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朱由榔爱听。
不过,接下来一句话,让朱由榔差点吓死。
“陛下,老臣看你真是越看越爱……。”秦良玉笑着说道。
“嘿,老太太,你干吗?枯木逢春也没这么个逢春法的……。”朱由榔一听这话,身上一寒,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可惜啊,老臣只有两个孙子,若是有孙女,一定嫁给皇上。”秦良玉笑眯眯地说道。
朱由榔脸上有些尴尬,心道:“秦良玉,你为老不尊,仗着自己年龄大,什么话都敢说。”
“吃吃吃……。”
朱由榔听到身侧传来吃吃笑声,回头一看,杨爱捂着嘴在笑,见朱由榔看她,眼波闪了闪,肩头耸动得更厉害首发
“笑什么笑?秦爱卿年纪大了,说话不靠谱,你怎么也不靠谱起来了?”朱由榔瞪了一眼杨爱,凶了她两句。
“陛下,老臣说的是真心话,靠谱得很。别说您是一国之尊,就抛开这层身份,你长的这么俊,性情又好,风流潇洒,哪个女人不想嫁?”秦良玉忙道。
“行了,别说这个话题了,说点别的。”这番话说得朱由榔老脸一红。
虽然感觉她说的是事实,但也有点难为情不是。
“那个,那个,秦爱卿啊,该嘱咐子孙的都嘱咐到了吗?该办的事都办完了吗?等朕回京,你是要伴驾的,再回四川可不那么容易了。”朱由榔赶紧转换话题。
“没什么嘱咐的了。陛下,老臣想在四川多耽些时日。”秦良玉正色道。
“哦?还有事没办完?”朱由榔问道。
“是。陛下,老臣虽然老了,不能上阵杀敌了,但老臣还是能做些事的。四川少数民族极多,长久以来都是实行的土司制。这些土司为了自己的利益,陛下改土归流的事怕是推行起来很难。李大人本是陕西人,对四川的情况不是很熟,一时难以上手。而老臣自打平定奢崇明叛乱,跟这些土司大都有了交情,故而老臣想晚些进京,到各地去会会那些土司。陛下以为如何?”秦良玉道。
朱由榔一听,非常高兴,忙道:“秦爱卿公忠体国,朕心甚慰。此事还真是你去办最为合适。只是朕担心你的身子骨啊。”
“陛下体恤老臣,老臣铭记于心。请陛下放下,老臣吃得消。”秦良玉感激地说道。
“那好,你和李柏商议一下,拿出个章程来。让万年带五百兵随行保护,万春随朕进京去国子监读书。万年可以带上十只钢枪,土司乐意遵守朝廷法令的,可以许他在新的官府为佐贰官。若是敢不给你面子,就让翼明带兵去!”
朱由榔这番话说的非常高明。
把关心秦良玉的安全放在首位,还把不遵守他的旨意,说成是不给秦良玉面子。
果然,秦良玉很激动:“陛下,您放宽心,老臣一定按旨意行事。听话的,给他个官做,不听话,老婆子就把他合族给灭了!”
“嚯!都说川妹子是小辣椒,秦良玉简直就是个能辣死人的老辣椒!”
朱由榔心道……。
第三十章 度娘是献贼姬妾?
秦良玉在四川有非常高的威望,有她亲自出面游说,再加上强大的军队威慑力,朱由榔相信四川的改土归流一定会很顺利。
四川推开了,一定会影响到周边的云贵,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这三个省份的少数民族政策,一定会推行下去。
除了云贵川,朱由榔现在控制的地盘还有广西是少数民族大省。
但是,因为他纳了一个戴忆兰,就让壮家人全部归心。在他们眼里,皇上就是壮人的女婿,作为娘家人能不拥护皇上?
