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明军主力早有准备,陈仲武一发动进攻,他们就挂起满帆,往东南方向撤退。等清兵反应过来,明军主力,早早就堵在了东南方向,让你逃无可逃。
“报!都督,明军主力退向东南方向,堵住我军去路!”
“报!都督,北路明军火力太猛,我军已经损失大小船只近百条!”
不好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刘清泰心急如焚。
现在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往东南方向不要命地冲过去,跟明军主力混战,若是能打开一个缺口,就可以顺利逃出去。
这很难,明军战船若是没有风向的劣势,清兵基本就是挨打的局面,最后就算能逃出去,估计也只有少量战船。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进入罗源湾。
进入罗源湾的危险刘清泰并不是不知道,那里就是块死地,只要进入罗源湾,明军只须扎紧口子,只用火攻,船队基本上就报销了。
明军打的主意,大概就是如此。
不过,进入罗源湾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弃船登岸,船毁,但人在。
至于岸上有没有埋伏,刘清泰并不是十分在乎。就算有埋伏,也只有苏盛带领的五千兵马。罗源湾除了北面不能登岸之外,东、南、西三面皆可,五千兵马要防守方圆几百里的海岸线,根本不可能。
所以,苏盛只会防一面。
所以,逃生的希望很大。
可是,若是选择这条路,那就意味着北洋水师的完蛋,从此大清朝再无片帆入海,肃亲王、郑亲王会饶了自己吗?不用多想,自己的人头肯定是也保不住了。
与第一条路所不同的是,自己能保住大部分士兵的性命。
刘清泰脑子飞速地转动,盘算两条路的得失,最后下定了决心:“先保住性命再说。此战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情报不准,使得我们根本没有重视起来;还有一个就是明军到来之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拖延了三日,使明军有时间分兵绕道我侧后方。后一条是郑芝豹的主意,就拿他当替罪羊吧,看看能不能保住小命。”
“传令,船队避开明军主力,迅速进入罗源湾,弃船登岸,往霞浦、福宁方向撤退。”刘清泰命道。
“喳!”传令兵接令,爬上高处,用旗语向各船下达了撤退命令。
……
“报!都督,清兵船队调整航向,向罗源湾方向撤退!”
“振兴号”上,瞭望哨兵向施琅报告。
“哈哈哈,刘清泰也就这点尿性,才损失了百十条船就怕了?想逃命?瞧把他美的。传令,全军进攻!”施琅本以为刘清泰会在海上跟他拼命,没想到陈仲武只一打,他就想逃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随即改变原定计划。
你逃我就打,追着你打。
进攻的命令一下,陈仲武在北、施家三兄弟在东,开始追打刘清泰、郑芝豹。
清兵只顾逃命,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要被追上的,一顿手榴弹炸过去,再射一顿火箭,很快就燃起大火,清兵为了不被烧死、炸死,纷纷跳进海里,跟下饺子似的。
他们也是慌不择路,海水冰凉,风大浪急,跳进海里,多好的水性也游不到岸上去啊,不跟等死一样吗?
海面上到处都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的清兵战船,到处都是在海水里惊恐地呼救的清兵。
“救命啊,救命啊!”海里的清兵拼命挥着手臂,大声呼喊。
“是死是活,看你们的造化了。助纣为虐,活该!不补你一箭就算本督佛心大发了,还救你们?哼!”
施琅根本没有丝毫怜惜,冷冷地说道。
造化?什么造化?离岸边还有十几里,这么大的风浪,没人救,那只是一个死罢了。
在海里垂死挣扎的清兵无奈地看着明军战船冷漠地离去,似乎也看到了死神冷酷地降临。
……
被明军一路追打,逃进罗源湾的清兵战船已经不足四百只。
好在罗源湾北岸有一座山,叫乌枝山,被此山一挡,风力小了。
“都督,我们就在此处登岸吧,进入罗源湾更是无路可逃,苏盛肯定已经派兵守住了罗源县城,。”刘清泰的亲兵队长急慌慌地谏道。
“不行,在此处登岸,很快就会被明军追上。”
刘清泰看了看天色,见日已近午,命道:“传令,命郑芝豹率领本部船队在入海口挡住明军,日落之前,不许后撤,违令者斩!”
