸了董小宛又不纳之。如今又看上洁衣,他还真是自我感觉良好啊。”朱由榔不屑地晒笑道。 “可不嘛,洁衣根本没给他好脸色,真接把他的名帖给扔了出来。”杨爱道。 “看来,洁衣等人虽已是官身,但在冒襄等这些所谓名士眼里,还是轻贱她,是不是以为求娶其为妾室,就算是给了洁衣恩典了?” “是,奴家以为爷说的是,在他们心里,大概还是自诩风流名士,世间女子都会逐之若骛。” “妇女要翻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朱由榔叹道。 “唉,是啊,任重道远。”杨爱想想洁衣、李香君,也跟着叹息一声。 …… 七月初八,殿试。 各位贡生按指定位置在太和殿坐好,考官分发考题,打开一看,是一道策问题。 “朕尝闻温故而知新。 高祖立基,成祖继之,威德遐被,四方宾服,闻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然自神、熹二宗,国势日衰,天灾人祸,绵延不绝,大明江山几如纸矣。 自朕承继大统,知人善任,表里洞达,六师屡出,江南尘清。然虽据江山半壁,亦常思治政之难,百业待兴,百废待举,亦须贤人相助。 我大明自盛而衰,何也?朕其后用兵江北,德泽四序,当取何策?惟望贤才各抒己见,以有益于朕躬。”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都心里一松“难度不大,对于治国之策,前有各位贤哲之老生常谈熟记于胸,今有皇上治国脉络呈现于目,无非就是析辨历史,为当今施政寻找依据罢了。” 当然,这是大多数贡生的想法,也有数人面对这个题目陷入了长考。 瞿正博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思考皇上这道策问真正用意。 “大明自盛而衰,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武备废驰、党争激烈、财政匮乏甚至上失其德等,每一条都可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来。但,皇上承继大统以来,并未全遵祖宗之法,推行土地新政、妇女解放、重视科学,这些都极大程度上破坏了祖宗成法,然却以数千弱兵屡克强敌,短短数年间,以肇庆弹丸之地而坐拥江南半壁江山,何也? 皇上行事看似天马行空,但并非无迹可循。王大人曾讲过‘物质决定意识’哲学,说这是皇上十分推崇的,他的施政方略也体现了这种哲学思想。 可是,这种哲学思想乃皇上首创,并不能从大明由盛而衰之中得到经验。 显然,皇上并不是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实施新政之必要,也并不是想让各位贡生唱新政赞歌。 然,皇上出此题目的真正意义何在?” 瞿正博想了好长时间,眼看过去了半个时辰,其他贡生都已经在打草稿了,而他迟迟没有动笔。 想不通皇上是何意,瞿正博索性就不想了,开始按题意指定的思路想。 题目明确提到了高祖、成祖之盛,也提到了神宗、熹宗之衰,那么高、成二祖与神、熹二宗之时,有何不同呢? “有何不同?有何不同?”瞿正博在脑海里念了几句,忽然有所明悟“是了,高祖、成祖时皇权极盛,而神、熹二宗之时正是皇权式微之时。由此可知,皇权盛,则无掣肘之虞,皇权弱,则内斗不穷,施政也难以善始善终。正如当今,所有军国大事皆乾纲独断,臣下只有参谋之权,无有决断之权。为此,还废了给事中这种以小制大的弊政,还立下后宫嫔妃与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彻底将司礼监废除,所有这些都是加强皇权。” “父亲曾经言道‘皇上乃千古一帝,识见冠绝古今,大明中兴之望全赖皇上一身。’对皇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而如今,皇上因推新政缺乏人材之故,暂缓对江北用兵,足见其对同心同德之人材之渴盼。” “如此,这道策问最终目的,是要固皇权,看看我们这些贡生能否为新政助力。谁要是说出‘垂拱而治’的论调,怕是立即会被皇上冷落,黜落也并非不可能。” 想到这里,瞿正博感觉茅塞顿开。 他曾经在《大明周报》当过记者,不同于只会寻章摘句的书生,没少见到百姓对新政的拥护、对皇上的由衷爱戴,对新政的理解更有心得,所以对皇上早就心服口服。 所以,一旦理清思路,瞿正博下笔极快,不到一个时辰,洋洋洒洒千余言,写下了一篇《强国论》,其主要观点即从高、成二祖之盛与神、熹二宗之衰的对比中,提炼出“强国必强皇权”的论调。 瞿正博聪明,别人也不尽是傻子。 会试第二名张永祺也想到了朱由榔的用意,只不过,他想得更深了些“若皇权太过强盛,君明自是无事,若君昏必然误国。” 言语之中暗指神、熹二宗失德。 他的观点是强化皇权并非天下强盛根本之道,根本之道在于天子当加强自身修行,行德政,亲贤士,远小人,则“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意思是,只要皇上放权于贤臣,你尽可以尽情游玩,健健身,奏奏琴,听听音乐,何必劳神苦思,做本当手下人做的事? 瞿正博与张永祺的区别之处就在于,瞿正博只是阐述在当今皇上在位这个前提条件之下,强化皇权的益处,而张永祺则将皇权宽泛化,并毫不忌讳地将君主分为君明君昏两种情形。 要说起来,还是瞿正博聪明。 他明白,皇上并不愿意听你讲什么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他什么道理不懂?关键的,他是想看看这些人是否跟他同心同德。 张永祺就比较憨直了,给皇帝讲开了道理。 结果,九位读卷大臣,瞿正博的文章得了九个圈,而张永祺的文章却是一个圈也没得。 一个满分,一个零分。 …… 。
第一百零三章 永历朝的升迁之道
最终,十名得圈最多的答卷送到了朱由榔的案头。 朱由榔逐一御览。 不得不说,这十名贡生的文章都非常不错,字好,卷面清晰,而且对于朱由榔给出的问题,都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回答。 朱由榔看了看,对于从前朝汲取的教训,有说党争的,有说土地新政的,有说妇女解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