更何况,山地军都是壮家人,他们不但收获了大量的赏银,而且在部队上受到的教育也让他们开了眼界,他们现身说法,也是极有说服力的。
解决了一桩心事,朱由榔自是非常高兴。
在成都又待了十几天,朱由榔打算回程了。
二月二十,朱由榔命人收拾行装,准备回程,并在行宫开了一个御前会议。
参加会议的,只有顾炎武、陈贞慧、陈仲武、焦琏、张同敞、王胜等心腹,杨爱、李洪自也在列。
“皇上,就这么走了?”陈仲武一脸惋惜地问道。
“怎么,你还呆上瘾了?”朱由榔问道。
“臣打仗没打过瘾,这趟来四川,跟游山玩水似的。臣想看看哪个山洞里还有不服气的,臣带兵去打他个狗日的。”陈仲武道。
“打打打,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是更好?”朱由榔没好气地说道。
众人皆憋着笑。
“是。皇上,不知道汉中情况如何,要不臣提一旅之师,去支援一下定北伯如何?”陈仲武全不当皇上的训斥当回事,嘴上答应的挺好,却又打开了汉中的主意。
“艾能奇已经把吴三桂困在了汉中,不日就可拿下,用着你支援?”朱由榔没好气地说道。
“哦。”陈仲武应道,心有不甘地咂咂嘴。
“陛下,臣有个疑问在心里憋了好长时间了,不知当讲不当讲?”顾炎武一听要回去,也是有些不解,心里那个疑问像豆子生了芽,瞬间疯长起来。
“讲。”
“是。陛下,臣以为陛下亲征四川乃杀鸡用牛刀,之所以陛下不辞辛劳亲征,一定还有其它目的。不知臣料得对也不对?”
“哈哈哈,雪松啊,朕早看出你有疑问了。难为你了,憋到现在才问。”朱由榔笑了起来。
“好吧,朕今日就给你解惑。是,朕来四川,确实另有要事。不为别的,是为寻宝而来。”
寻宝?寻什么宝?哪里有宝?
朱由榔此话一出,众臣子皆面面相觑。
“朕曾经得到一位名叫度娘的密报,说永历元年,张献忠被吴三桂追杀,只好携带搜刮来的千船金银弃成都沿岷江西逃,在逃到彭山时被杨展伏击,所以只好将金银沉江。关于此事,还传下一首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朕对外说是回程南京,实则想支寻找这笔财宝,若是寻得到,那将大大缓解我朝财政窘境。”
一闻此言,众人更是惊奇不已。
顾炎武忖道:“张献忠沉银,如此密事,他定然将知晓此事的人全部杀掉了,这位度娘是谁?她如何知晓此事?莫非是张献忠的侍妾?还有,这首童谣出自谁口?张献忠会留下活口吗?”
想到这里,顾炎武问道:“陛下,安西伯等人知晓此事吗?”
“不知。”
“陛下,臣以为此事颇多疑点,张献忠若真是将千船金银沉江,不可能留活口。安西伯等人乃献贼的亲信,他们都不知晓此事,别人如何得知?这位叫度娘的身份很值得怀疑,不知道她是不是献贼的侍妾?”
一听这话,朱由榔差点把刚刚喝下的茶水给喷出来。
心道:“度娘是张献忠的媳妇?也亏你想的出来?那是百度好不好?而且,后世已经将这些宝藏挖掘了出来,已经证明了这是事实。否则,朕闲得蛋疼了,千里迢迢到四川来?”
想归想,他可不敢把百度的事说出来。
若是说出来,他相信,在场的人比听到一亿五的金银这种消息还要震惊。
“雪松,关于度娘的身份勿需质疑,这个秘密是否确实,也勿需质疑。朕只能告诉你,度娘并非献贼姬妾,千船金银也的确就在彭山江口村前的岷江里。”朱由榔只好含糊其辞。
“难度是天上神仙的启示?”陈仲武瞪着一双大而无神的牛眼,喃喃问道。
朱由榔笑而不语。
他这种态度,一下子让臣子们都相信了陈仲武的猜测。
也是,皇上若无神示,哪能知道这种秘事?
再看皇上时,大家都觉得皇上身上好像有一种金光闪闪的感觉。
神人哪!
顾炎武除外。
“陛下,臣还是感觉不可思议。主要终点有三。一是传言和童谣出自何人之口?臣乃圣人门徒,恕臣不敢相信神鬼之说。其二,若真如传说中的千船金银,那金银就不止万万五,要多的多,臣估计怎么也得有五万万之多。其三,既说献贼被杨展伏击,才不得不沉船,那当时的情势一定十分危急,他又哪有时间去刻石龙和石虎?”顾炎武躬身说道。
对于顾炎武的这种质疑,朱由榔还真没有想过。
他只知道确实有这么回事,三百多年之后沉银地点也被发现,国家为此将彭山段的岷江江水抽干,对宝藏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量金银,其中银子虽然变色了,但金子却依然闪闪发光。
不过,顾炎武这么一说,朱由榔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难道真如顾炎武说的,这个事还另有隐情?