“死道友不死贫道,刘清泰你个王八羔子,这是让老子送死啊!”郑芝豹接到命令,看一看自己的船队只剩下不到二百艘,士兵个个灰头土脸,脸现惊惶之色,再想一想明军恐怖的战力,他欲哭无泪,心里恨恨地骂道。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旗人呢,咱这汉人本来在人家眼里就是低人一等,在这生死悠关的时候,咱不当炮灰谁当炮灰?
不听命令,行啊,在南直隶的家人,一个也别想活了。
“传令,停止前进,就地摆开队形,与明军决战!”郑芝豹无奈地下达了命令。
“二哥,不能打啊,兵无战心,弓箭已经快消耗完了,再打下去,非全军覆没不可,咱可就剩这点家底了。”
郑芝豹的副将,也是他的堂弟郑芝荣一听他下达这样的命令,“扑通”一声跪在甲板上,大声哀求道。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苏盛也想吃肉
“芝荣,快起来。你以为我想打啊,不打行吗?咱们二人死了没关系,家人怎么办?”郑芝豹拽起堂弟,悲声说道。
“二哥,兄弟带人抵抗,你赶快带亲兵逃吧,只要你能逃出去,咱们的家人就有人照顾了。”郑芝荣道。
“不,芝荣,你说错了。我在这里抵抗,你带人逃走。因为我就算回到南直隶,也一定是刘清泰的替罪羊,他一定会把战败的责任全部推到我身上。与其那样,还不如战死,那样或许能保全咱们家人的性命。”
“二哥,你要是死了,咱们郑家可就全完了,我一个小小的副将,能保住郑家吗?”
“芝荣,别说了,你就按二哥说的办。回到南直隶,看能不能想办法带领家人逃出去,如果能逃走,就去台湾投奔泰儿去吧。如今看起来,当初大哥降清这步棋是走错了。”
“二哥!我不能丢下你不管,要死一快死!”
郑芝荣知道郑芝豹说得有理,但眼看生离死别,此一去,估计就是阴阳两隔了,心下疼得跟刀割一样。
“轰轰轰!”
就在这时,明军的船队到了,沉闷的几声爆炸声传来,最东面的一艘船被炸得血肉合着木板碎片飞上天空。
“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郑芝豹见情势危急,一脚将郑芝荣踹开,大声吼道。
“二哥!”郑芝荣从地上爬起来,知道他心意已决,只好跪到船上,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来含泪离去。
解决郑芝豹的二百多条船,根本没等到日落,只一个时辰,就全部解决了。
除郑芝豹自刎而死外,其余清兵将士非死即降。
也就是郑芝豹争取的这一个时辰,刘清泰率领两万残兵败将在罗源湾东岸登岸,仓皇往北逃去。
施琅得报,迅速调整了战斗部署。
一、令施肇琏打扫战场,收拢降兵,收缴战船;
二、令施肇序率领本部上岸急追,自己率领大队人马随后跟上;
三、令陈仲武走海路,逆风北上,争取在霞浦以南将刘清泰截住。
施琅的这种布置,说白了就是前堵后追,要将刘清泰部全歼。
他的布置不算错,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些布置根本没用上。
为什么?
