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国高手-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她看来,皇上不只是学问、见识高人一筹,就算那英俊的相貌,那也是令人着迷的。
    只不过,她不敢贸然跟皇上表白。她自觉一是年纪比皇上大,二来自己不是良家出身,身子已经脏了,若是自荐枕席,唯恐被皇上厌弃。
    或者,皇上宁愿自己憋着,也不让自己侍寝,只能解释为皇上心里是嫌弃自己的。
    所以,她只能恨自己没有早生几年,恨自己曾经沦落风尘的那段时光。
    得,满拧!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杨爱青病犯了,站在朱由榔身后,吟起了诗。
    吟完之后,目光灼灼地望着朱由榔道:“陛下,刘禹锡这首诗可应景?”
    “陛下,前方到了宜宾。”
    朱由榔正尴尬地不知如何回答杨爱的话呢,陈仲武匆匆闯过来奏道。
    朱由榔看着陈仲武那冒失的样子,头一次觉得他很可爱。
    “啊,这就到岷江了,甚好,到了泯江朕的大事就成了一半了。”朱由榔笑眯眯地看着陈仲武道。
    陈仲武被皇上的笑给弄得不知所措,摸了摸后脑勺,心道:“咋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话说你不如给个臭脸呢,给个笑脸这是几个意思?怪吓人的。”
    皇上说的大事,杨爱和陈仲武都自动过滤了。
    他们以为,皇上说的大事,就是攻取成都呢。
    船队到达眉州治下的彭山县时,朱由榔伫立船头好长时间,对着两侧的山看了又看,好像从那山石上寻找什么东西一样。
    “陛下,您在看什么?山上除了树木和石头啥也没有啊?是不是很喜欢山啊?”秦良玉见朱由榔的神色明显跟平时不一样,不由好奇地问道。
    “天机不可泄露。”朱由榔神秘地说道。
    “李洪,找段绳子来,测一测水位。”随即朱由榔又吩咐道。
    李洪找来一段绳子,绳头系了一块石头,跟庞天寿将绳子顺到江里去,提上来大约量了量,足有一丈。
    随着船行,又量了三处,大差不差,大约就是一丈深了。
    “三百年后岷江枯水期在彭山段水深不过半米,现在是两米。可见环境对水的影响有多大了。”朱由榔心道。
    “江宽一百多米,水深约二米,如此大的工程,怎么办呢?怪不得那些宝贝沉于江底三百年无人找到呢,看来,自己还是想得太过简单了。”朱由榔望着湍急的江流,不由得发起了愁。
    “行吧,先把这事放一放,待解决了李国英,回过头来再考虑。”
    面对难题,朱由榔向来不钻牛角尖,想不到办法就先不想。
    就跟后世考试一样,先把会做的做完,回过头来再做难度大的题目。
    钻牛角尖往往越钻越难,越钻越没有出路。
    可如果你暂时放下,往往不经意间的灵光一闪,难题就解决了。
    “瑞庭他们到了何处?”朱由榔问顾炎武。
    “回陛下,焦将军已到龙泉镇,明日可抵达成都城下。”顾炎武答道。
    “李国英有什么动静?”
    “据斥候来报,李国英早早就大掠四方,囤积粮草,而且驱使百姓加固城防,看来是要坚守了。”
    “哼!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朱由榔冷哼一声。
    “陛下,以臣观之,李国英并非是想做清奴的忠实臣子。他本是左良玉的手下,没有为清奴卖命的动机嘛。故而,臣以为,他摆出一副硬拼的架式,大约是想在我大军久攻不下之时,跟陛下讨价还价吧。”顾炎武说道。
    “讨价还价?呸!他也配!我啐他一脸吐沫星子,恶心死他我。”陈仲武就在旁边伺候着,一听顾炎武的话,气得朝江里吐出一口浓痰,骂道。
    “就为了恶心他?呸,你先恶心到朕了!”

