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秦良玉撒泼战侯恂
朱由榔很少开朝会,即使在清兵围攻广州那么紧迫的形势之下,他也没有开朝会。 他认为开这么大范围的会,其实没啥必要。 一个原因是好多事用不着集思广益,自己和内阁议一议基本就能决定了,下边的人只须执行就是了。 当然,他不是堵塞言路,谁要是有真知灼见或者不同意见,完全可以上折子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二个原因,他认为开大型会议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若是意见统一还好,若产生分歧,金殿之上吵成一团,跟菜市场似的,那成何体统? 而这么破天荒地开朝会,令许多官员感到非常诧异,同时也非常期待,不知皇上有何国事议论。 令大家想不到的是,皇上召集朝会竟是为了一件小事,而且是人家侯侍?的一件家事。 敏感的人意识到皇上是在为崇新寺撑腰张目,更是为妇女解放营造气氛,说起来这并不算小事。 而大部分官员在了解了事情真相之后,觉得皇上和秦良玉有点小题大作了。 不就是把侯学士的一个妾室赶到城外居住吗?这算多大的事?类似这样的事哪个府里没有?妾室从根子上说,那就是奴婢般的人物,根本上不了台面,赶到城外去居住不行,那怎么行?还要供起来当奶奶养么? 当然,这些人心里转着如此念头,却无人替侯恂出头,大家都存着看热闹的心思,关注着秦良玉和侯恂的争论。 秦良玉固然不是一般的女子,跟辣椒一样,愈老愈辣。而侯恂也是坐了十年牢的人,风骨硬挺,老而弥坚。 这两人对上,一定有好戏看。 同样抱着看热闹心思的,还有高高在上的永历皇帝朱由榔。 “侯爱卿,秦爱卿参你虐待子妾吴氏,不顾她怀有身孕,将其赶出府去,不慈且枉法,你有何话说?”朱由榔开口,主持了一场辩论的进程。 侯恂脖子梗了梗,沉声道:“回陛下,吴氏之事乃臣家事,乾清宫乃议政之所,臣以为秦侯爷以臣之家事冒奏于金殿,未免不合时宜。” 话中之意是怪秦良玉多事,也怪皇帝小题大作。 “侯大人,崇新寺是干什么的,想必你是清楚的,本爵弹劾你乃是应当应分,你不要避重就轻。想要蒙混过关,休想!”秦良玉面对这么多官员,一点都不怵,随即挺身而出,抗声驳道。 “老太太怕不是侯恂的对手啊。”朱由榔一听,秦良玉虽然声音很高,气势很足,可反驳的话没说到点子上,不由得替她担心。 就在此时,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却是崇新寺少卿董琼英站出来助拳了。 “侯大人,妇女解放乃国之大政,对此陛下早有旨意,你虐待吴氏,虽是你的家事,但涉及大政,有何不合时宜的?” “就是,侯大人乃读书之人,当知俯仰不愧天地,有何事不能摆到明面上说?难道你有何不能对人言之事?”秦良玉接着董琼英的话头,赶紧弥补先前言语中的漏洞。 朱由榔一听董琼英的话,立时放下了心,决定暂不开口,看一看两位女将如何大战满头银发的饱学之士。 侯恂被董琼英怼得一愣一愣的,心道:“行,不简单,懂得拉虎皮作大旗,把皇上都抬出来了?” “秦侯爷,董伯爷,二位新掌崇新寺,立功心切,下官明了。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下官处置吴氏有何不妥之处?只是令她搬出府去城外居住,何来虐待之说?” “令她出府另居,难道不是将她赶出侯府?对于一个女人来讲,这与休弃何异?请问侯大人,吴氏究竟身犯七出哪一条?”秦良玉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质问道。 她可不知,这句话却是有了漏洞,而且很快被侯恂给抓住了。 “秦侯爷,吴氏非我侯门正妻,何谈‘七出之条’?莫非侯爷家的规矩,对妾室也讲‘七出’?哦,下官明白了,先马宣慰使从未曾纳妾,想必侯爷不知此中区别也是有的。”侯恂面带笑容,捋着胡须淡淡地说道。 侯恂此话一出,朝堂气氛顿时为之一凝。 这句话太狠了! 你丈夫就没纳过妾,所以你不懂。这跟直接骂秦良玉是母老虎有何区别? “秦良玉勇则勇矣,却不是心思细腻的侯恂的对手啊。”朱由榔闻言心里叹道。 “相夫教子才是女子所当为,女子议政,简直就是不自量力!秦良玉你功成名就,好好地享享清福不行吗?何苦入朝为官让人笑话?”这是守旧派大臣的想法。 “不好,秦侯爷怎么露这么大个破绽?这下好了,被侯恂反戈一击,别看她气势汹汹,却是难以抵挡啊。”这是黄宗羲等鼎新派人氏的想法。 众人各怀心腹事,纷纷把目光集中到秦良玉身上,看她接下来如何应对。 “嘿,你这只老猴子,竟敢羞辱先夫,信不信本爵用拐杖抽你?!”秦良玉怒气勃发,一举手里的拐杖大骂侯恂。 殿里众人包括朱由榔在内,谁也没想到秦良玉会突然撒泼。 侯恂不就是说马千乘没有纳妾吗?怎么就成了羞辱他了? 大家都是体面人,怎么说着说着动上拐杖了?这行事也太武了吧? “陛下,秦侯爷咆哮金殿,辱骂并试图殴打大臣,有失体统,请陛下治罪!”被骂作“老猴子”的侯恂可算抓住理了,连忙跪倒在地,大声喊冤叫屈。 “侯爱卿,秦爱卿手里的拐杖可是太后所赐,朕也拿她无法啊。” 朱由榔这知说的可不假,秦良玉手里的拐杖很长,上头还有一个龙头,乃是马太后所赐。 侯恂一听这话,心里暗暗叫苦:“这可不妙,要是让秦良玉打上几拐杖,打了也是白打啊。” 他起身冲秦良玉作了一揖:“侯爷,下官无意冒犯先马宣慰使,还请侯爷息怒。” “这还罢了。”秦良玉见侯恂道歉,这才怒气稍平,把拐杖放下,得意洋洋地看了朱由榔一眼。 “侯爷,下官方才所言妾室不当‘七出之条’,却不知侯爷如何解释?还请侯爷教我。” 侯恂折了面子,自然要找回来。所以,他还是拿出善辩之长,对秦良玉进行诘难。
第八十九章 折服全凭一句诗
“老猴子,你别胡搅蛮缠,本爵的意思不是那个意思。吴氏虽不是你侯家正妻,不适用‘七出之条’,但她犯了什么错,让你把她赶出府去?你说!” 秦良玉厉声问道,末了还把拐杖在地上重重一顿。 一口一个老猴子,侯恂心中生气,却是不敢在称呼上回嘴。 他虽然也算老臣,但跟秦良玉差了十五六岁,跟他逝去的母亲差不多大,而且论品级自己也远远低于她,她如此撒泼,侯恂还真是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侯恂才想在辩理方面把秦良玉怼住,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侯爷,吴氏没有犯大错,她只是打碎了下官府里一尊唐三彩菩萨像而已。”侯恂慢悠悠地回道,最后二字还着重强调了一下。 “啊,唐三彩菩萨像?那么名贵的东西被打碎了?如此说起来,将她逐出府门,一点也不为过。”殿里有人在小声议论。 “是啊,不仅如此,还是菩萨像哎,这可是对菩萨的不敬啊。罪过,罪过……。”有人小声附和。 别人可能不晓得,朱由榔却是非常清楚,侯恂不敢把吴氏的真实身份说出来,他是在竭力维护侯府的形象。 家丑不可外扬嘛。 “你!” 秦良玉一听侯恂如此解说,倒是无言以对了。拐杖举了举,终于还是颓然放下,眼睛往董琼英那里一扫,意思是让她出面助拳。 “侯大人,吴氏已经怀有身孕,是怀了你侯家骨肉,你把她赶出府去,一旦她想不开,那可是一尸两命,你这是不是不慈?”董琼英略过刚才的话题,从“不慈”角度直接攻击侯恂。 “是啊,老猴子,吴氏怀了小猴子,你还把她赶出府门,你这是灭嗣!不但不慈,而且心狠手辣,你有何脸面立于朝堂之上?!”秦良玉一听,可算逮住理了,厉声质问道。 “啊?怀有身孕?陛下,臣委实不知,若是知晓此事,别说她打碎了一尊唐三彩,就算损坏了再贵重的财物,臣也断不至于将她逐出府去。陛下,臣知罪了,回府后就让犬子接吴氏回府。”侯恂一听,脸色一变,连忙躬身请罪。 一见侯恂向皇上认罪,秦良玉面现得色,自己总算把老猴子给打败了,崇新寺第一炮打响了。 董琼英却是面现尴尬之色,因为她明白,这一炮并没有打响,而是打哑了。 “人家侯恂哪有错了?把吴氏赶出府门,是因她损坏了贵重财物,是她犯错在先。至于子嗣的事,人家侯恂矢口否认预先知晓,虽认罪,但认的是不察之罪。 弄了这么大的一个阵仗,最后却是明赢暗输的局面,简直就是笑话啊,群臣一定会笑秦侯爷和我小题大作。崇新寺第一炮没有打响,以后要想扬眉吐气可就难了。” 想到这里,董琼英不由一急,抬头看向皇上,眼里充满了期盼,希望皇上能帮她们扳回来。 朱由榔自是非常清楚,如此结局,就算是侯恂赢了,他可不想让臣子们暗中笑话,所以必须扳回来。 “侯爱卿,不知你听过这句诗没有,‘万曲清幽红尘断,笑看来生桃花开’?”朱由榔微微一笑,开口问道。 侯恂一听这话,脸色巨变,“扑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臣知罪,臣知罪。” 朱由榔吟的那句诗,出自李香君之手,殿里群臣不知,但侯恂自是知晓。 朱由榔的意思很明白,你若是不老实,朕就把吴氏的真面目揭开。 而侯恂怕的就是这个结果,儿子纳妓为妾,可是玷辱门风啊。 所以,马上跪下磕头,连连请罪,暗含祈求之意。 “侯爱卿,吴氏虽是妾室身份,但与朝宗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也算一对佳偶。就算无意毁坏财物,你也应该让朝宗处置才对。将其赶出府去,四处飘零,做得过了。若是她想不开寻了短见,一尸两命,到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呀。”朱由榔道。 侯恂一听这话,心算放下了“看来皇上并不想真正揭开吴氏真面目,全了我的脸面,那我得知趣啊。” “是是是,皇上教训得是。”侯恂连连磕头称是。 “平身吧。”朱由榔虚一抬手,命侯恂起身。 侯恂起身,冲秦良玉、董琼英各施一礼,羞惭地说道“侯爷,伯爷,下官知错矣,回府之后立即让犬子接回吴氏,以后再不敢无故虐待府中任何女子了。” 董琼英满意地微微一笑,退到一边。她虽然不知皇上吟的那首诗何意,但见皇上一出手就拿下了侯恂,心里自是非常敬佩。 秦良玉后知后觉,知道是皇上替崇新寺撑了腰,才让侯恂诚心认错。 又见侯恂满面羞惭,足见其心之诚,连忙说道“侯大人,女人也是人,也应该得到尊重。看你认错之心甚诚,本爵就不为已甚,谁叫本爵的脾气好呢。以后再有无故虐待女子之举,本爵就没有这次的好脾气了,一定提着拐杖打上门去,打你这只老猴子!” 哎哟,你这叫好脾气呀?! 侯恂感觉自己的屁股冒凉风,浑身一哆嗦,道“下官再不敢了,下官再不敢了。” 殿里群臣看到这里,无不胆寒“秦良玉倚老卖老,又有太后所赐龙头拐,千万别惹她啊,惹到她,她可不给你讲理,若是挨顿揍,可没处说理去啊。” 群臣的神色落到朱由榔眼里,朱由榔非常满意“行,秦良玉这种撒泼不讲理的作事风格,还真起到效果了。对付这些酸文人,就得用这样的?人,用这样的手段。” “诸位爱卿,妇女解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自不言,下自成蹊’,所有高尚都必须来自朝廷。只有朕与众位爱卿同心同德,共同践行妇女解放一理念,自觉摒弃歧视妇女、压榨妇女的陋习,才能尽快地让大明充满活力,让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成立崇新寺是这个目的,太后赐秦爱卿龙头拐也是这个目的,众卿当好自为之。”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
第九十章 多铎可不是等闲之辈
六月初六,永历朝第一次会试在夫子庙学宫东侧举行,参加会试的是来自江南永历朝统治区的一千二百三十一名举子。 抡才大典,是历朝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 有明以来,朱由榔曾云:“中外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不得与官。” 所以,科举制度虽在元朝一度式微,但到了明朝,算是达到了鼎盛。 而朱由榔因一直缺乏人才之故,对科举的重视程度,自比过去皇帝,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副总裁官授予吴炳、王夫之,十八房考官皆由朝中博学之士担任。 对于考试内容,仍是四书、五言八韵诗、五经和策问,朱由榔没有做任何改变。 按他的意愿,以后科举必须加入自然学科,像五经完全可以去掉。 不过,自然学科也只是国子监的监生有过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