“皇上,这有何难?将杨展杨大人调来成都,仔细问问他当时的情景不就知道了。”张同敞在一旁说道。
“雪松疑的有道理。那好吧,立即传旨,明日起驾去眉州,对外就说朕要游峨嵋山。仲武,水师封锁岷江,瑞庭,山地军、禁军封锁彭山的江口村、石龙村,在朕离开之前,不许闲杂人等靠近这两个村子。另外,子德,拟旨令杨展秘密到眉州见驾。”朱由榔想了想,下了数道旨意。
第三十一章只见龙尾未见龙首
朱由榔前世的时候,查过张献忠沉银的资料,知道当时为了挖掘这笔宝藏,是把江水抽干了的,发掘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永历四年,当陈邦彦告诉他库银不多的时候,朱由榔一个特殊的机会,猛然想到了这笔外财。
但是,他也预料到了发掘的难度非常首发
一个是没有现代的抽水和挖掘设备,仅仅凭人工,怕是耗时将非常长;
二是三百年后岷江的水量肯定比现在的水量少很多。因为现在环境没有被破坏,上游的水量相对充沛。
因为这两个难题,他初步定的方案是看看岷江的水量究竟有多大?能不能在枯水期把上游堵住,临时筑起个堤坝,然后再把截断的岷江水用人工排干,虽然费劲了点,但只要人多,应该也不是多难的事。
或者说,如果水量实在太大,无法完成截流,那就看看在彭山附近有没有把岷江改道的可能。
如果彭山附近是平原的话,就可以在其旁边能再挖掘出一条河道,让岷江改道,而把有沉银的彭山段绕过去,那样岂不是也能“涸泽而渔”?
所以,他把张同敞的工程兵给编入了西征军的行列。
所以,顾炎武和杨爱等人产生了疑问。
可在来成都的路上,朱由榔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自己的那两个想法都不可能实现。
主要是水量太大,宽100多米,深3米多,且水流甚速,截流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且,彭山周围全是山地,再开挖一条河道的计划也只能落空。
明知道大量金银沉在江底而不可得,跟看到一块香喷喷的大肥肉却吃不到嘴里一样,真的让人心痒难耐。
按说,既然想不到好法子,就把这个秘密埋在心里,留到后世去解决是最为稳妥的。
但朱由榔非常不甘心,所以,他才把心腹臣子宣召来,把“献忠沉银”的事说了。自己没办法捞上来,他们不一定想不出好办法。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顾炎武的质疑,让朱由榔心中一亮,越琢磨越有道理。
莫非这里边真有猫腻?
三百七十年之后金银发现于江底,那么,三百七十年之前这些金银就一定在江底吗?这三百七十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变化呢。
要知道世界是运动的,是在不断变化的。
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呢?比如,宝藏其实并不在江底?
虽然这个可能性极小,但却是极有存在的可能。
只要存在这种可能性,朱由榔就打算试一试。
毕竟那可是一亿五的金银啊,若能弄到手,什么清兵啊,商业计划啊,不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
所以,朱由榔打定了主意,要寻找这种可能性。
那就从童谣入手,先查一查石龙、石虎的事吧。
……
朱由榔放出驾临眉州的消息,却没有眉州,而是将座船停在了江口镇的江面上。
查访石龙、石虎的事,就交由顾炎武带着焦琏、张同敞一同去办,他则和陈贞慧、杨爱在船上批阅奏章,等候消息。
“陛下,有好消息,有好消息。”
这日,朱由榔批完奏章,杨爱伺候着正喝功夫茶呢,顾炎武一身泥水地进来,兴奋地禀道。
“什么好消息?”朱由榔惊喜地问道:“找到宝藏了?”
“没有。不过,找到了石龙、石虎!”
“啊?找到了石龙、石虎,岂不是说,这个童谣是真的?”朱由榔兴奋地问道。
“不一定。据臣查访,石龙石虎凿造于宋代伏虎寺山门外,并题诗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昭千古。可惜,此寺毁于战火,早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