第二十六章 投机分子李国英
    李国英降清之后官运亨通。
    他本是左良玉的部将,左良玉暴死之后,追随左梦庚降了阿济格。
    降清后,他先是跟着阿济格出征山西,后又跟着豪格出征张献忠。
    就是在攻打四川这个过程中,李国英把自己的一个侍妾献给了豪格,得到了豪格的欢心和欣赏。
    豪格当了摄政王之后,投桃报李,把李国英扶持到四川巡抚的位子,官位一下子跃升到旧主左梦庚之个。
    做了巡抚李国英才知道这个位子真滋润啊。
    偏安一隅,却是天高皇帝远,自己就是四川这块地方的主人,什么金钱、美女,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有时候根本不用说话,就有人往你心坎里做事。
    除了每日还享受着数不尽的阿谀奉承,掌管着一省百姓的生死荣辱。高兴了,夸人两句,被夸之人浑身的骨头就轻了几分,他很乐意看到这样的丑态;不高兴了,随便抓过一个人打两巴掌,照脸上啐上一口。被打之人还得唯唯诺诺,满脸贱笑。反抗?敢?!管你是谁,老子不高兴了,就愿意揍人,哪个敢反抗?反抗就弄死你。
    钱财捞到手软,府里金银如山;精神上恣意妄为,怎么高兴怎么来。这不跟神仙过的日子一样吗?
    可是,忽然有一天,有人跟他说这样的日子要结束了,李国英能不郁闷吗?
    朱由榔御驾亲征的消息传来,李国英就像热锅蚂蚁一样,坐立不安。
    左梦庚弄了一出诈降的戏,妄想立下不世大功。在李国英看来,左梦庚肯定是猪油吃多了,糊住了心窍。
    哪能那么干呢?
    天下大势都看不清楚吗?大明中兴的脚步是你一个傻到让手下爬到你头上的憨蛋能阻止的吗?
    要认清大势,改弦更张是最好的选择。不但可以保住性命,弄好了,还可以保证荣华富贵的延续。
    李国英打定了降明的主意。
    但自诩聪明的他想玩个不一样的投降。
    他把亲信部下卢光祖找来,二人密议。
    “光祖啊,本官想改弦更张,你意如何?”李国英没有试探,直接说出来了自己的打算。
    卢光祖是跟了他多年的老部下,二人关系莫逆,是他在豪格面前保了一本,把卢光祖提拔到四川总兵的位子上。
    而卢光祖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凡事都看他眼色行事,平时也没少孝敬了他,什么川妹子、奇珍异宝啊,没少往府里送。
    对这样一个言听计从的下属,他还有什么好隐瞒的?
    “大人,您还用问卑职的意思吗?卑职的头脑简单,哪有您站的高看的远?有什么话,您就吩咐吧。”果然,卢光祖非常谦卑。
    “光祖啊,本官只所以打算降明,是看清了天下大势。朱皇帝很厉害啊,短短几年就打下了江南这么大一片基业,连久经沙场的郑亲王都不是对手,二十万精兵都不能动朱由榔皇帝一根汗毛,咱们就这二万来人,还都是汉军,跟朱皇帝打,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再说了,大清已经不行了,在走下坡路了,咱们本是汉人,没必要当鞑子的忠臣孝子。你说是不是?”李国英还是说出了自己投降的理由。
    “对对对,大人见的是,卑职就看不明白这些。”卢光祖点头如鸡叨米,随时不忘抬高李国英,拉低自己的身段。
    “好,趁朱皇帝还没来,你抓紧派兵坚壁清野,加固城防。”李国英吩咐道。
    “啊?大人,请恕卑职笨,卑职没听明白。”
    听了李国英前后矛盾的话,卢光祖傻了,怀疑自己是不是耳朵出了毛病。所以,使劲晃了晃头:“大人,卑职耳朵没聋啊。”
    “哈哈哈,光祖,你没听错。咱们若是想要降后得到朱皇帝的厚待,就得这么干。”李国英看卢光祖那傻样,哈哈大笑起来。
    “卑职还是没听明白,请大人明示。”
    “你想啊,咱们不是朱皇帝的亲信,是降将,就这么投降,能得到什么好果子吃?巡抚、总兵之位连想都不要想。现如今,朱皇帝不是当初缺兵少将的时候了,那时候李成栋以一万五千兵就成了右路军统帅,现在更是被封为侯爷。现在朱皇帝手里有大把人才,官武将都不缺,这种情况下,咱们能落到什么好?”
    “所以?”
    “所以要打,打得越坚决,抵抗越顽强,朱皇帝越难受,那个时候咱们再降,你说份量是不是增加了?”
    “高,高,实在是高。这是不是叫欲纵故擒?”
    “哈哈哈,你这家伙,乱用典,那叫欲擒故纵。本官这叫只可曲中求,不可直中取,懂了?”