因为他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苏盛。
苏盛在福宁和霞浦失守之后,就率领耿光、丁尧臣、朱正色、曹廷训、韩良贵五位千户驰援宁德,与宁德守将唐名纯合兵一处,防守宁德。
作为福建指挥使,掌一省之兵,苏盛知道自己身上责任重大。
因为福建将来必是用兵之所,尤其海岸线的陆上防守非常重要。
所以,他上任之后,将自己在禁军学的那一套,迅速在全军展开,汰冗兵,练精兵,把思想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过一年多的整顿,福建地方驻军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
耿光、丁尧臣、朱正色、曹廷训、韩良贵五人都是他在禁军带来的百户,忠诚度和带兵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被他提拔为千户,驻守福州。
这回清兵水师突然犯境,苏盛急了,唯恐皇上降罪,第一时间就把精锐全部带出来了。
来到宁德之后,苏盛抓紧布置城防,安抚百姓。没想到清兵打下霞浦之后,再也不往南打了。
苏盛不由得感到纳闷,不明白清兵倒底是何意,总觉得好像不大正常。
后来接到兵部行,命他就在宁德防守,不准主动出击,以待时变。
其实,就算兵部不行,他也不敢去惹刘清泰。虽然他对自己的军队有信心,五千碰八万,他疯了才会那样干。
水师来到下浒之后,施琅定计之后,向苏盛通报了军情和自己的用兵计划,建议苏盛死守罗源和宁德二县,以防清兵登岸。
接到军情通报之后,苏盛看了半天地图,心中拿定主意,将手下都召集来,商议军情。
“诸位将军,咱们练了一年多的兵,这回终于等到了立功的机会。靖海伯建议咱们死守罗源和宁德,本官觉得他太保守了。”苏盛将军情说了一遍,指着地图说道:“大家请看,三日后水师将会与敌人决战于海上,若是靖海伯的计划能顺利得以实施,敌人将会被赶进罗源湾。本官估计,敌人进入罗源湾后,绝对不敢恋战,必然会弃船上岸。那么,他们上岸后会怎么选择呢?”
“往南是福州,往西有罗源县城挡住去路,这两路估计他们都不会选择,而会选择往北,逃往福宁。”
“而在这一条路上,宁德是必经之路,他们是绕不过去的。靖海伯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因为我部兵力少,怕我们不是清兵的对手。让我们死死守住宁德和罗源,他的大军在后面追赶,赶上了,就消灭敌人,赶不上,就只能纵敌回福宁了。”
“谢谢靖海伯的好意啊,可他还是太小看人了。咱们可不能让他这肉都吃了,怎么也得咬他一口!”苏盛说道。
“都司大人,您说的对,凭什么他们吃肉,我们连口汤都不让喝?功劳全让水师立了,咱们眼睁睁看着?那可太丢人了。都司大人,您就下命令吧,让靖海伯也看一看,咱们卫所的兵也不是孬种!”耿光梗着脖子说道。
“对对对,都司大人,您就下令吧。”丁尧臣、朱正色、曹廷训、韩良贵也都激昂地说道。
“都司大人,咱们只有六千兵,清兵势大,就算海战死伤一些,怎么也能逃出二三万吧?咱们能打赢吗?”唐名纯表达了不同意见。
“唐将军,清兵若被靖海伯打败,仓皇登岸,必然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了。再加上顾忌身后追兵,必然不敢停歇,身体一定会非常疲劳。更何况我军以逸待劳,从罗源到宁德这一路又多山,更兼有手榴弹和地雷,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别说只有三两万疲兵,就是再多又有何惧哉?”苏盛分析道。
“是啊,老唐,你这胆子太小了吧?怎么哪个娘们似的?”韩良贵撇了撇嘴,对唐名纯表示了鄙视。
“谁跟娘们似的了?谁怕谁啊?都司大人,没说的,干他娘的!”唐名纯气急败坏地说道。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五连杀(一)
“好,咱们就赌一赌,赌刘清泰既不敢往西,也不会往南,就赌他往北逃!”苏盛见统一了意见,一拍桌案,下了决心。
“唐将军!”
“末将在!”
“命你部防守宁德,不得有误!”
“末将遵令!”
“丁将军,命你部去守罗源,记住,一定要多插军旗,多布疑兵!”
“末将遵令!”
“耿文光、朱正色、曹廷训、韩良贵听令!”
“末将在!”
“命你们分别于凤贵山、老鹰头、老虎头、灯芯冈依次设伏,记住,战斗打响之后,只须截杀其后军,然后紧随其后对其骚扰,绝不能让他们有半分时间休息。本官在宁德坐镇,若是敌人的残兵败将赶到宁德,咱就让他全部留在这里,一个也别想逃走。”
“遵令!”耿文光等四位千户齐声答应。
“刘清泰就像只狗熊,你们四人一人给他一闷棍,等他到达宁德时,就成了强弩之末,本官和名纯守株待兔,再给他来记狠的,不信打不死他!”苏盛道。
“哈哈哈……。”
他的这个比喻,让大家开心地笑了起来。
“都司大人这个比喻太形象了。弟兄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可不能给大人丢脸,狠狠地干他娘的!打闷棍嘛,就得打