    “懂了,懂了。反正都是为了投降后的日子好过,曲中求也好,直中取也罢,都是为了让咱们得利最大。”
    “对,就是这个意思。本官无其他索求,只希望降明后仍然能坐上四川巡抚的位子。你呢,把四川总兵位子坐稳也就可以了,也别生别的想法,别的想法那就是妄想。”
    “那是那是,就卑职这脑筋,也就是跟着大人能当上四川总兵,若不是大人提携,卑职也就是个游击的命,做到参将就算烧了八辈子高香了。”
    卢光祖极力点头,嘴上表示同意李国英的说法。
    心里却道:“未必。”
    “大人,听说明军火器非常厉害,手榴弹、地雷还有什么威龙钢枪,咱们能守得住吗?千万不要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投降和被俘,可是大有不同啊。”卢光祖又问道。
    “光祖,你不用担心。别听人乱讲,那都是败将故意夸大的,好减轻自己的战败罪责。这都是官场惯用的招术,不稀奇。若是像传说的那么厉害,为什么郑亲王能围南昌和赣州那么长时间?地雷不用说了,得埋在地下,攻城根本用不上。手榴弹他得扔到城头上来吧?还没等他们扔过来,咱们的弓箭就射死了他们,怕什么?还有钢枪,只须让士兵在垛墙后面躲好,还怕被打着?”
    “所以,只要城里粮食充足,咱们想打多久就打多久,等着朱皇帝派人来劝降,到时候咱们就能讲条件了。”
    “高,实在是高!”

第二十七章 聪明人被笨蛋给玩死了
    
    二月二,龙抬头。
    就在这天,卢光祖站在城头上,看见了漫天遍野的明军营帐,像一个个白面馒头,遍布野外。
    明军大营里旌旗招展,在风中猎猎作响。
    眼尖的卢光祖,还看到了位于南营中间的黄龙旗,他知道,那应该就是朱由榔的中军帐。
    再看士兵,卢光祖算是真正开了眼界。
    就见士兵无论是多少人在营里走动,哪怕是两个人,绝对排成直直的一队,走起路来,抬头挺胸,非常精神。
    他还发现,扎下营的明军,派出一支几百人的军队,每人抱着像西瓜那么大的东西,往营后走去。
    四个城门,一共派出四支这样的军队。
    在南门,那名带队的军官还朝城头上喊道:“好好守城啊,千万别逃,要是逃跑,没准就踩上地雷了,那你们可就倒霉了,死了连个囫囵尸首都落不下。”
    接着明军发出一阵哄笑。
    卢光祖这才明白,明军手里抱着的根本不是能吃的西瓜,而是能要人命的大名鼎鼎的地雷!
    看了明军的军容和气势,再看到明军在四门埋下的地雷,卢光祖感觉压力山大。
    他打了一辈子仗,也没有见过这样整肃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就意味着超强的战斗力啊。
    成都已成孤城,不能逃,又无援兵,吴三桂在汉中已经是过河的泥菩萨了,哪有兵力来援成都?能像李国英说的轻易守住?会不会被明军困死?
    “李巡抚的什么‘曲中求’之计简直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嘛。降就降吧,还非要摆摆架子,讲讲条件,会不会弄巧成拙?若是被明军攻下城池,就成了俘虏了。就算最后李巡抚的奸计得逞,你这样对待新君,给新君玩心眼,会不会在心里记你一笔小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巡抚有李巡抚的打算,咱也不能真憨憨地跟他屁股后头吃瓜落,得多留个心眼啊。”卢光祖想到。
    李国英做梦都没有想到,在他眼里那个忠心耿耿的手下,已经打开了别的主意。
    二月初三,明军开始攻城。
    主攻方向是南门。
    成都与别的城市一样,环城是一圈护城河,河宽十余丈。与南门相连的有一座木桥,早就被清兵拆除了。
    所以,明军要攻城,首先要越过一条十余丈的护城河。
    在卢光祖眼里,这条护城河就跟天险一样,城头弓箭护着,又不与外水相连,明军就算有强大的水师,船开不进来,哪能轻易渡过?
    可一开打,卢光祖发现,这条在自己眼里天险一样难渡的护城河,人家明军跟玩似的就渡过来了。
    原来,明军在河对岸挖了一条壕沟,上千名钢枪兵伏在其中。
    仗一开打,钢枪兵的火力完全压制了城头的清兵。
    清兵确实如李国英所说的那样,躲在了垛墙后面不敢露头,一露头绝对会被爆头。
    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